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以养“士”著称的齐国公子孟尝君为何落了个被灭族的下场?

一生一世我爱你誓爱生世


孟尝君田文,齐国宗室大臣,齐威王之孙、齐宣王之侄,名列战国四公子,在当时也是风云人物,在齐国为相,在魏国为相,还曾率五国联军攻打函谷关,风光无限。

孟尝君生前风光,死后却被魏、齐灭族,两个国家为之动手,可以看出孟尝君的为人作风很有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孟尝君的一生。

少年经历

说起来,孟尝君早年的经历还挺苦的,差点就玩完了。

孟尝君的老爹田婴是齐宣王的异母弟,田婴为人钻营,徇私舞弊,家积万金,但他懂得拍马溜须,讨得老父亲的欢心,被齐威王封于薛地。

齐威王死后,齐宣王即位,田婴当了十余年的相国,但却经常待在封地,置国事于不顾,只顾着自己的家事了。在田婴的努力下,他有了四十多个儿子。

儿子一多,死几个也就无所谓了,比如田文,他是田婴小妾生的,生日是五月初五。五月是恶月,再加上初五叠加,田婴觉得不吉利,就让田文的母亲扔了田文,可是田文的母亲哪狠得下心,还是偷偷把他养活。

田文的母亲不受宠,田婴也没发现,一直到田文长大后,经过其他儿子的引见,田婴才知道这个儿子的存在。田婴大怒,责问田文的母亲,但却被田文质问得哑口无言,封建迷信站不住脚。

过了一些时候,田文又向田婴进言,告诉他要注意与国家的关系,从此以后,田婴改变对田文的态度,非常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

最后,田文成为田婴的继承人,继承了薛地封邑。

田文作为一个小妾生的差点没命的孩子,最终逆袭获得父亲认可,足可见其能力,但是这么多年的摸爬打滚、父爱的缺失等等,都让田文养成了一种性格,那就是唯我独尊,除他以外,一切为虚,只要损害到他的利益,全都要付出代价,这在田文日后的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切为己

孟尝君承袭了田婴封地后,广养食客,招揽诸侯宾客和罪人逃亡者、鸡鸣狗盗之徒,成为一方恶霸。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史记 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的来者不拒直接导致薛地的社会风气败坏,直到西汉时期司马迁前往当地查访时,仍风仍败坏。

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史记 孟尝君列传》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秦宣太后对孟尝君的沽名钓誉一语中的,而从司马迁的评价来看,世之传,可见孟尝君好名已是天下皆知。

孟尝君在齐国横行霸道,出了齐国也不收敛,他在赵国就有灭了一县的光辉事迹。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史记 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是有怨必报之人,秦昭襄王差点坑死他,得鸡鸣狗盗相助脱身后,孟尝君立刻利用自己在齐国的影响力,联合魏国、韩国,组成三国联军,共同攻打秦国。赵国、燕国加入联军,第二次函谷关之战爆发。

此战,联军攻占函谷关,威胁道秦都咸阳,但贪婪的孟尝君却没有再进一步,而是接受了秦国割地求和的条件,最终,秦昭襄王被迫割尽河西之地以乞和。

后来,齐湣王想驱逐孟尝君,夺回薛地,就罢了孟尝君的官,孟尝君狼狈出逃,来到魏国为相。虽然被驱逐,但孟尝君身为齐国王亲,却在之后的五国攻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几乎使齐国灭亡(仅剩下两座城)。

最终结局

孟尝君好好地活到病逝,而他死后,他的儿子们陷入了夺位之战。复国后齐国立刻联合魏国,发兵攻占薛地,屠了孟尝君一家。

荀子在《臣道》中评价孟尝君是

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

对于这位篡臣,灭族也是情理之中。


平沙趣说历史


孟尝君田文,战国中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齐宣王田辟疆之侄,齐闵王田地堂兄弟。战国四公子之一,因承袭其父爵位于薛地,又称薛公。


孟尝君曾先后任秦国、齐国、魏国相国,也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位,可见他也是一个极有能力的人。至于他为何死后被灭族,我们可以从相关史书中一窥究竟。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田文出生时是五月,在他父亲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男孩会害了父亲,所以一直不受待见。

但为何田婴死后他能承袭爵位,史记中记载的是他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彻底改变了田婴对他的态度,从而开始器重他。



田文承袭了封地后,广养食客,无论是罪人逃亡,还是鸡鸣狗盗之人,他都一并收之,来者不拒,扩大自己的实力。

田文从秦国出逃经过赵国,因为赵人以他的形象而讥笑他,他大怒之下带领随行人员大肆杀戮,足足毁了一个县才离开,可以田文心胸之狭窄,为人之狠毒。

为了消灭自己的敌人,不惜联合秦国欲灭掉自己的母国齐国。看来家国情怀,忠君思想在他这里是一文不值。这换作哪个齐国国君,搁这事也必定心怀不满。

田文在薛地时,为了增加收入,不仅收田租,还向别人放高利贷,这真是生财有道,不择手段呀。

太史公司马迁曾到过薛地,查验知道薛地民风败坏,田文破坏了当地的风气。

在荀子《臣道》里面认为田文是篡臣,何为篡臣?就是篡夺君权之臣。可见在荀子眼中,田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贰臣。

虽然田文任齐相时,也为齐国做了几件有益的事情,为齐国的强盛贡献了力量。但他一旦碰到涉及到自己利益的事情便见风使舵,不择手段,即使对于自己的母国也如此。唯利是图,毫无底线,虽然贵为战国四公子,但与其他三位相比真心差远了。在世的时候还能功高盖主,骄奢淫逸,篡臣全相,死后却不能荫庇子孙,所以被灭族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小张的茅草屋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宰相田婴的小儿子,以养士闻名于世,门下食客三千,其中不乏鸡鸣狗盗之辈和负罪外逃的人。田文对待他们都一视同仁,俨然一个黑社会大哥的形象,天下人都以为田文敬贤礼贤,因此纷纷投靠在他的门下混口饭吃。

去齐入秦,心怀二志

秦昭襄王听说田文的贤名,便想召田文到秦国做宰相,田文因为在齐国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因此就打算去秦国碰碰运气。宾客们都不建议他去,但是田文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一般人难以说服他。


这个时候最佳辩手苏代登场了。他给田文讲了个故事,说一个木头人和一个土人在雨中对话。木头人嘲笑土人说,天下雨了你就会变成一摊烂泥,土人说我会变成一摊烂泥,但我会和大地母亲在一起,而你则会被雨水冲走随波逐流,成为一生漂泊不定无所依靠的可怜虫!秦国是虎狼之邦,齐国才是您的立足之地,您去了秦国将会有生命危险!田文听了苏代的话,便放弃了去秦国的念头。



秦人的韧性是出了名的,秦昭襄王一直没有放弃努力,终于田文还是被他召到了秦国。不过田文并没有被重用,宣太后和魏冉看出了这位老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本质,田文一下子处于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鸡鸣狗盗,欺世盗名

这个时候田文的门客冯谖给他提了个建议,就是求秦昭襄王的宠妃帮忙脱罪,并自告奋勇去游说。宠妃提了个条件,要田文所拥有的白狐狸皮,那是个价值连城的宝物。田文为了保命当然不会吝惜,但是这个宝物已经送给秦昭襄王了,现在在秦君的府库里面存放。



这是一个难题,田文随行的门客一筹莫展,冯谖不动声色的向在墙角的一个长的尖嘴猴腮的人使了个眼色。这个人来到田文面前,说自己善于装扮成狗去盗窃财物,这个活自己可以胜任。田文大喜,便派他去盗取狐狸皮,果然获得了成功,田文将狐狸皮进献给昭王的宠妃因而脱罪。


出了囚牢的田文来不及欣喜便踏上了逃亡的道路,因为冯谖预计秦王会后悔,所以田文必须赶紧逃,否则还是会有性命之忧。到了函谷关天还没有亮,鸡还没有鸣叫,关门还没有开。可追兵就要到了,这个时候一个在出行前被冯谖极力推荐的人走到了田文面前,这个人其貌不扬,但他有一个特长就是擅长模仿鸡叫。

守关的人听到鸡鸣便打开了大门,田文和一众门客逃出生天。鸡鸣狗盗的典故就出自孟尝君田文,没有鸡鸣狗盗之徒,田文就没有下文了。

心黑手狠,难负盛名

在逃到赵国的时候,赵国的平原君盛情招待了田文,赵国人听说田文来了,都出来想一睹田文的真容。田文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和大名鼎鼎的孟尝君很难联系在一起,于是赵人都取笑田文的相貌。田文勃然大怒,带领手下跳下了车对围观的人群挥刀就砍,见人就杀,杀了几百人,灭掉了一个县,才率众离开。


嘲笑我要你命,田文这么多年来的大哥可不是白当的,小弟们个个心黑手狠,不一会儿就血流成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田文本身就是个流氓地痞。

一人之助,一时之功

田文的成就得感谢一个人,就是他的门客冯谖,这位冯老先生最初并没有得到田文足够的重视,而是被安排到了下等宾客的住处。冯谖就不断抱怨,终于被调到了上等宾客的住处,享受到了最好的待遇。不过他还是说自己在这里混不下去,田文有点厌烦了,就对他不再理会。


后来的一件事让田文认识到了冯谖的能力,由于田文的门客越来越多,开销就越来越大,因此收取封地人的赋税和欠款就成了很重要的工作。但是这个活不是那么好干的,今年气候不好,很多人颗粒无收,因此去收款的人一个个的无功而返。这个时候冯谖说我可以去,一定能带回钱来,田文实在没有其他选择,只好让冯欢去试试看。

冯谖到了地方只字不提收钱的事情,而是说自己要请所有欠孟尝君田文钱的人吃饭。大家都要来赴约,但是要带上欠条。听说有这等好事,大家便都赶过来了,在酒席上大家觥筹交错。酒意正酣时,冯谖提出我看大家的欠条并表示,有能力偿还的定下日期,没有能力偿还的当众将欠条烧毁。大家听到他这么说,都夸赞田文的贤明。


田文听说后很生气,问冯谖为什么这么干?冯谖说通过饮宴可以看出这些人谁是有能力还钱的,谁是没能力还钱的。对于有能力的人限定日期,对于没有能力的人给他十年也还不起,还不如不要他还了,省得他们畏债逃跑,还能体现公子的仁德和贤名。田文听后就知道冯欢是自己身边不可多得的大才。

不离不弃,重获相位

后来由于齐王的猜忌,田文被罢免了齐相之位,他身边的门客一个个的离开了田文,但是冯谖没有走,他不但没有离开,还为了田文出使秦国。冯谖先用钱财摆平了秦昭襄王身边的近臣,得到了拜见昭王的机会。见到秦昭襄王后,冯谖说现在孟尝君田文被齐王猜忌赋闲在家,您为什么不用重金去请他出山任秦国国相呢?那样的话齐国就不足道了,因为齐国的底细田文一清二楚。


秦昭襄王认为冯谖的话很有道理,便命使者带上贵重的礼物和相印到齐国去拜见田文。冯谖则赶在秦国使者前面回到齐国,他面见齐王,说秦国久慕田文贤名,现在正准备请他到秦国去出任相国。齐王派人到边境让去查看,果然发现了秦国的使者,便把对秦国使者说齐王已经任用田文为相国了,秦国使者听后只好离开回报秦王。

田文成为国相后,曾经离开他的人又都回来了,田文对这些人很是鄙视。冯谖劝谏道,您不能因为他们在你危难之时离开,就疏远他们。那样做的话会影响您的仁德之名,您应该不计前嫌,让他们心中有愧,日后自然对您死心塌地。

无国无家,自私自利

田文心中是没有天下的苍生的,他的养士敬贤不过是一种假象,无国无家自私自利才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齐国、魏国、秦国之间摇摆不定以谋求个人的利益。为了报复齐君,他集六国之力进攻齐国,杀死国君,让齐国百姓陷入战乱之苦。


极度自私自利是田文的本性,可以说没有了冯谖的谋略,田文和一个市井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冯谖成就了田文,成就了孟尝君,孟尝君田死后,他的封地被齐国和魏国两家联合攻灭。后来司马迁到原来田文的封地薛地去实地考察,发现那里的人民风彪悍多奸邪之徒,这和孟尝君田文当时招纳的人不无关系。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