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的爱都一样自私吗?总希望子女活成他们想要的模样?

Aaron你怎么说


是的。中国式的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子女总是倾其所有无怨无悔,总是想在子女身上复制自己,总是想在子女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希望。于是竭尽自己的物力才力为自己子女创造学习的机会,搭建出人头地的平台,虽力尽而不息。“孟母三迁”、“泰山之举”等等就是爱子的最好诠释。


语文聊吧



香妃存在吗


中国的父母是最无私的父母,同时也是最负责任的。相比西方放养式教育,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很严格认真的,但绝对无私的。

父母希望子女向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乃至资源关系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弯路,更容易成功一些。

如果硬说中国父母有私心的话,那就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过的更好!




安心然


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不求回报的,而中国的父母更是为了孩子把命都能舍出去。希望子女活成他们想要的模样,那模样正是他们自己无限向往的生活,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机会活成理想中的样子,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先说学习吧。我们小时候上学虽然没有很多作业和辅导班,但是父母也会盯的跟紧,对学校安排下来的事比得上圣旨。老师让买辅导材料了,那不吃饭都要去镇上的新华书店蹲守;拿成绩单看期末成绩,父母比我们还紧张;地里活再累再急哪怕起早贪黑连天带夜的干,也不想耽误孩子的学习;如果有孩子说不想上学了,那比抽耳光还让他们光火。


为什么呢?那时候我们就非常的不理解父母,认为他们非逼着我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们只是不想自己的下一代还跟他们一样,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好日子过,能脱去两腿泥,能靠读书吃上“公家饭”。轮着我们当父母了,也是一样,什么辅导班都想给孩子报上,哪怕被人笑话穿的都是淘宝货也不舍得花钱给自己买身像样点的衣服。脑子里总是回想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再说生活吧。很多女孩一直嚷嚷着减肥,可是没有任何一对父母觉得自己女儿需要减肥,他们总是说:哪里胖了?瞧你瘦的,一阵大风都能把你刮跑了,还减肥!一会那鸡汤给我多喝点。曾经我邻居家的小姑娘就很抱怨他父母,说她爸妈故意把她喂成猪,这样就找不到男朋友就不用嫁出去了,就可以永远陪着父母了。其实她想多了,对于女婿,父母要比女儿还上心。还是这对父母,为了不让女儿吃亏,能带着干粮悄悄跟踪女儿男朋友一整天,只仅仅是担心准女婿脚踏两条船。父母对子女造成的所有困扰都是源于爱,这是世上唯一不求回报的爱。



父母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看重的有时候恰恰是我们不屑的,于是就会觉得他们束缚了我们的自由,有时候甚至会认为他们自私。人都说生儿方知父母爱,养儿方知父母恩。今天的父母就是明天的你。

以上就是2015小满对“中国式父母的爱都一样自私吗?总希望子女活成他们想要的模样?”的问题的理解。欢迎关注指导交流。


2015小满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倾其所有,甚至是毫无保留,关爱儿女胜过疼爱自己。

中国的大多数父母不可能希望孩子活成自已的样子,尤其是虽有凌云之志,无运不能自通之人。只有事业非常成功的父母会有这样的愿望,活成自已的样子。殊不知,人的成功需要多种因素的叠加,不是想成功就成功,不是想当官就能当官,不是想有钱就有钱,穷三代容易,富三代难。

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超越自己,自己这一辈子没有飞高,让子女飞的更远更高。都希望老鸹窝里飞出凤凰,都希望撒的草种开出牡丹花,都希望栽的树苗接出奇异的果实,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殊不知,望子成龙的父母自己即不是龙,也不是凤。

父母的智商,财富,社会地位就是子女的起跑线。普遍现象如此,个别现象确实有,寒门也能出贵子。龙生龙,凤生凤是普遍规律。

中国的父母绝大多数经历了贫困,饥饿,大都人生坎坷多难,都希望儿女事业成功,岀人头地,光宗耀祖。因此,中国父母的爱不是自私,甚至不完全是为了钱,是为了名,为了面子。所谓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步入夕阳62


你提的这个问题我曾经深入思考过也反思过。

最后仍然没有绝对的答案。在这里我就分享下我个人的认知过程吧。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亲子关系,首先是一种关系,既然是关系就存在依赖,这种依赖是分上下场的,上半场是孩子依赖父母,下半场是父母依赖孩子。被依赖者往往是一个关系中的意见领袖,在亲子关系中也不例外。

上半场孩子还小事事都需要依赖父母,父母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考量对孩子好的问题,所以自然在上半场中父母对孩子的好更多的掺杂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认知和期许,这个也完全可以理解。不然就不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成语了。

下半场中孩子已经长大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大多数对父母的依赖都会急剧下降,无论是经济上、情感上。这时候父母反而会更多的依赖孩子,比如希望孩子多来陪陪自己。孩子也成了独立的角色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更多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亲子关系,对于上半场的爱会有一些不认同的地方,这个也是人之常情,因为确实有些爱让你觉得被强迫了。

我个人对于父母的理解更多的是感恩,因为很多事情是无法选择的,更多的我都在反思自己应该怎么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毕竟我们已经站在了父母的角色上,这是我们能选择的,希望以后子女长大了更多感受到的是无私的爱!


同春长乐谈育儿


我的看法是也不能说就一定是自私吧,我们的文化是家国文化,无论是国家意识还是家庭意识都很重,对比国外父母,普通的中国父母把孩子看得更重,尽可能把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总是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生活,中国父母的爱是让孩子少有弯路,不希望孩子吃他们吃过的苦。

只是大部分父母都是普通人,思想保守,他们的年代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他们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我们。而且一部分爸妈已经落伍了,但他们的封闭又不知道自己落伍了,所以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孩子应该听他们的,他们过来人有经验。这部分父母真的不是自私,只是对待孩子好的方式不当而已。很多事情都是正态分布,好的父母占比少,坏的父母也不多,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对孩子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

极端的父母肯定是有的,那种就是自私,企图以爱的名义控制子女,达到满足自己控制欲的目的,孩子长大了,这种自私的父母,应该金钱上孝顺,空间上远离。讲不了道理,离家万事吉。而极品父母就更要保持距离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配当父母的,血缘关系不是一切。

有一句哲理是,除了自己,都是别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大家人格平等,过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把自己过好了,才有精力和能力处理与别人的关系。


洛河河主


首先全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的,他们给与子女的爱都是百分之百的,子女给与父母的爱能有百分之多少,这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应该细想的。

他们生怕子女受苦受累,所以做父母的宁可自己吃苦受罪,给子女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让子女及其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快乐!所以父母会倾其所有给与子女,不求回报。只不过父母的思想,思维,经济实力,家庭状况,文化教育程度等,各有不同,所以给与子女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有的父母希望子从父业,安排父母的生活事业方式延续,不顾及子女的想法,这也正常,但他们对于子女的爱是真实的,子女按照他们的思路活法,他们的生活模样去持续。他们不是自私,只是忽视了子女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父母一般都是大家长式的管理教育。需要子女多次沟通交流,来达成共识才好!

很多父母也是遵从子女的选择的,只要子女们幸福快乐,做父母的怎么都好。他们尽管有时候也希望子女活出他们的模样,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好,可以减少奋斗的时间和历程,但还是喜欢让子女们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模式的。

所以,父母的爱是大爱,做子女的也要体谅和理解父母的苦心,遇到事情多多沟通交流,方法总比问题多一定会和谐解决好的!


Lsm开心就好


[cp]家长们醒醒吧

人的命天注定,

不要伤害母子情。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来会打洞。

有的天生就聪明,

过目不忘有悟性,

本来就是文曲里。

死记硬背心不灵,

过了几天全忘净。

小学只要肯用功,

小范围来前儿名,

父母盼儿要成龙。

过了秦岭都是峰,

都是班里尖子生,

,父母还在做美梦,

我的儿子第一名,

几次考试中等生,

父母愿望全落空,

心不甘,还在争,

逼的儿子出毛病,

逃学厌学当逃兵。

三百六十行行通,

只要手艺学的精,

大国工匠也出名。

不要走那死胡洞。

顺气自然渡人生,

没有烦恼多轻松,

过去阴天都是晴,

父母儿子都高兴。

大学没上盖高层,

老板用的大学生。[/cp]


张口顺口


不是自私,是无私,无私的付出后不见得有多少孩子领这个情。并不是中国父母想要孩子活成什么样子,而是中国大教育环境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各种辅导班。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应该是选择天天玩手机游戏,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种人生吗?

如果家长不教,孩子将会是一个自私,不懂感恩,只顾自己的不懂规矩,不懂规划人生的人。

我从来不逼孩子,她的兴趣爱好她自己选择,她每天都自己练琴,因为她想成为音乐家。我只跟她说过如果她不好好读书,不懂得感恩,初中毕业就去外面打工自己养自己,我不愿意幸幸苦苦培养她,到最后是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然后告诉她可能可以选择的工种,再跟她说一下好好学习可能会产生的结果,比如什么大学毕业找到什么工作。这样她自己就已经明白了她要选怎样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