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小时候被父母打怕了的人,长大都容易有焦虑症?

小小小猫猫球


古有传言称“棍棒底下出孝子”,从现实生活中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以“棍棒”摆在孩子面前,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的父母,可能会教出某些方面很优秀的孩子,但是这对于所有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就有成效呢?我想未必。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独立地拥有自己的特质。

因此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教育方式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孩子。孩子自我意识足够坚强,为人父母足够幸运的话,那么棍棒底下的确会出孝子。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不少见那些社会上涉嫌犯罪嫌疑的小混混,要么是学历低下,父母好不管教;要么是父母除了家庭暴力,就没一句好话;当然也不排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社交中遇人不淑,跟错了队伍的。

也就是说从小就经常被父母施展暴力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心理扭曲。首要的是对家庭的信任度以及对家长的依赖度会下降之外,还会对孩子自身的性格与行为举止产生不良影响:

1. 虐待越早,心理发展障碍越大

人类的初生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节律也不同于成人,看护者经常无法正常作息,睡眠不足是常态,这时,对婴儿需求性的哭喊能否及时有效的应答就取决于爱的情感水平。缺乏爱的抚养者会对婴儿的哭喊不睬、不帮其变换体位、不及时清理排泄物、粗暴摇晃婴儿、对婴儿蒙头盖脸、喂食镇定药物等。这些忽视与虐待将使婴儿出现更为严重的哭闹、拒食、拒眠、拒绝抱起等烦躁表现,让本就不耐烦的看护者更为愤怒,进而对婴儿实施更严重的粗暴虐待。依恋期被粗暴虐待会让尚无自我意识的儿童将所有的痛苦都存留在潜意识中亦即神经系统内,并成为个体对外界愤怒反应或暴躁表现的生理背景。许多人在成年后一遇刺激就反应过度、出现可怕的暴躁行为,大多源于这种早期抚养背景。

依恋期虐待的另一结果是,儿童在对外需求遭到拒绝后出现退缩或回避性反应,这多见于忽视性抚养。幼儿不再对外求助,变得麻木、冷漠,缺乏与他人互动的内在动力。这种“无视与无求”会导致儿童无法发展“自我”。弗洛伊德曾提出“人格与我”的发展关系:第一个我是“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表现为任意任性;第二个我是“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行事,表现为审时度势;第三个我是“超我”,遵循理性原则行事,表现为良知自律。“自我”既有自我保护功能又有适应外界功能。“因为不服从‘现实’的旨意,便不能求得所需要的对象,便不免于死亡。”人格中的“自我”如果不发展,儿童就会出现各种停滞于“本我”的表现:不在乎外界要求、对他人不理不睬、不去理解别人、行为任意自主,由此不能发展到更高层面的“超我”、形成完整的人格。拒绝与人互动还会导致儿童的言语发育受到阻碍。语言是思维活动凭借的符号系统,如果符号系统不够发达,人的思维就会变得简单、僵化或迟钝,成年后容易固执或偏执,做事头脑简单。

除影响认知能力发展外,依恋期虐待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发展障碍。由于遭受虐待的婴幼儿对人不信任、回避他人目光、拒绝与人交谈,因此虐待会延迟儿童“人知觉”的发展。对人的知觉一旦发展受阻,就会导致读不懂别人非言语的情感表达如表情、动作等的含义,这时在人际交往中就容易出现“低情商”的行为,进而产生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扰;当进入婚恋期时,个体还会因情商低而恋爱困难,或在处理家庭关系方面遇到挫折导致婚姻破裂。一个人在遇到婚恋、职场人际关系困扰等多重挫折后就容易对身边人以及所有人产生愤怒和敌意,进而实施报复性的暴力攻击。有关滥杀犯罪的实案研究证实了这类心路历程。犯罪心理学对大量个案进行研究后也发现,个体成年后的人格扭曲、性情暴躁、性变态等行为和症状,究其原因大多与其生命早期被忽视或虐待的经历有关。

2. 早年被虐,成年易患精神疾病

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研究心理问题必须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特点。神经细胞以兴奋或抑制的方式支撑各种心理活动并随后留下痕迹,这些痕迹被称为记忆。通常有意识的记忆发生在大脑皮层,还有一种记忆被称为“内隐记忆”则可发生在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躯体内的植物神经系统(也称自主神经系统)。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或以有意回忆为条件即可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早年遭受虐待形成的躯体痛苦记忆、神经紧张记忆及恐惧记忆都会潜伏在躯体神经系统内。这种潜伏的时间可能很长。这一问题的旁证是精神分析对神经症的解释。神经症是指缺乏器质性病变却有功能性症状的病症,大多神经症病人都有过心理历程受阻、欲望或兴奋被压抑的经历。多余的动作即神经症候,就是这种未完成的情结以另一种方式的表达。

因早年被虐待的痛苦而形成的内隐记忆,在个体成年后遇到生活压力、失败挫折等痛苦时很容易被唤醒,一旦唤醒则“新仇旧恨”一起爆发,强度可想而知。临床医学也发现,儿童的被虐待经历是许多精神病理症状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前因,包括焦虑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相对平和的表现则是长期免疫功能紊乱、肥胖(贪吃被精神分析解释为早年饥饿补偿表现)等。

澳大利亚一项对童年时代遭受过性虐待的成年男性的心理调查证实,受害人成年后自杀意念出现的次数是一般人群的110倍,他们更容易使用毒品和酒精。大量的受害人在长大后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成为“虐待者的囚徒”。另外,在儿童期经历性虐待的男性成年后更容易发生易感染HIV的高风险性行为。儿童虐待还会产生一种被称作人格障碍的无法治愈的精神疾病。美国纽约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虐儿童患人格障碍的比例高出普通人群4倍。

3. 虐待行为可代际复制

当多种虐待叠加时,对儿童的身心损害会更为严重,如重复的性虐待和身体虐待会增加被害儿童长期心理混乱的危险。这种长期心理混乱可在代际之间复制或传递,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存在。现实中许多案例可证明这一点。2017年10月底,美国著名演员、获过奥斯卡影帝奖的凯文斯派西(KevinSpacey)以下简称凯文被指控性侵多人包括14岁的男孩。凯文被指控后,凯文的哥哥兰道尔说出了他们家的秘密。他认为,这一切都要怪罪他们的父亲。他们的父亲是一个把希特勒视为偶像的变态者,全家都因父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哥哥12岁后遭到父亲长达4年的性侵,还伴随着毒打。他想过吞枪自尽,但想到如果自己死了弟弟就要受害,因此放弃了自杀的想法。那时凯文年纪还小,不会反抗,但已经开始封闭自己。最后,由于受不了父亲的毒打,凯文和姐姐在18岁时选择离家出走。3个孩子从小在不健康的环境下长大。哥哥经历了3次婚姻和40次恋情,而且至今不敢要自己的孩子,他害怕自己继承了“性捕食者基因”,会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对孩子进行性侵。如今父母早已不在人世,凯文也改掉了父亲的姓氏,但可悲的是,凯文即使在哥哥的保护下没有遭受父亲的侵害,如今成年后仍然出现他父亲同样的行为。

有关家庭暴力的研究也指出,暴力行为可以代际传递。施虐者在童年期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研究者指出,与其他的犯罪人相比,有强烈暴力倾向的犯罪人可能在童年期经受过更多严重而频繁的身体虐待,他们的父母可能凶悍和苛刻。那些长大后容易虐待他人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曾经被虐待过。“暴力循环假说”由此被提出。


米悦微表情


这个我深有体会,小的时候被打过很多次,有的时候吃饭都会被突然上一巴掌,父亲是个高中教师,脾气暴躁,稍有不适就会恶语相向,小的时候都是活在被打骂阴影中,长大后,迫不及待的选择了省外的大学,现在他们也不管我,我自己挣钱自己读书,没给过我一分钱,暑假寒假从不回去,都是在外面上班度过,焦虑症是有的,我睡眠质量特别差,一丁点响声我就会惊醒,然后再也睡不着,时常在睡梦中还有被打的恐惧,对于外界也没有那种新奇感,不仅仅我,我的双胞胎哥哥和我的姐姐也是有这种感觉


在乎jxs


Li先生认为焦虑症与小时候被父母打没有直接联系。

焦虑症更多的为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不安。过高的估计负性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灾难化地想象事件的结果。

表现为:

1.精神性焦虑。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难以入睡,睡眠浅,容易被惊醒。

2.躯体性焦虑。肌肉紧张,严重时会有肌肉酸痛,小动作多。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跳过速、胸闷气短、出汗、胃部不适等等。



可能看了症状,你不会把自己归结为焦虑症了!因为很多经常说“我得xx症了”,更多的只是处于一种焦虑,抑郁的状态,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如果持续状态比较长,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了,那可能就可以诊断为神经症了!

其实,Li先生小时候也经常被母亲打,而且打的特别厉害。比如从街这头揪耳朵揪到街尾,比如打到睡在地上等等。但是现在本人也正常成长了,而且各种心理障碍也没有。因此“小时候被父母打怕的人,都容易得抑郁症”是不成立的!


21点心理学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两岁女孩子的爸爸,拿自己的女儿威胁前妻,把孩子关在狗笼子里,并且长期虐待,假如这是真的话。这样的孩子有心理创伤是毋庸置疑的,未来有可能会向两个方向发展,对外攻击,引起极易暴怒,并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攻击和伤害他人。对内攻击,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爸爸这样对待自己,最终容易引起抑郁!

虐待孩子的父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父母打孩子,有时候会是最无可奈何的举动,孩子不听话,说也说不好,只能靠打了,然而其中无论起始的理由是什么,动机如何为孩子好,许多家长尽管事后会不舍,懊恼,然而在过程中不能抑制的也发泄了自己累积的情绪,因此,隐藏着一种痛快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再动手的时候就变的容易。

然而比起动手打孩子,来自父母的语言攻击的伤害力更大,可以说是刀刀见血,直插内心最柔软处。比如说:你就是个废物,养你有什么用,你怎么不去死!这一类的话完全毁掉一个孩子作为人的价值,我们做的个案中,有的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废物,然而即便是外人看来已经很成功了,自己是个废物的魔咒仍然会像影子一样的跟随着,折磨着外人看不到的内心世界,让这个人活在痛苦中!


作者:曹蕾,一转之念平台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灵成长讲师,所授课程有:《幸福密码解析》,《生活与工作平衡》,《婚姻关系和谐之道》,《做孩子的好导师》《NLP智慧语言模式》,《做情绪的主人》等。


一转之念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新浪微博同名简称“一转之念”。一转之念是由多位心理学家、企业高管组成的一个心理、管理咨询类平台,此平台致力于用最简单、直接、有效的管理、咨询方式,解决有关于个人(情绪、职场、婚恋、亲子、成长)、团体(学校、企业、组织、社团)的困扰。


一转之念


是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结局。从小生活在暴力棍棒教育下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些许影响。即便是孩子自身都没有感觉到,但是这样的伤害是会一直的存在和伴随孩子的成长,乃至孩子百年后驾鹤西去。孩子不是打好的,只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带来真正优秀的孩子。


福娃谈育儿


几乎没被父母打过什么无法亲身体会.但是个人觉得应该经常被打的反而打皮了什么都变得无所谓了吧!


自由翱翔的燕子988


体罚从来都不是最严重的惩罚。

人格上的忽视和语言上的攻击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有些孩子天生聪明,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很敏感;但这些都被愚蠢的父母长期的压抑着释放不出来,所以造成小孩子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

比如天性好动的孩子,他们的体验欲望是很强的,但是没有受到,积极正面的引导,反而经常遭受无辜的呵斥和指责。

传吃一碗,孩子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


t85wyc


有这样的倾向,但是成年人了,就有担当了,以后的路是自己决定的,怎么走,走得好不好就不能再归因到父母身上了。人总会犯错的,做错了想办法解决,不要过多的责备自己。


灶08


这种情况和焦虑症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