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的10条建议


-1-

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的 10 条建议


延期开学期间,教育部已就中小学如何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已行动起来,“停课不停学”工作正在平稳有序地推进之中。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张志勇组织十几位中小学校长,就中小学如何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进行探讨。在探讨中,感到以下 10 个方面对于中小学校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至关重要。

把抗击疫情作为一门特殊的人生教育课程

现实生活是最好的人生课程,经历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按照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停课不停学”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经历这次全民抗击疫情的战争,是中小学生最难得的人生经历,将对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心灵上、思想上、价值观上,会打下深深的烙印。

科学组织安排延期开学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明确延期开学期间仍然属于学生的假期生活。二是恰当安排部分新课的学习。三是充分发挥居家学习的优势。四是注意处理好延期开学教学与正式开学后新课程教学的关系。

紧紧抓住推进教育技术变革的特殊历史机遇

一是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二是为教师提供适宜的教学平台。三是要有技术应用集成意识 。四是教育技术骨干团队探索意识。五是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体验意识。六是巩固推广教育技术习惯化。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供给上要保持学校主体性

一是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二是重视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三是建立教师课程开发共同体。

教学活动安排切忌照搬学校班级教学的做法

一是统筹好学校统一规定和学生自主安排的关系。二是统 筹好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两类课程的安排。三是尽量不要直接照搬学校学科教学的做法。

积极探索学生居家期间教师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活动组织上,笔者主张做到“四个不照搬”: 不照搬学校课程表、不照搬学校作息时间表、不照搬学校课时时长; 不照搬学校教学模式。为此,要深入研究学生居家学习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变革。

充分发挥学生居家学习的独特优势

一是具有更强的自学优势。二是具有更强的生活化优势 。三是具有更强的实践制作优势。四是具有更强的德育和劳动教育优势。五是具有更强的家校合作优势。

尊重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学习规律

一是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尊重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三是尊重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

度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一是唤醒家长责任意识。二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三是强化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四是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五是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做好规划。六是要做好榜样引领。七是要配合学校履行好管理责任。

要探索学生居家学习的有效管理方式

一是发挥团队管理的作用。二是发挥虚拟班级的管理作用。三是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管理作用。四是发挥家长管理的作用。五是要发挥 技术监管的作用。六是要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


-2-

疫情下的在线教育:

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教育”



线上开学以来,据调查,目前的网络远程教育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卡顿、掉线,技术上缺乏支持。由于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峰值,许多在线课程平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卡顿的现象;二是效果不如线下教学,大部分教师没有网络教学经验;三是家庭负担重,学习管理和监督“转嫁”至父母。


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网络(远程)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 5G 网络建设,加大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我们如何看待新的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新技术改造传统教育,以更好地应对疫情这样的灾难,应对未来发生的变化。这次疫情,敲响了未来学校转型的冲锋号,也为“空中课堂”在未来的常态化提供了可能。


人类总是借助于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的发明创新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同样,教育手段方法的变革创新也推动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人类发展到今天,不仅知识的积累突飞猛进,而且传播知识的方式也多次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按照法国学者莫纳科提出的观点,大约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依靠人与人之间直接传递的表演阶段,依靠语言文字间接传递的表述阶段,依靠声音图像记录的影像阶段,依靠人人平等互动的互联网阶段。


每个不同的阶段,教育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


教育手段方法包括三个维度:学即获得信息的手段、教即传播信息的手段以及教学互动的手段。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传播方式的变革都极大地改变着教育手段方法,促进着教育效率和教育品质的提高。


在表演阶段,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较单一,完全依靠口耳相传;在表述阶段和影像阶段,因为有了文字、活字印刷和影像技术,教师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和学有了相对分离的可能性;在互联网阶段,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脑科学等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世界变成了一个家园,知识的传递更快捷平等,而且导致传授方式、模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过去老师和学生之间居高临下、我教你学,现在完全可以颠倒过来,师生共同面对问题,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懂得多,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可能超越老师;过去在学校上课学习,回家做作业,现在完全可以在家里学习,在教室里解疑释惑;甚至,今后知识的学习已不再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在网络上、家里、其他社区中都可以获得知识。



-3-

“话题教学”是特殊时期开展远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当前的形势下,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网上”是无奈之举,也是应对之策。但是,我们仍然要向网络教学要效果,而不仅仅是要学生紧盯远程教学的屏幕完成每个课时。特殊时期的远程教学活动必须要从屏幕转向头脑,从 PPT 呈现转向学生的深度思考。

什么样的话题最值得教学?

“不允许教授新课”的远程教学,最适合的基本模式是开展“话题教学”。特殊时期以话题教学模式开展远程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把“已知的知识”放在现实的情境中去解决某个现实问题,尤其是将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知识置于全球化、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情境中,从而找到“已知的知识”的缺陷,通过深入的探究、对话与分享,可以清晰地发现所谓的“已知”仍然还是“未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深入探究貌似“已知”的“未知”。

例如,关于“英雄”和“勇敢”的话题,针对当前防控疫情时期被称之为“逆行英雄”的医务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货车司机、志愿者,原有课本内容中有许多“已知中的未知”可以拓展、深化,这是教学设计的新思路,也是教学过程的新挑战。

能让学生学到什么?

只有立足于社会生活现实,与学生自身世界有着强大联结和影响力的话题,才能被学生认为是有意义的。因此,需要采取更好的方法来推进课程与教学的改变,主要包括:

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呈现,挖掘教学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例如,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所思所想,由于“独居”引发自己对于现实生活、家庭亲情、同伴友情等方面原有所持观念的冲击,以及疫情带来的恐惧及对社会稳定与动荡的讨论,特别是那些父母在抗疫第一线的同学,“大家”的责任担当与“小家”的亲情离别所带来的情绪纠结。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以触发学生持久的学习激情,深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寻找“与更大的世界”联结。一个现实的、本土的话题,与未来社会及当今时代的全球化存在着多个维度的连接,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探寻与教学话题相关的各种文化变量。

以我校的外语学科为例,可以借助对于这次疫情发生后世卫组织的紧急决定、有关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以及这些国家对于本国疫情风险的处置措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跨文化的全球性解释”或“全球政策对地方问题的影响”的话题,这些话题对于学生将会有特别的吸引力。

以强大的学科支撑来展开教学。我们应当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当前的中小学校没有抽象的教师而只有具体的学科教师,客观上必须考虑“教学话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科学习。“学科知识和技能对于解释情景和创建解决方案是非常必需的”,高质量的教学不是让学生记住事实,而是让学生了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质及其复杂性,这一点,必须要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例如,化学学科可以讨论“消毒剂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此去讨论科学防疫的现实话题。


-4-

停课不停教背后,更需凝聚教师群体智慧



第一步:分析特殊时期核心需求

学校均有共性的“停课不停教”需求:

1)疫情时间,帮助教师提前做好更充足的教学准备,以备疫情结束时快速实现教学进度赶超追;

2)利用假期时间辅助教师自我提升,将教师“被困在家”变为“闭关进修”,以“满电状态”迎接开学;

3)以网络研修、线上辅导和在线视频的形式组织教师线上教学培训;

4)留存教师网课资源,沉淀优质校本知识。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能力,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变革。

第二步:升级教师工作发展平台

面对特殊实情,学校联系果之教师工作发展平台的客服人员制定了疫情期间体系化解决方案,包括:协同备课、混合教学、校本培训、校本科研、资源留存五大场景。助力广大教师群体在疫情期间做好远程协同备课、线上混合教学和教科研工作;支持学校开展在线教师培训、项目研究等专业发展工作;帮助教师和学校留存电子成果,为“停课不停教”做好保障。

第三步:方案落地实施

1)做好教学预备,疫情期间跨空间协同备课;

2)实施混合教学,帮助教师远程为学生答疑解惑;

3)休假不掉队,在线校本科研,教师互助发展;

4)实施校本培训,针对疫情特殊需求精准提升教师素养;

5)沉淀校本内容,打通数据闭环,持续利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