疫情宅在家,不能出去晒太陽,寶寶會缺鈣嗎?

受疫情的影響,大多數人已經在家悶了半個多月,趁著現在春色正好,陽光明媚,帶著寶寶去外面走一走、曬曬太陽,順便給孩子補補鈣!


但是曬太陽真的可以給寶寶補鈣嗎?


不靠譜!目前尚無法確定補鈣所需要的陽光照射時間,而且考慮到紫外線對兒童皮膚的損傷,目前不建議6個月以下嬰兒在陽光下直曬。


如何正確科學的為寶寶補鈣?如何判斷寶寶鈣缺乏,如何合理補鈣?今天邀請朱文麗教授來給大家講講寶寶補鈣那些事!


特邀專家


朱文麗教授

【單位】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婦幼營養

【簡介】

擅長嬰幼兒餵養 營養學


正常情況下,到底要不要給寶寶補鈣?


▲▲▲


很簡單,不缺鈣就不要給寶寶補鈣 !


對於寶寶來說,在母乳餵養或奶粉餵養階段,其中所含的鈣是非常充足的。所以只要保證足夠的母乳或奶粉餵養+適量的維生素AD,就可以防止寶寶缺鈣,一般無需再額外補鈣。


當然,寶寶對鈣的需求也會隨著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的不同而存在變化,

根據中國營養協會推薦,寶寶鈣推薦攝入量可參考下表。



至於鈣的來源,奶類是兒童期最主要的鈣源,也是最好的鈣源。如果膳食結構合理,生長髮育都正常,一般是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


➤對於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媽媽本身營養均衡,寶寶出生6個月以內,純母乳餵養就能夠滿足寶寶對鈣的需求。



➤對於人工餵養的寶寶,6月齡以內每日配方奶攝入量超過600ml,大於6月齡每日配方奶攝入量達到800ml,都可以不另外補充鈣劑。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就指出,要堅持每日給寶寶補充一定量的奶製品,具體奶量如下表。



此外,乳類、蛋類、豆類,海產品、綠葉蔬菜等,也都是含鈣豐富且吸收好的食物。


什麼時候需要給寶寶補鈣?


▲▲▲


前面已經說了,寶寶不缺鈣就不需要補鈣,如果寶寶出現偏食、挑食或乳類攝入不足的現象,那就需要額外補充鈣劑。


另外,寶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也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OTC(非處方藥)標識的鈣劑,這類鈣劑明確了治療的作用,以及不良反應,保健品不建議給寶寶服用。鈣劑使用前,必須仔細閱讀說明書,弄清所補鈣劑中含有多少元素鈣,然後再選擇合適的補鈣劑量。


(來源: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2019年版)


▼1.寶寶常常出現夜間突然驚醒,啼哭不止,夜間盜汗,入睡後頭部大量出汗,哭後出汗更明顯,性情常會出現煩躁,愛哭鬧、坐立不安等表現,不容易照看。


▼2.寶寶容易出汗,通常後腦勺處頭髮被磨光形成枕禿,生長緩慢,肌肉肌腱鬆弛,嚴重者可出現腹部肌肉會導致腸壁肌肉鬆弛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青蛙腹部的形狀。


▼3.寶寶還會出現精神狀況不好,食慾不振,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抽搐,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


再囉嗦一下,明確寶寶缺鈣了,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AD與鈣劑一個月,然後就需要觀察看看,如果寶寶不再缺鈣了,只補維生素AD即可,無需一直補充鈣劑。


寶寶可能缺的不是鈣,而是維生素D


▲▲▲


有的寶爸寶媽反饋:我已經給寶寶補鈣了,為什麼還會出現缺鈣的症狀。


這可能是另外一個問題所致——鈣吸收不好。


☞怎麼解決?


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母乳或奶粉餵養的寶寶,也需要補充維生素D,來促進其中鈣的吸收。因為母乳中維生素D比較少,從輔食中能獲取的維生素D也非常有限。



具體方法如下:一般來說,只要寶寶發育正常沒有其他問題,建議在出生15天后,補充維生素D每天補充400IU,一直到2歲,也可持續到兒童和青少年階段。


判斷寶寶是否缺鈣,可做哪些檢查?


▲▲▲

最後根據《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2019年版)》介紹,判斷人體鈣攝入量的狀況,除了調查一定時間內的膳食鈣的攝入量,還可通過生化指標和鈣作用的效應指標進行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血清鈣檢測(微量元素):理論上講該指標穩定性很高,但通常不作為鈣營養檢測的指標。


➣尿鈣檢測:快速生長期的兒童,因攝入鈣大多被利用,尿鈣水平難以反映鈣營養狀況 ;


➣離子鈣測定:離子鈣檢測主要是以檢測身體電解質改變為目的,由於含量極少,對其檢測不是營養意義上的鈣營養檢測。


➣骨鹼性磷酸酶:可作為營養性佝僂病的早期診斷指標。


➣骨密度檢測:具有快速、準確、放射性低及高度可重複等優點,被認為是評估人體骨礦物質含量而間接反映人體鈣營養狀況的較理想指標,在臨床診斷和治療骨質疏鬆的應用方面已得到世界性的公認。


以下這些就是缺鈣?


▲▲▲

作為育兒界的“國民話題”,很多寶爸寶媽將寶寶夜間盜汗、枕禿、出牙晚等等問題,都歸咎於寶寶缺鈣;有的還去網上搜索,往往也說是缺鈣。但實際上,這些可能都是“瞎忙活”哦。


▼1. 寶寶不長個就是缺鈣


“缺鈣長不高”這句話沒錯,但是“補鈣長高高”可能就有疑問了,對寶寶身高來說,營養的確是很重要的一環。但這裡的營養不是單一的補鈣,而是包含了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均衡全面的營養。


如果覺得寶寶身高看起來不令人滿意,寶爸寶媽更應該想的是寶寶的整體營養狀況是否沒跟上,而不是盲目補鈣。



▼2.肋緣外翻就是缺鈣


不要被外表誤導,肋緣外翻是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寶寶腹部肌肉不是很發達,腹壁的張力低,所以肚子很容易鼓起來或者凹下去,再加上寶寶如果偏瘦,更容易看成是肋緣外翻。隨著寶寶長大,此現象也會逐漸消失。一般3歲左右,寶寶輕度肋緣外翻就會緩解,對以後的體型沒有影響,和缺鈣更沒有關係。

▼3.不會走路就是缺鈣


走路同樣是發育的問題,跟缺鈣沒有關係。如果寶寶18個月還是不會走路,建議到醫院的兒保科諮詢就診。


▼4.不出牙就是缺鈣


寶寶出牙晚主要受遺傳因素影響,還和輔食添加性狀、早產或低體重兒、內分泌疾病、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僂病等因素有關,有的寶寶可能4個月就出牙了,有的寶寶1歲才出牙,這些都是正常的。

如果寶寶13個月還是沒有長牙,建議到醫院諮詢就診 。

▼5.O型腿就是缺鈣


2歲以前的孩子會有一點O型腿,6歲以前可能看上去會有一定程度的X型腿,之後會恢復正常。



O型腿和X型腿都是正常發育的過程,不是缺鈣的表現,基本不需要特殊治療。除非彎曲嚴重,2歲以後還存在O型腿,7歲以後X型腿依然存在,這種情況就需要到醫院就診。

▼6.骨密度偏低就是缺鈣


首先要告訴我們的寶爸寶媽,骨密度檢查一般只有中老年人需要做。


對寶寶來說,只有疑似骨質疏鬆或其他骨骼問題,才建議去檢查一下,一般正常寶寶就不需要做了。


如果寶寶檢查之後發現,發現指標偏低,那也不要慌張,這說明寶寶的骨骼正在拼命成長呢。


因為寶寶處於快速成長階段,骨骼正在拉長變粗,只有相對低下的骨密度才能使更多鈣質進入骨骼。因此,骨密度低也是正常的。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上面所列的肋緣外翻,O型腿,出牙晚,另外還有枕禿等的症狀跟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缺鈣)的表現相同,但並不是所有出現這樣的症狀就是佝僂病。佝僂病的確診還需到醫院,醫生根據病因、臨床表現、血生化以及骨骼X線檢查進行判斷。


六、補鈣沒補好小心 寶寶


央視去年曾報道,一名18個月大的幼童連著幾天噁心、嘔吐,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的尿路里有一顆1.1x0.5cm大的結石,追溯原因,竟然是補鈣補出來的。



顯然,盲目補鈣就是在坑娃。


中國營養學會給出的安全劑量是2000mg,補鈣劑量(以元素鈣計)最大不要超過此範圍。除了增加補鈣量,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可能還有哪些錯誤做法呢?


寶爸寶媽可能還有哪些錯誤做法呢?


▲▲▲


▼1.看到寶寶出現缺鈣症狀再去補


這就有點亡羊補牢了。


如果寶寶的營養有問題,在生病之前會有一些信號,寶爸寶媽只需要稍微注意下便能知道。比如寶寶驚醒、易煩躁、手腳抽動、有枕禿圈等現象時,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診斷。


▼2.甜甜的鈣寶寶更愛吃,就選ta了


0-3歲的寶寶味蕾正處於快速發育期,過重的味覺刺激會導致味蕾反應遲鈍,因此給寶寶補鈣不能太甜,否則容易導致寶寶不愛喝水。



奶味是最適合寶寶,它接近母乳的味道,不影響寶寶味蕾發育。


▼3.補鈣同時多吃些蔬菜,有助鈣質吸收


雖然一些綠色蔬菜中含有一些鈣含量,但最好不要在補鈣時食用。


因為鈣與纖維素(蔬菜類)容易結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過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會反過來抑制鈣的吸收。


▼4.我家寶寶經常喝骨頭湯,應該不會缺鈣


骨頭中的鈣水溶性低, 曾有研究人員將骨頭熬湯十幾個小時, 測試出每100毫升骨頭湯的含鈣量僅為1.0~1.2毫克,而人體每天鈣的需要量就是幾百毫克,因此,遠遠不能滿寶寶所需。


還有的發明了一個辦法,在骨頭湯里加醋熬湯, 這樣做雖然可以增加鈣的溶出量, 但同時會將骨頭中的鉛溶解出來, 對寶寶不利。


因此, 在補鈣上,切莫對骨頭湯抱太大期望。


▼5.寶寶正腹瀉呢,不能補鈣


鈣劑對腸黏膜無刺激, 它能與脂肪酸結合, 使便便變稠變硬, 因此, 寶寶腹瀉時仍然可以補鈣。


另外,有一個寶爸寶媽疑問很多的問題——枕禿到底要不要補鈣?


首先要確定,寶寶缺鈣會有枕禿表現,但並不是有枕禿現象就是缺鈣。


出現枕禿主要因為寶寶出汗比較多, 特別是頭部容易出汗, 汗液刺激皮膚, 寶寶感到癢, 就會在枕頭上蹭來蹭去, 很容易把頭髮磨掉, 形成枕禿。


不過, 如果寶寶缺鈣的話, 出汗就會相應多些, 但是出汗多的原因遠遠不止缺鈣。所以說, 缺鈣會有枕禿的表現,但有枕禿不一定就是缺鈣,寶爸寶媽要辯證來看哦。


-END-


醫學審核/ 朱文麗

圖片/全景網+網絡

排版/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