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红薯入窖后一个月有软腐有什么办法?

用户9756226433613


大家好我是老王。红薯学名番薯,它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作物,在古时被引进我国之后,由于是从番外而来,老百姓常称之为番薯。目前红薯在我国南北地区均有种植,不同地方叫法不一,常见的叫法有地瓜、甘薯、红苕、山芋等等。

红薯为一年生草本作物,地上茎蔓平卧爬行,分枝能力较强。目前我国栽种的品种有很多,譬如商薯19、西瓜红、紫薯等,根茎以椭圆形或者细长条形为主。

红薯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5度左右,一旦气温低于16度生长就比较缓慢甚至出现停长。另外红薯怕冷不耐寒,土温低于9度就容易遭受冻害。因此我们这里的红薯通常在霜降前后收获,今年红薯价格行情较往年偏差,很多农民朋友选择把红薯下窖进行存放。有一些朋友发现,红薯下窖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发软腐烂的现象。

其实引起红薯腐烂的原因有很多,在存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红薯储存一段时间腐烂变坏。一旦红薯腐烂,一季的心血付之东流让人心痛不已。接下来,老王就为大家讲一下关于红薯下窖腐烂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防范,供各位朋友参考。

红薯软腐的症状表现

红薯软腐病老百姓俗称其薯耗子、浓烂病等,是红薯储存期间的一种主要病害,危害比较严重。一般从红薯的伤口开始发病,逐渐向红薯内部发展。前期表面出现白色霉状物质,伤口部位发软呈淡褐色水渍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红薯慢慢开始腐烂,有淡黄色的汁液流出,整个红薯表面长出大量的灰黑色菌丝和孢子囊形成黑色的霉状物。

黑色的霉状物扩散比较迅速,能够沿着周围的红薯上面进行发展。在2-3天的时间,整个红薯完全腐烂,发出恶臭的味道。

导致红薯软腐的原因

该病由匍枝根霉菌引起,为接合菌亚门真菌,病菌菌丝前期无色,后期变为暗褐色,根节处簇生暗褐色直立孢囊梗,顶端有球状孢子囊1个,囊内很多暗色圆形孢子,孢子大小11-14um,通过孢子的传播导致很多红薯表面污染产生一片片霉菌。

病菌在空气中广泛存在,可附着在红薯表面或者红薯窖内进行越冬。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通过红薯的伤口侵染导致发病。该病害适宜的发病温度在16到25度,相对空气湿度为80%左右。一般引起红薯软腐的因素有下面几种。

1、红薯窖内通风不良、温度过高

红薯最佳的储藏温度在10-14度,在这个温度区间,红薯的呼吸作用很弱,对窖内的气候环境改变不会太大,同时不利于各种有害病菌的繁殖。

由于红薯的呼吸强度很高,刚收获的红薯下窖之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呼吸。当窖内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导致红薯呼吸旺盛,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加剧了窖内温度的升高。

当窖内温度超过16度,为软腐病的病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从而导致病菌开始对红薯的侵染引起发病。

2、红薯受到损失有伤口

红薯如果表皮完整没有破损,对软腐病病菌由一定的抵抗作用。现在采挖红薯多用机械进行,无论是机械还是人工,在红薯的采挖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红薯出现伤口。如果我们在红薯下窖的时候,把有伤口的红薯一起下到窖内,病菌从伤口浸染,从而出现红薯软腐的问题。一旦有伤口的红薯开始腐烂,与其接触的正常红薯也慢慢开始腐烂,引发出现烂窖的现象。

3、红薯受冻

红薯比较怕寒,当土壤的低温低于9度就会遭受冻害。我们选择下窖的红薯通常要在寒露过后就要开挖,就是为了防止红薯出现冻害。

一些农民朋友为了让红薯多生长一段时间,直到霜降之后才开始对红薯进行采挖,导致红薯出现冻害。遭受冻害的红薯下窖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很正常,一旦下窖之后,存放一段时间受冻的部位就被病菌侵染,引发红薯软腐病的发生。

4、灭菌工作不到位

红薯软腐病有病菌引起,无论在红薯还是红薯窖内,都有该病菌的存在。很多朋友在直接把红薯下窖,没有对红薯和红薯窖进行灭菌处理,导致储存过程中,有害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发病。

如何防治红薯软腐

上面我已经讲了引起红薯软腐的几个因素,因此,防治红薯软腐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适时采收

当白天温度低于15度的时候,红薯的根茎就停止了生长。因此,我们采挖红薯一定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防治红薯出现冻害。

2、下窖之前的处理

选择晴朗的上午采挖红薯,把红薯晾晒几个小时,降低红薯表皮的湿度。下窖之前,我们要把有伤口的红薯挑选出来,选择没有伤口的红薯下窖,另外对红薯和红薯窖进行灭菌处理。一般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对红薯进行浸泡,晾干之后下窖,并对红薯窖进行喷雾处理。

3、做好窖内通风工作

红薯想要长时间的安全储存,一定要控制好窖内的温度和湿度。在红薯刚下窖的时候,由于生命力旺盛呼吸作用强烈,引发窖内温度过高。我们在刚下窖的一段时间内,要及时观察窖内的温度,温度过高的时候及时通风,降低窖内的温度。

当窖内温度稳定到15度以下的时候,就可以停止通风工作,随后每间隔3到5天,观察以下窖内的环境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4、下窖之后出现软腐的处理方法

下窖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发现窖内的红薯出现了软腐的现象,首先把腐烂的红薯清理出去,然后对窖内进行通风。随后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对整个窖内进行喷雾,然后把完好的红薯重新在以上浓度的的药液中浸泡一下,灭杀窖内的病原,防止病害的扩散。

5、及时出售

一些红薯由于含糖量较高,本身的耐储存性就很差,容易出现腐烂的问题。譬如常说的蜜薯、西瓜红等,针对这种红薯,我们要及时出售,尽量避免长时间存放。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红薯储存过程中出现软腐的情况介绍,各位朋友,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老王,谢谢大家!

乡知老王


真是糟心!红薯才入窖一个月就出现了软腐,应该怎么办呢?其实,这都不用说,马上把已经软腐的烂薯挑出来妥善处理出窖应当是最首要的应急措施,至于后续措施,那就需要一步步慢慢来了。

什么是红薯软腐?

红薯软腐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致病的元凶是接合纲,毛霉目,毛霉科,匍枝根霉属中具有代表性的匍枝根霉。匍枝根霉侵染红薯后,由菌丝顶端根节处簇生的孢囊梗上的一个个孢子囊,产生暗色圆形孢子,污染薯块,会使红薯发生水烂。

开始被匍枝根霉侵染的红薯,会在薯块表面产生灰白色霉层,随着病菌的大量繁殖和再侵染,红薯受害部位会逐渐变成暗色或者是黑色。受害病部组织表现为淡褐色水浸状软腐腐烂现象,内部组织溃烂,用手按会流出许多带酒味的黄色汁液。病害严重发展一定时间后,病部表面会长出大量的黑色菌丝和孢子囊。红薯软腐病一旦发生,蔓延发展的态势相当迅速,一般只需2——3天,受匍枝根霉侵染的薯块就会整个腐烂并发出难闻的恶臭味。窖藏红薯出现软腐病,极易导致烂窖,需要当机立断,马上把受侵染腐烂的红薯清理掉。

好好的红薯为什么会受到匍枝根霉侵染而软腐?

匍枝根霉广泛存在于空气中或附着在红薯薯块上越冬,红薯作为一种甜熟的块根,也是匍枝根霉颇为喜欢的寄主。匍枝根霉可以无性生殖形成孢子进行侵染,也可以有性生殖形成厚壁接合孢子进行侵染,腐生性较强,寄主范围也较广,随气流传播。

匍枝根霉繁殖发生的适温范围是15——25℃,空气相对湿度75——85%,菌丝在25℃的气温条件下,在红薯薯块上繁殖生长迅速。窖藏红薯有任何伤口都可能在贮藏期间被匍枝根霉从伤口侵染而引起软腐病。薯块受冻或有伤口易发病,窖温偏低或过高,伤口较多,疏于管理,通风不良的薯窖易发病。

红薯软腐的预防和补救措施有哪些?

1、适时收获准备窖藏的红薯。地里的红薯在遭遇1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遭受冷害,不利于贮藏。既使入窖贮藏,也会容易出现软腐。因此,对于准备窖藏的红薯要关注天气预报,适时采收,防止冷害和冻害,以规避软腐。一般窖藏红薯在气温14——15℃左右时收获最好。

2、清窖与消毒。对于已经出现软腐的窖藏红薯,立即清理,将尚没有受到侵染的红薯与已经受到侵染发生腐烂的红薯彻底分开。尽快将腐烂的红薯运出窖外,妥善处理。防止病菌继续蔓延。随后,对上部窖壁和没有放置红薯的空地每平方米使用401或402抗菌剂30——40毫升兑水喷雾消毒,杀灭病菌。

3、做好后续管理。红薯窖藏适宜的温度为12——14℃。在相对寒冷的12月到翌年2月,需要注意保持窖内温度,使之不低于10℃,防止红薯冷害。必要时窖口应该使用保暖物品遮盖。翌年3月份外界气温升高后,注意为窖藏红薯通风换气,依然使窖内温度保持适宜贮藏的12——14℃,防止高温使窖内红薯大量出汗而闷窖。

4、贮藏红薯应当提前处理薯窖。一般应当在红薯入窖前10天以外,对旧窖壁铲土消毒。红薯入窖的前4天适当提高窖温,以利于入窖时可能造成的薯块伤口愈合。4天后应立即将窖温降至15℃以下,12℃以上,并注意通风换气。

5、剔除冷害红薯和伤薯。对收获前后遭受过冷害的红薯应当及时出售,不宜窖藏。被害虫侵害过或收获时伤到的红薯,入窖前也要剔除。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红薯入窖后一个月有软腐有什么办法”的回答。如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关注我的头条号“乡村萤火虫”,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乡村萤火虫


红薯北方俗称地瓜、山芋。红薯块根具有活性成分,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美容等功效,有“长寿食品”美誉。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有些种植户卖不完,吃不了那么多,就喜欢把红薯储藏越冬。有时候在储藏的时候,红薯会出现软腐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究竟该如何解决?



1、窖藏红薯软腐病的症状

软腐病是红薯贮藏阶段的重要病害,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贮藏。染病初期,薯块表面出现灰白色霉,逐渐变暗变黑,病部呈淡褐色水浸状。发展后,病部生出大量灰黑色菌丝。病部逐渐扩大,形成一大片霉毛。经2~3天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并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2、红薯入窖后出现软腐的原因


①带病带伤薯块入窖、薯窖或薯块灭菌不彻底、窖温控制不好,从而有利于病菌繁殖。

②入窖初期,气温高,薯块呼吸作用旺盛,装窖过满,使窖内氧气不足,薯块被迫进入无氧呼吸,使薯块发生腐烂。凡属此种情况的腐烂,烂熟率很高。

③水浸薯块入窖、薯窖进水、窖内湿度过大、窖顶滴水等原因都能引起湿害,造成腐烂。

3、软腐病防治方法

①红薯采收后要挑选没有外伤、病害、品质优良的薯块进行窖藏,将品质不佳的薯块尽早剔除。其次要注意对红薯窖进行消毒处理,清理干净红薯窖之后,使用生喷洒石灰水,或者使用硫磺粉熏蒸。

②红薯入窖时要码放整齐,窖内不可堆放得过多,一般薯窖贮藏量以窖容的2/3为宜,大型薯窖储量以窖容的60%~65%为好。

③红薯进窖后,要加强日常管理,保持窖内10~14℃适宜的温度,及时打开窖门通风换气,降低湿度。

④发现病薯后,掏出病薯,并在周围薯块上撒上白灰。

以上就是关于红薯储存过程中出现软腐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农圈


红薯软腐病在各地种植地区都会发生,主要发生于存储期的薯块上,是红薯储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好不容易种了一年的红薯,发生这种病害确实比较闹心,软腐病又是怎么发生的,又该如何防治呢?

软腐病为害症状:

病原菌首先从严重的伤口侵入薯块内部发展,病薯软腐、多水,手不易拿起。后期,软腐面积呈水渍状扩大,流出淡黄色汁液。受害薯肉淡黄白色,并散发出芳香酒味。后期病部长出灰白色霉状物,霉状物逐渐变暗色或黑色,最后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形成一大片霉毛,病情扩展迅速,约2-3天整个薯块即呈软腐状,发出恶臭味。若周围薯块无严重伤口,则病菌无法侵入到薯块的内部。

发病原因:

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空气中,可附着在被害薯块上或在储藏的地窖里面过冬。条件适宜时,病原菌由伤口侵入,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温度15-25℃,相对湿度76%-86%,是病害的发生高峰期。薯块有伤口或受冻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适时收获,夏薯应在霜降前后收完,秋薯应在立冬前收完。收薯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形成伤口。薯块水气晾干后入窖。提倡使用新窖,旧窖要清理干净,或将窖壁刨一层土。必要时每/m?用15克硫磺熏蒸。加强窖藏管理,注意换气及防冻。

2、化学防治:种用薯块入窖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浸蘸薯块1-2次,晾干后入窖。

小结:在我们家每年都会种植很多红薯,但是主要都是用来晒干保存,只有少数部分用来新鲜食用的一半都是以泡沫箱装好上面覆盖一层衣服来保存。以前留用较多的时候才放入地窖,在入地窖之前一定要先把地窖清理干净,如果有多种农作物在地窖存放一定要记得分开来对方,以防作物之间发发生传染。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川妹莎啦


1,储藏前期,由于放出大量的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从而形成高温条件,因此要做好通风工作,可以安装排风扇,加强通风,

2,储藏中期,随着外界的气温降低,保温防寒是重点,加厚保温层,

3,储藏后期,随着外边的温度升高,中午适宜放风,晚上关闭风口。




天竹雪锋


1 红薯软腐原因是葡技根霉,属结合菌亚门真菌。这种菌存在于空中,或附在被害过薯块上,有也可能贮藏窖内越冬,薯块温度15度C到25度C,相对温度在75%~85%中 环境下最适宜该菌繁殖。薯块有伤口时或甘薯受冻后最容易感染而发病。

2 大致有两种,即高温储藏法和低温储藏法。 高温储藏法就是在红薯入窖后,烧火升温到35-38℃,并保持2-3天,将红薯的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杀灭。然后再将温度降至10-14℃低温进行储藏。该法效果很好大致有两种,即高温储藏法和低温储藏法。 高温储藏法就是在红薯入窖后,烧火升温到35-38℃,并保持2-3天,将红薯的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杀灭。然后再将温度降至10-14℃低温进行储藏。该法效果很好



乡下小蔡哥


现在这个时间段,正是吃红薯的季节,红薯稀饭、烤红薯在我们农村地区非常常见。华哥家今年大概收获了大概有一千斤红薯,现在全部在地窖之内。

窖藏红薯虽然是农村地区常用的贮藏红薯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不是一劳永逸。如果事前、事中、事后不注意,红薯在地窖内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红薯的软腐病就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窖藏红薯软腐病的病症:

发病之初,在红薯表面的部分区域出现灰白色霉,然后再短时间内,发霉区域慢慢扩大,慢慢变暗色或黑色,再然后形成一大片霉毛,病情扩展迅速,约过2-3天,整个呈软腐状,直至腐烂。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该病蔓延迅速,最终导致整个窖内红薯软腐。

软腐病出现的原因:

一是红薯自身问题。红薯自身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红薯在入窖前已经存在病虫害,这些病虫害并不会因为入窖后而自动消失,反而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病虫害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最后导致软腐病的发生。

另一个方面是红薯入窖前有伤口,红薯皮薄,不管是机器采收还是人工采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红薯留有伤口,当带有伤口的红薯进入地窖之后,伤口处就有可能成病原菌侵染和活动的场所。

二是入窖前相关准备工作不到位问题。入窖前相关准备工作主要是指是否充分对红薯进行晾晒以及是否清洁地窖。

红薯入窖前要经过充分的晾晒,使其表面水分蒸发,保持一定的干燥度。一般情况下在晾晒一到两天即可,夜晚可用薄膜进行覆盖,减少人工成本投入。当然晾晒要适度而自然,如果过度晾晒,红薯入窖后,同样会滋生病害,而且会影响口感。

清洁地窖也是红薯入窖前的关键环节。地窖的容易面积较小,容易潮湿,而且可能会有蛇鼠虫蚁,入窖的前的清洁尤为必要。我们可以通过熏蒸,使地窖干燥,然后对地窖的进行打扫,摆设好相关物品,做好红薯入窖前的准备工作。

三是地窖后期管理不当。红薯入窖后要围绕地窖状况、红薯状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红薯入窖后,地窖的温湿度不断变化,如果温湿度过高或者过低,地窖空气不流通,会导致病虫害滋生,红薯发生病虫害。

而红薯入窖后,发生强烈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自身的有机物积累,导致红薯的抗性较差,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防治红薯入窖软腐的方法:

针对红薯软腐原因的叙述,为了防治红薯软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收获红薯时,尽量避免对红薯造成伤口,建议选准收获时间,采取合适的收获方式,不建议盲目追求收获的速度和收获量。

二是红薯收获后要选择健康的红薯进行适当的晾晒,剔除有病虫害、有伤口的红薯。

三是红薯入窖前对地窖进行清洁,保持地窖的干净整洁,为红薯贮藏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四是加强地窖的管理,在红薯入窖后,不能间断对地窖情况的观察,保持地窖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如果发现发生病虫害红薯要及时清除。


华哥的三农


甘薯贮藏的最适温度是l0℃-l4℃,如果温度太高,尤其是当温度上升到20℃时,呼吸增强,消耗养料多,引起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软腐病的发生。但温度太低也不行,如果温度低于9℃则易受冷害,使薯块内部变褐色发黑,发生硬心、煮不烂,后期易腐烂。如果过热,建议进行倒窖处理。



不知何时何地方向何在


 红薯的储藏方法大致有两种,即高温储藏法和低温储藏法。     高温储藏法就是在红薯入窖后,烧火升温到35-38℃,并保持2-3天,将红薯的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杀灭。然后再将温度降至10-14℃低温进行储藏。该法效果很好,但成本较高,操作起来较为麻烦;

因此对分户储藏的农户来说,药剂处理的低温储藏法较为合适。采用低温储藏法。

首先在红薯入窖前一周对薯窖进行消毒。

(一)可用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800倍液,对窖内进行喷雾消毒。

(二)在红薯收获后,要及时处理,及时入窖。可用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按1:1比例将红薯浸湿,再捞出滴干入窖。

(三)在红薯入窖后,采用各种方法,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5℃以下,10℃以上。窖内温度低于15℃,可以抑制病菌的活动,高于10℃,可以避免冻害,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 具 体 办 法 -

(一)在红薯入窖后及时安放竹筒,以利于通气降温排湿;

(二)是当窖温高于15℃时要及时敞开薯窖降温排湿。当温度降到10℃或10℃以下的时候,要及时盖上窖口,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14℃之间。

越冬期(大雪到第二年的立春)主要工作是保温防寒,千方百计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每隔几天就要检查一次薯窖温度。如果发现温度低于10℃,要及时加盖稻草。

立春后气温经常突冷突热,薯窖的管理主要是加强检查,调节好薯窖内温度,使之继续保持在10-15℃之间,并酌情补充水分,防止红薯糠心。


壹笙佑你


已经入冬了,红薯又开始出现在我们视野了,这个时候,红薯的保温成为很多老百姓重要的一步,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回家的孩子,可以吃上美味的红薯,过年之后,还可以给孩子放在后备箱,然后就的可以带回城里吃,而且明年还可以吃,但是如果出现了软腐,那么红薯就差不多报废了。

红薯出现软腐的原因

红薯出现软腐,刚刚开始的时候,红薯表面是出现白色的霉变,如果没有发现,再加上红薯推挤的原因,温度比较高,很容易会造成红霉白色变成黑色,最后几天开始出现毛,红薯最后变得非常的轻,整个红薯没有一点重量,而且还有非常臭的味道,而且还会传染,整堆红薯都会受到影响。

在挖红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破伤的情况比较严重,那么肯定会容易出现霉变的情况,所以在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手法。


如何预防出现软腐

第一、在准备入窖之前,一定要挑选红薯,把不好的红薯挑选出来,然后再晒一下红薯,这样不仅仅可以把红薯表面的细菌杀死,还可以适当清理泥土。

第二、我们人多的地方,温度比较高,而红薯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么红薯贮存的地方,要适当的通风,然后降温,这样可以让红薯不会出现潮湿。

在过年那个阶段,一定注意红薯出现冷冻,温度太低,会导致红薯的糖度下降,所以孕妈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红薯的保存过程中,一定要伤心,不仅仅要防止出现霉变和软化,还要注意出现老鼠等问题,拿完红薯之后,一定要及时封好,不然容易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