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迎回徽钦二帝,就可以把赵构取而代之吗?

娃儿我热饭


不能。于情于理,于政治于国家来看宋徽宗和钦宗都不可能取代宋高宗。

宋徽宗:无颜亦无命

哲宗死后,太后建议立端王赵佶,一干大臣纷纷附和,唯有重臣章惇极力反对,他认为: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八十六》

虽然反对声比较小,但无疑开质疑徽宗执政能力的先河。徽宗即位后纨绔的性格、联金灭辽的昏招和战前禅让等事件更加印证了章惇的话。这些实打实的丑闻进一步恶化了徽宗在民众和大臣中的形象,谁愿意拥戴亡国之君去取代中兴之主?

另外,徽宗死于公元1135年。要知道,岳飞最成功的一次北伐是1140年反击完颜宗弼入侵,宋军一度攻到河南中偏北的朱仙镇。就算宋高宗鼎力支持岳飞北伐,等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时,迎接的只是徽宗的棺椁罢了。

宋钦宗——悲剧帝王

宋钦宗从登基起就是一个悲剧。按照正常情况,北宋灭亡了他也不会登基。可他偏偏遇上了宋徽宗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爹,他的登基完全是给老爹背锅。

宋钦宗能活着回国,只有以下三种可能:

(1)宋金和谈,势均力敌或金稍强势一点,金人送回钦宗。这其实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岳飞死前,南宋和金国议和了两次:一次是1138年,一次是1141年。此时宋高宗在临安经营了超过10年,个人势力十分强大,钦宗缺少夺权的力量。至于高宗主动让位的可能性小到忽略不计。

或许有人拿明英宗和景泰帝来说。但是,英宗不是亡国之君,而且被俘前在朝中有自己的势力。钦宗不但是亡国之君,而且汴梁中央政府高级官员几乎全部被俘,南宋的文武大臣核心班子都是高宗的人。

由此可见,钦宗没有夺权的能力。

(2)岳飞北伐大获全胜,重创甚至灭亡金国。如果高宗治下南宋能达到这个高度,想必钦宗更没有理由更缺少支持去当南宋皇帝了。

(3)钦宗在金占北宋故地建立傀儡国,名义上脱离金国。其实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据《征蒙记》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弟弟、辽王完颜杲死前曾留下一份遗书:

宋若败盟,任贤用众,大举北来,乘势撼 中原人心,复故土如反掌,不为难矣。吾分付汝等,切宜谨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势盛敌强,择用兵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与国朝计议,择用为辅,遣天水郡公桓(即宋钦宗)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如尚悖心,可辅天水郡王,并力破敌。

完颜杲早就有在北宋故地拥立钦宗为傀儡皇帝的战略构想。但是由于他是金人所立,军事上或许可以起到金和南宋的缓冲效果,但政治上缺少合法性。这么做只会让钦宗更加减少和高宗争夺正统的可能性。

x因素:宋高宗

说完徽钦二帝自身问题,我们再来看皇位之争的x因素:宋高宗。

这里有两个问题:1.高宗可能主动让位吗?

笔者认为不可能。让位给徽宗、钦宗,历史上说不过去——这两位历史遗留问题太严重。而且高宗当上太上皇之后还对孝宗指手画脚,可见他并不是会主动放弃权力的人。

2.徽宗、钦宗有能力强行夺权复位吗?

这种可能性更小。前面说了,北宋中央政府核心班子在靖康之耻中即便不说全灭也是遭到重创,高宗在临安拥有更强大的朝臣势力。

结语

综上,即便岳飞迎回二帝,高宗皇位被撼动的可能性也不大。不要小看一个在乱世中坐稳皇位的人,虽然他别的能力不行,但保住龙椅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高宗强行召岳飞班师的原因,由此可见也不是担心自己皇位不稳(或者不是主要担心)。彼时南宋没有和金国打到底的能力,而且看看高宗的逃亡生涯:又是政变又是流浪海上又是吓得没法生育。他召回岳飞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打心眼里害怕金人,不想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而秦桧,正好抓住了高宗的心理。


司文郎中


果真迎回徽钦二帝,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能将宋高宗赵构取代。于公徽钦二帝本就是北宋君王,虽亡国被俘但并没被宋朝废黜还是天子,宋高宗是继北宋被灭、父兄被俘才登基称帝建立南宋的。于私徽钦二帝一为父一为兄,父兄回国弟弟理应退位归政。于情父兄亲情于前、于理北宋两位天子被救回,本应恢复君王之位、恢复北宋故国。因此他们若被迎回决对能取而代之。


小龙女5505


不可以!假如赵构迎回了父(赵佶,徽宗)兄(赵桓,钦宗),说明赵构的实力和威望已达到顶峰!赵构就是想还位乃父乃兄,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坚决不答应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空穴来风的。赵佶在北宋灭亡之前,已让位赵桓,被尊为太上皇。赵佶回来后,只能继续当他的太上皇。赵桓即位时更可笑,哭着不当皇上,被硬推上了皇位。赵佶写的《在北题壁》这首诗中描写了他和赵桓被俘后的生活:“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赵佶与赵桓的孤独、凄凉之感跃然纸上,回家是他们父子二人最大的梦!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关系有所缓和,韦贤妃(赵构亲妈)连同装有宋徽宗(1135年死去)、郑皇后、邢后梓官的十余辆牛车踏上了回归南宋之路。她离开时,赵桓挽住她的车轮,请她转告赵构,自己若能回归南宋,当一太乙宫主足矣。 但,赵桓的这个梦都没实现。1156年6月,五十七岁的赵桓曲辱死去。然而,宋钦宗赵桓死去的消息直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才传到南宋。得知赵桓死去的消息后,赵构表面上痛不欲生,内心却为无人威胁自己的皇位而偷偷的乐着!


吴建彬626


还是要分情况看的,如果赢回徽钦二帝。如果赵构和本位历史中一样健健康康,活到八十多岁,那么徽钦二帝取而代之的机会不大。但是南宋的帝系就应该在钦宗的子孙里传承,而不会回到太祖一系了。

与明代宗明英宗兄弟对比

其实赵构与他哥他爹的故事线,与明朝土木堡之变的朱祁镇朱祁玉兄弟有很多相似之处:

正统皇帝宋徽宗、宋钦宗/明英宗一战被俘,本来跟帝位无缘的赵构/朱祁玉作为血脉最近的亲王登基、力挽狂澜,在宋则是留下了半壁河山,在明则是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为大明续命成功。

然后赵构/朱祁玉两人都坐稳了帝位。两人的亲生儿子都早夭,没有自己血缘上的亲生儿子即位。

接下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南宋最终让徽钦二帝孤独在异乡当俘虏到死,而明英宗则是一年之后就回到了北京,当了七年的太上皇,趁代宗朱祁玉病重时发动夺门之变。重回帝位。

假设徽钦二帝回来

根据真实历史我们知道,赵构在战乱中被吓坏过,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自己的独子在苗刘兵变中死去,赵构和朱祁玉一样,不可能再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了。而帝国终究是要有继承人的。

真实历史中我们知道,赵构选择了太祖系的子孙孝宗。理由是太宗系的子孙基本上被金国一网打尽。

那如果徽钦二帝回来,我们知道,徽钦二帝可是一直到死都在播种的。自然这个赵构的继承人就应该在血缘最近的徽钦二帝的后代里去找。而且最大概率应该是钦宗的孩子。这才符合大宋实行很久的宗子继承制度。

那你说徽钦二帝虽然回来的时候,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来了以后毕竟是皇帝的亲爹和亲哥,基本的礼遇是不是要像明英宗一样供着。虽然一直在防着。但难保大宋朝廷也有几个像大明徐友贞等一样无耻的大臣想投机一把,是不是会让朝堂始终处于一种不安中。

好吧,即使像真实历史一样,赵构一直很健康,但继承人是钦宗一系,到时候赵构敢像真实历史一样56岁退休,孝宗对他荣养有加吗。

显然,那时候钦宗的儿子怕是要与钦宗更亲近而要冷落赵构了吧。赵构晚年能不能活80多岁怕是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了。

所以,处在赵构的角度,让徽钦二纵永不会来其实是最佳选择,也是对南宋朝廷安定的最佳选择。


丁强888


不能。

如果岳飞真的直捣黄龙,赢回二圣,那么要么,二圣回来当他们的太平太上皇,要么,二圣就会被“盗匪“袭杀,死在半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