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歼灭日军最多的国军将领孙立人,为何在台湾被软禁33年?

芦方文


首先,孙立人,这个人并不是黄埔军校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个野路子,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蒋介石由于历次吃亏之后,所以在他执政后期,基本上就是用人唯亲,他并不害怕自己的部下因为太无能,而犯多大错误,他倒是害怕他的部下起来,反叛他,然后在他睡觉的时候突然冲出来,然后把他给抓住了,比如说张学良,张学良和孙立人将军,可以说两个人最后有相同的遭遇,这就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于这两个人有什么样的定位?

并且,孙立人,这个将军性格比较耿直,在战场上的话多次违抗命令,比如说蒋介石命令中国远征军全面撤入中国境内的时候。一直听从蒋介石命令的杜聿明直接让中国远征军走了野人山,结果10万大军只有4万人从野人山里面跑了出来,6万人直接活生生饿死在了野人山,但是有自己主见的孙立人直接命令自己的部队开进了印度边境并且在那里接受了美国人的训练。

其次就是美国人方面,孙立人率领国民党38师出征缅甸的时候,当时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中国远征军撤回两个地方,孙立人率领的38师是撤退到印度附近接受美国人的改造还有训练,在这个时候,美国人都与孙立人将军是抱有相当程度的好感,因此,全身心的家,所有装备全部投入到38师的改建之中,刚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所有的作战部队序列里面,中国远征军是装备最精良的部队,没有之一,就连当时的蒋介石的亲卫部队都打不过,这支部的。

这让蒋介石就感觉心里很不爽,蒋介石是怎么赢得两次中原大战的原因便在于,它能够成功地掌握资本,而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流出地,因此,对于美国的关系。蒋介石是看得尤为重要的,不仅提拔自己最亲近的人,比如说宋子文,这些人担当与美国之间的联系的人,而且还一手把控着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可以说,对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蒋介石一直是这个东西为禁忌。

除了这里我就要说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蒋介石在抗战时期的特务头子,戴笠,戴笠一开始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但是后来他却被蒋介石视为敌人,原因便在于当时美国人进入中国,与蒋介石谈判,并且处理相应的美式装备部队的问题,此时此刻,戴笠看到了把自己的特务的权利转变为军队权力的一个契机。因此他选择与美国人接触,最后直接打到了蒋介石的痛楚,最后蒋介石对他下了通牒,戴笠在他余生的后半段,一直对这件事情感慨良多。

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接受了美国人对于自己国民部队的改造,因此他将孙立人派往台湾,目的就是将他从他最精锐的美式部队里面择出来,但是后来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本身就已经十分恼火了,这个时候美国人。单方面的表示我更加看好的是孙立人将军,蒋介石感到了深深的危机呀。

此时此刻,深陷台湾之中的蒋介石最大的依靠就是美国人,美国人如果不支持他蒋某人,蒋介石就必须得下眼,而且将死无葬身之地,出于这个原因,刚刚撤退到台湾的蒋介石迫于无奈中用了孙立人,但是等到。台湾方面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尤其是蒋介石与美国人打通了更深层次的关系以后,蒋介石立刻借助着,好像是什么事儿来着,把孙将军直接给撸了下去,一直软禁。

但是造化弄人啊!蒋介石死在了孙立人将军的前面孙立人将军也借助着,后来翻案重新获得了他应有的尊重,可以说大道并不是不公,只不过正义来得稍微迟了一些。


漩涡鸣人yy


孙立人是抗战时期的传奇将领,对日本人作战不手软,他最后被软禁半生的悲剧,悦史君认为,是他的特殊身份和时代背景造成的。

孙立人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国内清华毕业,国外读了美国普渡大学、维吉尼亚军校,回国就被同样留美的宋子文看中,在税警总团任职。

孙立人参与过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取得一些战功,在税警总团改编为新编第38师后,师长孙立人迎来了自己的辉煌。

孙立人很快加入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印度作战,对日本人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说他歼灭日军最多,显然是过誉了。

解放战争期间,孙立人由于跟黄埔系军官不和,被蒋介石调回后方,不久去了台湾,成为陆军总司令。

随着蒋介石等人败退台湾,孙立人的地位举足轻重。

当时,蒋介石等人全靠美国援助,美国人不看好蒋介石,反而对留美的孙立人青睐有加,孙立人对黄埔系本来就不满,与美国人的接触多了起来。

蒋介石当然知道美国人的态度,为了顺利获得援助,他给了孙立人权力和地位,但暗中也在注意着孙立人的举动。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人改变了对台湾省的看法,决定扶植蒋介石等人,孙立人没有看清形势,继续跟蒋介石等人作对。

随着地位稳固,蒋介石借着1955年孙立人的部下出事,将孙立人抓捕,随后将他软禁。

从此,孙立人就只能在监所呆着,直到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先后去世后,才总算脱了身。

悦史君认为,孙立人在抗战中确实有不少贡献,但他在依赖黄埔系、老乡的蒋介石眼里,始终得不到完全的信任,后期蒋介石之所以给了他要职,主要还是看美国人眼色,并不是真的看重他,想要接班的蒋经国更是把他视为眼中钉。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形势变了,美国人的态度也变了,蒋介石父子自然不需要有太多顾虑,想办法拿下孙立人,也就是必然的。悦史君认为,这也是孙立人将军的悲剧了。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9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孙立人将军被软禁三十多年,固然有他为人率性耿直有关,但更是黄埔系的排挤以及蒋经国政工人员陷害的结果。

在孙立人的两任陆军总司令任满,奉命调为参谋长之后不久,就爆发了郭廷亮案(此案乃老蒋父子专为打击异己而设的冤案),案件涉及到“匪谍”和“兵变”。政府组成了九人调查委员会,检察院也有五人小组专案调查,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日,老蒋总统令认为孙立人并不知情郭廷亮是匪谍,但是孙立人依然要为此案负重大责任,但是念在孙立人抗战有功,故而从轻发落。令下之后,孙立人旋即移居台中,被幽禁了三十多年。

孙立人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呢?首先,他很得美国人的偏爱,一九四九年老蒋在大陆局面已处日落西山之时,美国有一些官员,提出要放弃老蒋保卫台湾的构想,并且试探孙路人取代老蒋的可能性。根据一些秘密档案现实,孙立人对美国人的游说和试探,分别在一九四九年的三月、秋天某月和十二月三次予以坚决拒绝。当时美国人承诺要钱给钱,要枪给枪,孙立人的答复则是,他效忠老蒋,不应该在老蒋面临危难的时候背叛他,他将在老蒋的指导下肩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

一九五零年,老蒋在台北复职就任总统,三月就任命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可见,此时的老蒋对孙立人在整军方面的成效还是很赞赏的。

这年六月,韩战爆发(即抗美援朝,本文均以台湾方面称呼,以免发生误解),这时美国和台湾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复从前那样紧张,只是既然美国曾经有以孙立人代替老蒋的说法,那么老蒋对孙立人有所保留,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九五三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孙立人致函庆贺,并且邀请艾森豪威尔访华(台湾)。此事被老蒋获悉,大为震怒,面斥孙立人:你凭什么去函邀请美国总统访华?

这件事确实是孙立人超出了自己的职权,而且孙立人不但不认错,反而说他是为政府做事,遭到老蒋的猜疑,以老蒋的为人,一旦猜疑起来,孙立人的处境可以说有些危险了。

孙立人被整肃的第二个理由是为人耿直率性,没有政治头脑。一九四九年四五月间,老蒋在岛内巡视,六月份来到高雄,孙立人前来迎接,老蒋问:“我在这里安全吧?没有人讲什么吧?”孙立人马上回答:“我在这里负责军事,由我保护,谁敢讲什么!”老蒋当时没有说什么。事后孙立人对吴国桢(孙的清华同学)谈到这件事时,吴国桢对孙立人讲:你应该说,台湾是蒋总统的地方,当然安全,怎么能说是由你保护才安全呢?当时老蒋已经是穷途末路,这样的人怎么喜欢别人看到他落魄的样子,还要你说去保护他呢?

在出任陆军总司令之前,孙立人出任台湾防卫司令官,他希望自己有动员民力的权力,当时陈诚责备他还没开始做事就开始要权。孙立人非常气愤,决定不出席第二天的就职典礼。这时董嘉瑞再三劝说,孙立人才勉强就职,可见孙立人的耿直和率性,不过还是愿意接受别人的劝告的,只是一旦无人劝告,就会酿成大祸,这也是老蒋对他不敢全然放心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黄埔系的排挤。其实在孙立人打通中印公路,率军回国、接收广州的时候,虽则是他本人的鼎盛时期,却也招致黄埔将领对他的忌恨。他和老将军们之间的龃龉,也是因为不好解释,闹得越来越大,尤其是黄埔系的那些将领也是很有团体意识,本来就对孙立人有意见,孙立人的性子又直,因此这些人对孙的评语就是“恃宠而骄,目中无人”。

第四是政工人员的敌视。

孙立人练兵打仗,一向重视军中的政治工作,他在贵州的时候训练税警总队,到后来去台湾,孙立人莫不团结军心,激励士气,慰劳上环,都做的非常好,军队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也极为融洽。

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蒋介石在台检讨失败的原因,认为军队失败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政工制度。因此国防部政工局改为总政治部,任命蒋经国为首任主人,在军中实施政治思想教育及推行监察与保密工作。为了达成政治工作的新目标,特地提高了政工人员在军队中的权力与地位,使得各级部队长渐渐沦落到次要地位,此后,部队在军令系统之外,还有一个政工系统,使军中形成了一个二元的权力机构。

孙立人将军的理念向来是以作战为主,在他看来,各级部队长官的权力是不可动摇的,政工人员应该只起辅助的作用。而现在各政工人员在军中争权夺利,整肃异己,制造分裂,他看不惯这种做法,尤其当他下去视察,不少部队长官向他哭诉,引起他的同情,他向来又直言不讳,因此军中迅速传出孙立人反对政工的消息。

其实孙立人并非反对政工本身,而是反对政工人员以权谋私。而且在蒋经国来台伊始,和孙立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次蒋经国问起孙立人是否反对政工,孙立人当即表示并非反对政工,而是现在的政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应该加以训练,蒋经国非常认可他的看法。

当时有个立委王新衡,是蒋经国在苏联时的同学,他组织了一个饭局,每月一次,邀请蒋经国、孙立人与胡宗南联络感情,此时还未撕破脸。

一九五一年,美国军援顾问团成立,团长蔡斯认为政工制度是苏联的监军做法,无法提高士气,因此建议取消,在获得美国务院和国防部的支持之后,他打算强制执行。这件事引起蒋经国的重大不满,认为是孙立人暗中作祟。为什么这件事会让蒋经国联系到孙立人呢?因为孙立人曾经在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学习过,二人因此矛盾初现。

国防部总政治部改组之初,孙立人推荐余继忠出任陆军总部政治主任,余继忠是英国留学生,曾是青年军政工人员,东北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中苏日报社长,该推荐没有得到首肯,而蒋经国让蒋坚忍担任此职,蒋坚忍有事大多和副总司令商谈,很少向孙立人请示。

结果孙立人元旦这天,看到报纸上有政治部主任蒋坚忍告陆军将士书,即大为不满,当即给蒋坚忍打电话,训斥他说政治部无权代表陆军讲话,蒋坚忍自然心怀不满,旋即上报蒋经国。此外多名部队长被政工人员整倒,有些甚至被捕,引起孙立人的巨大同情。

蒋经国想要在军中建立维权,孙立人当然是一大障碍,其他政工人员看到这一点,也想挤走孙立人,因此在蒋经国面前大肆诋毁孙立人,连后来孙立人交卸了陆军总司令一职,担任了参谋长这种光杆官职,仍然有人说他联络第四军训班的毕业生,意图造反。

在这种情形之下,孙立人的下场凄惨,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浔阳咸鱼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里面涌现出了许多抗日有功的名将,其中就有孙立人,孙立人也一直被称为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一位将领,更是有着“东方隆美尔”的美誉。

01

孙立人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这两场战役中使得自己在军中名声大噪,不过这还不是孙立人的巅峰时期,1942年,孙立人率领38师与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孙立人指挥了仁安羌之战,以八百人的兵力战胜了数千人的日军,并且成功将7000英军救出,一时间,孙立人轰动中英美三国。

缅北战场上的孙立人与史迪威

蒋介石也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国会”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司令勋衔。

虽说如此,但是因为孙立人毕竟不是黄埔系的人,而且孙立人一生都没有加入国民党,作为非常看重派系以及党派关系的蒋介石,他认为孙立人就算由天大的功劳那也是外来人,自己并不感到光荣,所以孙立人也并没有得到重用。

02

虽然没有重用,但是因为孙立人和美国人的关系比较好,蒋介石一直也想得到美国的帮助,在这段时间里孙立人并没有被收拾,反而还被升为陆军总司令、台湾防卫总司令。随着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这意味着美国将彻底将台湾列入保护区,孙立人这个桥梁自然就失去了作用。

1955年,蒋介石命令军统局长毛人凤制造了“兵谏”案,此案发生之后,很多人劝孙立人离开台湾,只是孙立人认为自己问心无愧,竟然等着被抓。

同年8月21日,孙立人参军长的职务被免除,并成立了一个调查兵谏案的小组,经过两个月的调查,说孙立人的部下在帮助我党进行工作,并且利用孙立人在军中联系其他军官,准备发动兵谏,然而孙立人作为领导,没有及时发现和举报,更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

03

最后蒋介石以“纵容部属武装叛国、窝藏匪谍密谋犯上”的罪名,将孙立人送往台中软禁。其实蒋介石之所以这样做,无非就是因为美国选他作为在台湾的代理人,并欲指使孙立人推翻国民党政权,这是蒋介石无法接受的。

从此之后,孙立人过着被囚禁的日子,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他,只能用自己之前的积蓄买了一块山地,最后种起了花草果树,然后让妻子骑着三轮车去街上卖,以此补贴家用,据说后来还养起了鸡,因为种果树已经不够儿女们上学的费用。

蒋经国执政后,继续囚禁孙立人,直到李登辉上任时才被恢复人生自由,然而这一囚禁就是33年,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去世,享年89岁,遗体上还覆盖着清华大学校旗和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校旗,孙立人事件直到2014年才被平反。


猫眼观史


历朝历代,有两类人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一类是功高盖主,一类是挟势自重。

关于这个问题,猛一看歼灭日军最多,孙立人好像属于功高盖主的那一类悍将。其实不然,严格意义上,孙立人属于后者,挟势自重。

在喜欢铁血战史的朋友们那里,孙立人被一部分人奉为国民党的战神,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孙立人的彪悍战功似乎有言过其实的成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孙立人在缅甸抗战中的知名度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他在缅甸抗战中创下的知名度很有国际声誉。

美国人很看好他,也很看重他。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孙立人将军在仁安羌之战中究竟是怎么以少胜多的,也不论在二次反攻缅北的战役中他的新一军究竟歼灭了日军第十八师团多少人,总之还是那句话,有美国弗吉尼亚军校背景的孙立人经过缅甸抗战中的那几役,他赢得了美军高层的尊重和赏识。

而这既是他在49年之后在台湾显赫一时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此后被软禁长达三十三年的根本诱因。

正所谓成于美国人,败于美国人。

下面咱们就在这个背景下来具体聊聊孙立人和蒋介石的恩怨。

又或者说,咱们可以一起来看看蒋介石的鸟尽弓藏是怎么一步步推进的?

首先需要对孙立人的性格作个简单介绍。

个性孤高自傲的孙立人不是精于权谋算计的那种人,他接受的近乎都是理工科以及美式军事教育,因此他是个思维西化,桀骜不驯并且很是直来直去的人物。

在这种教育背景和性格特征下,作为军人,孙立人是一流的,但作为政客,他几乎是不及格的。

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对政治根本不感兴趣,他是个极度缺乏政治智慧的人。

然而在中国的官场混,没有政治智慧的大人物历来都是结局不妙的,尤其被当权者视为威胁的时候更是如此。

自缅甸抗战以来,孙立人虽然战功卓著,备受瞩目,但在蒋介石那里,他却从未赢得过真正的信任,也从未被真正的委以重任,对他,老蒋有的只是猜疑以及猜疑下的利用。

不信任不重用那是因为孙立人不是黄埔出身,甚至连国民党党员都不是;猜疑利用是因为孙立人和美国军方高层的关系太好了,而蒋介石本身与美国的关系却是间隙越来越大。

事实上,早在抗战胜利后,孙立人在蒋介石眼中就成了某种威胁。

举一件小事就能说明蒋介石对孙立人的不满和猜疑。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参观欧洲战场,蒋介石竟质问孙立人:艾森豪威尔邀请你,为什么不邀请我?

换是善于自保的政治人物,这一质问足以拉响警报,但到了孙立人那里,丝毫没有进退之道的考虑,有的依旧只是军人的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1949年初,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多次讨论,确定了“弃蒋保台”的对华政策,而孙立人就是美方重点考虑的人物。

1949年2月12日,美国远东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派其少将副官专程赴台,邀请正在台湾负责练军的孙立人飞赴东京,共商防卫台湾大计。

会面时,麦克阿瑟暗示孙立人:有意请阁下负责巩固台湾,美国将全力支持。

但孙立人却表明了忠于蒋介石,不能临难背弃的态度。

不光如此,回到台湾后,孙立人更是将此行如实地向陈诚进行了汇报,并请转达了蒋介石。

但孙立人的光明磊落换来的却是蒋介石更加的不安。

不安之下就是利用。

所谓孙立人之后的一度风光,又是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又是台湾防卫司令,说白了其实是蒋介石在打孙立人这张牌,以达到和美国维系关系,争取美援的目的。

但表面的重用之下,蒋介石却从未放松对孙立人的掌控。就在孙立人被任命为陆军司令的同时,蒋经国的情报机关就已经渗透进了陆军司令部。

太子监军,孙立人其实是有名无实。

因为孙立人孤傲的性格,随后他与二蒋的矛盾自然难以调和。

孙立人对国民党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一套暗一套极度憎恶,照他的性格,有些时候的生硬对抗在所难免。

而到了二蒋那里,他的这种硬对抗就是仗着美国人的支持有恃无恐,是终究无法容忍的挟外自重。

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台湾被正式纳入美国在远东的防卫圈,台湾的安全得到了极大巩固。

由此一来,天平被打破了,孙立人再无利用价值。

鸟尽弓藏的戏码随即就上演了。

这一年6月,孙立人被调任总统府参军长,明升暗贬的结果,孙立人彻底失去了兵权。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更大的阴谋还在后头。

1955年5月25日,在蒋的授意下,毛人凤将孙立人旧部、步兵学校少校教官郭廷亮以“匪谍”罪名逮捕,一周之后,台湾南部又爆发了所谓的“兵谏案”。在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拘捕的孙立人旧部高达三百多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味道再明了不过了。

在此期间,孙立人和老蒋见了最后一面,很意味深长,火药味很重的一面。

老蒋问孙立人,最近看什么书?

孙立人说,看南宋史。

老蒋说,那很好。说完又接着说,你没有什么,你以后少跟政客来往。

孙立人说,是的,我一生最讨厌玩政治和与政客打交道。

这时候老蒋话锋一转面色很难看地说道,这次我要把你给孤立起来。你对于训练部队很好,不过打仗不行。

孙立人回敬老蒋的话相当的孙立人,他说,将不知兵,何以为战?兵战实为一体两面,不可分离。窃职总发从军追随钧座卅余年,转战国内外大小凡百余战,从未辱钧命,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守无寸土之失。殊不知钧座所言“打仗不行”何所指也?若言争权夺利,欺世盗名,则我不屑也。

说完,孙立人敬礼走人。

可这一走之后,接下来发生的就是制造阴谋的经典桥段了。

在严刑拷打以及拿家人威胁下,毛人凤等人最终让郭廷亮写了自白书。接着办案人员拿着这份自白书又去威胁其他涉案人员,几经反复,桌案上终于有了几十份令他们满意的自白书。

自此,郭廷亮“匪谍”案和南部“兵谏”案坐实,扳倒孙立人已是箭在弦上。

8月3日,“总统府”局长黄伯度带着上述“自白书”来到已被宪兵包围的孙立人官邸,要其引咎辞职。孙立人以其中有诈,断然拒绝。黄又透过其部下陆军副总司令贾幼慧,以及孙的侄子孙克刚等人转达“上面”坚决整顿孙立人旧属的立场,要孙立人顾全300多名部下的性命。

到了这里,自知回天乏术的孙立人只能无奈就范。

随后,二蒋采取“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但也“不放”的“七不”政策,将孙立人软禁在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的居所内,这一禁就是三十三年。

当时,蒋介石对孙立人看管极严,连孙立人的厨子身上都藏着刀,只要有人想救孙立人,立马一起干掉。

在这长达三十三年的软禁岁月中,孙立人一家始终生活在清苦中,有时甚至到了没钱买米、交不起子女学费的境地——

1988年,孙立人终于重获自由。

有记者问他对“平反”一事有何感想?

孙立人的回答依旧很孙立人,他说,从未反过,何平之有!


黑句本


1990年11月19日,曾经叱咤风云、扬名世界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在台湾去世,之前,这位让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的英雄,被蒋介石以“叛乱罪”先囚禁、后软禁于台湾孤岛之上达33年之久,临终,孙立人将军口里还在不停的说冤枉、冤枉,但此时,蒋介石都已经去世整整15年了。

用文武双全形容孙立人,是再也恰当不过的了。他是安徽舒城人,1914年考入清华学校,19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入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取得学士学位,还在美国桥梁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工程师。然而,一介书生的他,此时却有了一个军人梦,随即考入美国维吉尼亚军校,从此成为了一名军人。

孙立人1928年归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军训队长,后任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抗战暴发,这支部队随后拉入了抗战前线,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有英勇杀敌,荣立战功,孙立人开始在国民党军中崭露头角。

1942年,中国成立远征军入缅甸同日军作战,孙立人出任38师师长,孙立人在西线英军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后,受命前去支援,他以不足千的兵力,歼敌1个大队,解了英缅联军之围,救出7000友军,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一个传奇。

第二次入缅作战,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率新38师击溃日军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十八师团,共歼灭日军3万3千多人,歼敌数量在军、师一级中堪称空前绝后,被誉为“丛林之狐”和“东方隆美尔”。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孙立人随往,任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

孙立人之所以被蒋介石软禁,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的对台政策所致,因为蒋介石到台湾后,美国对蒋介石有些信心不足,想在蒋之外物色其他人作接任者,当时,美国人想扶持的包括胡适,还有孙立人,因为此二者都有很深的美国渊源。然而,当朝鲜战争打响之后,美国自顾不暇,在台湾问题上自然没有太多精力去应付。

而蒋介石呢?美国人对孙立人的想法,他也感觉到了,因此一方面对孙立人有忌才之心,另一方面也怕他坐大,有防患未然之意,于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毛人凤等人利用所谓的“兵谏”,说孙立人“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将他革职软禁,直至1988年3月恢复自由,时长达33年之久。

有人说孙立人是第二个张学良,有可比性,在时间上;也没有可比性,在秉性上。孙立人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而张学良则有所不同。


帝国的脸谱


1942年4月21日,《大公报》刊载:我军攻克仁安羌―油城重见天日 被围英军救出。1942年4月19日,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部新38师大战日军,收复仁安羌,被围英军7000多人解围。仁安羌一役,孙立人部力克7倍于己的敌人,创造战史奇迹,举世瞩目。后孙立人荣誉“四等云麾部章”,英美分别授予孙立人“帝国英雄勋章”和“丰功勋章”。



远征军失利后,孙立人部新38师和廖耀湘部新22师退守印度。1944年8月,孙立人接任郑洞国出任新1军军长,率部参与缅北反攻战,战功卓著,被盟国将领尊称“东方隆美尔”。孙立人回国后,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指名邀请孙立人访问欧洲战场。孙立人国际威望日隆,引起蒋介石猜忌。内战时,孙立人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春警备司令兼新1军军长,后被解除军权,上调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并于1947年11月赴台湾编练新军。

由于孙立人毕业于美弗吉尼亚军校,有留美背景,在美极有威望,为搞好与美关系,蒋赴台初期,极为重用孙立人,任命孙为台湾防卫司令、陆军总司令。而蒋日遭美冷落,传美欲扶植吴国桢、孙立人两人,引起蒋介石高度警觉。


随着台美关系的转暖,吴国桢、孙立人遭到清洗。吴国桢于1953年被迫出走美国,而孙立人也于1955年去职陆军总司令,改任虚职总统府参军长。

1955年6月,传孙立人旧部郭廷亮将在台湾凤山训练基地蒋介石检阅部队时发动“兵谏”。孙立人受此案牵连去职参军长一职。蒋介石成立了由陈诚、何应钦、俞大维等9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彻查孙立人案,孙立人随后一直被软禁,因此案受牵连多达300余人。而调查委员会调查表明除了涉案人的口供,也无证据证明孙立人参与兵谏。

多年以来,孙立人将军一直强烈呼吁为自己洗去不白之冤,这也获得社会舆论的支持。1988年3月,孙立人终获自由,此时这位抗日名将已被软禁33年之久。1990年11月,孙立人将军在台逝世,他生前渴望当局能开诚布公地发文还其清白,为其雪冤,恢复其名誉,终未实现,曾经的“丛林之狐”最终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


岁月是一条河流


孙立人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自己太牛逼,在蒋介石这个团伙里面,注定要吃瘪。



孙立人是谁?几句话给你说清!

1,孙立人是清华大学的学霸,和梁启超儿子梁思成是土木系同学。

2,孙立人学习的军校是号称“南方西点”的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因此孙立人在美国军方有很多同学和朋友。

3,孙立人击败了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因此孙立人被国际媒体称为“丛林之狐”!是世界级名将。

4,孙立人被称为“东方隆美尔”,因为他一举扭转了缅甸战场局势。其中仁安羌战役中,一千人灭掉日军5000人,拯救英军7000人,这是二战战场上的奇迹。

5,孙立人访美时,弗吉尼亚军校校友巴顿将军亲自为他当司机,和他一起检阅第二装甲师。这待遇,其他中国军人怎么会有?

蒋介石是军校里的学渣,当了委员长又是武大郎开店,个子高的不许进来。



蒋介石一直宣称自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和阎锡山,蔡锷,蒋百里这些老牌军阀拉上关系,然而事实是,蒋介石只是日本振武学校的学生。

日本振武学校是什么?那是陆军士官学校的预科班,说白了就是骗中国人学费的,振武学校毕业后,还要当兵,然后才能考入陆士。可见,蒋介石和陆士还差着好几个程序呢!

蒋介石的强项不在于军事指挥,而在于政治手腕。这一点,蒋介石自己也很清楚,所以蒋介石始终把黄埔学生拦在手中,总是和中下层军官续师生之谊。对于老牌军阀,无非就是金钱美女收买而已。

蒋介石在军事上的弱点,在解放战争中暴露无遗。解放战争中蒋介石任用的一方大员,基本都是刘峙这的忠心的奴才,真正的将才和帅才,如胡琏,郑洞国等,根本无法担任一方统帅。

更可怕的是,杜聿明这样是军事人才被任用时,蒋介石还总喜欢指来指去,让人不能放手去干。

不会用人,还喜欢瞎指挥的蒋介石,对有军事才能的孙立人,自然没有好脸色。

孙立人被软禁33年,源于一次莫须有的政变策划。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顺利重掌政权,美国看好两个人一个是弗吉尼亚军校校友孙立人,一个是普利斯顿大学校友吴国祯。

这一文一武是美国政界军界最欣赏的人,可是蒋介石要建立自己的“家天下”,注定不能按照美国的套路来。吴国祯和蒋经国旧恨新仇争得不可开交,吴国祯主动认怂,辞官到美国过去了。

孙立人明显高估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1955年6月初的一次阅兵中,蒋介石派卫队逮捕了孙立人及其亲信,说他们要发动“兵谏”,抢班夺权。

自此,孙立人开始了在台湾的软禁生活,1990年,孙立人恢复自由2年后去世,11年后,孙立人案才平反,被认定是刻意制造的假案。


历史知事


孙立人虽然是抗日战争期间,军级单位将领歼灭日寇最多的军长,但是,孙立人从来都不是蒋介石的心腹,更不是传统意义上蒋介石的亲信。

众所周知,蒋介石最信任的人要具备两个特点,或黄埔军校出身,或他的浙江老乡。很遗憾,孙立人两个都不沾边。孙立人是安徽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美国又读了有美国南方西点之称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孙立人回到祖国后,作为一个异类,完全不被国民党重用。

他被急着建立自己武装力量的财政部长宋子文安排进税警总团担任团长。虽然这支部队名曰税警总团,但由于宋子文掌握财政大权,不差钱的宋子文,将税警总团的武器装备的极其精良。再加上精兵良将如孙立人等人的带领,税警总团虽然名义上不是正规军,但是一支战斗力极为出众的精锐部队。



税警总团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众,尤其是淞沪会战时,水警总队与日寇浴血奋战,伤亡惨重,但日军进攻税警总队的伤亡人数要高于税警总队的总人数,可见税警总队给日寇以极大杀伤。

1941年,财政部被迫交出部队,而作为交换条件,孙立人被任命为被整编整编后的38师师长。孙立人率部参加了缅甸远征军,并取得了仁安羌大捷等震惊中外的胜利。第一、第二次入缅作战,孙立人率部多次取得胜利,先后歼灭日寇3万余人,成为歼灭日寇最多的军级单位将领。孙立人也获得了“东方隆美尔”,“丛林之狐”等美誉。



国民党失败后,退守台湾。蒋介石的小江山风雨飘摇,更令蒋介石感到不安的是,此时美国对台政策也摇摆不定。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与救援,蒋介石提拔一贯被认为亲美派的孙立人担任陆军总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

1954年,已经稳定台湾小政权的蒋介石,面对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态度明朗的局面,发现孙立人已失去价值,他果断夺取了孙立人的兵权。

1955年,蒋介石借口孙立人的部下郭延亮等人计划趁蒋介石阅兵举行兵谏,将孙立人及其部下扣押。随即,蒋介石以“纵容部下叛乱”,“窝藏共匪”等等罪名,撤去了孙立人军职,随即以观后效之名将孙立人软禁。孙立人的部下、亲信等数百人被牵连撤职或查办。

1988年,孙立人被释放,被幽禁33年的孙立人同获自由,1990年,孙立人逝世于台中。2001年台湾监察院认定该案为“被阴谋设局的假案”。2014年,郭延亮也被认定无罪,间接为孙立人平反。


鸢飞九天2018


孙立人(1900~1990)字抚民,号仲能。安徽省舒城县三河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中尉队长,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赴缅作战38师师长,新一军军长,总统府参军长等要职。对日作战期间歼灭日军达3万3千余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国军将领。被称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誉。


那么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杀敌英雄为何会在台湾,被蒋介石囚禁长达33年之久呢?

这事还得从1949年后说起,那时国民党败退台湾,面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局面,美国政府已经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欲弃之另谋新人取而代之。并开始寻找新的人选。于是就看好了孙立人。美国政府曾经派人暗中调查孙立人其人。

1949年12月,美国驻台大使馆代办斯特朗和美国驻台北领事克伦兹抵台。明确像孙立人表态:如果孙立人愿意接受控制国民政府,美国将予以大力支持。以试图利用负责台湾防务的孙立人发动政变。促使蒋介石成为有名无实的领袖。但是却被孙立人拒绝了。

后来美国方面多次来人出面与孙立人接触交涉,频繁往来的举动被蒋介石觉察到了。后来又获取情报说孙立人欲借阅兵之际发动兵变。于是开始怀疑他图谋不轨,随后立即对孙立人实施监控。

1954年6月24日,孙立人被调为(总统府)参军长。实际上已经脱离了部队,也就是说孙立人以无兵权。蒋介石开始对他不在重用。

1955年5月25日,台湾陆军少校郭廷亮被捕,在审讯时说出了是总统府参军长孙立人指使他,暗中联络大批军官,并派人侦察台北阳明山西子湾,总统府官邸地形企图实行兵谏。蒋介石为了彻底弄清事实,这次组成了由副总统陈诚为主任委员,徐世英,张群,何应钦等八人为委员的调查小组。开始调查孙立人。

1955年10月31日,调查小组经过人证物证确认,孙立人被台湾陆海军军事法庭判决后,在1956年6月被逐出台北市南昌路官邸,被带到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居所,开始了长达33年之久的软禁生涯。这就是当时国民党在台湾初期轰动一时的(孙立人案)。

1988年3月20日,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郭延亮发声说:当年自己是被别人指使才诬陷孙立人的。后来经过查证,孙立人被减轻处罚,可以自由活动不在受约束,可以到任何地方见任何人。至此孙立人结束了33年的幽禁生活。



1990年11月19日,一代名将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