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闯关东”人人皆知,但山东人、河南人“走山西”为啥鲜有人提及?

木耳河边


山东、真隶人闯关东是清未民国时期,中国的大事,是世人皆知的壮举!

山东人河南人走山西没留下什么印迹,我不太清楚。即使发生过,规模应不大,因为山西本就人口密度很大,土地贫瘠之地,不可接收大批移民。反倒山西人大规模"走西口”谋生。

山东直隶人闯关东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五次人口大迁徙"。满清入关后,战事逐渐平息,康雍乾盛世的到来,人口急剧增长,到乾隆中后期全国人口己增加到三亿多。然而随着人口增长,中原地区水、旱、蝗灾害频繁发生,百姓生计百临困境。

东北四省,白山黑水,松嫩平原,土地肥的流油。但是自满人举族内迁,东北人口下降。东北乃龙兴之地,清政府严禁外人涉足,三千里满州人烟稀少,亿万顷良田野兽出没。

到嘉道年间就有直隶山东饥民,不顾清廷禁令,偷偷地越过山海关,到东北开荒谋生,这就是“闯关东"三字的来历。

随着中原地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清廷于1860年(咸丰十年)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的建议,解封皇苑禁地,允许内地民众到东北垦荒。

清未朝政腐败,列强入侵,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使关内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为求活命,于是撇家舍业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闯关东的人,多有裙带同乡关系,在东北落脚后,呈现出明显文化平移现象,如完整的山东村,山东风熟等等。到解放前据不完全统计,在东北直隶山东人有1800多万,占东北四省总人口的足足一半。

闯关东即缓解了关内人民的生存压力,又使东北得到了极大大开发。

走西口是长城以内的河北、山西、陕西人越过长城的府谷口、杀虎口、独石口去蒙古甚至到俄罗斯谋生的经历。开始于明朝后期,其辛酸苦辣经历,一首民歌:“哥哥你走西口,妹妹实在难留。"让人泪目。

几百年的走西口,有多少晋陕百姓抛尸草原,有多少人间悲欢离合,官方没有统计数字。

但也有靠走西口发了大财的,清未盛极一时的晋商,多是走西口发的家。

走西口促进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流。催生了富可敌国的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