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很多农民,没有交养老保险的意识?

用户597687969698


我本来是农村出来的,现已退休,在我看来,农村人很现实,说的难听一点只看眼前,没有长远意识。年富力强时都不愿花钱买保险,等到年龄大了后再后悔没买保险,我觉得太不应该,我记得我零四年下岗,下岗后到处打工,除生活开支之外首先必须留足买养老保险的钱,自己买了十五年的保险,现在退休了每月四千多元钱,基本上生活无忧。那农村人为什么做不到呢?无非是第一有退路,家里有一亩三分地,地里有收获饿不死,第二舍不得,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民不买养老保险。


文艺183814453


我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人,自小生活在农村,考上大学后来到城市。家里大部分的亲戚都在农村。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我更了解他们的心里。

农村人普遍特点是知识文化低,直接导致意识低,对于养老问题根本就没有那个规划意识,更何况保险两个字在他们意识里更是一种虚拟的概念,看不到摸不到。

有一次跟自己叔叔谈到这个问题,叔叔说现在还活不明白呢,还想那么远。还有个邻居这样回答我:能活到哪一天还说不好呢!

现在中国富裕了农村生活也改善了,但是大部分农村人生活还是比较艰苦

农村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职业。农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花生果蔬之类。

第二,养殖业。鸡鸭猪牛等。

第三,外出打工(工地,工厂居多)

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辛苦,很辛苦,有时候又是靠命运和运气甚至天气来决定这一年的收入。

春种不一定能秋收,一年到头来可能人均就几千的收入。这点钱应付生活日常开销尚且不足,怎么可以拿出钱来规划养老问题,很多农村有国家政策,预缴或者补缴,享受养老之类。根据年龄和不同地区福利政策不一样,缴纳金额不一样,但是都不少,几万起甚至十几万的也有。

所以首先是意识问题,其次是现实问题。如果是你在农村面临这种情况,可能也是有心无力吧。或者根本都不去想,觉得养老规划跟自己无关,老了再说。希望中国更加强大,国民都有老可养,老有所依。








好新好鲜


大家好,我是水木山丘,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要分区域,看产业。如在我的家乡这边想要靠种地赚钱,就是种姜,靠近全国比较大的生姜批发市场,占地利条件。这二三年一亩姜在没有天灾的情说下,还赚个一万五到二万左右。每户种个五六亩,在农村也算是小有收益。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像寿光昌乐蔬菜大棚都专业化产业化,青州花卉产业化,坊子织布厂,铸造厂较多,那边全都上班,一人每月也五六千元,这些地方都比较富裕。

在没有工厂产业,农产品专业化的区域,单纯靠种麦子,玉米,抛除耕,播,种,收,水,肥等成本也就剩个三五百元。肥价年年长,麦子玉米价格几年如一日,还直下跌,如果再算功夫管理费,那农民要饿死。

总之,农村农民要发展赚钱,比须农场化,专业化,区域市场化,现在年青人宁愿上班一年挣个五六万,也不愿务农挣十多万,太累。

农村在80后这一代还能有这么个回忆,等到00后这一代农村会慢慢变成传说。




水木山丘


楼主你好,为什么感觉大多数的农民没有交养老保险的意识呢?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农民本身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在接触关于社保方面的知识相对是比较有限的,甚至来讲很多农民都是不了解社保,总觉得社保,他是一种保险,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不靠谱的表现。

但是我们都知道,社会保险它并不是单纯的保险,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保障,它是由国家职能部门退出来的,一种人人都可以参保的,将来是可以获得一份稳定退休金和退休医保待遇的,这就是社会保障的目的,当然农民基本上是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说他们是不愿意参保。

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推出了新农村合作养老保险以后,专门针对于农村地区出台了这样的一项养老保险,所以说有效的降低了缴费的门槛,那么为农村地区的农民参加社会保险也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因为这样的一个养老保险,每年交费基金只需要两三百块钱就可以完成全年的交费,所以说每个农民都有条件去参加养老保险了。


社保小达人


目前,我国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随着上一代农民的逐渐老去,农村养老问题也日益严重。现在在农村好多的村子基本上已经人去楼空,年轻人过完年便出去打工,只留下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因此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比较严重。那么在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本是用来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老年生活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什么很多农民都不愿意购买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害怕领不回本金。农村养老保险分为100-1000等十几个档次,农民可以自由选择,有钱了就多交点,没钱了就少交点。按理说基本上都能交得起。但是对于没有投资意识的农民来说,一直觉得钱放在自己的手里或者银行才有安全感,虽然每年交的钱不多,但是10几年算下来,也有不少钱。而且60岁之后才能领取养老金,万一领取了几年人没在岂不是亏本了。

第二,缴费断断续续。农村养老保险累计缴费15年到60岁之后才能领取。但是很多农村朋友交了几年,后来要么忘了,要么不想交了,这样断断续续的缴费导致了到60岁之后,累计缴纳的年限不够,因此也不能享受高额的养老金。

第三,对政策没有了解清楚。农村的老人对于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知道的特别少,基本上只听说过,但是每个月能领取多少钱,怎么领,怎么缴费等问题基本上都不清楚,而年轻人基本上在外面打工,因此不知道养老金的好处。

第四,养儿防老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许多老人谈到以后都说要靠自己的子女,然而现在年轻人负担也很重,按时交纳养老保险可以帮助自己减轻一些负担。

其实,养老金交纳满15年后,农民可以正常领取,养老金有个保证期,在保证期内如果领取人死亡的话,交纳的保证金可以退回。因此完全没必要担心赔本的问题。



静中vlog


楼主你好,为什么感觉大多数的农民没有交养老保险的意识?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跟农民自身了解养老保险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农民本身他不了解养老保险,总觉得这个养老保险可能是一种保险产品,对于一些保险产品的理解和我们的社保混为一谈,所以说导致自己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

再加上大多数农民可能没有打工的经历,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如果说不通过自己去缴纳社保待遇,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企业来给他承担相应的社保,所以说时间一长,久而久之自己没有这样的意识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身边的亲戚朋友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说这就是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意识的主要原因。

但是不参加养老保险对,于农民来讲也是不提倡的,因为在2009年推出了新农村合作养老保险,那么作为农民也是完全可以参加这一种养老保险,因为毕竟参加养老保险之后,将来就可以获得一份稳定养老金的待遇,那么虽然说这个农村养老金的待遇并不是很高,也是能够让我们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后,获得一份最基本的经济收入,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懂社保


说了半天,还是大多数农民收入太低。你想想,一般的农民,就是靠经营的那几亩地的收入,一年收入万儿八千的,随了人情,够生活开支的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钱买保险啊?有的农民种田之余,可能出去打打樓桩,挣一部分收入。但有儿子的,还得考虑给儿子盖房或买楼,给孩子结婚,照样是一件“巨大工程”。同样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保险。什么时候,农民收入高了,钱包鼓了,自然会去考虑保险的问题。


提着灯笼走路


这个情况很多,农民现在保险意识不高,宣传少,然后去就说交多少钱,等到什么时候才能领钱,农民本来挣得钱就不多,再加上自己孩子不努力还得养孩子(我就是这个孩子),男孩还得买楼买车。本来赚的就不多,然后还得养孩子,有些地方地少,加上种地买材料啥的,在我家那里一亩地能赚一千那就不错了。


天秤座的宝哥哥


为什么一些农民交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这三点解释很实在

关于农民交养老金的这个问题,确实也是大家积极讨论很多的,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毕竟关系到广大农民年老之后的养老问题,就今天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说说:


一、省钱或没钱交

就拿我家来说吧,家里八口人,按照220元一人一年来说,这得小两千吧,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是家里的人口数更多,或者交的档次比这个高呢,那就比较捉襟见肘了。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农民收入一般少,尤其是西北西南贫困地区的农民,这可是不小的一笔。


二、坚信养儿防老,养老金意识比较淡薄

在农村里面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不知道养老金怎么交,也是因为文化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养老意识淡薄。

当他们看到别人交了之后,到年底拿到养老金之后又会眼红,为什么自己当初没有交,这才恍然大悟,算各种小账。


三、有些人说交了没用

这就是夸下海口了怎么可能没用,只不过农民是自己交,工作的人是单位强制去交,农民没有制约性,所以说交了没用。


三农村龙哥


一、农村老人养老意识淡薄。农村老人生活一辈子,喜欢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辛苦一辈子为了自己的下一代,自己老了也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孩子,更别说交养老金了,与其把钱交了,还不如给自己的孩子放心,这或许也是每一位做父母最真实的回答。

二、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大多数农村老人眼里,养儿防老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他们觉得养老金远不如自己的孩子踏实,把钱交养老金还不如把钱交给自己的儿子更为放心。指望养老金养老还不如靠自己的子女养老来的现实。

二、缴费有去不回。现在国家允许一次性缴费9万多元养老保险金,就可以享受每月1300多元的养老金。别说多少没钱,即便有钱他们也不交,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活不到领养老金的时候。虽然说养老金可以退回,但是到时候谁还管呢?

四、对养老金的制度不放心

这个大家应该都明白,农村养老金金额巨大,涉及人员众多,特别是近年来养老金问题频发,农民朋友有理由怀疑自己的养老金是否安全?等自己老的时候,能否领取到足额的养老金呢?这些都在农村老人心里都是一个个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