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7.62*39mm弹药为何会出现?

熊孩子平儿


苏联M43 7.62x39步枪子弹,镀铜钢质被覆,大型低碳钢芯,少量的铅于被覆与内芯之间。研发于二次大战,为SKS设计,战后用于包括AK-47在内的许多俄制枪械。

7.62x39受到德国7.92 Kurz影响。战后出现的AK47就是依7.62x39设计。到 1970 年代被5.45x39取代为止是俄国军方标准枪械弹药。同时也是使用最多的中心底火式步枪弹和世界上最成功的中间型威力枪弹。

在小口径步枪弹成为新制式步枪弹主流的同时,仍然有很多国家使用本型枪弹(M43)为制式步枪弹。





山东老响马


中口径中间威力型枪弹的尝试其实很早就开始了,1918年法国人的利贝罗勒所使用的8x35mm就是中间威力弹的早期尝试,而毛子当年用本子的6.5x50mm开发了费德洛夫1916自动步枪也可以视作是用后坐力较小的步枪子弹对单兵自动武器的一种尝试

在3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或多或少对中间威力弹有所研究,包括毛子。但由于这种缩短壳长,减装药的子弹到底好不好用,适不适合大规模战争大家心里都没低,最后还是德国人第一个跳出来吃了螃蟹,他们的7.92x33mm弹在STG44突击步枪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虽然中间威力弹的初速较低,弹头质量往往也较低,有效射程往往在300米以内。但二战中绝大多数轻武器交战的距离也就这么近,而且后坐力更低,适合单兵自动射击。


1943年,被stg44暴打了一顿的苏联人当然也开始正式把中间型枪弹列为重点研发项目,同年,他们捣鼓出了7.62x41mm中间威力弹(7.62x39的原型)

下图中间那两是7.62x41mm

至于为啥苏联当时没搞小口径...其实当年军用步枪还没小口径啥事儿,但不是说就没有小口径步枪弹。比方美国民间在30年代就有.220 swift和.22 hornet这种高速5.6mm口径步枪弹,但一方面当时高初速可以让弹头在体内翻滚碎裂的创伤弹道学还没被军方认可,另一方面高初速弹丸对膛线损害比较大,所以一时半会没有进入军用领域

下图从左到右是.223 雷明顿(5.56NATO民用款),.220 swift,.308温切斯特(7.62NATO民用款)

直到50年代,美军在齐射计划中提出了SCHV的设想(small-caliber, high-velocity 小口径,高初速)并论证之后,小口径步枪弹才逐渐被军方认可,并最终演化出了M16。苏联也在看到小口径步枪弹的优势之后用5.45mm口径的AK74取代了7.62x39的AK47.


疯狗的轻武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方已经认识到原有的全威力弹 后坐力太大,装在半自动或自动步枪上,存在控制困难的问题,于是,在1943年的时候,苏联武装技术委员会,召集了一批弹药专家,商讨关于中间威力枪弹的设计事宜,并希望这种枪弹,可以在今后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和轻机枪上通用使用;


时间到了1943年,他们研制出的第一种中间威力枪弹,通过测试并决定装备部队使用,这种弹药的弹壳实际长41mm,因此,又被称为7.62ⅹ41mm,可是,该弹22.8mm长的弹头,全部由铅制造,弹头的最大半径,在离弹尖13.01mm处达到,并且缺少船尾,所以,精确度和穿透性受到了很大影响;

直到1947年,该弹药在乌里扬诺夫斯基机械制造厂,进行了精确度和穿透性的改进,在弹药专家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发现,船尾设计在有效射击距离上可以有效提高精确度,因此,该弹头也被改造得更加流线型,从弹尖到最大半径处有15.95mm,全弹头加长到26.8mm,为了减少整个弹药的长度,弹壳缩减到38.7mm,就这样7.62*39mm弹药最终诞生了;成为了苏联战后标准枪械弹药 ;



主要配备在Ak-47上,直到70 年代,苏联也看到了小口径步枪弹的优势之后,于是,用5.45口径的AK-74,取代了7.62x39的AK47,实际上,7.62x39mm弹弹药,相比较同时期的其他类似枪弹,还是有优胜之处的;


比如,该弹率先使用了大型低碳钢心蕊,被覆与心蕊之间无铅层,重量较轻,而致初速高出其他中间型威力枪弹,每秒可达到700多米,其弹道较平直,精度和威力都有保证,另外,钢芯保障了在较低初速和口径较大下,仍然获得良好的贯穿作用,最重要的是钢比铅便宜,所以这种弹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适合大规模使用。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小柳聊聊兵


可能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