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优农优品


可燃冰,白色或者浅灰色的冰雪晶体,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混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

可燃冰为大家所熟知源于去年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后媒体的一波报道。彼时,可燃冰被誉为《变形金刚》中的“能量块”,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根据目前探测情况,世界上的可燃冰储量约为2×1016立方米,资源量是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两倍。在我国,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 目前已探明蕴藏量大概有1000亿吨左右。

除了高储存量,可燃冰还是高潜力的清洁能源,同体积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要比我们常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多出数十倍。因此也被各国看作是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和战略资源。从这个方面来讲,可燃冰可以称作是天使。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除了天使的一面,可燃冰还有其魔鬼的一面。开采可燃冰会将甲烷释放到海洋或者大气中,燃烧过程中则会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助长温室效应,推进地球暖化。

此外,可燃冰稳定性较差,而它又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者永久冻土中,所以它本身对沉积层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甚至已经成为地质层的一部分,如果大规模开采,一旦汽化,海底的沉积物会失去稳定性,不但会破坏人类铺设在海底的管道、开采平台等,还可能造成海底塌方、滑坡甚至大规模海啸。


以上是个人浅见~欢迎讨论~


留白说


可燃冰,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像冰一样的物质,遇到火会燃烧,它又称天然气水化合物。它是一种类似冰一样的固体结晶物质,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分布于深海中或冻土中,因为遇火会燃烧所以还称固体瓦斯。可燃冰分布极其广泛,并且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污染小,储量丰富,是可利用的资源。那么,可燃冰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可燃冰是一种丰富的甚至未来都可替代其他能

源的资源,但是我们看到它优点的同时,再来看一下它的弊端。

首先,可燃冰都分布于深海和冻土中,以现在的技术,开采还有点困难,所以说近几年想使用可燃冰恐怕还有点困难,当然,科学家们既然发现了这种物质,肯定会想尽办法开采出来的,未来开采也有可能。

其次,我们来看下,可燃冰主要是由甲烷气体组成,而甲烷又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加剧温室效应,如果我们过度使用可燃冰的话,可能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一系列不可预料的后果。最后,如果未来真的具备了开采可燃冰的技术,那么对可燃冰的开采可能会破坏原本稳定的地下或海洋结构,会导致深海或冻土层被“掏空”,从而使海底或冻土层内的支撑力变弱,发生“坍塌”,破坏了自然力的稳定性,引发一系列自然地质灾害,再加上可燃冰易燃,会发生怎样严重的后果,我们也不敢想象。



所以说,可燃冰储量丰富,有它自身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它可能造成的危害,慎重开采。


时间史


可燃冰的开采是一把双刃剑

现在随着我们全球气温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能源资源的不断枯竭,人类开始积极的寻求新的能源替代物。从现在来看,科学家所发现的这些新能源,像是风能、太阳能或者是生物能等等都是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科学家将新的能源替代物目光投向了可燃冰,这是一种低碳能源,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可燃冰的开采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很可能在为我们人类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在大肆的破坏着我们人类的生活环境,那么可燃冰究竟是隐形的自然界恶魔,还是我们人类资源后续的福音呢?

可燃冰其实就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一般来说主要是分布在深海之中或者是陆地一些永久的冻土之中,可燃冰的行程就是由于天然气跟水在高压低温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类似于结晶的物质,不过这种物质最大的特性就是遇到火就能够燃烧,所以被称之为可燃冰。外观看起来像是普通的冰块一样,另外也有一个称呼被称作固体瓦斯,就咱们全球的范围来说,这种可燃冰的分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广泛的,像是一些永久的冻土或者是高纬度的岛屿以及海洋的大陆架或者是深海沉积物,内陆湖的深水环境之中都会有。

这种可燃冰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现在已经成为了替代石油,作为新的全球资源开发的热点,可燃冰的开采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像是美国、德国都陆续的制定了这种可燃冰的勘探开采计划,到目前为止,全球众多的海域或者是冻土区涌现出了很多不同的可燃冰可研究开采的地区,这种可燃冰被称之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资源。据现在来说,在全球的储存量远比石油以及天然气的资源更加的丰富,如果可燃冰能够成功开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资源能源的危机。

但是对于这种可燃冰的开采,不同的科学家却持有不同的观念,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开采这种可燃冰很可能,在给我们人类提供能源的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自然不良反应,或许可燃冰的开采会引起全球的温室效应以及海底滑坡或者是破坏原有的海洋生态平衡环境,因此现在虽然很多国家都将研究新的替代能源的目光投向了可燃冰,可是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开采,想要开采这种可燃冰,就必须要解决在开采的过程中有可能对我们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问题,所以现在对于可燃冰的开发还只是处在一个初步的研究阶段。

当然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可燃冰其实可以大规模的开采,可燃冰应该是大自然对于我们地球人类的一种馈赠,也就是地球生生不息,有规律发展的结果。可燃冰的开采并不会对地球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现在虽然在科学界不同的声音,可燃冰的开采可能会对地球的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但这些只是科学家的一些推测,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也许只是人们的杞人忧天。

那么可燃冰的开采究竟有哪些困难所在?有人认为大规模的开采这种可燃冰,很有可能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当然如果是在海洋之中开采,很可能会引起海底的滑坡,进而引起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果大规模的开采可燃冰,很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泄漏现象,大量的甲烷气体如果经由海水直接进入到地球的大气层之中,而甲烷所带来的温室效应,肯定要比普通的二氧化碳强很多,所以如果这种甲烷不能够在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全球将引发快速的温室效应,随之而来,海水的温度也会逐步的上升,这样海底的大量可燃冰的储存就会被自动的分解,这样就会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所以我们在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这种有害的甲烷气体收集起来。

另外海底如果想要开采可燃冰,还存在于海底压力骤减后破坏海底环境很有可能会引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就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来说,还没有能力能够完成将可燃冰大规模的从海底转移到陆地上,并且将其得到完好的保存。一旦我们在海洋之中大规模的开采这种可燃冰,很有可能会造成海洋的大陆架甚至是海床等不同的地方发生动荡或者是塌方等危险。

因此可燃冰虽然被很多科学家视为能够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可是从科学技术来说,这种新型的能源还不能够大规模的开采,但是可燃冰确实存在着经济性,所以还需要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探索研究。


三丰


每到冬季取暖季节,人们面对连日不散的雾霾天气,只有望天兴叹了。人们对蓝天白云的渴望,更加剧了人们对清洁能源的期待。2017年,我国在南海成功试验开采到了可燃冰的信息,给人们带来了未来低碳生活的一丝希冀。

在人们印象中,水火不相容,也许有人会质疑,冰怎么会燃烧呢?有书君告诉大家,这确实是可以燃烧的冰,其是天然气和水的混合体,正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才可以燃烧啊。



说起甲烷可能人们有些陌生,如果我们说沼气和瓦斯,人们就能熟悉了吧。我国农村有许多沼气池,沼气早就被利用做清洁燃料啊,其主要成分就是甲烷。

其实几十年前,世界各国就对可燃冰大力展开了研究。毕竟煤、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消耗越来越巨大,人们日益担心能源枯竭,因而人们加快了寻找新能源的步伐。

可燃冰已被研究多年,可是至今仍未被大量商业开采,皆因其让科学家又爱又恨,它简直就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且听有书君来解读,可燃冰这个矛盾统一体吧。

一,可燃冰天使的化身。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可燃冰是怎样美丽蜕变的吧。可燃冰一般都是存在于永久冻土带,或是深海沉淀层。

地球上生存数量最多最古老的,就是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了。这些微生物无论是有氧还是厌氧条件下,都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小小微生物是地球碳循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些甲烷在适宜的低温高压条件下,被当做馅料,用水做的饺子皮包成饺子,又被永久冻土层或是深海区域,天然的冰箱环境冰冻保存。看看这些冰冻水饺的形成,是不是感觉很惊艳。

经过亿万年的日积月累,可燃冰已经给深海区域,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其在深海以及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的储量惊人,远超过煤炭、石油等资源储量多倍。据估计足够世界消耗1000年。这也是各国狂热探查可燃冰的直接原因,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了世界嘛。

同时可燃冰燃烧后,很少有残渣,只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简单的说,其原理和我们用的沼气相仿。对比煤炭和石油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可燃冰是更清洁的能源。因而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蓝天。

可燃冰的热能高,又是其另一大优点。据说一立方米的固态可燃冰,就相当于二百立方米的天然气。你没想到小小馅料蕴含着大能量吧。

可燃冰储量大、高效清洁、热能高的优点,在科学家眼中就是美丽的天使,是优质新型能源。

二,可燃冰魔鬼的特性。

事物总有两面性,开采可燃冰也许是把双刃剑,因而各国探索多年,至今未有大面积成规模开采。再听有书君聊聊可燃冰魔鬼的一面。

可燃冰开采技术,至今难有大的突破,是因为可燃冰是在低温条件下被封存起来,如果温度稍微升高,其封存的气体就会溢出。简单说就是冰冻水饺,拿出冰箱,水做的饺子皮破了,里面的馅料甲烷跑出来了。

可燃冰在海底是连续分布的,我们在开采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周围水温升高,那么就会有大量的甲烷,不被我们控制的溢出。如果有大量海底甲烷溢出,那将是未知不可控的生态灾难。

甲烷是众所周知的温室气体,其威力比二氧化碳强烈多倍。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又可搅动更多可燃冰融化,造成海底甲烷大量喷发,又会加剧地球温室效应,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可怕的生态破坏。也许怎样在开采中不引起升温,抑制甲烷溢出就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可燃冰在海底沉积层,已经和地层相融合。如果大量不当开采,有可能造成海底坍塌,不但会损坏海底电缆等设施,还有可能引发超级海啸。

曾有科学家推测,欧洲8000年前的生态灾难,就是海底甲烷大量喷发的结果。甚至有科学家推测,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并不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而是积聚多年的可燃冰大爆发,引起生态环境巨变。如果可燃冰爆炸,其威力不是核爆炸能比的,有可能引起地球生物大灭绝。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危言耸听。有书君觉得,这些推测是给我们警醒。现在地球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情况已经不容乐观。我们必须慎重而行,这也是各国还未大规模行动的原因吧。

可燃冰是美丽的天使,可是开采不当,它又释放出魔鬼天性,人类想说爱它真的不容易。有书君期待,可燃冰开采技术早日突破,我们可以合理安全的利用可燃冰,期待我们能拥有更蔚蓝的天空。


岁月静好一世晴天


不只是可燃冰,其他的能源也是一面天使一面魔鬼


可燃冰的官方名字是“天然气水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深海和冻土层的下面,是水和天然气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一种冰一样的结晶物质,遇火即燃,而且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自发现以来就被世界各国研究,被认为是石油之后人类的新能源。

我国在2009年发现了位于青藏高原冻土层下的可燃冰矿,初步估计这些可燃冰资源了相当于350亿吨原油,2013年我国在南海首次获得可燃冰样品,并且发现了海底的可燃冰规模为1000亿到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特大型常规天然气矿。

可燃冰虽然分布广泛,但是迟迟没有像石油一样进行商业化开采

原因是可燃冰开采的难度和危险性太大,现在的开采水平不好控制风险,难度在于可燃冰是需要低温高压才能稳定存在的,开采过程中一旦失压可燃冰就会分解挥发,所产生的巨量甲烷气体将大大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

可燃冰大量开采会对海底地质结构造成破坏,引发海底滑坡或者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都是有可能的,还有一点就是目前的可燃冰开采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和石油天然气相比根本没有价格优势,也就是说在低成本高效的开采方法出现之前,可燃冰是无法商业开采的。


我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开采,但是需要克服的难关还有很多,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一旦开采过程出现问题,可燃冰也会让人类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人类能不能安全高效开采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可燃冰就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广泛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其实可燃冰就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可燃冰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1、我国在可燃冰开采研究方面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2013年6月至9月,我国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

2017年7月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已连续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 该次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已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实施关井作业。

这次试采是采用了西南石油大学的固态流化试采技术,这次试采实现了世界第一,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这表明我国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可燃冰”固态流化开采新技术获得突破性成果,使中国成为独立掌握海洋“可燃冰”试采技术、工具的国家。

2、我国可燃冰储量和可燃冰利用价值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天然气水合物在我国海域的资源量有约100万亿立方米,南海资源量达到了85万亿立方米,是全国常规天然气储量的2.1倍以上。

可燃冰能量密度非常高,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10倍,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气。可燃冰这样的特点可能成为未来的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

3、可燃冰开采的风险: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域大多具有埋深浅、矿藏疏松、弱胶结或未胶结、不稳定、无致密盖层、无发育完备的生储盖等特征(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占85%以上),采用降压法长期开采,水合物无序分解且不可控将面临五大风险:

(1)泥砂大量入井造成堵塞停产;

(2)大量分解天然气逸散到海水中,资源浪费、采气率、产量低;

(3)海底结构变形导致生产装备失稳失控,造成生产安全风险;

(4)大量逸散天然气自由膨胀上升对海上船只造成灾难和破坏海洋生态,大量天然气进入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

(5)长期开采,水合物矿体溃散塌陷,导致地层不稳定,引发海底滑坡。

可燃冰储量和利用价值都非常大,因此现在全球有80多个国家都在研究可燃冰如何高效开采和利用。当然了,可燃冰在给人类带来新的替代石油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如果不合理的乱开采可能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在可燃冰理论研究和开采领域内实现了全球领先,下一步就是如何加快实现“可燃冰”工业化大规模开采和大规模的应用了,现在我国可燃冰的相关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开发实验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睿思天下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可燃冰只是天然气水合物的另一种称法,由于其在大洋底部或者冻土带的低温与压力双重作用之下,天然气得以冰状结晶物质状态存在!

如果单纯从能源的角度考虑的话,可燃冰蕴藏量极大,而且其主要为可燃性气体为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几乎不会结焦,因此它也是未来重复利用的火箭理想燃料(猎鹰新的火箭发动机即以甲烷为燃料,并且BFR打算只带单趟燃料在火星制造甲烷后重返地球)!因此可燃冰开采的前途无量!

全球的可燃冰蕴藏数量以及主要分布区,中国海域蕴藏量为天然气资源的2倍以上,按目前消耗,差不多可以使用200年左右!

全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区域总共有234处,已经有49处已经获得了可燃冰的样品!具开采价值的超过一半以上!

但不得不兜头给大家一盆冷水,尽管可燃冰的前途一片光明,但开采的道路却无比黑暗!因为可燃冰开采的难度极高,全世界最早开始可燃冰开采可行性计划研究的日本,最高纪录也就持续了12天而已,达成的目标也只有3.5万立方米!这完全是因为海底地形复杂,可燃冰分布不一,在海床下开采时极易导致密封失效,海水、泥沙涌入!轻则开采失败,重则导致海底大面积滑坡造成地质灾难,甚至一定范围内的海啸!!因此数十年以来,可燃冰开采一直都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就是这个原因!

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开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持续开采60天,产气总计超过30万立方米,是迄今为止取得产气时间最长、总量最大、最稳定、环境最安全等多项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产气量最大的历史纪录!

中国“蓝鲸一号”可燃冰钻探平台

看起来似乎突破可燃冰开采技术了,但在这个背后付出的是极高的开采成本,当然早期的高成本付出验证技术可行性是值得的,我们非常期待未来技术成熟后趋向成本低,来源广,蕴藏量大天然气水合物能源,这也是未来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步骤!希望这一天尽早到来!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可燃冰又称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水分子与天然气(甲烷)分子相结合的固态化合物。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燃烧之后只是一滩清水,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这看似是人类发现的最清洁的能源。石油,这种芳香烃、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燃烧起来,散发出有毒的气体,污染环境。

可燃冰,这种燃料的热值仅次于石油,且燃烧过程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形式。而现如今,石油已经快要枯竭,能源危机一直存在,如果找到了可以代替石油的能源,自然不可放过。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于深埋地下,低温高压的环境使其与水分子结合成固态存在。如何开采它是个大难题。它不可能像石油那样直接喷吐出来,也不可能像采矿那样,直接运出来,运出来的过程中,甲烷已挥发干净。

如何开采,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研究着这个难题,如果突破,人类的能源又多了一种,为人类的发展助了一次大力。

但开采过程中,同样面临着风险。由于深埋海底,在可燃冰分解为天然气时,很容易造成海底大滑坡。而一旦失去了高压的贮存条件,那些可燃冰一旦挥发,我们知道,甲烷是非常厉害的温室气体,一旦挥发,一场全球性的气象灾难将在所难免。这正是各个国家慎之又慎的主要原因。

所以,可燃冰,它既是天使,亦是魔鬼。


科学船坞


可燃冰可以像固体乙醇一样被点燃,因而被称为“可燃冰”,在冻结的冰晶格结构中含有甲烷。可燃冰通常存在于海底或冻土带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保持其稳定所必需的强大压力和低温。当冰融化或减压时,就会变成水和天然气。可燃冰分子式是(CH4)4(H2O)23,即每5.75mol水含有1mol甲烷,按质量计算相当于13.4%的甲烷,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大致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可燃冰天使的一面

可燃冰是地球上最大的未开发能源储备之一。可燃冰储量丰富,美国能源部DOE此前估计,全球可燃冰总量高达4万亿亿立方英尺,从可燃冰中提取的碳氢化合物比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取的所有煤炭、石油和页岩气都要多(如下图)。据估计,光是青藏高原的可燃冰储量至少相当于350亿吨石油,可满足我国90年的能源需求。

可燃冰全球范围都有广泛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数据,地球上每个大陆的海岸线上都分布着大量的可燃冰储量(天然气从断层向上移动,撞击冷水,被沉积物覆盖并压缩形成),如上图,99%的可燃冰都存在于海洋沉积物中,只有1%存在于永久冻土区。相反,类似石油天然气储量都分布不均,许多国家缺乏石油资源,而可燃冰是大多数国家都可以轻易获得的能源。

可燃冰的另一面

可燃冰开采困难,可燃冰很不稳定,而且具有潜在的爆炸性。钻到海底可能会破坏甲烷冰晶的稳定性,并引发爆炸,将大量的甲烷喷涌到大气中。为了保持可燃冰稳定,必须保持高压和寒冷的条件,如果这些理想的开采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只是简单地向大气中增加几万亿吨的甲烷。2.5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就与大量气态甲烷的突然释放有关,导致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都灭绝了。

目前只有中日两国在开采可燃冰方面取得突破,然而,业界一致认为,要达到商业规模的生产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在大气中,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甲烷对全球变暖潜力值在20年内为62,在100年内为21,标准二氧化碳变暖潜力值为1。另外尽管甲烷比煤炭更清洁,但燃烧甲烷也会产生碳排放,甲烷燃烧时分解成一个碳和两个水分子,都是强大的温室气体。


科学闰土


石油在经济、军事领域长期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口石油资源,但是随着是石油资源的开采殆尽,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迫使世界各国积极寻找可替代的能源。前不久,我国在南海发现了号称是“第二石油”的能源,根据预估这种“第二石油”的储量相当于800亿吨石油,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量来计算,最少可供我们使用3000年。有人疑问,究竟那是哪种能源呢?

事实上,“第二石油”就是人们常说的可燃冰。由于可燃冰燃烧能够释放大量能量,且燃烧后不会像石油一样造成废气污染。因此是世界各种争相研制的宠儿。

当我们在南海发现大量超级宝藏时,南海周边的国家看着这些宝藏眼睛都绿了,迫切想要抢夺这些宝藏,奈何可燃冰的开采技术非常困难,他们就肆意夸大可燃冰的潜力,吸引更多的国家来南海共同偷窃我们的可燃冰。

虽然我们研究可燃冰的时间,大幅落后于美日等国,但是我们在努力追赶之间,并且近些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7年,我们钻井平台连续开采了42天的可燃冰,成为行业的领跑者。这让早早研制可燃冰开采技术的美日等国心生忌惮,因为谁真的一旦掌握持续开采可燃冰技术,那么谁将在下一次能源革命中占据有利地位。另外,我国还在冻土层下发现了储量相当于350亿吨石油可燃冰。根据目前数据统计,我国可燃冰储量位居全球榜首。这对于目前能源非常紧缺的我国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然而,因为有美日等这些利益熏心的国家在南海地区充当搅屎棍,我国要想安稳开采南海可燃冰,显然有点不太可能。但是为了解决我们的能源需求问题,我们应该找到合理的方法,保护我们的超级宝藏不遭到别人抢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