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歌手“炫技”?

沈庭吕


“炫技”可以理解为炫耀自己特有的技术或技巧,本身具有贬义,歌手的“炫技”指的多是在歌唱选秀节目上,为了赢得观众或评委的赞赏从而胜出,在演唱时过分突出歌唱技巧,而罔顾歌曲本身的意蕴,对歌曲的艺术美感造成破坏。《我是歌手》以及后来改名的《歌手》这档节目,有不少歌手都被批在演唱时有炫技的嫌疑。黄绮珊、韩红、迪玛希、邓紫棋等歌手都曾被吐槽在节目上狂飙高音。

但歌手本身也许不认为炫技是件坏事。歌手黄绮珊对于“炫技”就发过评论,认为技巧也是歌唱的一部分,为什么用感情去唱歌不会被挂上“炫情”的罪名,而用技巧就要背这样的黑锅呢?黄绮珊有她的道理。不少歌手都是因为天生嗓音好、音域广、高音稳而为大众所熟悉的,而这也的确是老天爷赏饭吃。用技巧唱歌无可厚非,歌唱技巧也是歌手本身音乐素养和个人特色的展现,但问题是,运用技巧是否就意味着“飙高音”,逢歌必飙呢?恐怕不是的。真正娴熟的歌唱技巧是能收能放,能出能藏。如果听众想起一位歌手,纯粹地只想起了ta震耳欲聋的高音,恐怕ta也不是一位出色的歌手,顶多是个有大嗓门的人而已。

林忆莲巅峰时期能将《依然》这首歌连升九个key却依然谈笑风生,但她从来不会将高音作为自己表演的重头戏,我们想起林忆莲,也不会觉得她就是负责“炫技”的歌手;陈奕迅嗓音没坏的时候音域极广,孙楠和他斗歌都没能玩赢,但他无论上台表演还是演唱会,都很少“炫技”。还有像韩磊、腾格尔这样的老炮儿,要“炫技”不是难事,但越老反而越能压得住内心那股自我表现的冲动,在自我表现欲和歌曲艺术感之间,他们往往选择后者。


大象音乐空间


技术也是歌唱的一部分呐,用再多的感情唱歌都不会被人说“炫情”,为什么用技术唱歌就是“炫技”呢


黄绮珊


我想答主主要是指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歌手之间高音比拼的炫技吧?

想到炫技,我首先想到的是黄绮珊老师与韩红老师的一次合作,两个人在台上进行了一次飙高音的比拼,似乎有些人有些异议,觉着这样的高音似乎缺少一定的美感。

在近些年,大伙儿对于“炫技”的理解可能主要是来自于《我是歌手》领衔的一些综艺节目中,顶尖歌手之间竞争越来越多的高音。

对于《我是歌手》这档节目,虽然洪涛团队请出过华语新人任性不改编《模特》的李荣浩,以及低音很美的歌手王晰,但是这些都没能影响歌手们对于高音的追求。就算凭借一首极为简单的《成都》,取得了暂时的好名次,也没能免除被淘汰的命运。

最明显的就是还有迪玛希直接将一个比维塔斯还要高的《opera 2》唱出来,顿时燃起了现场气氛。

其实对于高音的追求不是因为歌手,主要是因为观众,对于每一次综艺节目中,编曲上有国内顶级团队,每个歌手也有自己的团队,同时,很多其他的技巧也很难得到极好的共鸣。而想要让大家为歌手投票,给听众一个极为漂亮的高音,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同时高音好的歌手自然就能通过“炫技”,得到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被更多人认可。

这时我想到谭维维参加《我是歌手》时演唱了一首黄绮珊老师也曾经唱过的《灯塔》,这首歌需要极高的高音的稳定与技术,谭维维的一首这样的歌儿,使她因此重新得到了更大的关注。

炫技是为了跟大家的听觉上给大家更加直接的震撼。能更容易的带动大家的共鸣,以营造一个更好的音乐现场的气氛。

而像韩红老师与黄绮珊老师那样的“炫技比拼”,很多媒体所说的不良引导,我觉着也不犯不着这样,就当是一场“battle”吧。

以上。


罗根老铁


炫技,呵呵~

想起以前柳岩在大鹏导演的《煎饼侠》里的话,大概是说,这么多年了,总有人说柳岩是借胸上位,可是胸明明是自己的,怎么就借了呢。

同样的,歌手分好多种,不是每个歌手都能像他们——

王菲,本身就豁达、想得开、愿意改变,而且加上有窦唯,本人对音乐那么有悟性,天赋也不差,稍微往小红莓靠一靠,就空灵、天籁,独树一帜,独霸华语乐坛女歌手,至今不下神坛。

陈奕迅,再普通的歌,他都能唱出深情,再普通的旋律,他都唱得出流畅深邃。他不太用技巧,却可以把《浮夸》唱得天花乱坠。简单的《你的背包》,能唱出百转千回。

周杰伦,强大原创能力,独特却坚持不肯改变的标签。这么多年了,几代年轻人长大成熟了,他还在咬字不清,一样成为不可代替的存在。

……

这样的歌手,是不世出的,几十年一个,不得了了。大部分歌手,除非有鲜明的特色,比如田震,比如林忆莲,比如刘欢,比如林宥嘉,比如赵雷,否则就只好一点一点积累,苦练歌技,模仿那英,模仿韩红,或者拼命磨炼技术,像黄绮珊,沙宝亮,张杰,谭维维……

如果不这样,就只好走另外的路线,有作品,就能靠一两首红了的代表作过几年好日子,然后过气,啃老本。没有作品的,炒绯闻,去演戏混饭吃,或者还没红就沉寂,没人知道……

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大概就明白,有一把好嗓子,有一个好歌技,即使自己没有原创能力,可是有演绎好别人的作品的能力,起码对得起这个饭碗。

有人写得好,他们努力成为常青树,自己不红,还能靠作品红。有人唱得好,总能把歌唱出本来的样子,甚至多出几分,是坏事么?

翻一翻这些年通过翻唱的形式进行的选秀,最后红而且红得还算长久的,除了原创能力出众,就是唱功了得的。

靠绯闻、跨界当然也能过得不错,可是他们进入不了华语音乐的殿堂。没有原创能力的,也许不能在词曲上留下熠熠闪光的名字,可是在音乐库里,最出色的,是这样一些好嗓子。

如今总有人叫着,歌手已死,音乐作品才能活着,可是怎么活着呢?

有陈奕迅的《孤独患者》,有韩红的《天路》,有黄绮珊的《等待》,有沙宝亮的《暗香》,有王菲的一系列代表作……

流行音乐史,考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一个一个的好声音么?

能写的,大家夸有才;能演的,大家说多栖;能唱的,却被说炫技?炫技凭的是本事,吃你家饭了还是喝你家水了?

唱功好,有技术,终于有机会一展歌喉,不炫技,难道收着送给那些不会写又不会唱还三天两头闹幺蛾子的所谓歌手么?


巩会计


我喜欢的歌手常石磊,很多人就说他炫技,咬字不清。在前几年的央视直通春晚上就被三宝批咬字不清。我觉得能炫技首先要有实力才能炫,从小就在上音附中学习作曲,后来在上音学习音乐工程系,会写会作曲会编曲,大学期间就写出了《high歌》。



他当时能被陈其钢找去做奥运会音乐团队核心成员,而且是他演唱的《我和你》小样打动了奥组委的领导,说明他的实力毋庸置疑。听过他的歌的人,能够知道,他不仅只是技术过硬,感情也非常丰富。比如他的作品《哥哥》 《老爸》《我们都不应该孤单》等等。张艺谋导演更是在他的电影里面邀请常石磊创作主题曲,比如《山楂树》还有《归来》里面的《跟着你到天边》。喜欢听他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感觉听不下去,很正常,每个人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他热爱音乐,音乐是他的生活。希望他可以一直走下去,给我们带来好听的作品。


ZY7350


首先呢,我是作为一个常人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状元是不是都是有一定技能的!那是一定的,如果单单靠运气,靠人脉等一些东西,顶峰你是永远碰不到的。

炫技这个词也感觉不怎么恰当,不能用炫去说一个人的本领,这个词太贬义了,我感觉酷更合适。有人说,谁谁谁一上台子就飚高音,听的不耐烦,首先你是否喜欢这个歌手,其次他的高音表达的情绪在何处,你是否理解,在说什么的时候要有前因后果,要不你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更对社会不负责,毕竟明星都是能影响一大部分的

作为一个歌手,很不容易的,作为一个专业的歌手,更不容易,因为除了唱好歌,他还要有好的创作,就是没有好的创作,也要在改编上有天赋,这些技能不是说一天两天都能学会的东西,都是经过多年的摸打滚爬,征战舞台,得来的,有句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个歌手,他们背后的汗水,外面的成功都是自己通过自己努力赚到的。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肯定不能成功,希望我们都能尊重每一个歌手,他们表演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欢乐

我是日头 穿播正能量 喜欢点赞加关注


我是日头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其实“炫技”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对于唱将们而言,

恰当的炫技能够切实地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并激发听众们的强烈共鸣。

但是,炫技也有成功与不成功之分。如果炫的漂亮,那就歌手实力的展现和演唱效果的完美加分。如果炫糗了,那只能说是演唱意识跟不上技术。

什么叫失败的炫技呢,先放一张图你们就知道我想表达啥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能回忆起当年他俩合作《十年》里,女版孙楠最后那惊天地泣鬼神惊世骇俗的一段高音......

不过,对于选秀节目来说,适当的玩技巧更有节目效果,让整体表现不那么平淡。而且每个人有自己的表达喜好,无论炫技不炫技都是应该被支持的艺术表达自由,在这里不想简单地做好或不好的二元评价。

另外,炫技还有个额外作用,它经常作为一种同行之间的私密交流方式,在互相炫技的同时能较快地get对方的功底,艺术追求,审美喜好等信息。不过对于外行听众没什么意义,只能看个热闹了。

瓜大人


有人说唱歌感情是第一位的,这个不否认,但是技术也不可忽略。因为它是一个专业歌手必须具备的。

说回炫技,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也有一些是歌曲本身所要求的,比如迪玛希唱的《一个忧伤者的求救》。

是有一些歌手唱歌的时候在炫技,但是

“炫技”本身绝非一个贬义词。

一个歌手能炫技,说明他的专业功底是绝对扎实的,这个也是不错的,总比一些连炫技都做不到的歌手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