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各地最名不副实的小吃有哪些?

丘岳


八大菜系中都有一些名不符实的小吃,这些小吃名气很大,吸引你去品尝,但真的可以说不吃一生悔,吃完悔一生。

一、四川小吃中的名不符实小吃

(一)韩包子

韩包子名气很大,但吃完真的觉得也就那么回事,肉不够鲜美,皮不够泡软。比起很多地方的包子的确韩包子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二)三大炮

三大炮其实就是糯米团裹黄豆粉,只不过在形式上比较独特而已,来成都大家可以品尝品尝,但对糯米不感兴趣的也就算了吧。

二、上海小吃中的名不符实小吃

(一)某馒头

排了很长的队,但吃完很后悔,并无特别之处,吃的全是名气

(二)排骨年糕

吃了后感觉太甜,完全没有排骨的肉香

三、北京名不符实小吃

(一)老北京焦圈配豆汁

一直渴望着吃一次地道的老北京小吃,但吃了之后这两个品种真的接受不了。

(二)京八件点心

老北京小吃中的京八件是最传统的小吃,承载了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但今天的老北京点心真的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美味,留下的只剩下回忆了。


美食理想


中国的美食文化很丰富,但是这些美食中,并非所有都是好吃的,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最最名不符实的地方小吃,别说外地人“地域黑”,就连本地人自己都嫌弃!

北京茯苓饼

首都北京是一座有名的小吃之城,很多外地旅客都是奔着北京的小吃去的,到那儿才发现,真是越有名气的东西越难吃,老北京豆汁儿大家都有所耳闻了,所以很多人都避开了这个坑,给亲朋好友待的伴手礼,北京茯苓饼是首选,但是没想到,还是被坑了,这玩意儿就跟吃纸一样,简直难以下咽!

天津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小编去年带家人去天津玩儿,第一餐首选就是狗不理,在楼下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就点了几屉包子,两三个菜,花了一千多,而且讲真,味道和我婆婆包的包子差远了,价格平均下来高达10块多一个,这不摆明了坑人吗?后来有网友爆料,表示自己就是天津人,这狗不理真就是专坑外地人的,本地人基本上都很嫌弃!


既盈养生


我说个大家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的“当地小吃”吧,真是搞不懂为什么商家都让这些东西成为特色,还以为这是信息闭塞时代大家不出门吗?

老酸奶

真的是全国各地,所有城市都会卖这种东西。有瓷瓶的,必须要站在那喝完的。有瓷瓶让你押金拿走喝的,还有强制你必须买瓷瓶的,多在2-5块钱一个瓶,对,这是光瓶子的价格,还没算上酸奶,恶心吧。



不是瓷瓶的到是稍微好一些,塑料瓶也做出瓷瓶的形状,看上去像那么回事。

不过全国各地的老酸奶基本都是一个味,估计配方也差不多吧:牛奶、白砂糖、嗜热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凝固剂(可能有明胶、黄原胶等)。因为不加凝固剂,就不会出来“老”酸奶的那种布丁样的质感。

但是打住吧!真正的老酸奶之所以能凝固,是因为首先过去的牛奶品质好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比较高,质地看起来浓稠一些,不像现在很多都是假孕牛不间断在产奶,所以乳汁中养分的含量在降低,质地也稀一些。同样是一瓶牛奶,蛋白质含量越高,发酵后凝固出来的固形物就越多,再加上去乳清处理,自然就会有布丁样的质感。这样的老酸奶,吃在嘴里口感是软嫩。但是加凝固剂出来的酸奶,肉眼看上去的质地就很结实,用勺子、吸管戳上去也能感觉到有硬度,吃在嘴里的口感更多是黏。



所以这些老酸奶根本不是按照小时候的优质原料和制作工艺做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不值得吃。

如果想要吃真正的老酸奶,可以自己买个酸奶机在家做就好。注意,器具一定要煮沸消毒,家里有婴儿奶瓶蒸锅消毒最好,不然小心会长出杂菌,吃完拉肚子。

晶晶汤的山海经专门给亲介绍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其实靠谱又专业的健康知识!如果亲愿意看,欢迎关注哦!

听说点赞的人都能光吃不胖还发大财哦!


汤雅歆爱健康


好奇心食堂,发现更多美食秘密~

说到名不副实的美食,这几个绝对最具有代表性。

重庆鸡公煲

重庆鸡公煲是重庆的特产吗?其实并不是。重庆鸡公煲跟重庆没有一点关系,重庆鸡公煲的做法来源于上海。据说,有一个上海人,他特别爱做饭,而且还喜欢召集自己的三五好友,一起来品尝自己做的美食,而他最擅长的就是做鸡公煲。后来这个人开了个店,专门卖鸡公煲,而名字呢,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没错,他的名字就叫重庆~所以就诞生了这个美食界最大的乌龙~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川菜的代表。虽名为鱼香肉丝,但只见肉丝却不见鱼啊?原来鱼香肉丝这道菜,它的鱼香味并不是来自于鱼。虽与鱼不沾边,但却是模仿四川民间烹鱼所用的调料和方法,所以鱼香肉丝的名字是以鱼香调味而定的。

炒肝儿

即使您没来过北京,也一定听过炒肝儿的大名。炒肝儿是北京的传统民间特色小吃,虽然叫炒肝儿,但是炒肝只是点缀而已,主材为大肠。而且炒肝也并不是炒出来的哦,而是加粉芡熬出来的。


好奇心食堂


中国地大物博,至今没有一种食物可以受全国人民的喜爱。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就连举国同庆的春节也是南北方人各吃各的。更不要说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了。本人走南闯北,各地小吃都吃过,把我认为印象深刻的小吃说一说。

天津除了大家熟悉的包子和煎饼果子,最令本地人喜爱的应该是锅巴菜。所谓锅巴菜就是把煎饼果子的煎饼切成菱形片泡在豆腐脑的汤里边,本地人喜欢,外地人表示没感觉。

因为是北方人,所以感觉广州的烧鹅真心不好吃。朋友请客去的鹿鸣酒家,烧鹅只吃了一口就不想再吃了。朋友给带的广式香肠,回家蒸了几根,甜的,也都扔掉了。

作为北方人,我不是在黑南方小吃。南京的板鸭、合肥的臭桂鱼、重庆小面本人都很受用。去湘潭买回很多当地腊肉,蒸熟之后Q弹的口感至今难忘。由于本人不吃大蒜,所以哈尔滨的红肠就不爱吃。

小吃是当地人的一种饮食习惯,外地人一般不会喜欢,所以也奉劝那些外地人,不爱吃就不吃,更不要去诋毁,也没人求你吃。


慕小愚


全国关于特色小吃有个共同点,机场或高铁站会有XX十大怪,特色桂花糕等糕点,号称地方小吃,谨记,千万千万千万不要买,巨坑无比。价格高还难吃,送人都嫌恶心。

然后说下我接触的各地小吃。

黑龙江的哈尔滨满大街的水饺店,感觉东方饺子王已经不是最好的了,这两年去都吃水饺,整体特点是皮薄,个大,配以佐料,味道是很好的,其中蒜泥和酱油是必备,而在中国其他地方往往只给醋,哈尔滨的水饺算是东北水饺的代表,还是配得上名声的。红肠我没吃过,只买过秋林的送人,品牌多,有的红肠当天早晨卖完就没了,没法评价。老头包子也算比较有特色,是当年一个老头创的,东北很多分店,雇佣了很多下岗女工,个大汤多,味道很好吃,粥也很好,我去出差碰到老头包子是必去的。

吉林省处于中间地带,存在感偏低,特色是延吉冷面,石锅拌饭,狗肉汤饭,延吉冷面偏酸,不是我的菜,狗肉汤饭也是徒有虚名,反而是茄子炒饭和辣白菜炒饭是我的最爱。

辽宁的沈阳也没多大特色,大连那边有鲅鱼水饺,跟烟台的鲅鱼水饺遥相呼应,都是很好吃的。不过我最喜欢的鲅鱼水饺还是青岛五四广场的四季旺饺。

内蒙去了很多次,羊肉香,不膻,但不能算特色小吃。

河北的驴肉火烧和驴肉汤,驴杂汤绝对值得一吃,天上龙肉,人间驴肉名副其实。

天津的狗不理就算了,十八街麻花也就那么回事,真正从天津走出去的是煎饼果子,我吃油条滑肠,所以从来不吃天津的煎饼。

北京的杂酱面感觉徒有虚名,就没看到几个店铺,去大栅栏吃了一次,好差劲,同锣鼓巷没个像样的。看到喜欢吃卤煮的本地人不少,个人口味不同,我不喜欢大肠,没体验过。庆丰包子你听听就得了,别当真。

山西的刀削面我认为是最筋道的面条了,仅次于妈妈的手擀面,如果汤汁好,那就更完美了,好与不好就完全靠碰了,也许山西本地人也说不出哪家最地道吧。

河南的烩面和胡辣汤目前还没走出河南省,外地很少看到,都吃过,不喜欢,但既然名气本身不大,也不算名不副实吧。

陕西的凉皮,肉夹馍,油泼面,泡馍,名气大,味道也好,去西安吃的凉皮味道要远远好于其他地区,肉夹馍这几年潼关的火,不过我喜欢腊汁的,在西安没吃到,可惜了,泡馍是我最喜欢的西安小吃,自己把馍撕碎的一点点,看到同学撕的一大块一大块,心里就暗喜,看你等会怎么哭等端上来的时候,mmp,做颠倒了,一大块一大块的馍,黑心店家啊。超市里买的袋装泡馍与机场一个价,回家做了,味道也很好,就是没有糖蒜,吃多了太油腻。陕西小吃在北方里算最出名的,回民街不值得去。

兰州拉面开的全国到处都是,外地的多数是青海人开的,在兰州,什么都贵,只有拉面便宜,兰州的拉面是单卖的,肉单独加钱,酸汤很好喝还免费,即使兰州本地的拉面,在不同的店吃了很多次了,也没觉得有多出色,也许是因为全国店面太多导致名声过大,感觉名不副实。

新疆的抓饭是我最爱啊,有一次饿着肚子去吃,扶着墙出来的,烤羊排,香而不腻,拌面和馕也很好吃,尤其是馕,之前看到这馕,以为跟别的地方的烤饼没啥区别么,走的时候觉得有必要买点特产才在机场买了几个小馕,回家以后才吃的,发觉之前过于小瞧它了,绝对值得品尝,下次去新疆一定要吃热的。新疆机场,高速服务区的饭菜价格与市区差不多,这一点要好于全国各地。

武汉的热干面刚吃还是不错的,麻酱的味道很销魂,但感觉没其他配菜,没多少营养,以后就很少吃了,武汉个大车站附近到处都是卖热干面的,而距离武汉不远的黄冈,仙桃等地很少看到,也许是时间过于仓促。感觉名不副实。

云南的特色是过桥米线,我在北方吃了很多次米线,到了云南以后,去金马碧鸡坊附近24h营业的那家店去吃米线,点了个比较贵的,端上来我就蒙蔽了,一碟碟的,咋吃啊,我在北方都是人家给我端过来一整碗好么?还想本地人也不爱用麻油啊,吃完以后感觉不如我在北方吃的不正宗的,后来在曲靖也吃过几次,感觉不如北方改良的米线好吃,也算是名不副实吧。

川渝不分家,我就一起说吧,全国有名的麻辣烫不是我的菜,我喜欢成都的钟水饺,红油抄手,但总感觉抄手用的肉有问题,后来就不怎么吃了,担担面也很好吃,说不说哪家正宗,担担面和重庆小面佐料都很少,但觉得四川面条应该多学学新疆,菜要多放点,不仅仅吃味道,还要吃营养。但所有的小吃都是麻辣的,就显的名不副实了。

我是山东人,感觉山东的小吃很难走出去。有的电影里提到山东大包,但大部分来山东的人都没听过,山东大包子个头大,有的做的一个包子就吃饱了,菜新鲜,肉用的是刀切肉,强调一遍,是刀切肉,汤汁多,皮薄,在全国各地的包子里,山东大包子是我最喜欢的。济南的黄焖鸡米饭现在这么火,我也不说了。烟台的鲅鱼水饺,青岛的排骨米饭,潍坊的朝天锅,济南的朳子肉,临沂的煎饼和sa(读二声,没找到那个字),山东的煎饼果子用的是脆皮,区别于天津,菏泽单县的羊肉汤,枣庄的菜煎饼,德州扒鸡,都是有地方特色的,如果来旅游,还是有必要吃的。山东小吃不出名,但我觉得味道不错,也算是对得起这个名声了。


我是提莫队长


再来说一个,成都三大炮。其实就是类似年糕的东西,中国南北方都有的食品,除了用这东西砸个响儿,没啥特别的。去成都,还是吃吃蛋烘糕,锅盔,和串串,兔子头才爽。


食闻奇葩说


一切离开原产地的小吃都是黑小吃!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去外地胡浪。一天逛完颐和园出来看见一家面馆,上写“陕西扯面”四个大字,大喜,奔入店中高呼,来一大碗油泼。不多时,面上,入口,怒斥:你这倒是个锤子扯面!

小二哥陪笑道:胸肌啊,这要是跟咱窝地方口味一样,我这店早就关门了!

所以,凡是开在外地的名小吃,都有麻达哩!


葵指阳光


小吃是否名不副实,其实有一个个人口味的原因在里头。比如题主说肉夹馍,或许是因为没吃到好的,或许是因为吃不惯。

但既然提到了个「最」字,那就必然要提一提天津狗不理了。

去年去了趟天津,免不了要去尝尝久负盛名的狗不理包子,几个当地朋友好说歹说也没能把我劝下来,就连出租车师傅都说天津人从不吃狗不理,还是没能敌过我的好奇心。

价格是这样的

可等我一到地方,看到的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且不论口味如何,光这包子的身价,就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当然,所有抛开口味谈价格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好吃与否还是判断食物价值的唯一标准。那么这个包子届身价奇高的网红,到底会是怎么样的美味呢?

首先吧,这个狗不理的包子比普通小笼包要大一些,但也就我们日常吃的早餐那种包子的三分之二大小吧,

精品包子尝起来倒是不觉得难吃,可也不觉得哪里好吃,总之就是毫无亮点,也不知道它怎么对得起十几二十块钱一个包子的价格。


—————————————————编辑的分割线——————————————

既然有人看,我再更几个吧

每次去上海总有人给我推荐南翔小笼

百度的介绍是:南翔小笼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南翔大馒头”、“古猗园小笼”,也称为“南翔小笼包”、“南翔小笼馒头”,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

然而,这一切都特么是假的!骗人的!!不论是城隍庙还是古猗园的南翔小笼,给我的感觉都是同样的四个字:干瘪肥腻!

看上去的感觉就像老太太的乳房(等下……我为什么知道老太太的乳房长什么样),里面没多少汤汁,倒是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一股肥肉的腥腻味直冲天灵盖……怎么能用这么肥的肉包包子啊!


我爱大食王


这个问题我是太有发言权了!因为在很多地方生活过。首先,一个东西好吃补好吃,不能只是一次!有很多东西是越吃有味道。比如以前喝豆浆,就爱放糖,只个袋装的。后来发现,大铁锅熬的带点点糊味的豆浆才是大饼油条的绝配。好了进入正题,先说天津…√🐶不理!真心难吃,但是天津随便那家包子都好吃,没道理最有名嗯不好吃!这里就是产业化的副作用,只追求质量的稳定。捎带说北京的烤鸭。有个纪录片,北京烤鸭要产业化,统一烤制配送,很多店经理看送来的烤鸭直接就摔地上了!说,砸牌子啊!!可是那有什么用?挣钱是硬道理。山西去过太原平遥,面食确实不敢恭维。其实各地特产就像国外的美食。当地人吃了好,你去了就不喜欢。那是因为你生活环境没改变,口味固定下来了。我有个同学甘肃人,他家说他是怪胎,一个甘肃人特别爱吃鱼?!?我就是个杂食动物,家里就行南北结合所以口味没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