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土耳其真是古代突厥人的后裔吗?


先说句闲话,生命科学数据完美,24史铁证如山,田野考古证据充分,列祖列宗清晰可辩,全世界,惟我天朝一家。乱认祖宗是普遍现像。不仅现代土耳其人,现代印度人,现代日本人,现代欧洲人,都这样。甘肃非得说有罗马军团,兰州大学搞了个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意大利驻华大使屁颠屁颠就去了!

上图,2010年11月6日,意大利驻华大使里卡尔多为兰州大学的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揭幕。堂堂意大利,都能把自己祖宗认到甘肃去,有什么理由笑话土耳其呢。

根据我的常识,任何一个民族的起源传承,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生命科学,二是文化。

生命科学已经很好解决了,基因组数据。最近一条消息是,古埃及木乃伊基因检测,发现古埃及人离现代埃及人非常远,反倒更接近现代土耳其人。而公元400年代以前,古埃及人口是稳定的。

土耳其不仅认定突厥是祖先。2018年6月27日,土耳其陆军发布成立2227周年宣传片,认定嫡祖是匈奴冒顿单于。把匈奴和突厥列为双重祖先的现代土耳其人,肯定不能接受自己起源于北非这种可能。以土耳其人的思维,短时间内恐怕也接受不了古埃及人成就远大于匈奴和突厥这个史实。

匈奴和突厥的棺材板已经双双飞起来了,这俩绝对想不到,千百年后,会被一个小亚西亚上的国家给配上。这个与本文关系不大,先撂下。

亚欧大陆是个伟大的舞台,人类最壮丽的文明史诗在这里上演。公元400年代,一个史称突厥的民族,在中亚强大起来。这与前文古埃及人口变化,并无任何联系,纯时间点巧合。这是现在能推测出的,相对准确的,突厥最早的历史记忆。

突厥人在公元400年代,社会组织还很原始,处于群婚状态。技术不错,冶铁著称,这个很重要。公元550年左右,突厥建立起强大帝国,东起今天辽河西至里海,北抵贝加尔湖,南及青海。

中亚国家的强大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中原王朝。突厥强大的几百年,恰巧是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混乱时期。待到唐朝崛起,事情就出现了质的变化。

公元800年代,在盛唐的一次次征伐打击下,突厥分裂、衰落、在历史中消失。

公元1000年左右,一个叫塞尔柱突厥的族群,在今天伊拉克一带渐有影响,建立塞尔柱突厥帝国。塞尔柱突厥帝国东部发展为花剌子模,被蒙古西征大军灭掉。再过7百年,遥远的东方出了个杰出的小说家,金庸,用这段情节推演出了名著《射雕英雄传》的一部分,相关章节大局观和细节把握的都很好,占比全书并不很大。这部书其他部分也很恢宏壮丽。

塞尔柱突厥的西部人口各处迁移,逐步定居小亚细亚半岛,伊斯兰化,成为今天的现代土耳其人。塞尔柱突厥是不是与唐争锋的突厥嫡传,有巨大争议,现代土耳其人认为是。

有巨大争议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只有假说,没有证据。这种假说,可信性远不如江浙英雄郭靖黄蓉,远征中亚大破花剌子模。再怎么说,金庸能写的明明白白,靖蓉在什么地方结识,在什么地方学习,在什么地方加入谁的队伍。现代土耳其人,能说明白他们祖宗谁谁啊……

(全文完)


李牧


事实上,土耳其人还真的与当年的突厥人有关系,但也仅仅是有关系,因为土耳其人是突厥分支塞尔柱部落的后裔。

突厥本是中国漠北草原上的一个强大民族,7世纪时,随着西突厥被大唐王朝灭亡,迫于大唐的压力,突厥人开始不断西迁。

塞尔柱人

塞尔柱人,又称塞尔柱突厥,是突厥的一个小分支,最初生活在今中亚地区,西突厥灭亡后,大唐借安西都护府军力不断在中亚扩充影响力。

迫于压力,塞尔柱突厥开始向西迁移,经锡尔河下游南下伊朗高原,占据波斯,1037年,建立塞尔柱帝国,1055年西进占据巴格达,迫使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授予其苏丹称号。

奥斯曼人

奥斯曼人是突厥罗姆苏丹国统治下的一个小型突厥部落,罗姆苏丹国是塞尔柱帝国苏丹堂弟的封地,其位置就在于今小亚细亚半岛上,11世纪末塞尔柱帝国在衰落后,罗姆苏丹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奥斯曼人就是罗姆苏丹国治下的一个普通突厥部落,1243年蒙古大军击败罗姆苏丹国,由此成为伊尔汗国的附属国,13世纪末,罗姆苏丹国衰弱并分裂成12个独立的贝伊国,其中一个就是奥斯曼。

奥斯曼人本是罗姆苏丹国的一个部落,世代为罗姆苏丹国守卫边境,罗姆苏丹国衰弱后,奥斯曼一世率领军队不断扩张,并在1289年迫使罗姆苏丹承认其占领的所有土地都为其封地。

1299年,称罗姆苏丹国衰弱之机,奥斯曼一世与其他贝伊都宣布独立,奥斯曼一世自称“加齐”,建立奥斯曼王朝。

后来,奥斯曼帝国不断东征西讨,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强大帝国,而在一战之后,帝国领土仅剩下今日之土耳其。

1922年,凯末尔起义推翻奥斯曼帝国,建立今日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前后历经623年。

可见,今日之土耳其人,是西突厥人分支,分支再分支,但好歹也是分支吧,总之与突厥还是有关系的。

因此可见,如今的土耳其,成为泛突厥主义最为兴盛的地方,也就不足为奇。


Mr种茶家


突厥语族分布图

土耳其不仅自认为是突厥后裔,而且组织起来突厥国际组织。

目前根据语系划分,阿尔泰语系就分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洲——通古斯语族。土耳其人就属于突厥语族的国家。

现代所谓的突厥语国家,则是指主体民族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国家,主要包括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并成立国际组织突厥语国家峰会。

1992年,在土耳其的主导下,阿塞拜疆、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共同召开了首届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

2000年2月1日,土耳其呼吁仿效阿拉伯联盟体制,与宗教、语言及习俗相仿的中亚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土耳其语族)国家建立突厥联盟。

2009年10月3日,在阿塞拜疆纳希切万举行的第九届突厥语国家首脑峰会上,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和吉尔吉斯四国总统签署了《纳希切万协议》,正式成立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突厥议会)。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在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正式升格为突厥语国家合作理事会(The Turkic Speaking Countries Cooperation Committee),有阿塞拜疆、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个成员国。理事会下设元首理事会、外长理事会、元老理事会和高官理事会等合作机制,以及突厥世界研究中心、突厥科学院、突厥图书馆、突厥博物馆等文化机构。

自此10月3日被确立为突厥语国家合作日。

在2010年第10届突厥语国家峰会上,土耳其总统居尔喊出了“六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口号 。

2015年9月11日,第五届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首脑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峰会批准了突厥世界一体化构想,筹备设立突厥一体化基金会为执行单位;还讨论了申请联合国、伊斯兰合作组织观察员身份,开设突厥电视台,设立突厥文化信息交流中心等议题。峰会框架内的教育部长会议宣布将推出四国通用的中小学历史教材《突厥通史》,下一步将推出《突厥地理》和《突厥文学》。

《突厥通史》《突厥地理》和《突厥文学》正从时间、空间和文明三个维度构建起统一的突厥集体价值和集体身份。有关突厥语电视台的倡议则旨在扩大突厥信息空间,打造统一的突厥国际形象。


满族文化网


准确来说土耳其是突厥人后裔,在斯拉夫语中,突厥和土耳其是一个词。

土耳其人是突厥人与属于欧洲人种的地中海原始居民的混血后裔,使用土耳其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文字曾用阿拉伯字母书写,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

土耳其人系西突厥后裔。7世纪西突厥灭于唐后,其中乌古斯部塞尔柱人自中亚迁至西亚,同当地波斯人结合。奥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奥斯曼帝国。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至16世纪和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时期达到鼎盛,统治区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瓦解,遂遭欧洲列强殖民侵略。1919年,在凯末尔领导下开展民族解放武装斗争,推翻封建王朝,击退外国侵略,于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所以说土耳其是突厥人的后裔,但不是纯粹

的血缘。


趣拾历史妙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突厥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突厥只是突厥语系都叫做突厥人,那么土耳其就算是突厥人。

土耳其美女

但这种划分并不科学,难道说英语或者法语的,都是英国人或者法国人吗?

大家不嫌麻烦,就听萨沙慢慢说。

古代,中国的北方有民族叫做丁零,在贝加尔湖附近游牧。

后来逐步扩散到西域,也包括今天的新疆一代;西河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青海、宁夏;漠南,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维吾尔美女迪丽热巴

在漫长的年代,丁零不断和各种民族混血,所以丁零的血统很复杂,成为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混血人种,但主要还是黄种血统。

期间,丁零也分为很多部落,有的建立了国家比如翟魏,有的则被匈奴、鲜卑等奴役甚至同化。

在南北朝时期,丁零部落的一支,叫做突厥,强大起来。突厥兼并了丁零的很多部落,包括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又打垮了大漠的主人柔然,建立了突厥帝国。

突厥帝国非常强大,号称有百万铁骑。这个帝国和中原王朝对峙了150年,期间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

随后,东西突厥先后衰败,其中原属丁零的很多部落比如回鹘独立,和突厥为敌。

结果,大唐联合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等丁零部落,先打垮了东突厥,又消灭了西突厥。

西突厥被打垮后,残部开始向中亚迁移,和当地很多民族融合,形成很多强有力的部落。

这里的部落多是白种人,所以这些突厥人开始有明显白种人的相貌,不再是黄种人的样子。

这些突厥人在漫长的时间内,不断向西和向南发展,一度控制中东,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王朝旁支,一个突厥部落,在小亚细亚建立了一个封建国家,罗姆苏丹国,大体是现在土耳其的位置。期间,又有无数的混血。因为当地人也是白种人,所以这个国家突厥人更是接近白种人。

最终这个突厥国家被西征的蒙古大军歼灭,又被蒙古人混血。而蒙古人的祖先是中国北方的东胡,属于通古斯黄种人。

所以,这些突厥人血统中又加上了蒙古血统。

罗姆苏丹国垮了以后,分裂成很多部落,其中1个叫做奥斯曼。奥斯曼部落就像秦国一样,逐步统一了周边的部落,最终建立了奥斯曼帝国,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祖先。

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突厥人,是丁零的后裔,主要是黄种人的血统。

而奥斯曼人,也就是今天的突厥,则是1个大混血,和最初的突厥简直就是两回事。土耳其人的血统很复杂,融合了很多血统,但主体是白种人。

换句话说,丁零和土耳其人虽然也算有血缘关系,但血统已经非常淡薄,可以说压根就是不同的民族。

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语言都属于突厥语系,但仍然有一定不同。

上图是土耳其男人

严格说起来,土耳其和突厥关系不大。

土耳其人之所以自称纯种突厥人,又搞什么泛突厥主义,仅仅是今天的土耳其意淫。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维吾尔人也是丁零的后裔回鹘,但却和大唐联手消灭了突厥帝国。

上图是维吾尔小伙

之后的回鹘大体在新疆一带繁衍,不断和当地人混血,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但维吾尔人和土耳其完全不不同,前者基本在新疆一代没有迁移。

土耳其人则不断从中亚迁移到欧亚边境,期间不知道和多少民族混血,这和维吾尔人完全就是两回事。

客观来说,维吾尔人虽然和土耳其人有一点共同的血统,但极少,根本可以看成是2个民族,只是语言比较接近而已。

审核的mm,手下留情,改了3次了。。


萨沙


土耳其人自己声称他们有16个祖先——分别是:匈奴帝国、西匈奴帝国、欧洲匈奴帝国、白匈奴帝国、格克蒂尔克帝国、阿瓦尔帝国、哈扎尔帝国、回鹘汗国、喀喇汗国、伽色尼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巴布尔帝国、奥斯曼帝国。照土耳其这种说法只要是来自亚洲草原腹地的游牧民族似乎都是他们的祖先,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否如此呢?

事实上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所在的小亚细亚地区拥有足以和古希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比肩的悠久的历史,那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有西台人、鲁维人及胡里特人等等。公元前1800年到前1170年这里兴起的赫梯帝国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开始同古埃及争霸:公元前1285年赫梯帝国甚至同古埃及展开了人类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卡迭石战役。公元前13世纪末印欧语系的民族和以腓力斯丁人为代表的海上民族纷纷迁徙至此并沉重打击了赫梯帝国,到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

赫梯帝国的灭亡为公元前1300年立国的吕底亚王国消除了一大威胁。吕底亚王国位于今天土耳其西部濒临爱琴海沿岸地区,其领土一度扩张至由色雷斯海峡至安纳托利亚西部。大约在公元前 660年吕底亚开始铸币,是全世界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在吕底亚王国兴起的同时爱琴海西岸的希腊人开始在小亚细亚建立殖民地——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赫勒斯滂海峡的特洛伊古城就是公元前十六世纪由古希腊移民建立的,公元前十二世纪初迈锡尼城邦联合希腊本土各城邦渡海征服了由早期希腊移民建立的特洛伊城邦,除此之外古希腊人还在小亚细亚西岸建立米利都等殖民据点。公元前612年后进入期的吕底亚征服了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所有殖民城市。公元前546年吕底亚被波斯帝国所灭后整个小亚细亚进入波斯统治时期,直到公元前449年在希波战争结束后缔结的《卡里阿斯和约》才又使希腊人恢复了小亚细亚西岸的殖民城邦。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消灭了波斯帝国,是包括今天的土耳其在内的中东地区进入到一段希腊化的历史时期。然而亚历山大帝国在昙花一现之后迅速分崩离析,由亚历山大帝国分化出来的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相继被新兴的罗马所征服。在向小亚细亚扩张的过程中罗马遭遇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本都王国——这是一个位于小亚细亚半岛、黑海东南沿岸的国家,于公元前281年由米特拉达梯一世建立。公元前88年至公元前63年罗马和本都为争夺小亚细亚展开了持续25年的战争,占有地利优势的本都王国在公元前87年统一了整个小亚细亚并渡海占领了希腊,罗马在此前近百年扩张所得的东方属地几乎尽归本都所有。直到公元前65年罗马大将庞培才征服本都,此后小亚细亚进入罗马统治时期。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定都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拜占庭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在后世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尽管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一直以罗马作为自己的正式国号,但由于相比罗马帝国时代失去了对西地中海领土的控制后拜占庭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希腊化的国家: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中心正位于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事实上拜占庭城正是古希腊人最先创建的,而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则被确定为改良后的希腊语,宗教信仰为希腊正教(东正教)。因此当时的希腊人可谓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族群。这一时期今天土耳其的全部领土均处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这时的小亚细亚和欧洲部分的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的重要传播中心,这一时期生活在今天土耳其的土地上的主要是安纳托利亚人、古希腊人和高加索人混血形成的民族,和突厥人、伊斯兰教没任何关系。然而土耳其的国名却源自于突厥的音译,事实上土耳其这个名字就突厥的另一种音译而已。

大约在公元6世纪时在今天的阿尔泰山南麓崛起了一支名为突厥的游牧民族,一开始他们是依附于柔然汗国的锻打铁器的奴隶。6世纪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献方物,这是突厥同中原王朝第一次有明确文字记载的交往。546年突厥合并铁勒部5万余帐落,势力日渐强盛起来,于是向柔然首领阿那瓌求婚。阿那瓌不仅拒绝了突厥的求婚,还斥其为“锻奴”,恼羞成怒的突厥人联合高车部族发兵进击柔然,阿那瓌兵败自杀,从此突厥取代柔然成为大漠南北的新主人。

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又进一步消灭了柔然的残余势力,东败契丹,西破峻哒,北并契骨,控制了东起今辽河流域,西至今里海,南至长城北,北至今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河中粟特诸国,塔里木盆地诸城邦,乃至东方的奚、契丹、高丽都曾为其藩属。突厥设牙帐在于都斤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之北山),形成为以漠北为中心的地域辽阔的突厥汗国。与此同时突厥也向西部扩张并深刻影响了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纽带的世界古代历史:这时在突厥西方的罗马和波斯已进行了漫长的四百余年战争,突厥汗国在东面异军突起成为左右双方战局的一个重要筹码。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迅速玩起了远交近攻的套路——遣使突厥引诱其对波斯开战。一时间罗马、波斯、突厥三国之间展开混战,而他们彼此间的战争又对丝绸之路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后在突厥的强大军事威慑下波斯不得不选择在西线与罗马维持和平。突厥的强盛不仅仅只表现在武力上,同时这个新兴的游牧民族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官制、税制和历法:突厥汗国的官制一共有28级。税法规定对普通牧民、黑民(战争中归附者)“征发兵马、科税杂畜”。历法以动物纪年。5世纪时突厥人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中率先创制文字的。

当突厥汗国的文治武功日益走上正轨并发展壮大之际中原正处于北周、北齐和南陈三足鼎立的格局,三方混战削弱了中原王朝抵御突厥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同突厥接壤的北周和北齐两国争相向突厥示好,突厥则趁机大肆勒索劫掠。583年隋文帝杨坚采取长孙晟之计利用突厥各部首领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致使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其中东突厥可汗为原统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后,加之实力也相对更强,所以后世史籍中一般将东突厥直接简称突厥。东、西突厥分裂后隋文帝杨坚又扶植突厥小可汗突利统一了东突厥。突利接受隋朝的册封成为启民可汗并尊奉隋文帝为圣人可汗,东突厥成为隋朝的藩属。

尽管东突厥对隋朝称臣,但直到公元612年东突厥汗国仍有控弦数十万,依然是隋朝面对的最大外部威胁:隋大业十一年(615)七月东突厥始毕可汗率几十万骑兵将隋炀帝杨广围困在雁门郡。而在隋末唐初的乱世格局中突厥趁势进一步做大——当时中原的各路割据势力中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梁师都等人都是由突厥人扶植起来的,甚至就连日后的唐高祖李渊也曾一度接受过突厥的册封。这一时期的西突厥汗国尽管实力不及东突厥,却也是当时不容小觑的一大强国:583年东西突厥分裂后西突厥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今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一度将丝绸之路牢牢控制在手中。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让位于自己。然而就在他即位刚十二天的时候东突厥十万大军由颉利可汗亲率一直进击到大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城下饮马渭水。这时的李世民选择了忍辱负重——拿出国库所有积蓄贿赂颉利可汗,与此同时自己亲赴突厥大营求和,然而即使在此时他也依然坚持绝不放弃长安城。尽管是前来求和,但当他单枪匹马步入突厥营帐和颉利面对面谈判时颉利被震慑住了,不久突厥退兵,但这件事被李世民和他的臣民视为国耻牢牢铭记。仅仅只过去了三年李唐王朝就联合反对颉利可汗的各部族向其发起全面的战略报复:唐军深入突厥腹地俘虏颉利可汗灭东突厥。自此大量突厥人开始自动内附,突厥血统从此逐渐融合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之中。661年唐高宗李治在灭西突厥汗国后在西域地区设置州府: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至此东、西突厥皆被大唐兼并,昔日的突厥汗国已彻底不复存在。然而在公元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又建立了后突厥汗国。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唐朝灭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国所属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也活跃于中亚地区。突骑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起了重大作用,葛逻禄则在唐末以后的中亚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回鹘建立喀拉汗王朝。

事实上在后突厥汗国灭亡后古代意义上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突厥嫡系已然分化瓦解并逐步融入其他民族,然而由于突厥当年威名太盛,以致于草原上那些一度被纳入突厥民族集团治下的游牧部族都喜欢给自己冠以突厥之名。当时在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图尔盖河、恩巴河和萨雷河之间草原上居住着突厥人的一个分支——古兹人,又称乌古斯人。在11世纪乌古斯人形成了一个关系较为松散的部落群——乌古斯叶护国,由4大部族组成。因为遭受来自鄂毕河中游的钦察人的驱逐,乌古斯人开始向西迁徙,而组成乌古斯部落联盟的4大部族中有一支塞尔柱人后来几乎征服了整个中西亚。在11世纪乌古斯人形成了一个关系较为松散的部落群——乌古斯叶护国,由4大部族组成。因为遭受来自鄂毕河中游的钦察人的驱逐,乌古斯人开始向西迁徙,而组成乌古斯部落联盟的4大部族中有一支塞尔柱部落。塞尔柱部落的名称源于其首领塞尔柱克,其父是乌古斯部族联盟的一名酋长,名叫帖木儿雅里赫。公元970年左右帖木儿雅里赫因为土地问题与乌古斯部族联盟的大头领——叶护发生了尖锐的矛盾,985年帖木儿雅里赫率领自己的部族脱离乌古斯联盟,迁徙到锡尔河中游和卡拉套山区。这里靠近波斯萨曼王朝的北部边境,住有许多已经伊斯兰化的乌古斯人和其他突厥人。他们不仅游牧于萨曼王朝边境之外,而且还从萨曼王朝境内得到了大片牧场的使用权,条件是为萨曼王朝服役,保护萨曼王朝的边境不受异教徒的侵犯。

此时萨曼王朝正和东面统治着今天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喀喇汗国对抗,处在夹缝中塞尔柱人选择依附于萨曼王朝。与此同时塞尔柱克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凭借个人才能受到该地区广大穆斯林的拥戴,很快就成了这一带穆斯林反对异教同族人的军事领袖,这些乌古斯人遂被称为”塞尔柱人“。此后不久锡尔河下游发生了反对叶护的抗税斗争, 塞尔柱人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率众回师毡的,与毡的的抗税者一起赶走了叶护的征税官, 夺取了下游重镇毡的及周围地区。从此塞尔柱名声大振。塞尔柱人这一名称亦因此而在中亚地区广泛流传开来。后来阿里汗的儿子沙赫马立克继任叶护,动员各部反将塞尔柱家族及其追随者赶走,重新夺回了毡的,维护了叶护政权和乌古斯人的传统制度。塞尔柱人只得再次南迁至锡尔河中游与咸海附近。这时萨曼王朝被突厥伽色尼王朝取代,随即伽色尼王朝和喀喇汗国展开了对萨曼王朝遗产的争夺。塞尔柱人趁双方争夺之际于公元985年占领布哈林东北部。公元1025年阿尔斯兰被推举为塞尔柱人的首领,他率领塞尔柱人帮助喀喇汗国的统治者阿里特勤对抗伽色尼王朝的马哈茂德,结果反而被马哈茂德俘虏。马哈茂德试图通过采取严格的约束措施迫使塞尔柱人臣服:他任命塞尔柱家族世袭贝伊头衔,领有大块牧场的使用权,为王朝守卫北方边疆。然而成为伽色尼羁縻封臣的塞尔柱人在王朝北方繁衍生息,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并大批迁至城市之中居住,逐渐具备了不可低估的政治与经济实力。

公元1030年马哈茂德苏丹驾崩,马苏德继任苏丹,此时王朝新征服的地区(主要是波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分裂势力抬头,塞尔柱贝伊图格鲁克(?~1063)趁机在花剌子模地区竖起大旗反抗苏丹统治,南下夺取伽色尼王朝呼罗珊省的木鹿和内沙布尔。1037年图格鲁克率先率领大军击溃了乌古斯叶护沙赫马立克,几乎领有全部的乌古斯部落,1040年在木鹿附近丹丹坎决战中塞尔柱军大败伽色尼军,连克几处城邑,占领呼罗珊全境。图格鲁克定都内沙布尔,建立行政机构,自封为“呼罗珊伯克”,1043年图格鲁克领兵继续西进,并吞米迪亚,进据赖伊、哈马丹。1051年攻占伊斯法罕,并迁都于此。

1054年塞尔柱王朝又征服阿塞拜疆,该地封建主向塞尔柱纳土。1055年应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卡伊姆(1031~1075在位)之召,图格鲁克领兵进入巴格达,消灭了由波斯人建立的什叶派王朝—布韦希王朝,废黜布韦希王朝埃米尔,被哈里发视为救星和保护人。哈里发被迫赐予图格鲁克“苏丹”称号,封他为“东方与西方之王”,成为哈里发的摄政王。从此阿拔斯王朝所有权力悉归苏丹控制,哈里发仅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在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及其子马立克沙(1072~1092在位)执政时帝国达到极盛时期,武功文治卓著。1064年占领拜占庭亚美尼亚省首府阿尼。1070年阿尔斯兰率兵攻占阿勒颇,其势力扩张到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并从什叶派法蒂玛王朝手中收复了圣地麦加和麦地那。

此时塞尔柱帝国实际上已取代阿拉伯帝国成为中西亚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尽管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早已沦为地方军阀势力手中的提线木偶,但在此之前兴起的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布韦希王朝都只占据着昔日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的部分疆域,而未能取代阿拉伯帝国统治整个中西亚。而塞尔柱帝国则成功将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尽数纳入囊中。然而塞尔柱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征服了昔日阿拉伯帝国所统治的疆域,可当他们面对远比自己先进得多的阿拉伯文明时选择充分尊重这一文明体系。

1071年塞尔柱帝国在凡湖以北的曼齐卡特打败拜占庭军队,俘掳拜占庭皇帝罗麦纽斯·戴俄格尼斯,占领小亚细亚东部。塞尔柱苏丹将大量还处于游牧阶段的塞尔柱乌古斯人打发至小亚细亚,建立起罗姆苏丹国,突厥~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教在小亚细亚得以传播。1091年马立克沙把首都迁到巴格达,在聚礼日(主麻日)祈祷中,将苏丹的名字与哈里发并列。11世纪末塞尔柱人的版图东起中亚内陆地区并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接壤,西至叙利亚及小亚细亚,南达阿拉伯海,北至基辅罗斯边境,形成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正当塞尔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在其东方崛起了真正的对手——被女真人驱赶的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率领下来到西域并成功压制了喀喇汗国,成为西域的新统治者。喀喇汗国的马赫穆德向塞尔柱苏丹桑贾尔求援,于是由此引发了塞尔柱帝国同西辽之间的卡特万战役——这是继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后东亚文明与西亚文明之间又一次巅峰对决,结果却正好与怛罗斯之战相反:战后西喀喇汗国成为西辽藩属、花剌子模也表示臣服于西辽,布哈拉也俯首听命,西辽南部边界越过了锡尔河,以阿姆河为界。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契丹文化在中亚扎下了根。而作为战败者的塞尔柱帝国则逐渐失去了对中西亚各藩属部族的控制——这其中尤其以倒向西辽的花剌子模势头最为强劲,1194年花剌子模甚至击败了塞尔柱帝国,成功在西辽和塞尔柱的夹缝之中崛起成为中西亚又一大强势地缘政治势力。

在东方败于西辽和花剌子模的塞尔柱帝国很快又迎来了西方的敌人——在教皇乌尔班二世的号召下欧洲的各国的骑士组成十字军展开旨在收复圣地耶路撒冷的东征。客观而言:以塞尔柱帝国的国力根本无惧十字军,而且十字军东征最终也的确以失败告终,问题是此时塞尔柱帝国刚在东方遭遇失败,其内部各部族也出现了严重的离心倾向,结果在十字军的催化作用下反而加剧了其内部各部族同中央的对立,统一的塞尔柱帝国逐渐被地方割据势力架空。在由塞尔柱帝国分化而来的各路割据势力中以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存续时间最长。

罗姆苏丹国的创立者是苏莱曼沙,他于1084年定都于伊科尼阿姆(今科尼亚)。罗姆苏丹国西北与拜占廷为邻,两国结成同盟;东南则有十字军在叙利亚建立的基督教国家,以致与东方日益隔绝。但与意大利的商人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却很兴旺。苏丹和王公们竞相兴建清真寺、神学院等公共建筑。波斯语文学很发达,神秘派大诗人贾拉勒-丁-鲁米大半生在科尼亚度过。1243年蒙古军入侵小亚细亚,科塞达格一役塞尔柱军溃退,罗姆苏丹国从此沦为蒙古人的藩属,并于1308年灭亡。

罗姆苏丹国的灭亡为其统治下的各部族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天赐良机:其中有一个部族以部族领袖的名字命名为奥斯曼,随着罗姆苏丹国的衰落奥斯曼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299年奥斯曼宣布自己的部族脱离罗姆苏丹国而独立。1326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继位后逐渐征服了原属罗姆苏丹国的几乎全部领土。1331年奥尔汗攻占了尼西亚城并迁都于此。1354年奥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奥尔汗还改革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家的内部体制:在中央设立迪万、任命维齐尔,向各地派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铸造统一钱币。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组成的联军,1396年又在尼科堡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组成的联军。正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蒸蒸日上之时兴起于中亚的由蒙古和突厥混血的帖木儿帝国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在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中土耳其君主巴耶塞特被俘,遭受迎头打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未就此一蹶不振: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23岁的君主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下攻克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拥有千年国运的拜占庭帝国就此灭亡。

进入19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西欧列强和沙皇俄国的打击下彻底沦为“西亚病夫”。1918年10月30日在一战中战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式向协约国集团投降,次年2月8日协约国军队正式进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开始对该城实行军事占领。1920年8月10日奥斯曼帝国同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成为英国委任托管的地区;叙利亚和黎巴嫩成为法国委任托管的地区;除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外的全部欧洲领土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希腊;亚美尼亚人和库尔德人获得了自治的权力;剩下的名义上仍归土耳其管辖的小亚细亚领土也成为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势力范围。然而被奥斯曼帝国统治数百年之久的希腊人并不打算就此住手——伊斯坦布尔城内的希腊裔居民打出希腊国旗,要求将伊斯坦布尔这个充满伊斯兰风格的名字改回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君士坦丁堡,把圣索菲亚清真寺恢复成为希腊正教的教堂。5月15日希腊军队在当地希腊族裔居民的支持下进入了爱琴海东岸的奥斯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士麦拿(今土耳其共和国伊兹密尔)。希腊正式将构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横跨爱琴海两岸的新拜占庭帝国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意味着土耳其不仅将失去所有欧洲领土,甚至也将失去爱琴海东岸一部分小亚细亚领土。然而在向小亚细亚腹地推进过程中的希腊人在1921年的萨卡里亚战役中被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国民军击败,“新拜占庭帝国”的伟大理想就此化为泡影。1922年11月1日拯救了国家的凯末尔废黜了奥斯曼帝国的末代之君穆罕默德六世,延续了6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在这一天正式宣告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

尽管土耳其一直视自己为突厥后裔,土耳其正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重要起源地,然而实际上纵观土耳其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高度混血的多民族国家——在作为突厥分支的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征服小亚细亚的过程中不可能将这里的原住民全部灭绝,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土耳其人应该是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同由安纳托利亚人、古希腊人和高加索人混血形成的原住民融合形成的。作为游牧民族的突厥本身就是由众多的草原部族联合形成的操同一语系的民族集合,而不是单一民族,作为突厥分支的塞尔柱人、奥斯曼人同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突厥汗国的血缘本来就比较疏离,在同小亚细亚原住民融合后实际上今天的土耳其所具有的突厥基因其实已不多了。今天的土耳其人在体貌特征上更接近于欧洲白人,但在文化心理认同上土耳其人普遍接受自己是突厥人并保持着自己的伊斯兰信仰。正因为如此欧洲始终视土耳其为异类,尽管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之一,但在加入欧盟的问题上受到欧洲各国持续数十年的排挤。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土耳其人是不是突厥人的后裔?

首先突厥是一个文化认同概念,并非种族名词,和匈奴一样。

狭义的突厥人是指突厥汗国的突厥人,广义的突厥系是指从古至今凡是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都是突厥人。

目前全球有1.8亿人使用突厥语族语言,大多数都自称是突厥人或突厥人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从多到少):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中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俄罗斯、北塞浦路斯等。

从DNA上看,突厥人群体具有高加索人种和北蒙古人种两种特征。

土耳其不同地区的DNA结构比例

土耳其人DNA研究

下图是2004年确定的土耳其人父系DNA单倍群图

土耳其NDA结构:J2,24%;R1b,14.7%;G,10.9%;E3b-M35,10.7%;J1,9%;R1a,6.9%;I,5.3%;K,4.5;L,4.2%;N,3.8%;T,2.5%;Q,1.9%;C,1.3%;R2,0.96%。

如上面所说,突厥人主要是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

高加索人种主要是I、R1a、J、G,那么土耳其的高加索人种比例是:24%J2+10.9%G,合计:34.9%。

东亚蒙古人种,主要是Q1.9%、C1.3%、N3.8%,合计7%。

总的来说,土耳其人DNA和来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土耳其人是混杂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南欧、西欧、东欧不同地区民族的混合体。

简单说,土耳其是西方东进、东方西进、南方北进的熔炉。


历史哨声


这就像 俄罗斯鞑靼斯坦人(国内塔塔尔族) 和 克里米亚鞑靼人明明是欧洲面孔而且是回教为何自称蒙古高原的 塔塔尔,鞑靼人 一样道理。 首先把所有土耳其人或者大多数土耳其人当做希腊后裔是错误,土耳其人主要组成部分是小亚半另一个操印欧语系的原住民安纳托利亚人。大多数土耳其人 主体 是 今天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 原住民是 操印欧语系的 安纳托利亚语族的 安纳托利亚人(吕底亚人,赫梯人 等),而后是 其他印欧语系的人《亚美尼亚人,伊朗语族人(主要库尔德人 和波斯人,,),,希腊人,斯拉夫人。》高加索语系人,乌拉尔语系人,闪含语系人(亚非语系)《希伯来人,阿姆哈拉人,等》,阿尔泰语系突厥人(主要是乌古斯语支 少数钦察语支)

土耳其人的 乌古斯突厥系 族源 来源于 蒙古高原,西伯利亚这一代,突厥人原来是 阿尔泰系通古斯语族的 鲜卑人分支 柔然人 的 潘属(通古斯语族的 鲜卑人在古代中原建立了 前燕,代国,后燕,西燕,南涼,南燕,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公元552年柔然属下突厥部落叛乱被灭,一部分柔然人跑到东欧,中欧(今天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奥地利一带) 建立了 阿瓦尔汗国,直到7,8世纪被 法兰克帝国查理曼和 东罗马帝国联手打败而逐渐衰亡,而柔然手下突厥人迅速继承原来宗主柔然人的领土,征服了中亚,后来又分裂成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7世纪时被先后唐朝所灭,而东突厥汗国后来形成了后突厥汗国亦在8世纪被突厥属下回纥灭亡。回纥人也迅速征服突厥人征服的蒙古高原(漠北),中亚,848年漠北回纥汗国被属下黠戛斯人所灭,后来黠戛斯人被蒙古人所灭,一部分黠戛斯人逃到中亚和原住民 和钦察人 融合形成今天的吉尔吉斯人,而中亚草原的乌古斯人 被 钦察人 所灭,一部分 跑到现在中亚卡拉库姆沙漠的绿地州跟人融合形成后来的土库曼人,一部分乌古斯人逃到中原跟回人,汉人,藏人,蒙古人,等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撒拉尔族,另一部乌古斯人继续往南下征服了伊朗,小亚,西亚跟当地伊朗语族,闪含语族,亚美尼亚人,高加索语系人,安纳托利亚人等融合形成了赛尔住突厥人。后来 迁移到西亚,小亚,欧洲巴尔干半岛的 乌古斯人跟当地居民融合后 由于政治,文化,习俗背景,方言区别,信仰差异而 又 分裂形成 阿塞拜疆人(主要伊朗,阿塞拜疆),土耳其人(土耳其,北塞浦路斯,叙利亚,巴尔干半岛),加告兹人(摩尔多瓦),乌鲁姆人(格鲁吉亚),卡什加人(伊朗),呼罗珊人(伊朗),哈拉吉人(伊朗) 等民族,而迁移东欧草原的的 乌古斯人 又和 钦察人 ,乌拉尔人。 就像 被黠戛斯人灭后一部分 回纥人后来 迁移到 新疆 部分 跟 新疆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地州原住民 印欧语系的 吐火罗人(吐火罗语是 印欧语系 独立的 语族 ) 和 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的于阗人融合 ,一部分和 契丹人,羌族,高昌汉人,吐蕃人,蒙古贵族,从中亚过来的 阿拉伯-波斯传教士 融合 形成今天的新疆维吾尔族,艾努族(阿布达里族),一部分回纥人在青海,甘肃 和 当地 吐蕃人,汉人,蒙古语族融合形成 裕固族,一少部分在 回纥人 在湖南 跟 回族,汉人 融合 形成 湖南维吾尔族,另一部 回纥人 甚至 到中亚与 当地的 印欧语系 伊朗语族的 粟特人,巴克特里亚人,少数蒙古贵族 等融合形成乌兹别克人,这就是为什么 维吾尔语 和 乌兹别克语 非常接近的原因,而突厥语族 另一个分支 钦察人也不断扩张 跟 乌拉尔语系人,匈奴人,契丹人,西域古汉人,蒙古贵族,斯拉夫人,高加索语系人,伊朗语族(斯基泰人,塞种人) ,通古斯语族人,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人,古西伯利亚语系人 长时间融合而由于地理距离,文化习俗差异,方言区别 而形成 哈萨克人(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塔塔尔人(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巴什基尔人(俄罗斯),卡拉卡尔帕克人(乌兹别克斯坦),卡拉恰伊人(俄罗斯),库姆克人(俄罗斯),卡拉伊姆人(立陶宛) 等民族, 咱们汉人 也是华夏民族 跟 蛮夷狨狄,百越,古巴蜀人,鲜卑人,党项人,匈奴,回鹘,突厥,蒙古,通古斯,女真,甚至 印欧语系 斯基泰人,羯族 也融合到 汉人了。所以 世界上几乎任何民族都是互相融合形成的,没有所谓纯洁的民族,只有文化民族。





平安中国742


突厥人影响下的世界历史

对于中世纪的旧大陆历史,突厥这个词汇,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历史上,突厥人的足迹堪称遍及欧亚大陆——隋朝时期,突厥曾经勾结高句丽危害隋朝,最终触怒隋文帝。到了大约中国明朝初年,突厥又在西亚,灭亡了千年古国拜占庭帝国,并一度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当代,土耳其人自称是突厥后裔,这一点,是否有着依据?

民族的变化

从世界历史角度来说,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存在着不断变化的过程——就像古代汉族和现代汉族,在族群成分上,是存在一定的变化的。比如唐朝初年,唐朝大军灭亡高句丽王国,唐朝朝廷将高句丽故地上的百姓,大部分迁到了内地,这部分高句丽人,最终融入古代汉族族群中,至今已经杳然无踪了。此外,还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则是逃到三韩部族那里,最终融入三韩族群。因此,不能将古代高句丽人等同于现代的任何一个族群。

同样,突厥族也因为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出现变化。

突厥简史

突厥原本臣服于柔然。

柔然称雄时代,中国处于南北朝时期,柔然一度成为北魏的主要边患,后来被北魏打败。柔然衰落后,突厥崛起,而与此同时,北魏发生分裂——之后由于突厥的强大,北齐和北周的统治者都要臣服于突厥——甚至北周皇帝要娶突厥公主为皇后。



隋唐时期,突厥发生分裂,在唐朝,突厥由于受到唐朝重创,于是部分突厥开始西迁。

金朝末年,蒙古成吉思汗因为使臣在花剌子模遭到花剌子模国王的羞辱和杀害,于是西征花剌子模。一般认为,花剌子模属于塞尔柱突厥的一个分支。此时的突厥,活动范围早已远离北朝时期的故土。

在花剌子模存在的同时,也有突厥部族渗入小亚细亚半岛,在小亚细亚半岛休养生息,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初年,部分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半岛建立奥斯曼帝国——这便是现代土耳其的前身。

奥斯曼帝国建立不久,就开始走向扩张的道路,并且一度和沙皇俄国爆发战争。近代,奥斯曼帝国陷入衰落。部分突厥人为了振兴民族自信心,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其中包括著名的“泛突厥主义”,并幻想能复兴土耳其国家,建立一个连绵中亚——西亚的新土耳其。

当代,部分土耳其人也受这一思想影响。

现代土耳其的误差

尽管历史上,突厥人的足迹踏遍旧大陆,但是,现代土耳其人陷入一个重大的误区。

那就是前文提到的,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截然不同。

古代突厥人属于游牧部族,走到哪里,和哪里的人通婚,最终,导致突厥历史上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时候和黄种人通婚久了,突厥人里就会以黄种人居多,和白种人通婚久了,就会以白种人居多。


并且,有时候还存在弱小部族归附突厥,成为突厥分支情况,也有突厥部分部族融入其他民族的情况。

因此综合来说,不论是古代突厥还是近代突厥,其血统传承,处于混乱且大杂烩的状态,因此简单的认为现代土耳其人是古代突厥的后代,是不对的。


藤树先生


土耳其人具有“万国血统”,但从国家的文化传承来看,祖先还真是突厥人。突厥人的西迁,中国人的史书里有记载,而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到达小亚细亚生活。

突厥人不是一下子全部迁移,而是一批批地向西而行,直到一个叫“厄尔图格鲁尔”的人率众迁徙过来。1280年,厄尔图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坐上首领位置,这个叫“凯伊”的部落就此叫“奥斯曼人”。

在奥斯曼的领导下,奥斯曼人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以“圣战”的名义四处扩张领地。1326年,奥斯曼在人间的最后1年,他带领军队攻下亚洲的布尔萨城,使之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个都城。

奥斯曼帝国的前面10个苏丹全部是贤君,他们让小小的国家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帝国的疆域内生活着复杂的人群。

民族上看有突厥人、希腊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鞑靼人……皮肤颜色上看有黄、白、黑……宗教上看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萨满教……例如,16世纪的伊斯坦布尔约有人口70万,其中穆斯林占58%,基督徒占32%,犹太人占10%。

奥斯曼人的基数本来不大,而且同异族通婚之后,后代的突厥血脉更是稀薄。奥斯曼人大体经历2番的混血,先是占据小亚细亚的“东方大混血”,然后是出征欧非大陆的“东西方大混血”。总之,伴随奥斯曼人血统的日趋复杂,他们的文化属性也日趋丰富。

就现在而言,土耳其人除语言还属于突厥语系外,血统上的突厥成分其实已经很少。然而,如果要追溯祖宗基业的话,那还是可以攀上那群从东方迁来的突厥人身上。

尽管血缘越来越遥远,但是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很流行,并且从突厥民族的历史一直推导更远的历史。1个很典型的证据是土耳其的军徽,上面写着“M.O.209”标识,涵义是“公元前209年”。

这一年发生什么事情呢?中国《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冒顿单于……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是的,土耳其军徽就是要告诉其军人,你的番号源自2200年前的中国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