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从子女角度出发,你觉得大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换位思考呢?

小丸子的囧事儿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做父母的都是无时无刻的关心孩子,难免会把自己所谓的经验教训什么的,不知不觉的、以过来人的名义或多或少的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常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导致自己也觉得冤枉,有一种好心好意但不被理解。

虽然我们自己感觉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但也还是总把放任和建议的界限弄不清楚;所以,时代的烙印、年龄的差异、人生经验教训等,都会影响着同孩子的完美沟通!每次我们与孩子沟通时,都先叮嘱自己要换位思考,但基于上述原因,很难把握这个度,非常难!换位思考谁都想的到,但执行起来谈何容易?!做家长的,只能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学习,多与时俱进,时常以开放的心态多引导罢了。


蛰伏客1


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大人应该在婴儿期就学会换位思考。

美国育儿专家有一个忠告,一岁前的婴儿,怎么宠爱都不过分。

从我带女儿和外孙的经验看,婴儿的所有需求都是为了生存,这时他们没有什么歪心思,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是让他们有安全感。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家长为了自己方便,罔顾婴儿的需求。


露西他爹


从一出生就应该这样思考。第一、宝宝哭了,不是病了就是饿了,你晃悠悠她干嘛?又不是因为没晃悠才哭,吃饱了自然就睡了。第二、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你在她身边玩手机!第三、坚决杜绝自己不会飞(琴棋书画),生个蛋想让蛋飞的父母,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去验一下自己的DNA,我不信兔子长大了能变成老虎!



首彩之行政总厨铂哥


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做这样的换位思考了,这是一个“想着容易做着难”的话题。首先,父母和孩子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两代人成长的环境差异太大,可以说代沟既大又深。你怎样能够逾越这样的沟壑去换位呢?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农耕社会形态保持了多少年,虽然朝代更迭,但农耕文化,社会形态大同小异,也就是说上下两代人差距不大。那个时代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还是有意义的,因为除了年龄差异外,其它方面差异不明显。其次,现在的孩子从上中学开始基本上离开了家庭,与父母的路面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是越来越大。当他们工作了,绝大部分与父母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职场内涵又不相同,两代人的环境差异再次拉大,没有换位思考的条件与意义了。


一冉入新


首先说结论,大部分人是永远都学不会换位思考的,极个别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在对待子女时候可能本身就会,不需要时间。

拿现在最热门的一个话题,疫情。全国人民都在喊着“武汉加油”,当然大部分人是真心的加油,并且很多人出钱出力,对于那些亲付一线的人来说,牺牲责更大。但是对于呆在武汉的人来说,显然他们更希望逃离那里,毕竟大多数人是没有感染的,留在那里显然更危险,可见,局外人和当事人根本不可能换位思考。最近有爆出身在武汉的外地人得不到救助物资,流落街头,可见武汉本地人也不可能和留在那的外地人换位思考。

至于父母,因为对孩子有绝对的控制权,所以更不可能换位思考了。


树先生9527


你好,我是道之成。我个人觉得当大人有了自身心态的调整后才有可能学会换位思考。

心态的调整需要一件事或一个人让大人有触动,有关联性的对照思考,这些会造成自然而然的思考。这人或事可以是自己发生,也可以是身边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发生,可以亲眼看到,亲自经历,也可以在网络上,电视书刊中,只要能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就有机会对照自己思考换位后自己。除非大人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


道之成咨询


尽管很多人都喜欢换位思考这个说法。但这个说法本身就不能成立的。或者说这是一个不需要说,即便说了也做不不到的要求。

这是因为如果双方在同一个逻辑系统内,双方只要根据自己接收的事实表达观点就可以了。即便出现观点的不一致。双方也不会就观点本身去要求对方做出改变。

但是如果双方不在一个逻辑系统内,那么即便做到了身份的互换,由于思考的逻辑的方式不同,双方也不可能真的接受,甚至理解对方的观点。

子女要求父母去理解子女,这有点像二刷人生剧本,当子女和父母的逻辑不一致的情况下。两者还是不会互相理解。


danny1261


他们小时候经历的所有

都在你身上重演

其实他们一直在思考你的人生

你却在拒绝他们的善意


松树lasabc


很多家长不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父母硬要用大人世界,要求来对待孩子,势必会发生许多亲子关系上的问题和不愉快。


石头26679


孩子记事的时候,也就是3岁左右吧,大人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这时候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同时也渴望大人的陪伴。这时大人对孩子的未来习惯以及亲子关系都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