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评价日本新年号「令和」?

迷路的安然


甭管什么年号,它究竟还是烙印着“年号”。

年号,这玩意由来已久,说是自汉武帝时始首创年号,为建元。起初是用来纪年的,纪年之用,一世一元,一朝天子,一个纪元,天子、天皇管的宽了呀,认为时间也是归天子、天皇所管。这个对集权专制当然很好啊,自汉武帝后也受各朝天子喜爱,于是自此便成了一种封建社会的制度。

先秦至汉初是无年号的。大清亡国后,封建帝制瓦解,年号也就随之消失了。日本是东亚汉文化圈至今还保留着年号的国家,不为别的,人家还保留着天皇,年号岂可废。这是一脉一系统的配套设施,即便它名存实亡,也或在随时代发展变化,被赋予上不同的用意。当然年号这玩意肯定都是从中华民族学来的。但是,比之,昔日天皇,如今的日本天皇无实权的,只是名誉上代表国家形象而已,连天皇都是形同虚设,只是象征,况年号呢,又咋滴,能解释出来天大的硬道理嘛?

日本明治维新后已是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国家。年号早已不是封建王朝社会的所谓年号。年号文化在发展。有人偏偏拿着些实际意义不大的表面东西来做文章,说什么,日本开始脱离中华文化圈,扯些什么说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如何如何,年号都是中国的文化等。若如此,那日本它干脆连年号也扔了吧,因为,无论如何说,年号这玩意就是发轫于中国古代。可是,文化明明都是服务于政治经济的,为啥,那岛国不向我们贡献、纳税呢。所以,有些牵强附会的打着民族意识形态大做文章,猜测它的政治意义,多属纸上空谈刻意夸大,实际意义不大。年号,本来就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即使推测它的用意也要结合当下的整体的制度环境。

我看,日本这年号,就是个名号而已,服务于政治的名号。另外文化这些东西,一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才是源头活水,二是具有普世价值性的,理当世界人民普遍能接受交流学习。普世价值的文化一定是超越国界的,一如世界上的各种人有人的共通性所在。盖上个大帽子,就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畅通传达的文化了?

说什么,“令和”出自哪哪哪,如何如何,什么意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际,不还就是一个名号而已,赋予它什么意思则是什么意思,都是表面的,而实质是什么,是经济利益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等来决定的。靠实力。

“令和”,什么什么引经据典的经典,非要说它是出在什么什么,如何如何,自己的理解自己受用,无可厚非,不能捆绑普遍的人们这就是好的,可往往却偏偏去绑架捆绑,这就是糟糕的。能捆住了,把岛国捆过来吧,用我们的古代经典的经典把他们收复了。令和,我完全可以这么理解,令和,令和?令尊,令嫒、令堂、令郎等,这不都是同句式嘛,尊称呗,日本素有大和民族之称,自吹自擂,给天皇上尊号罢了。我还可以理解成,令,命令之类的意思,令和那就有,命令役使,使和谐的意思,这不乏也是一种美好的祈愿;还可以理解是......但,无论咋说,这不还都是用的汉字不?说是出自《万叶集》,《万叶集》又出自哪?

归根,年号,君主制的遗留物而已。但日本君主制早已不是古昔封建社会的君主制,难道君主制还是汉文化圈的独门产物?立宪君主制呢?文化只是政治经济的反映而已,文化本不该有圈,因政治经济而才有圈,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那是实质。


质跃


跟咱中国有屁关系哦?人家门口贴副对联,人家没咋地,你这整天堵人家门口,研究来研究去。最后惊呼狂叫,这幅对联我家以前贴过!然后恨不得让全小区的人都知道,咱小区有头有脸的人家贴着的对联我家以前就贴过!我他妈的脸上真有光!别傻逼了!中国人的脸都快让你们这群人渣丢光了!你分析个屁呀!说穿了不就是想嘛玩意儿都往中国文化这里圈呗!他日本要是连口饭都吃不起,又有多少人会关注他用啥年号呢!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和意淫。中国典籍有多少?恐怕只要是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你都能找到出处吧?不要生拉硬拽了!谁造的,谁解释,跟你么关系!


夜雨老巷


说实话,第一感觉就是非常别扭、不伦不类,小家子气。

年号这种东西,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人民追求的反映,应该大气从容一些。

比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汉武帝时期的“建元”,体现了开创新纪元的强烈我愿望和宏大气魄。

再比如,汉复、龙兴、建武、建安、章武、延熙、龙飞、太初、嘉兴、大统等等。寓意深刻而又大气厚重。多好。

还有以神兽为年号的,神龙、青龙、黑龙、白雀、神龟。

此外,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年号。

最低调的年号,叫做“普通”,从520年正月—527年三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年号,共6年余。

最科幻的年号,叫天启,是北魏时期元法僧年号。天启坦克的威名,震烁古今。

最不谦虚的年号,天授。武则天的第一个年号。

最吉祥的年号,如意。武则天的第二个年号。

最长寿的年号,长寿。武则天的第三个年号。

最笑傲江湖的年号,神功。还是武则天的年号。

最霸气的年号,万岁通天!还是武则天的年号。不得不承认,武则天真的很会起年号啊。

看看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再看看小日本的这个“令和”,这他妈是个什么玩意啊。

令与和这两个字,完全风马牛不相及。非要生拉硬拽,捏在一起,不伦不类,狗屁不通!非常别扭。

一般人看到令和,首先想到的就是“命令和平”,或者令国家和平安宁/使国家和平安宁。但是再美好的寓意,都让一个生硬的“令”字给破坏了。

令字,如果做吉祥美好解释,与和凑在一块,还能解释。美好平和的意思。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看到令和,首先想到的是冰冷的“命令”,而不是吉祥。

所以说,这个令和,实在是不怎么样。


上将嗳福斯


新的年号,将于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时使用,“平成”年号也就再使用1个月就寿终正寝;我不认为此举措出于“去中国化”的革新考虑。

但,这属于天皇因“生前退位”而变革的年号,是彰显皇位交接和平而美好吧?而新天皇还没有即位,就史无前例地公布新年号,是预示将来政策走向吗?现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新年号公布前,高深莫测地表示“希望听从各方意见后,再进行决定”。



安倍晋三的谨小慎微,是寄希望新年号带来新气象吗?我个人不认为新年号会给日本朝野带来新的政治方面的转机;日本史固然是天皇继往开来的历史,新的天皇命由天定,世袭制的客观存在无需国民来投票选举,“令和”期间会有什么新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星晨58298869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布了新年号-令和,但仔细分析,实在不是什么好年号,因为日本新年号犯了三个大忌讳。第一;年内改元。在以前的中国,改元一般不发生在年内,不论是皇帝驾崩还是让位,新皇帝继位后只宣布新年号,但当年仍使用旧年号,新的年号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一才使用。这样做既是为了表示对旧皇帝的尊重与还念,也是为了减少年号突然更替对社会的影响。而年内改元,同一年双年号,往往都是伴随着叛变与窜位等中大事变而出现的,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后来成了大忌。日本这次年内改元,实在是没文化。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天皇5月1日退位后新天皇登基后再公布新年号,当年仍然使用老天皇的年号,等到2020年1月1日在实施新年号纪元。第二;三代重字。我们知道,新天皇年号叫令和,与他爷爷昭和重了个和字,这也犯了忌讳。因为新天皇是昭和时代出生的,与他爷爷同处过一段昭和的时间。而他即位后使用的年号也有个和字,比如说,令和天皇出生于昭和三十五年,这句话感觉两个和子天皇像兄弟俩,这样就犯了字的忌讳,实在有碍观瞻。第三;出处不对。我们都知道,年号出现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是华夏文化的产物。最好的正统年号应该出自四书五经。退一步来说也应该是出自先秦时代的古籍中。再退一步也应该是两汉两晋时代,南北朝时代的南朝古籍已经是最后底线了。包括隋朝之后的古籍是绝对不能用作年号的,因为隋唐大统一后,华夏文化就进入了全面的民族融合文化时期,虽然文化更加多元了丰富了,但也不那么纯粹了,不是纯粹的华夏文化了,像年号这种关乎国运的事,正统性与纯粹性是至关重要的,绝不可儿戏。而日本的新年号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也就是奈良时代(相当于唐朝中期)的日本古籍,这已经完全丧失了年号的精髓。这就像一群中国人用汉语演绎哈姆雷特一样,故事差不多,但精髓已经完全没了。此们一开,以后的日本年号就完全随意了,就是个记年工具而已,以后它可以出自漫画,也可以出自其他小说,什么阿猫阿狗,小K,贝吉塔,弗利萨,都能成为日本年号了,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冰山一角cmc


公园元645年日本启用首个年号“大化”。此后的247个年号均出自中国唐代之前的古籍。比如“昭和”出自《尚书》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一方面说明,唐之前的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是一个没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甲午海战之后,清朝战败。日本顶礼膜拜的天朝,被轻而易举的踩在脚下。那时的日本之所以打着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无非想证明:日本才是中华文化的衣钵传人。

从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与中国关系匪浅。但随着日本的不断崛起,中国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形象,渐渐从景仰尊重到平等鄙视。这一点我们无可厚非,毕竟日本这个小跟班,曾经变得异常强大。

但是不管日本多么得瑟,文化的根依然在中国。特别是新天皇年号“令和”一出,就显示出日本文化是多么薄弱和鄙陋。

据说“令和”一词出自日本典籍《万叶集》。这本类似于中国《诗经》的书,集结了当时王公贵族文人骚客的文字。但那时的日本,怎能与万朝来拜的唐朝相比。其中的诗词多是附庸模仿抄袭。文学艺术价值可见一斑。所以“令和”的年号,的确没啥文化含量。

如果非得评价一下,“令和”倒让我想起两个人:令狐冲和林平之。日本想成为令狐冲,却无奈成了林平之。如此而已。


Fandy


为什么会引起各方的讨论呢?我觉得是因为在此之前日本使用的年号都是从中国古籍中选取的,截止到今天,他们已经使用了248个年号了,基本上都取自中国古籍。

而这次的“令和”则没有从中国古籍中选取,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在这方面释放出什么信息呢?我想大家的关注点在这里。


众所周知,日本与我们一衣带水,日本的很多文明都是从我们这里学过去的,包括语言文字,而选取年号日本方面都是比较谨慎的,他们选取的年号和我们平时取名称是一样的,就是要有含义,不能随便取,例如当前正在使用的“平成”年号来自中国《史记》“内平外成”及《尚书》“地平天成”之说,此前的“昭和”则来自于《尚书》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之语。


而现在的新年号“令和”年号取自日本古代诗集《万叶集》中“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時に初春の令月、気淑く風和ぐ)一语,该书成书于8世纪后期,汇集了当时各阶层人士创作的4千余首和歌。

从“令和”这个年号的字面意思来看,也很平淡,据我猜测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之所以选择“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很可能是因为明仁天皇的退位,而这个新的年号也将在新的天皇继位时使用,而日本早就规定,一个天皇只能使用一个年号,不能随意频繁地更改年号。

第二,有了上面的主要原因,我觉得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应景了,新的天皇继位,意味着新的开始,目下又值春天来临,所以选了这个“令和”来作为新的年号。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只是我的一些猜测,具体是什么原因,我觉得那就只有日本内阁知道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存希斋书法!


存希斋书法


日本的新年号是“令和”,是其第248个年号。这个年号同时也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多个首次:

第一,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的年号,过去日本的247个年号都出自中国古籍,而此次则出自日本自己的古籍《万叶集》,其去中国化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二,是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即由现任天皇签署政令公布新年号。

第三,是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进行的改元。

第四,则是首先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



虽然,日本的新年号似乎富含了更多的日本本土气息。但这年号的意境却是很一般,毕竟日本古籍本身就是中国古籍的山寨,其水平自然也不高,所以得出这样的年号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令和”这年号,听起来的质感,其实和我们过去的一些农民军政权所取的年号差不多,比如唐中期的农民军政权年号“宝胜”、宋初农民军政权年号“应运”等等



再说,“令和”这年号读起来也非常不好,和“零和”的读音一样,这就相当的不吉利了。而且还是选在愚人节那天公布,这就尴尬了。

须知道,年号往往关系着国运,应该要换成一些比较吉祥如意,比较富含底蕴的年号才好。比如我国过去的:延康、天佑、靖康、祥兴、至正、崇祯、永历、宣统、洪宪……这些年都是非常好的嘛,日本可以从中挑选!


这些历史要读


问题:如何评价日本新年号「令和」?听说是出自《万叶集》

前言

据说日本新年号出于《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这本诗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历来众说纷纭,差不多相当于东晋到唐朝。

据说多数作品可能是为奈良年间(公元710~794,大约是武则天的时代的作品。

一、六个备选的年号

当初有6个候选年号,除“令和”外,还有“英弘”、“广至”、“万和”、“万保”。3个出自日本典籍,3个出自中国典籍。

最后选中的“令和”本意是从日本古籍中选择,但是《万叶集》的创作时期,日本还使用汉字,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汉唐典籍的影响。

二、“令和”的汉文化色彩

“令和”出自于《万叶集》,但是看过之后会发现这篇美文有《兰亭集序》的影子:

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萝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据情?请记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聊成短歌。——《万叶集 梅花之歌 》

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可以看出作者一定是熟读汉家经典之人。《万叶集》文中的很多句子都有兰亭集序的味道 : 忘言一室之里;淡然自放,快然自足;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

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 悟言一室之内;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等句子在《万叶集 梅花之歌 》似乎都能看到相似之处。


三、初春令月 气淑风和 的化用

令和的年号来自于《万叶集 梅花之歌 》文中第一句:

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化用了张衡《归田赋》的佳句: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晋张协《洛禊赋》也有:

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气之氤氲,和风穆以布畅,百卉晔而敷芬,

唐朝宰相薛元超的《 谏蕃官仗内射生疏 》也曾提到:

“时惟令月,景淑风和”,

南北朝的王台卿有一首《陌上桑》

令月开和景,处处动春心。挂筐须叶满,息倦重枝阴。

结束语

南宋文学家周紫芝说:“自古诗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语”

北宋的黄庭坚曾说过: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不知道《万叶集 梅花之歌 》的作者是否认识空海大师, 空海和尚说唐朝诗人的有个好习惯,随身带有前人诗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诗的时候如果苦思不得,就打开“锦囊”看一看:

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日本官方说法取自《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说起来,就是风和日丽的意思。我们小时候写文章,第一句话往往就是,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看来,日本也开始走小清新的风气了。

说起来,日本人对年号还是很看重的,毕竟年号经跟着一代天皇,日本天皇都比较长寿,基本都能用上个二十多年甚至更长。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民治年号后,只用了数个。

明治之后是大正,这算是日本的盛世了。日本就有年号跟中国重合的,比如日本也有贞观,也是一个盛世。

大正朝时没有明治时的暗斗,军国主义也没有后面那么疯狂,总体是比较自由的。

“大正”两字取自《易经》卦辞: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大正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昭和了,这个年号取自中国《尚书·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昭和年代,日本算是坐了一把过山车,有疯狂的侵略时代,也有二战结束后,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但比较走运,日本很快经济复苏,迎来了一个黄金期。

昭和之后就是平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日本人认为平成年代是最灰色的年代,经济繁荣的泡沫被挤破,这一代的日本人常常背负经济上的重压以及精神上的迷茫。

现在他们取名令和,可能就是希望过点小确幸的日子了。

说回这个令和,他们说取自《万叶集》,《万叶集》差不多相当于日本人的诗经。大概是中国晚唐时期编写的。那这些诗歌难免受到中国的影响。比如这一句很可能受中国东汉张衡的《归田赋》影响。

《归田赋》是如下的句子: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前些日子,日本人说要跟我们收二维码使用费,部分网友说,那要向日本收汉字偏旁使用费,这偏旁不说,这个年号使用费,咱们是不是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