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认为2012年的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被严重低估了吗?

郑祎晗


我们来评价一下:《普罗米修斯》还是好看,但单独这一部,无法成为经典。它没有独立成篇的价值。它所做的,是把整个《异形》系列的世界观圆起来,还不仅仅是圆起来,而且是高高地架起来。它隐藏的视野,不仅涵盖了此前所有《异形》系列,更要讲清楚异形怎么来的、人类怎么来的、人类的造物者又是怎么来的,按照女主角寻根溯源的步骤,这简直是一部宇宙的「创世纪」。所以它沦为了一部解释性的影片,一边解释,一边还抛出新的未解问题。这就像《盗梦空间》中讲解梦境原理的阐释性段落,太长了,以至于喧宾夺主。除掉这些解释性的内容,《普罗米修斯》的情节主干、母题,几乎完全是复制自前几部《异形》尤其是第一部,无非是讲一队人马洞穴探险,然后把有害物带到飞船上,经历母体孕育、破体而出、人兽杂交的过程云云,最终导致所有人的灭亡,只余下一个坚强的女主角,或者还有一颗机器人的头颅……一个模子对吧?正因为和《异形》系列有如此多的相通之处,把《普罗米修斯》放到整个异形世界里,曾经的记忆和体验被唤起,让我们很难觉得这部电影不好看。《普罗米修斯》到底设定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和人类起源,影片还没来得及讲清楚,这是续集的把戏,我们只好等着。根据这部影片暂时透露的信息,结合《异形》系列的一些蛛丝马迹,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不过我须得声明,考虑到这是个分头创作、前后相隔数十年的电影系列,拍第一部的时候想不到第二部,拍正传不会想到前传,要前后贯通,百分之百严丝合缝、毫无漏洞,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那么高智慧的外星生物,若要毁灭地球,随便扔几颗核弹就行了,何必培养什么生物武器?异形再牛,也得一个个杀。所以能勉强自圆其说就行了。电影里的工程师(Engineer),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有时叫Mala'kak,有时叫Space Jockey,或者Pilot,总之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很可能不是唯一的),他们体型高大,《普罗米修斯》中显示有两米多,若按《异形1》来说,可能还要大好几倍,除此之外和地球人并无本质不同。工程师种族拥有极其发达的空间旅行技术和生物化学技术。影片开始,一个名为「牺牲的工程师」的外星人,喝下一种会导致自身基因分裂的药物而死,他用自己的血肉滋生了地球上的人类,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我对这场戏的理解是,工程师们驾着飞船满宇宙地寻找适宜居住的行星,若找到一颗,便派下一名志愿牺牲(或指定牺牲)的工程师,饮药自尽,以便在该行星上培育和自身类似的人类。开场镜头显示得明白,飞船在瀑布上空盘旋不去,直到亲眼见到工程师饮药后,才飞离而去。这样的行星在宇宙中只有地球一颗吗?很有可能是很多颗。也许,工程师种族在不计其数的宜居行星上培植人类。但为什么?根据地球上几万年前的远古壁画证据,工程师和地球人的关系应该曾经是不错的,不然他们不会显示出自身的存在,并「邀请」地球人在科技成熟的时候造访了。但是在距离影片发生年代之前的2000年前,工程师决定派出战舰,毁掉地球上的生命,这又是为何?2000年这个时间点很有趣,也隐含着一些暗示,按影片年代倒推回去,指的大约是公元元年前后。根据影片中多次提到圣诞节和十字架的概念,外星工程师起意杀掉地球人,和公元元年前后耶稣的诞生、基督教的传播也许有关?有一种虽然荒诞却也有趣的解释,耶稣就是一名经过乔装的工程师,他被派到地球公干,结果却被地球人杀死了,所以工程师要复仇。另一种可能,工程师发现地球人正在发展自己的文明和科技,很可能会脱离自己的掌控——就好比机器人David希望脱离制造他的人类的掌控一样——于是决定痛下杀手……当然还可以衍生出许多别的解释来,每种都有点道理,但也都不是无可驳斥,就不一一说了。另外一种理论,那就是工程师造出地球人来根本就没安好心——他们需要一种基因和自身类似的人类,作为生物武器的孵化场——所以他们先从自己当中选择牺牲者,在合适的行星上繁衍人类,等到发展壮大之后再作利用。普罗米修斯号上的科学家们在勘察那艘外星舰船的时候发现有壁画上刻有异形的模样,说明异形这类物种,就算当时还没有实物,也已经有概念了。是否可以理解为它是工程师种族心目中的神圣图腾,或至少对他们意义重大,所以他们千方百计想培育出这种生物来?是否他们认为结合了人与异形的基因才是最完美的种族?所以一切都是一项宏伟的生物计划的步骤。又或者,工程师是在制造武器对付他们的敌人——Ridley Scott在《异形1》DVD的评论音轨里隐晦提到,那艘坠落的外星战舰上满载生化武器(异形蛋),是准备攻击某个未知的强大天敌(也可能是内战),这大约也是宇宙中还存在其他高度发达的智慧生命的暗示吧?如果地球人是生物实验基地这种假设可以成立,工程师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他们满载「黑色液体」前往地球,是为了在地球人身上实施基因工程。杀死地球人并不是根本目的,目的是为了收获类似异形的变异生物作为武器(或其他目的)。我们甚至可以倒过来反推《异形1》中那艘满载异形蛋的战舰,说不定是工程师在别的行星基地上成功收获的战果呢。实施生物工程的关键所在是圆柱中所盛的黑色液体。首先,我认为影片开始牺牲的工程师喝下的药液和后面的黑色液体应该不是一回事,外观不同,功能也不同。前者类似某种基因分解剂,作用是把工程师的肉体化整为零,在此基础上播种人类;后者可理解为包含某种致命生物基因母液的玩意,它可以和任何其他生物进行基因杂交,生成各种匪夷所思的强攻击性生物。不料,因为某种意外,可能是黑液溅出或操作失当,其滋生出的怪物杀死了工程师舰队的所有成员,只剩一名躲在冷冻仓中。

我们看到外星舰船的地上有很多蠕动的小虫,后来和溢出的黑液混合后,生成一种类似蛇的条状生物,攻击了滞留在舰船上的两位科学家。地质学家感染黑液后,变成不怕一氧化碳、凶悍异常的怪物。男科学家Holloway喝了含有黑液的酒后,也被感染,并让女科学家Shaw怀上大型章鱼怪。原本是无法生育的,她怀孕的原理暂不知晓,至少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正常受孕(她只是无法生育人类胎儿,也许其他物种能够?),章鱼怪是Holloway被感染的精子和Shaw的卵子结合而成;二是章鱼怪的胚胎作为Holloway的精子成分被直接射入Shaw的子宫,然后迅速发育长大,那么它或许不含Shaw的DNA成分。这一点待定。章鱼怪最后和「最后的工程师」搏斗,将触角伸进他的口中,植入异形原型的胚胎。章鱼怪和工程师同归于尽,异形原型破胸而出,它的外形看上去和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异形有所区别,影片将它命名为d 孕育的过程,和《异形》系列中展示的正宗异形非常相似,区别只在于正宗异形先是以抓脸怪的形式从蛋中破壳而出,抓脸怪和本片中章鱼怪的功能应该是差不多的,都是为了将异形胚胎经口植入宿主体内,然后自己就死了,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应该是之后所有异形的原型,但它和《异形1》中的那些蛋有什么关系?它和异形皇后又是什么关系?两者处于不同的行星,《普罗米修斯》发生在LV-223,《异形1》发生在LV-426,一切答案暂时都是开放的。根据Ridley Scott的访谈,他将来续拍《异形5》或《异形6》的可能,以及现在拍《普罗米修斯》,几乎都是出自于对LV-426上那艘失事的工程师战舰的兴趣,那艘船背后的故事,应该是构建整个异形宇宙的关键。回到开头的观点,拍《普罗米修斯》对Ridley Scott来说,真的是一个骑虎难下、只能进不能退的决定,如果抛开商业成败的考量不计,他只有不停拍下去,才能把这个巨大的圆圈画圆。就像《黑客帝国》,本来已经有一个足够自洽的体系,但后来拍了续集,将原来的体系大大扩充升级,其中2给世人许下宏伟的诺言,但3草草收场,导致全部落空。即使伟大如阿西莫夫,续写《基地》的前传和后传都算相当成功了,《基地与地球》的结局仍被相当多人诟病。所以,Scott需要拍多少部才够呢?

从这些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并没有被看低。





听看论


《三大亮点》

1. 库布里克2001般地开幕,冰岛国家公园明信片一般地景色。连绵起伏的冰山,渺茫混元的大地,真是有一种盘古开天的感觉。那Dettifoss瀑布据很多英国观众反映是欧洲最壮观的瀑布。

2. 外星船仓的设计,充满黑暗哥特感的武器仓库设计加上乐山大佛一尊,东西合璧的想象力。配合高科技的纳米Holographic技术,让大卫模仿Engineer,玩转星球,未来感十足。

3. 法斯宾德的演出: David虽是我所见过的皱纹最多的机器人,但那一头的金发与碧蓝的瞳孔无妨他依旧是翩翩公子一枚。尽管没心没肝, 却带着晦涩的人类气质,仿佛每个倾心于他的男女到头来都会被他负心而断肠欲绝。

《三大弱点》

1. 故事空洞偏题:

过度用力地去感染观众(我国陈大导演经常做的事)反而使得故事空虚:比如Shaw 的台词不断地重复着莎士比亚式的哲学问题。 要知道原本的异形系列是简简单单的一女砍杀怪物(facehugger)的故事,要么生要么死。要的就是直接的刺激,原始的恐惧,融入逼真的三维效果。如今Scott却把它改装成一部当人类遇见神却不欢而散的探索电影。问题越问越大,主题越来越宽,角色越来越多,情节越来越复杂,反倒怪物却只惊鸿一瞥。

2. 情节落入俗套:

过度使用伦理煽情,比如最后两位船员大无畏地选择与船长共存亡一白一黄一黑,世界和平的选择。再比如那两位留在洞穴中的青年科学家,一个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傻子,看到会动的就要kitty-kitty的那种,一个是胆小狂躁的二逼青年哭着喊着要into the dark, 整一个Ian Curtis上身。 例子举不胜举,Shaw的孤儿身份,Theron姐姐与他父亲的关系,Shaw 的不孕不育,简直各种韩剧精粹。一半的时间在繁杂,在说话,在喧闹

3. 糟糕的角色设计及表演:

首先让英国人民感到不满的是Noomi Rapace 用带有瑞典口音的英语充当本地人。其次有人觉得她的面部表情有限,基本都是做迷失状。

 我觉得这不是演员本身的错,你怎么能让一个纯正的瑞典人说本地英语呢?关键是为啥要把她设计成英国人,难道因为Scott的爱国情结?说她表情单一,我也觉得不公平。因为东奔西跑的镜头基本都是中远景,脸部特写没有当年Sigourney Weaver那么多。 倒是觉得她长得过于雄性,无论是脸还是身体,都缺乏一种柔软的性感。当年Sigourney虽也有张较雄性的脸,但身体也不乏柔软与纤细。再遥想一下多年前第五元素中的Milla Jovovich,那真是要啥有啥的胚子。

而Noomi天生生得粗壮(她的原版龙纹身女孩更能突显出这点),导演却要求她时而表达一种女性的柔美(第一幕感动的泪光,不孕不育,情爱戏,梦见父亲),时而又要显出男性的力量(手术,逃命,最后搏斗),勉为其难了。我觉得她和Theron 的角色应该对换才好,Theron是能亦刚亦柔的。只可惜Theron在戏里演了一个有钱大亨的女儿,除了Queen-Bee女王的架势无他发挥,最后死得也莫名其妙。

其他角色设计也一概B级片套路:船长是个爱音乐爱和平爱滚床的黑人,手下还有两个听话英勇的兵,Shaw的男朋友是个一开始嘻嘻哈哈很有爱的男人,在洞里屁颠屁颠地,最后被活活烧死 。再说那大亨,一开始装死不肯交际,后来也是含含糊糊地被曝光了,死时只额头上肿一大包,屁都没有放一个。





牙缝先生


Hello!大家好(傲慢的寂寞)我是一个热爱传媒行业的传媒工作者,我喜欢传媒领域这个行业,目前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十余年,同时我也是传媒领域创作者,针对笔友的这个问题,让我用专业的角度回答下:

1.主题内涵:超宏大、巨硬核。星际文明、太空旅行、生命起源、人类本质、人机关系、生死之辩。。。完整、全面且深入地触及科幻类型片诸多最核心议题,并扎实有力地给出了创作者自身的阐释和思考,毫不游移漂浮,非轻飘飘软绵绵的诸多竞品可比。

2.场景特效:出人意表、新颖独特。在角色设定上,无论工程师,还是异形幼体,以及大卫的设定等等都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在场景设置上,从太空歌剧的大场面,到外星探险的中型场景,到异形搏斗的小场景,无不张力十足、拿捏有度。就新颖性、独创性、丰富性而言,独一档的存在。

3.情节铺陈。剧情推进步步为营,悬念设置恰当到位,氛围营造层层递进,在太空歌剧和太空恐怖中取得完美平衡,直到最终谜底揭晓,高潮完美呈现,并留下适当伏笔(也是可惜之处)

4.人物表演。众多主演均呈现出极具深度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肖博士坚韧里的柔软,大卫冷漠中的不安,塞隆女王高冷下的彷徨,wayland英才背后的恐惧,还有工程师的无名之怒,都饱含着创作者的深邃思考,并赋予了角色异常丰富的层次感,给予影片别样的深度。


傲慢的寂寞


其实当时看《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之是当做一部普通的科幻片来看的,对其中的的特效镜头感觉十分的逼真,它本身作为科幻电影特效的使用类似于早期的星球大战,在当时属于极高的水准。当你看完之后就会觉得他的故事情节性,和所提出的问题并不简单,会有让你再看一遍的欲望,确实是被斯科特的导演水平所惊叹,这部片在豆瓣上7.0分的评分,的确很牵强。\r

        这部影片属于《异形》的前传,在事件链条上与《异形》系列有着很大的联系。看过《异形》的人都知道,《异形》的第一部里有很多没有做解释的情节,像是奇怪飞船是从哪来的,在飞船里有奇怪的蛋,而飞船的结构是怎样,有怎么会坠毁,上面经死掉的人是谁,灌浆是他们要去什么地方。埋下了很多的伏笔,留给观众很大的猜想空间。当《普罗米修斯》上映之后,你会很惊奇地发现,斯科特的想法还是很宏大的,在1979年就为观众埋下了很多伏笔,而在30多年后给你揭开了他的由来。这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尽管如此,却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没有阐述清楚,还是有意留下了很多猜想的空间,《普罗米修斯》回答了部分《异形》留下的悬念,它给你制造了一个人类起源与灭绝的新的宇宙观。





嗨fans电影


吐槽:飞船看上去很像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但事实上玉猪龙发现的发布时间迟于电影上映时间,而这马蹄形飞船名为“Juggernaut”,象征着永恒,在北欧语系中有“世界主宰”之意,即北欧神话中首尾相衔环绕整个世界的尘世巨蟒,恶作剧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尔伯达的次子。)。穿中山装的仿生人。中古式缚胸术。粽子脑袋异形……各种轻描淡写的中国元素。


一倒影影视


第一次看《普罗米修斯》,将其当做一部普通的科幻片来观赏,惊叹其迷人的视觉特效(只可惜所占全片的比重不大),同时感觉这部影片似乎没那么简单,于是重看一遍。第二遍看完后,不由得被斯科特的导演水平所惊叹,同时也感觉豆瓣上7.0分的评价低估了本片的价值。

       

    该片被冠名为《异形》前传,在情节上与《异形》系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过《异形》系列的人都知道,《异形》第一部为斯科特所导,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异形1》里有很多未做解释的情节,如陌生星球的奇怪飞船是如何来的,飞船里为何会有异形蛋,飞船的内部结构为何如此设计,飞船是如何坠毁的,飞船上已经死亡的人又是谁,他们要去何方等等。看了《普罗米修斯》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斯科特在下一盘巨大的棋,早在1979年就为观众埋下了千里伏笔,30多年后才来为你解答。然而,导演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却有意识地留了一手,故意不让观众一次性吃饱,《普罗米修斯》只回答了部分《异形1》留下的悬念,同时又设计了新的悬念留在续集中为大家解答。

       

    但是,如果你认为《普罗米修斯》仅仅是《异形》前传,那么你又错了。斯科特将其拍成前传,仅仅是想续写《异形》辉煌,同时增加本片的关注度,他的最终目的是开创一个全新系列,像《异形》一样在科幻电影上“青史留名”。《普罗米修斯》重点探讨的是人类起源问题,电影命名为“普罗米修斯”不仅仅是因为驾驶的那艘飞船名叫“普罗米修斯号”,更是想借助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在人类起源与发展史上的深刻寓意来阐述自己想表达的主题。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借助神话故事探讨起源问题上,斯科特将其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一般地,只要一部电影上升到了哲学高度,那么它的内涵及价值就“蹭蹭蹭”地直线飙升,而《普罗米修斯》就是这类电影的典范。在这一点上,它对《异性》是一大超越,如果说《异性》开创了科幻史上的一个新纪元,那么《普罗米修斯》则竖起了一座里程碑。

     

    此外,斯科特对电影的运筹帷幄能力极强。由于站得高,所以看得远,斯科特对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也具有极度长远的眼光,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也不会让你觉得落后,仍能被其超前性所震撼。此外,在情节的安排上,斯科特的逻辑相当严密,《普罗米修斯》中,斯科特使用相当精简的镜头向观众传达着极度丰富的信息,如果你耐心挖掘本片细节,你会发现,这是一部信息量极大的电影,两个小时的片长,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每一个镜头都在告诉观众一个信息,没有一个镜头显得多余,且全片逻辑合理,前后呼应恰到好处。


斯年


我觉得应该是被部分人低估,这也是有原因的。《异形》是一个古老的系列,《普罗米修斯》在剧情的时间线上应该是异形前传,而关注电影的总是年轻人居多,没看过老版,少了乐趣不说,不清楚设定最要命。还有一个原因,影院版剪掉几个关键镜头,导致有些剧情连不上,补课建议看蓝光加长版。

这部电影细节实在太多,才上映几年,资源很好找,也没有什么不同的版本,建议尽量用大屏细看。如果没有仔细看过电影,后面的文章就没必要看了。如果没有看过老版《异形》,虽然不影响理解剧情,但会少了很多“填坑”的乐趣。补课至少要看1979年的第一部,后面的第二、三、四部可以先忽略,从我之前的系列文章可以看出,那几位续集导演对于异形的暗线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开篇的楔子暗示工程师融化自己的身体,创造了地球智慧生物。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是泰坦巨神的后代,创造了人类,并盗来天火,开化人类智慧。彼得.维兰德在任务简报也讲了这个神话故事,所以电影名字和片中的飞船都命名为“普罗米修斯”。

楔子有个细节,注意看瀑布上空的飞船是碟型,而不是后来的半环形,雷德利是出名的细节大师,绝不会随便搞出两种飞船。莫非工程师有两个派别,一派创造了人类,另一派制造黑水想要毁灭人类,如同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和“宙斯”。这是雷德利挖的另一个坑。

总的来看,《普罗米修斯》还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前传。这部电影的优秀点也是导演的优秀点,就是一定要关注细节。灯光摄影、人物对白、服装道具、音乐音效均达到大师级,值得反复多次欣赏。

缺点也比较明显,不同于老版《异形》的大量留白风格,这部电影试图把所有事情都讲清楚,主题从单纯的太空恐怖片,转向了人类起源、生命的意义、人工智能觉醒等相对宏大的哲学命题,使得新系列有了强烈的史诗感,而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也可以说这么多主题,不可能在一部电影里面讲完。

我个人也有这个奇怪的心理,一方面觉得故事要留白引发思考是最好的,另一方面又迫切想知道所有细节。

另外,异形系列很适合改编成电视剧。


淘出好剧


1.主题内涵:超宏大、巨硬核。星际文明、太空旅行、生命起源、人类本质、人机关系、生死之辩。。。完整、全面且深入地触及科幻类型片诸多最核心议题,并扎实有力地给出了创作者自身的阐释和思考,毫不游移漂浮,非轻飘飘软绵绵的诸多竞品可比。

2.场景特效:出人意表、新颖独特。在角色设定上,无论工程师,还是异形幼体,以及大卫的设定等等都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在场景设置上,从太空歌剧的大场面,到外星探险的中型场景,到异形搏斗的小场景,无不张力十足、拿捏有度。就新颖性、独创性、丰富性而言,独一档的存在。

3.情节铺陈。剧情推进步步为营,悬念设置恰当到位,氛围营造层层递进,在太空歌剧和太空恐怖中取得完美平衡,直到最终谜底揭晓,高潮完美呈现,并留下适当伏笔(也是可惜之处)

4.人物表演。众多主演均呈现出极具深度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肖博士坚韧里的柔软,大卫冷漠中的不安,塞隆女王高冷下的彷徨,wayland英才背后的恐惧,还有工程师的无名之怒,都饱含着创作者的深邃思考,并赋予了角色异常丰富的层次感,给予影片别样的深度。

个人认为,新世纪头二十年唯一能抗衡的只有AI。AI长处在于令人动容的情绪带动力,的确同属杰作,但综合而论,就“科幻片”的科幻性而言,还是普罗米修斯更胜一筹。当然,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地心引力等等等等,当然都是优秀的科幻片,但同样综合评定后,都要等而下之。


冬天的雨季


视觉上很强,但剧情上真的感觉脑子短路,舰长从头到尾,没啥描写,就女主一句为了人类,就带着两没存在感的助手直接和所谓创世者的飞船同归于尽了?查理斯塞隆的角色就更是不知所云了,救生舱弹出来就是为了方便再给个镜头,让舰船压死一遍?感觉所有角色都很迷茫啊……关于电影对人生哲理内涵和对宇宙可能性的探讨,包括人的原罪,存在主义,人类潜意识等让我有所思考的地方,这是我觉得这部电影作为前传的最大意外,但是影片的内外逻辑层面已经是一种失控的感性,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让我感到奇怪和不可理喻。



巨幕看看


我个人认为要理解普罗米修斯的剧情,需要从工程师、人类、生化人之间的关系来下手。要理清这个关系,首先要认清人类创造生化人的原因:一方面体现人类本身对生命创造的迷恋;另一方面也并不把自己创造出的生命认同为自己并对新的生命进行奴役。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坐下来仔细的思考普罗米修斯的整个剧情了:

1. 工程师要创造一种生化武器,并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有可能是用于战争。基于工程师的一贯习惯,把自身作为武器的一部分或者培养皿是非常正常的事儿,于是就有了异形的计划,异形的基本设定是攻击力强,体液是强酸,听话。这个设想实际上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过问题在于异形要通过工程师来培植,这就限制了异形大规模培植的数目。于是工程师就想出了李代桃僵的妙计,培养一堆跟自身类似的人类作为培养基。

2. 工程师找到了与自身生存的行星环境非常类似的地球,以一个工程师作为肥料,开始制造人类。(工程师的文明有非常明显的有机生命生成的特色,连飞船大炮都是有机生长出来的,所以工程师这么干很符合逻辑))

3. 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化,人类终于成型了,这时候工程师就像研制了生化人一样高兴,但野生的人类仍然面临生育力很低,死亡率很高的状况,于是工程师们开始像饲养宠物一样逐步让人类掌握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文明都和工程师接触频繁,当然,这个阶段里面,也有不少的人类是被工程师带回自己的星系做实验的。而且面对这么低级的智慧生物,工程师也没隐瞒自己的位置,跟他们说神的国度在哪里哪里。毕竟说了他们也去不了。

4. 公元两千年左右,人类的数目终于达到了工程师所需要培养异形军队的数目,于是工程师们高高兴兴的带着基因变异的罐子打算去地球挥洒一番。在此之前为了验证下实验的有效性,工程师们又做了下实验,可能是用人类,也可能是用自己人。但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就像人类创造的仿生人也不是很听话一样,异形也不像工程师想象的那么听话,见人杀人,但是也见工程师杀工程师,于是一阵屠杀过后,就剩下了一个之前已经把自己放在封闭舱里面不明真相的工程师哥们。

5. 很久以后,当人类已经具备高度发达的智慧和文明,并且创造了自己的智慧生命,并唤醒那个不明真相的工程师之后,这个哥们彻底的震惊了,这种智慧已经赤裸裸的在挑衅创造者的尊严,并且威胁到了他们,于是他果断拧掉戴维的头,干掉了其他几个人,并且继续异形计划。

大概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