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昆明楼市遭遇“倒春寒”救企可行但“救市”没戏

这两个月,全国的楼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来看一组小资讯:

春节期间(除夕到初六),88个重点城市中部分城市出现零成交。

95家房企年内到期债券总额超过5000亿元,较2019年上涨45%。

一家典型房企上半年货币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

元旦至今,全国已有96家房地产相关企业破产清算,平均每天都有2-3家被清算。

1月下旬开始,各地建筑工地暂停开复工,多城市售楼处关闭、新房销售几乎停摆。

在如今的严峻形势下,楼市受到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了。众多房企受到严峻的挑战,于是,部分地方已经相继出台了帮扶房企的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近日济南、西安、杭州、上海、天津、无锡、南昌、南京等地已发布各类涉及房地产的支持政策。就连昆明安宁,在2月8日也发布了“救市十条”。

如此一来,更多人好奇了,对房地产如此依赖的昆明,到底什么时候能等到“救市”的楼市政策?接下来就大胆的来预测一下。

有两点可以说在前面:一、昆明还是很有可能出新政的,预计会在疫情结束;二、估计仅是适当放松部分政策,帮助房地产市场恢复元气,但还是会“维稳”。

先来研究一下全国的政策。

江西省地产协会提交的《关于疫情过后对地产企业扶持政策的建议》,涉及方面包括:阶段性放宽预售政策;适当放宽限购政策,加大人才落户激励,给与符合人才落户群体购房补贴或者贴息政策;适当放宽价格备案限制;协调相关机构对运营出现困难的房企适度延期还款时间等。

南京市发布的《关于疫情期间土地出让合同履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开发企业可就土地出让合同(含补充协议)申请重新签订补充协议,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延期开、竣工。

佛山市发布《佛山市三水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二十条”》。内容涵盖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与时间,延迟土地接收时间,顺延动竣工履约时间,顺延建设工程履约时间,顺延交楼时间,顺延物业交付时间等二十个方面。

再到安宁的《安宁市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十条措施》,包括强化土地供应管理、缓缴基础设施配套费、压缩土地使用权登记时限、压缩“两项许可”办理时限、延期土地增值税缴纳税款等。

2月14日昆明西山区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措施的意见》中,也专门提到了要引导商品房销售面积稳步增长,并针对房企制订了相关销售奖励办法。

2月16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到了部分减免企业税费、减免租金、降低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政策。

如果仔细去研究近段时间各地出台的政策,似乎大部分出发点都不是刺激楼市,而是在安抚房企、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为房企“减负”。

而昆明的这些政策,也确实不是专门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新政。

对此,诸葛找房市场研究员姜国君表示,纵观各地政策发现,扶持对象主要是房地产行业及其企业,而对市场的调控并没有放松,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救市”。

虽然各地没有“硬核”的救市措施。但调控政策确实也是需要的,尤其对于昆明来说。

根据锐理数据1月楼市成交情况,昆明仅成交5181套,成交面积58.04万方,环比腰斩。

再看看春节期间,据CRIC监测,春节假期(除夕至初六)昆明商品住宅仅成交997平方米,同比2019年春节假期下降66%。而1月31-2月6日这一周,昆明的商品房成交面积为零,同比下降100%。

如此来看,受疫情影响的2月上半月,大部分售楼部仍然处于关闭状态,相比1月,2月的销售数据应该只会更“难看”。

市场处于如此低迷期的昆明,除了安宁和西山区出台的楼市相关政策外,更有力的调控政策、刺激政策当然少不了。

针对昆明的调控什么时候到来,昆明锐理数据总经理梁彩霞认为,昆明市目前经济对房地产仍处于高度依赖,一旦房地产对GDP带来的贡献下滑,昆明今年的GDP任务是很难完成的,那么,调控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昆明对于房地产的政策相较宽松,预计在疫情结束之后,昆明会出台一些行业方面的政策,方向还是会随着央行的大趋势。

这个时间可以预测一下,要出政策,也大概是3-4月份。

而针对“会有什么样的政策”这一点,之前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疫情对于房地产的影响是有限的,只是延迟了购房需求,那些刚需、改善一族并未消失,待疫情过去仍能实现业绩复苏。

那么最终房地产市场还是要回到中央多次强调的“房住不炒”的楼市调控主基调,大幅度调控也就基本不可能了。

姜国君表示,从昆明全局来看,后继即便出台相关政策,预计扶持对象也将与各地政策趋同,毕竟疫情对房地产的影响是短暂的,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才是长远大计。

大家都有共识,房地产行业体量大,上下游产业链长,而房地产企业又是高资金密集型的企业,需要现金流作为支撑,所以各地的政策导向也是很明显的,目前各企业“维稳”是最为重要的。

而在“疫情期”,房企们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动起来”呢?

线上售楼部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如今已有143家房企开启线上售楼处,线上宣传、大幅打折、直播看房等方式不断创新,虽然其中的销售情况暂时无从得知,也无法与线下售房相提并论,但的确是在积极应对市场下行,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宣传、获客。

姜国君对此认为,线上售房期间所积累的客户是有效的,将为后市业绩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线上售房业务也能加速项目及房源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将给房企带来较为可观的社会效益。

除了线上售楼部之外,在这段期间,也是房企提升的关键时机,疫情结束后,能否脱颖而出,能否在市场中保持有利地位,姜国君表示房企还需在小范围的经营活动中努力维护自身的形象、诚信、口碑等,杜绝负面影响的发生。还要做好相关市场预案,为后市的销售蓄足力量。

总结

从始至终,“房住不炒”是关键,哪怕“救市”也绕不开这个底线。不过疫情结束后,压制了一段时间的购房诉求有集中释放的可能性,楼市或有一轮交易小高峰,但要说便宜到哪去也不可能,理性消费,坐等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