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2017年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能预测新型冠状病毒?

王民小白兔wmxbt


新型冠状病毒本来就是存在的,这个名称很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出现过这种类似的病毒,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诗珏心晨


《急诊科医生》里的剧情,电视剧中提到的症状与目前的疫情情况颇为相似,且病名都跟现在的疫情名称一样,一时间被网友誉为是“神预言”。这可能让大家感到不可思议啊!一个电视剧中的病毒居然穿越般地出现在了3年后的武汉。

在我看来当年这部电视剧的神预言是一种巧合而已,事实上冠状病毒有很多种的,非典也是一种,因为这是一部讲述医疗的剧,当时拍这部电视剧为了剧情需要随便塑造一种跟非典大同小异的病毒在正常不过了!当时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真的出现这个病毒!

近几年播出了不少类似于9《急诊科医生》这样的医疗题材电视剧,给大量观众普及了许多医疗常识。让观众知道在发现传染性病毒的时候需要怎样简单的预防和处理。因此在经过这个巧合之后,有很多人希望多拍一些关于医疗的电视剧,因为这对我们了解医学知识和提前预防有极大帮助。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面临极大考验,依然选择坚守岗位。

我们要向他们致敬,感谢这群逆行人!同时也在这里呐喊一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综合影音娱乐


急诊科医生实际剧情

《急诊科医生》传染病是在第26集。吴靓在分诊台接诊一个病人,病人不停咳嗽,吴靓带病人去了病房并为病人量了体温,但没有发现病人有发烧症状。这时江晓琪走进来,她讯问后得知病人刚坐飞机从非洲乌干达回来,江晓琪心中顿时生疑。

江晓琪为送病人过来的人也做了检查,她发现送病人过来的人已出现发烧症状,江晓琪让吴靓马上再为病人量体温。吴靓震惊地发现,短短时间里病人的体温突然升高很多。江晓琪马上意识到问题,她当即立断让吴靓不要放病人出去,马上给病人做床旁胸片,并马上准备急救仪器和药品。

江晓琪在办公室向何建一说了自己对两个病人的怀疑,她说国际医疗组织已经把乌干达列为疫区,两名从乌干达回来的工程师有可能感染一种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强传染病毒,这种病毒类似于非典病毒。江晓琪希望何建一马上上报封闭急诊室,何建一却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两人争执后最终何建一同意江晓琪的意见。很快医院广播急诊室封闭,任何人不得出入。急诊室的病人顿时乱成一团哭天喊地,很快大量警察蜂拥至急诊科,包围封闭了这里。急诊室患者越发恐慌起来,他们拼命地想冲出去。警察们死死地包围住急诊室。

急诊科医生为武汉冠状肺炎审改剧本

《急诊科医生》于2017年10月上星播出,该剧由郑晓龙、刘雪松联袂执导,根据点点原创剧本《人命关天》改编,娟子编剧,张嘉译、王珞丹、江珊、柯蓝领衔主演。该剧也是此次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宣部及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协调向湖北赠送版权的多部电视剧之一。

导演郑晓龙曾透露,为了客观展现医疗现实,剧组请了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专家帮助《急诊科医生》审改剧本,还请北京协和医院专业派出了专业的医生、护士团队,全程跟着《急诊科医生》剧组,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支持,甚至很多剧中的角色也是由真正的医生护士扮演。

急诊科医生是否真是神预言

那么,2017年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真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神预言吗?

其实《急诊科医生》冠状病毒的剧情不是什么神预言。不过,也不是子虚乌有,剧情高度还原了2013年5月13日沙特的新型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的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的病原学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广东省惠州市出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症确认病例,患者为韩国确认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面对中国确诊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争取做到知己知彼,积极预防,从容面对。截止2015年5月2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实验室确诊的感染MERS-CoV病例(简称MERS)共1139例,其中431例死亡(病死率37.8%)。这些病例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病例最多国家为沙特阿拉伯,病例多集中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地区,该地区以外国家的确诊病例发病前多有中东地区工作或旅游史。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6月15日,来自沙特阿拉伯的47例经实验室RT-PCR确诊的MERS病例,平均潜伏时间为5.2天,95%患者出现症状时间约为12天。人口学特征与病死率的关系:47例实验室确诊的MERS病例中,46例为成人,1例为儿童。36例为男性(77%),男女比例为3.3:1。男女病死率无明显差异(61% vs 55%)2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0%,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小于50岁人群中病死率39%(13/27),而超过60岁人群病死率达75%(15/20)。

这种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上大多数都称作冠状病毒。而急诊科医生和2020年武汉出现的症状在之前没有出现过,但是还在冠状病毒的范畴内,所以都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纯属巧合


影视领域刘胖胖


剧中有一个情节,讲述急诊科来了两个从非洲乌干达归来的发烧的石油工人,高烧38度,伴有咳嗽,呼吸困难潜伏期一个星期。见多识广的江晓琪一眼就断定该现象为新型冠状,认为此种病毒与SARS病毒十分相似。但是也不能确定传播途径,所以作为一个经验老道急诊科医生,立即采取有关防疫措施:马上隔离,马上上报,标本马上送检。对医院马上采取隔离,关闭急诊通道。通知相关单位立即出动,检疫消毒!好在,预防隔离及时,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化解了一场危机。

今日,我们正面临新型冠状肆虐我们祖国大地,我们中华民族也应该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共同抗疫,早日打破这层魔罩。恢复我们祖国大好山河往日的神采奕奕!





神奇男侠2020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让很多人想起了一部2017年电视剧《急诊科医生》,这部电视剧有一幕就是描述了一位类似非典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当时可不知道2020年会有新冠肺炎来袭,这岂不是神预言?



为什么2017年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能预测新型冠状病毒?

虽然《急诊科医生》中确实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片段,但那个冠状病毒和这次现实中爆发的冠状病毒并不一样,电视剧中描述这种病毒和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非典)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影视来源于现实,确实是参考当年非典病毒来编的剧本。



现实中冠状病毒有很多种,除了2003年的非典病毒,连甲流、乙流等流感病毒也属于冠状病毒,而病毒的特点就是容易变异,每年的流感来袭后有不少人中招,就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异了,身体里面原来的抗体不起作用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也属于以前没有发现过的冠状病毒,因此刚开始治疗起来会比较棘手。

其实除了急诊科医生这部电视剧有关于流感的介绍,国外影视如韩国的“流感”这部影片也拍的挺好,讲述了一种新型流感的爆发以及人们的抗疫过程。历史总是相似的,未来可能还会有类似的传染病发生,关键在于完善防疫体系,充实医疗力量,这是为了我们在抗击疫情时有足够的“子弹”,使我们能够临危不惧。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最近一段时间,相信大多数网友都过着足不出户的日子,每天重要的消遣之一就是刷剧。

此前就有网友在重温2017年播出的《急诊科医生》时,发现剧中有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情节,随着“神预言”的短视频片段传遍网络,网友还注意到就连不得不宣布封城的举措也跟现实如出一辙。

电视剧能做到未卜先知吗?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电视剧能不能做到未卜先知,恐怕还要划上一个问号。

在《急诊科医生》的“神预言”片段中,王珞丹饰演的江晓琪接诊了两名有非洲乌干达旅行史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患者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也有相应病变,看起来跟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很相似。

但冠状病毒其实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之前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也是冠状病毒的一种,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在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之前,都可以称为新型冠状病毒。

根据该剧的出品时间2016年来看,剧中提到的“新型冠状病毒”在时间线上更接近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病毒)。

这种病毒2012年9月被确认,2015年5月首次传入我国广东惠州地区,虽未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但也让当地居民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情绪。

因此,与其说《急诊科医生》的剧情是“神预言”,不如说这是创作者对于现实事件进行的提炼和升华。而作为行业剧中专业程度相对更高的医疗剧,有足够的案例参考只是剧本创作的开始,要真正做好、做精还需要在知识和专业上更加严谨、精确。










啊瘦酱vv


如果我们看一看,毕淑敏曾写过一篇小说《花状病毒》,才是非常吻合现在的冠 状病毒呢!连发展、传染、等细节都和今天不谋而合。

有的人感觉到很瘆人,其实,不是的,就是专业的人士,他们具有这样的职业敏感性。

就像有的老师,为预测某个孩子在初中高中出现 的状况,竟然会一言不差;

有的养花的人,会知道哪个阶段,这个花会出现什么病,一样的。

这就是专业的人,写的专业的知识 ,与其说他们是预言家,还不如说是他们的职业敏感性!

所以,在很多时候,要听专业人士的!要听专业人士的!要听专业人士的!


Longsuixinyuan


如果你信的话,你是傻瓜。就像一个著名的例子,大清开国是孤儿寡母,灭亡也是孤儿寡母。宋朝开国最辉煌的是俘虏南唐国主李煜,而灭国是金国俘虏宋徽宗。由于两人都是艺术大家,所以有人说宋徽宗的前世是李煜。你说,放在正史上的东西,你不经过考证你会信吗?

所以所谓的预言,借用这几年流行的,不如说是大概率事件。当科学对一些现象认识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经过一系列合理的推理是可以对一些事作出基本判定的。

如果,你还不服的话,你就随便打开一个性格测试,或八字算命,你看他穷尽一切可能,但又含糊其辞,结果基本上等于一个硬币两面都是人头像,你选那面都是一样的。


司马缸沒有光


巧合吧!还有老先生算到庚子年大劫呢!而且结束在农历三月十五,庚年庚月更日!

也有中医预判到,都是看星相来的!

中医学到最后都精通易经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心肝脾胃肺!五行哪个出问题,器官对应!

正所谓,一等占卜看北斗,二等占卜看人手,三等占卜满地走!

西方科学讲庚子年地球银河系太阳系,还有我们几大行星一线,就容易磁场紊乱,引力失常自然灾害频发!我们祖国的老祖先就是看星象,博大精深!数千年历史!

疫情很快结束,防疫不可放松!此疫过后,太平盛世!

不管从过程还是结果,我们政府采取的措施可打90分以上!信心大于一切,我中华崛起!


白先生勇往直前


未来三年,是生意人最困难的三年!

创建于 2020年01月09日

每有一批旧人倒下,必将有一批新人站起来!

这是历史的铁律!

如今的中国,什么人在倒下?什么人在崛起?

读完此文你就懂了!

1

改革开放的40年以来,也就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商人地位迅速上升,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如今可以说是人人皆商,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生意人。

40年前,我们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社会出现了下海经商潮流,当时做生意只需要胆子大,那些敢行动的人,都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走上了经商创业的道路。

20年前,阿里巴巴成立了,当时马云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做生意变的更加简单了,只要有一根网线就可以开业了。

的确,这两股经商浪潮成全了很多人,也给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全民创业的过程,也一定会被历史铭记。

然而到了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象:天下似乎没有好做的生意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一针见血: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传统的生意人(商人)之所以存在,因为他们充当了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存在的价值是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但是他们并没有给产品提升附加值,这个仅存的价值正在被互联网完全取代,尤其是随着AI/5G/区块链的到来,未来商品可以实现无障碍流通。

传统商人正在被时代彻底淘汰,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

2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的社会结构,自古以来都是用”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描绘。“士农工商”分别指的是四民,即: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

《管子》中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意思是这四种人是社会的基石,

要是从排名上看,读书人排第一,商人排最后,这是非常科学的结构,也是中国社会赖以稳定的基础。

为什么要把商人排到最后呢?

《汉书》中这么写道:“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意思是:农民都不耕地了,工匠的都不做工了,即便大家手里有田地,也要卖了去从商。要让农民归田,工匠去做工,让每一个人归根本来的位置,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商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商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经济的繁荣,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想继续往前发展,还必须让每个人各归其位。

因此,中国历朝历代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我们一直是一个“重工重农轻商”的社会。

只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商业实在太落后了,社会上根本就没有商品,更谈不上商品的流通了。

后来这个口子一下被打开了:在经历了“下海经商”和“互联网创业”的两股浪潮之后,我们的周围不仅充斥了大量的商品,还把商品卖到了全球。

但是如今,我们又陷入了商业过度繁荣带来的种种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价格战:

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假如成本是7块,你卖9块我就卖8块,你卖8块我就卖七块五,有人甚至六块八亏本也愿意卖,因为他想先搞垮大家,然后自己独吞市场。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我死可以,但是要死大家一起死,我宁可大家一起死,也不愿意看到有人活。

这叫“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也叫“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上下游。”

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要死一起死,如果人人都有生意做,其实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没生意做。

淘宝上很多东西卖19.9包邮,已经够便宜了吧?拼多多上面干脆卖9.9包邮!而最近倒闭的淘集集,更是低到让人不敢相信,于是把自己干破产了。

这些平台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互联网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无限拉底商品的利润。

未来还会有更多平台诞生,未来无论我们做什么,总会有其它平台或者商家跳出来,卖的比我们更便宜。

未来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而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所有产品的利润都会归零。

利润为0的时代,怎么还会有商人存在呢?

3

未来3年,大量的商人将消失。但是有一批人倒下,就必然有一批人站起来,这是历史铁律。

当生意人大量消失的时候,各种新个体将纷纷崛起,这些个体包括有文化的农民,有匠心的工人,知识分子,设计师,医生,律师,作家等等。

这些人才是中国未来真正的脊梁!

在之前这些个体都是被商人压抑的,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服务的客户,唯有卖身于各种商业组织,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都能精准找到自己的客户,尤其是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他们创造的价值可以被精准记录并且变现。

在中国经济的下半场,社会结构将从“物质架构”向“知识架构”转变,未来我们已经不缺物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未来人们缺的是精神粮食,是知识型产品。

未来所有的物质产品,要么就是0利润,要么就是免费提供,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我们一定能进入这个状态。

因此如今产品越来越便宜,人却越来越贵;同时资源越来越共享,人才却越来越稀缺。这折射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趋势:人才资本正在崛起。

人力资本正在超越土地资本/技术资本/设备资本等等,成为第一生产力,当人才成为一个企业最关键的环节后,它的稀缺性将推动自己身价上涨,于是一部分利润也将从资本方转移到“人才”方。

未来社会将诞生大量自由职业者,无数平台的崛起,使你有机会参与创造和价值输出。你越有能力、越有特点、越有特长,就越不需要依附某个公司。

今后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体,个人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而那些始终找不到定位的人,只能依附于组织的安排才能生存,他们必将沦为社会的最底层。

国家已经看到到了这个趋势,先后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从税务到社保,以及法律等等,从之前的针对公司为主,慢慢变成针对个人为主。

4

未来是一个三无的世界

1:无生意可做,之前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始终是错位的,这就需要“生意人”去对接,而互联网把使“供给”和“需求”精准连接了,“中间环节”和“赚差价”都不存在了,所以就没有生意可做了。

2:无工可打,之前的人只需要在公司里执行命令己可,这就是打工的本质。而随着公司的平台化以及个体崛起的大势,你必须主动思考和去解决问题,并发挥特长为社会创造价值,否则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3:无机可投,之前社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让很多人靠投机去赚钱,而未来是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行踪都将被追踪和记录,我们必须适应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展开活动。

生意人的大量消失,意味着未来社会是靠劳动创造财富,而不是靠投机创造财富,这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根本体现。

个体崛起,也将中国经济下一轮繁荣的基础,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场人体的血液循环,那么个体崛起将使人体的毛细血管更加丰富,所有整个人体的供血和供氧能力大大增强。

中国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最好的好时代里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点评

工业化的价值主要是由生产者创造的,

而智能化的价值主要是由消费者创造的。

一旦我们沿着工业化去思考智能化,就会陷入无路可走的死局之中。

因此,关键是认知。关键是大家要发现与承认大家才是创造智能化的主体力量。

大家承认大家价值的方式:大家邀请大家来做股东,来汇聚,来改变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