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改革什么时候结束?都改了些什么?

手机用户64300988070


事业单位改革截止2020年全部改革到位,目前完成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那都改了些什么?答主就直接上干货吧!



事业单位改革将事业单位划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三种类型事业单位。行政类事业单位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中的两头,按照要求要行政类事业单位被划入行政单位或参公管理,以后不在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划企推向市场,自负盈亏。

留下的中坚部分就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有被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基本医疗卫生、基础性科研的事业单位,包括中小学,乡镇卫生院,文化图书馆等事业单位,基层混编混岗事业编也被划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高等教育和非盈利行医疗公益服务,包括县级以上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高校和医院去编也在全国各地慢慢推开。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主要指党报党刊,一般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明年是事业单位改革收关之年,分类改革完成后,剩余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还未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转公务员或参公,是这次改革的最大收益群体;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将大幅提升,直逼公务员;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将加大绩效工资占比,工资与工作贡献挂钩;经营类事业单位划企,与财政剥离,人员工资按劳分配。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题主你好,我是@事业单位搬砖狗,很高兴为你解答这题。

继机构单位改革到位后,事业单位改革就拉开了序幕:

改革目标

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目标。

但由于很多地方政府在2019年3月份就已经完成机关单位改革,所以部分地区事业单位改革完成时间会提前,甚至某些地方事业单位改革已提前完成。

改革内容

改革主旋律:理清职能、合并部门、精简人员,具体表现为:

1、将现有事业单位行政职能收归于机关单位,取消行政类事业单位;执法类事业编,按照随职走人的方式,并入对应的机关单位,同时身份转为公务员。


2、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编,改制后,这类单位走市场化道路,实现自负盈亏,涉及到的对象,大多是高校和医院;其中某些专技岗的事业编也有可能并入相关企业,转为企业编。


3、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会比较麻烦,因为部分单位既承担公益服务性职责,又有生产经营性业务,同时承担业务教育制的学校及老师群体,大概率会转为事业单位和事业编。


4、上调基层事业单位待遇:主要是指乡镇街道,这些部门工作压力大,值班加班天数多,经常下乡下村,但是他们是没有加班值班补贴的,也没有交通补贴。像我原来在乡镇,几乎天天下村,一个月油费就要小1000,单位一没补贴,二没公车。


事业编干部安置办法

针对这点,个人认为以下3个安置办法算是比较科学、合理、靠谱的:

1、转到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编制性质不变。

2、领取一笔补偿金,自行就业。

3、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工龄满30年,距离退休还差5年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总的来说,改革的目的和初衷肯定是为了建立更加适合当下环境的工作体系,毕竟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节约资源,但作为个人而言,却很难保证自己是这轮改革中的受益者。

我是@ 事业单位搬砖狗:3年乡镇街道基层工作经历,3年市本级机关单位工作经历;体制职场规则的观察者、解读者。关注我,一起了解体制内的那些事。

事业单位搬砖狗


按照分类改革要求,事业单位完成改革时间最迟在2020年底。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完成,如辽宁省在2018年10月前即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精简了90%的事业单位,其余大部分省区市都在如火如荼推进。由于本次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将随之联动,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步伐,受此影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或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的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不同类型的单位改革有不同的方式,大致方向如下:

一、机构改革情况

1、参公事业单位。改革后,除执法类机构外,全面取消。本轮机构改革,全国各地统一定调:取消行政类事业单位,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今后,除执法类机构外,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行政职能,就失去了参公的依据。这意味着,今后除执法类机构外,其它参公类事业单位将全部取消。至于执法类机构,暂时保留参公性质,下一步待中央出台方案再行改革。

2、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整体保持稳定,部分根据职能撤并整合,小的撤,职能相近的并,职能关联的合。公益二类改革分三种类型:效益差的,主要提供行政辅助或公益服务的,剥离其收费或经营职能,转公益一类;效益一般的,其收费或经营收入能保持正常运转的,保持现状不变;效益好的,主要职责是收费或经营的,剥离公益职能转企业。

3、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改革要求,2020年底前全部转企,剥离体制。这是事业单位改革此前最明确也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块,绝大部分事业编制的取消,也主要来源于这类单位。类似的还有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其在职员工按规定也将被取消编制,但保留单位事业属性不变。

二、人员编制变化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大量事业在编人员的分流安置,不同类型的编制改革方向和出路均有所区别。

1、参公事业编制。无论单位转行政或改公益,都将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不变,直至退休编制核销。由于行政类事业单位的取消,部分因为职能转换或改为行政机关,很多参公事业编制人员期望借此机会转行政编制,这种可能性很小。本次机构改革,从上到下都实行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根本没有多余的行政编制拿出来置换,因此如果不是出现特殊情况,参公单位改制仅仅只是职能转换,不会涉及人员身份的置换,更不可能大面积把事业人员置换为公务员。对于这点,事业人员要有清醒地认识。

2、全额和差额编制。这两类编制人员或因单位职能划转被分流安置,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被取消编制,剥离事业属性,总体还是保持稳定的。

3、自收自支、自筹、自定编制。这三种编制毫无意外都将被取消,剥离体制变为企业人员。其中,自筹自定编制属于地方自主核定编制,没有经过省级编制部门备案登记,本身就在清理范畴,取消理所当然。自收自支编制按规定将全部取消,但部分领导岗位人员或随岗位职能转换,被调整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


80后小公



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资源配置情况,重新分类定位,预计2020年完成改革。

一、201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拉开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按照计划时间表,2015年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2020年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分类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以重新分类定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实施工作。


二、事业单位现状及改革走向。

事业编制分四种类型。

(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多为公益性、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多数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个类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行政职能的、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将不再保留,或转为行政机关,或将职能划转行政机关。

(二)财政差额拨款(定额)事业单位,多为有生产经营性收入,但不足以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开支的公益性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予以差额(定额)补助,同样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但视生产经营、经费状况不同,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单位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有的单位时有不达标准、不足额发放、拖欠情况发生。编制管理相对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改革中,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单位将转制为企业。

(三)自收自支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多为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自负盈亏,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财政支持,特别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意既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或实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及工资福利制度,拥有较为宽泛的工资福利自主权,但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因生产经营状况不同,少数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金可能优于前二种类型;但大多数的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金不如前二种优越。编制管理相对宽松。

这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将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成建制的转为企业。


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二类。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卫生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非盈利性,财政全额拨款,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稳定性好。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盈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来源自身营收和财政补助二部分构成,分化明显。


z山海


事业单位改革根据要求,最后期限是2020年,也就是全部改革完成是在2020年。改革的内容有很大,清理规范、分类改革等等。

事业单位总的改革方向就是分类改革,根据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分类分为行政类、公益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三大类,改革方向分别为:

1、承担行政类:对此类将收回行政职能,移交相关机构后,根据剩余公益服务职能和任务量等因素,重新核定岗位职责和编制。此类又细分为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原则上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单独设置机构的要在机构限额内进行解决。可以预见,大部分将是仅仅划转职能的情况,能够单独设置机构的将是极少数。

2、生产经营类:该类改革的方向是转企或者撤销。对生产经营较好,可以推向市场竞争的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也就是单位性质不在是事业单位而是企业身份。在人员安置上,基本上原有人员将随安置到改制后的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3、公益服务类:重点保留的一种类型,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就是回归本来的公益属性,对此类将剥离不属于公益特点的职能,强化其公益属性。改革后,事业单位序列将仅有公益服务这一类,今后将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法人治理等目标。

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很多人不知道要改什么。其实需要改革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实际工作中多数人感觉不合理的东西就是要改革的对象。比如:人事制度,之前“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局面也要逐步改善,还有部分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也要进行改革。诸如此类!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要逐步理顺各项体制、机制,破除种种弊端,共同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大白i说事


距离改革完成的预计时间2020年越来越近,只有一年时间,那么到2020年改革完成后,会呈现哪些发展趋势呢?

根据改革的进展推测,缩减编制成为趋势,一大批人将失去编制,随着时代的发展,铁饭碗或将逐渐减少,自收自支事类事业单位完成转企,相关人员身份转变为企业职工;公立医院和高校取消编制改为聘用制;行政类事业单位或将不再设立,弱化行政职能,增进事业属性;公益类事业单位加强管理。

1、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

部分的工作人员会随职能被划分到其他事业单位,那么剩下的将会被全部取消编制,这部分人员将会被推向市场。

2、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护人员

医生会被取消编制这点其实大家是可以感觉出来的,就像今年的卫生类事业单位招聘已经是全部没有编制了,那么下一步医护人员的编制也是将会被全部取消的。全部是合同制的制度,并且目前北京、广东等地已经开始试点了。

3、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的事业编制会逐步取消,目前已经有高校招聘考试中,新聘用人员没有编制,但是高校已有编制人员并未取消编制,所以这将是循序渐进的工作。高校教师编制取消,但是幼儿、中小学教师编制并未取消,他们的编制如何变化,还要看之后国家出台的政策。

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不可阻挡,顺应时代改革潮流是我们生存的法则,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增强自身的本领,做一个改革中的强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服务社会,这才是编制的价值所在!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信息


事业单位编制改革,相信不少同志早已猜到离编制终身制终结不远啦!

我们的心情也一直随着变化而跌宕起伏,就担心出了什么比较大的政策影响到我们现在的“稳定”。但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脚步似乎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一步一步烦人侵蚀我们,“铁饭碗”真的就这么离我们而去了吗?

最热门的考试无非就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如果事业编制取消编制已成定局?那么现在备考的小伙伴们该怎么办呢。我们现在来一起看看吧!

2020年将会有这几件事情,影响事业单位和教师的职业规划,可能对于部分人的事业编制也会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

据预测,到2020年底前,我国事业单位将完成分类改革。到时大部分人将会失去事业编制的身份,招聘机制将会往会聘用制或等模式转变。

三类人员将被取消编制:

1、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和高校教师。编制取消后,单位继续保留事业属性,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

2、工勤岗编制的人员,工勤岗编制逐步减少,工作通过外包的方式。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部分随职能划转被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其余的将全部取消编制,推向市场。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

第二件就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就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且这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目标。

更高的入学率代表对于教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对于想考教师的小伙伴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趁现在备考教师资格证书,到时候考高中教师时机刚刚好。

如果你觉得高中教师的级别太高,那么关于教育这一块,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要占比80%以上。并且到2020年,大班额必须完全消除。

如此一来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会大大提高,并且现在考幼儿教师的难度相比高中来说,也的确是低了不少。

为此,你有什么想要说?我觉得什么也不用说啦,好好努力,靠自己才是最为稳妥的。现在积攒自己的能力,才能跟着政策的变化走。

2020年陕西事业单位预计在4月报名,5月进行笔试,打算考事业编的小伙伴们也要抓紧时间备考啦!


公职考试小百科


事业单位肯定是要进行改革的,国家正在大力的推进相关的进程,在2020前需要全面进行改革,那么具体改了哪些内容呢?

首先改革的单位为:参公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

在机构改革方面,总体的方针是取消或者进行转变。就拿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说,一类整体保持稳定,部分根据职能撤并整合,小的撤,职能相近的并,职能关联的合。公益二类改革分三种类型:效益差的,主要提供行政辅助或公益服务的,剥离其收费或经营职能,转公益一类;效益一般的,其收费或经营收入能保持正常运转的,保持现状不变;效益好的,主要职责是收费或经营的,剥离公益职能转企业。

在编制变化方面,参公事业单位编制不会变化,其它的会进行安置分流,或者直接取消转为企业。

了解更多,点击:http://rizhao.offcn.com/html/2019/10/65679.html


风和树里


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

事业单位改革按照计划将于2020年也就是明年全部完成。


众所周知,自从2011年4月初开始,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该表预计到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进入快车道,按照计划要在2020年全部完成,建立起功能完善,服务优化,公平公正的体系,这次的改革主要针对现存的四大类事业单位,行政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那么这几类如何进行改革呢?

一、行政类



原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由相对应的行政机关承担,此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工作性质和公务员基本相同,所以将会被取消事业编制,直接按照公务员办法进行管理。事业编制转为公务员编制,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不过由于行政编制有限,不可能所有人都无条件转为行政编,目前虽然具体操作办法还没出来,不过按照以往经验,只有通过考试选拔才能进入公务员体系。

二、公益一类

主要是承担义务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基层公益组织,因为公益,所以需要国家资助,下一步会取消其行政职能,保留事业机构和编制,明确其公益职能,突出服务保障。

三、公益二类



主要是承担高等教育和非营利性医疗等的公益服务机构。这部分单位会面临改制,变为特殊性质的国企,人员可选择自主择业或随职能划转。

四、生产经营类

像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因为收入来源完全是靠自己,和现在的企业没有差别。所以此类事业单位面临撤销,改为企业,此类单位人员可以选择留企或自主择业。

希望能满意我的回答,我是公考诸葛,欢迎关注……


公务员感悟和知识分享


按照分类改革要求,事业单位完成改革时间最迟在2020年底。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完成,如辽宁省在2018年10月前即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精简了90%的事业单位,其余大部分省区市都在如火如荼推进。由于本次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将随之联动,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步伐,受此影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或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的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不同类型的单位改革有不同的方式,大致方向如下:

一、机构改革情况

1、参公事业单位。改革后,除执法类机构外,全面取消。本轮机构改革,全国各地统一定调:取消行政类事业单位,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今后,除执法类机构外,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行政职能,就失去了参公的依据。这意味着,今后除执法类机构外,其它参公类事业单位将全部取消。至于执法类机构,暂时保留参公性质,下一步待中央出台方案再行改革。

2、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整体保持稳定,部分根据职能撤并整合,小的撤,职能相近的并,职能关联的合。公益二类改革分三种类型:效益差的,主要提供行政辅助或公益服务的,剥离其收费或经营职能,转公益一类;效益一般的,其收费或经营收入能保持正常运转的,保持现状不变;效益好的,主要职责是收费或经营的,剥离公益职能转企业。

3、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改革要求,2020年底前全部转企,剥离体制。这是事业单位改革此前最明确也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块,绝大部分事业编制的取消,也主要来源于这类单位。类似的还有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其在职员工按规定也将被取消编制,但保留单位事业属性不变。

二、人员编制变化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大量事业在编人员的分流安置,不同类型的编制改革方向和出路均有所区别。

1、参公事业编制。无论单位转行政或改公益,都将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不变,直至退休编制核销。由于行政类事业单位的取消,部分因为职能转换或改为行政机关,很多参公事业编制人员期望借此机会转行政编制,这种可能性很小。本次机构改革,从上到下都实行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根本没有多余的行政编制拿出来置换,因此如果不是出现特殊情况,参公单位改制仅仅只是职能转换,不会涉及人员身份的置换,更不可能大面积把事业人员置换为公务员。对于这点,事业人员要有清醒地认识。

2、全额和差额编制。这两类编制人员或因单位职能划转被分流安置,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被取消编制,剥离事业属性,总体还是保持稳定的。

3、自收自支、自筹、自定编制。这三种编制毫无意外都将被取消,剥离体制变为企业人员。其中,自筹自定编制属于地方自主核定编制,没有经过省级编制部门备案登记,本身就在清理范畴,取消理所当然。自收自支编制按规定将全部取消,但部分领导岗位人员或随岗位职能转换,被调整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