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最后的渡口船工:希望取消渡口修建桥梁


“小心河岸的坡度,开车慢点 ”话音刚落地,一位身穿棕色皮衣的中年男子将一条手指粗的铁链从木桩上解开,两只焊在一起的铁皮船也随着他手中的缆绳慢慢向河对岸划去,大约一分钟后,渡船靠岸。


渡口所在的位置是河南省新野县和唐河县的分界线,渡口在唐河上,唐河是汉水的支。这个渡口让船工老杨成为周边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
渡口所在的东边是新野县前高庙乡的龙潭村。西边是唐河县的苍台镇,但是因为渡口西边的几个村落离苍台镇太远,唐河县境内的这几个村落的村民都是到龙潭镇来赶集。 龙潭村盛产黄酒,百年以来都是集市,龙潭村附近的自然村都是到龙潭来赶集。同时,因为路桥不畅,龙潭集市近几年也慢慢的没落了。而渡口经历百年的变化,依旧方便着两岸的村民往来。

渡船是新野县的龙潭村和唐河县的陈排湾村在80年代共同出资购买的,渡船已经有20多年历史,渡船运回的时候也挺有意思,是十几个人从湖北襄阳沿河拉纤拉回来的,一共拉了十几天。
早些年,渡口很热闹,两岸的村民比较多,往来也频繁,一天里要摆渡许多次。后来,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到外面去了,留在村里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再说就是赶集也懒得徒步去了,出门都是先到乡政府所在地,再乘车子去外地。于是,渡口越来越冷落下来,有时一天仅摆渡五六个人。然而,就是这么少数的人,也得从渡口摆渡。虽然现在当船工显得比较清闲,但不能缺了岗。老杨每天均不能长时间离开渡口。
现在渡船是以承包的方式包给个人的,前几年行人过是5角钱一个人,后来村委减免了一部分承包费用,要求给过往的行人免费。

老杨考虑到这个渡口的实际情况,在渡口边修建了一个小亭子。董仁圆从此不再像前任那样住简易棚了,吃住到亭子里去。
老杨的伙计每三天来一次,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的晚上七点,二十四个小时。来的时候会带上面条和青菜,船上有个小屋,能睡觉和做饭。
老杨说不太想再做船工,希望政府能把路给打通或者修一个浮桥,因为现在唐河的水位越来越低了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清沙,把堆积在渡船附近的沙清走,要不渡船被沙堵住是拉不动的。
拉船是个体力活,有时候老杨一个人拉的吃力,附近经常过桥的村民,上船后会自觉的帮忙拉船。
有时候夜里不没有车过河车或者只过一两辆车,老杨也得起床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