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小学奥数:“牛吃草”问题详解,孩子的丢分点,期末复习可别错过

牛吃草问题:若干头牛在一片有限范围内的草地上吃草。牛一边吃草,草地上一边长草。当增加(或减少)牛的数量时,这片草地上的草经过多少时间就刚好吃完呢?

牛吃草问题是小学数学的常考题型,这也是一道奥数题,之前就有不少同学说自己老在这类题型上丢分。其实,只要同学们搞清楚了解题关键,这类题解答起来就相对简单。

牛吃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想办法从变化的量中找到不变的量,草场原有的草不变,草的生长速度不变;只要我们找出原有的草量,和每天长出的草量,这道题就好做多了。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这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是:

1、(牛的头数×吃草较多的天数-牛头数×吃草较少的天数)÷(吃的较多的天数-吃的较少的天数)=草地每天新长草的量

2、牛的头数×吃草天数-每天新长量×吃草天数=草地原有的草

例1、一片草地,可供15头牛吃10天,而供25头牛吃,可吃5天。如果青草每天生长速度一样,那么这片草地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几天?

解:(15×10-25×5)÷(10-5)=(150-125)÷(10-5) =25÷5 =5(头)→可供5头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头)草地上原有草供100头牛吃一天

100÷(10-5) =100÷5 =20(天)

答: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

例2、一块草地,10头牛20天可以把草吃完,15头牛10天可以把草吃完。问多少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

解、草是均匀生长的,所以,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求“多少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就是说5 天内的草总量要5 天吃完的话,得有多少头牛?

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1,按以下步骤解答:

(1)求草每天的生长量

因为,一方面20天内的草总量就是10头牛20天所吃的草,即(1×10×20);

另一方面,20天内的草总量又等于原有草量加上20天内的生长量,

所以 1×10×20=原有草量+20天内生长量

同理 1×15×10=原有草量+10天内生长量

由此可知 (20-10)天内草的生长量为 1×10×20-1×15×10=50

因此,草每天的生长量为 50÷(20-10)=5

(2)求原有草量

原有草量=10天内总草量-10内生长量=1×15×10-5×10=100

(3)求5 天内草总量

5 天内草总量=原有草量+5天内生长量=100+5×5=125

(4)求多少头牛5 天吃完草

因为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1,所以每头牛5天吃草量为5。 因此5天吃完草需要牛的头数 125÷5=25(头)

答:需要5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

这类题还可以衍生出其他题型:

例1、一只船有一个漏洞,水以均匀速度进入船内,发现漏洞时已经进了一些水。如果有12个人淘水,3小时可以淘完;如果只有5人淘水,要10小时才能淘完。求17人几小时可以淘完?

解 这是一道变相的“牛吃草”问题。与上题不同的是,最后一问给出了人数(相当于“牛数”),求时间。设每人每小时淘水量为1,按以下步骤计算:

(1)求每小时进水量因为,3小时内的总水量=1×12×3=原有水量+3小时进水量

10小时内的总水量=1×5×10=原有水量+10小时进水量

所以,(10-3)小时内的进水量为 1×5×10-1×12×3=14

因此,每小时的进水量为 14÷(10-3)=2

(2)求淘水前原有水量

原有水量=1×12×3-3小时进水量=36-2×3=30

(3)求17人几小时淘完

17人每小时淘水量为17,因为每小时漏进水为2,

所以实际上船中每小时减少的水量为(17-2),所以17人淘完水的时间是 30÷(17-2)=2(小时)

答:17人2小时可以淘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