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 各展所長建奇功

已經是深夜,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仍在火車站安裝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檢儀。

在深圳新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工廠內,生產線員工徹夜趕工,緊急生產出6000只KN95防護口罩、2萬隻銀離子口罩、3.4萬隻一次性藍海錨醫用口罩,全部無償捐至武漢。

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民企捐資捐物捐技術,加班加點保供應,發揮行業優勢,星夜馳援疫區,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應有貢獻。

捐資捐物,支援一線有底氣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廣大民營企業慷慨解囊,積極生產、籌集、捐贈疫區急需的各類中西藥品和醫用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醫療物資。

在疫情暴發初期,湖北醫藥企業人福醫藥集團緊急調配採購120臺呼吸機和2000件抗病毒口服液捐至武漢。

宜昌人福藥業董事長李傑表示,公司已準備6個品種近2000件抗病毒藥品,隨時接受調配指令,確保藥品供應。“疫情之下,沒有誰是局外人。民營企業量多面廣,平時實幹興邦,戰時勇擔使命,同心協力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彈藥’,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京東宣佈向武漢市分批捐贈100萬隻醫用口罩及6萬件醫療物資;華大基因緊急組織科研及生產力量,成功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並首批捐出1萬人份試劑盒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據全國工商聯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3日,民營企業累計捐款127.32億元,捐物價值56.94億元。

這些數字背後,是中國民營企業多年健康發展積累的充足底氣和強烈社會責任感。

發揮優勢,保障供給有實力

為了緩解物資緊缺情況,多家民營企業發揮各自營銷網和產業鏈優勢,全力以赴籌集調配醫療物資。

1月24日下午,卓爾控股依託卓爾智聯跨境供應鏈網絡,調集多方力量保障國內一線需要。25日凌晨,卓爾確定從菲律賓、柬埔寨的緊急籌集計劃並鎖定貨源,組織從生產廠家裝運。26日中午,320萬隻醫用口罩和21萬套防護服先後從馬尼拉、金邊運抵武漢,併火速送往湖北抗“疫”一線。48小時內,卓爾便打通國際採購保障通道。

“公司長期以來的國際化發展戰略,使得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籌集到物資。”卓爾智聯總裁齊志平介紹。

藉助國際“朋友圈”籌集物資支援疫區的企業不在少數。正泰集團藉助遍佈世界的營銷網絡和供應鏈資源,通過印度、西班牙、俄羅斯等地的本土化運營團隊,籌集物資;三一重工發動尼日利亞、泰國等40多個國家的合作伙伴、團隊,尋找疫區急缺的防護用品;新華聯採購的25萬隻口罩、8800套防護服陸續運達湖南、四川等地……

這一切離不開航空業的支持。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表示:“我們通過旗下湖北均瑤大健康全國物流和吉祥航空全球航班,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增援武漢。”

復產轉產,抗擊疫情有信心

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物資是醫護人員在一線工作的重要保障。連日來,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號召,迅速開工生產、復產、轉產。

長沙芙蓉口罩廠生產車間內,8條生產線馬力全開,一線操作工兩班倒作業,後勤人員也全部上陣,日產口罩近20萬隻。疫情發生以來,該廠陸續向醫生、交警等一線工作人員捐贈10萬隻一次性無紡布口罩和2萬隻KN95口罩,並運送了9萬隻KN95口罩到武漢。

“我們中小企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從弱到強,發展壯大,如今疫情來襲,我們也要為國家出一份力。”芙蓉口罩廠廠長伍海灣表示,目前口罩廠正在籌劃購置土地擴建車間,建設標準廠房,進一步提升口罩、防護服等產品產能。

為了進一步保障供給,一些民營企業主動調整生產線,改造生產設備,轉產疫情防控物資。

得知疫區急需醫療防護服,紅豆集團將一個具備醫藥生產級別的廠房緊急改造成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車間,員工加班加點突擊轉產,日產防護服超3萬件。“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此舉是為了履行社會責任,不以營利為目的。”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說。

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時,紅豆集團各公司已有序復工生產。“我們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穩定生產。”周海江表示,在科學防疫的前提下,讓工廠機器轉起來,既為疫情防控提供物資保障,也是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的需要。

談及疫情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多位民營企業家向記者表示,雖然疫情對經營造成一定影響,但只是暫時的。相信依靠自身積累的經營實力以及政府的全力支持,一定能克服困難,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破浪前行。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