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帝王术”到底有多厉害?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能执政45年?

alisa晶


“帝王术”其实并不神秘。中国历史上但凡有点作为的皇帝,都不可能不懂帝王术。

帝王术的根本目的就是驾驭群臣,常规手段无非三种:赏、罚、平衡术。

怎么算成功驾驭群臣?

让大臣们都老老实实,不敢造反——这是最低级的。

让大臣们战战兢兢,不敢蒙蔽自己——这算是中级水平。

让大臣们兢兢业业,死而后已——这是高手。

何为赏?

抓住大臣的欲望,必要时候给他添点料、加点油,让他干活更有劲头。这就是赏。

何为罚?

抓住大臣的恐惧,必要时候给他甩点脸子、抽他两鞭子,让他不敢蒙蔽,不敢懈怠。这就是罚。

何为平衡术呢?

这个更简单,就是不让哪个大臣一家独大。要为他培植一个对手,让他俩斗。皇帝坐在龙椅上看戏。

到时候,皇帝需要拿掉谁,只需要一个眼色,那个大臣的对手就会像猎狗一样冲上去,帮你干掉这个大臣。当然,猎狗会因此上位。而皇帝会为猎狗培植一个新的对手。

如此周而复始。

明朝的嘉靖皇帝,虽然名声不咋地,但要论帝王术的手腕,确实是个高手。

他最擅长的就是平衡术。

从大的方面来说,他让内廷的司礼监与外朝的内阁抗衡。内阁大臣拥有票拟权,但司礼监太监拥有批红权。

两头互相牵制,哪一头都别想反了天——内阁出不了权臣,司礼监也出不了权阉。

从小的方面说,嘉靖皇帝在内阁、司礼监的内部,也搞平衡。

嘉靖时期的内阁首辅,换了一位又一位,都是被内阁次辅给搞掉的。而内阁次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嘉靖授意。

嘉靖总是让内阁大臣们分成两派,他稳稳地坐在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掌控双方势力的起落。

而司礼监内部,也是如此。

嘉靖皇帝驾驭群臣,还有一门独家秘术:神秘感。

嘉靖是最会制造神秘感的皇帝,他本身信奉道教,整日神神叨叨的。下给大臣的旨意,也从来不会明说,而是用猜字谜、解句意的方式,模糊地传达。

如此一来,嘉靖就能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每次下达模糊的旨意,他都拥有着最终解释权。这不但让大臣们战战兢兢,不敢懈怠,而且还会让大臣们觉得他很有智慧,不敢蒙蔽他。

在帝王术方面,嘉靖皇帝确实是个高手。


趣谈国史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确实是一个很厉害很精明的皇帝,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皇帝,他虽然是以一介藩王之身入承大统,可却将所谓的“帝王之术”运用到了极致,对于权力的控制,也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的一拼。

那么,嘉靖皇帝为什么能够做到二十几年不上朝,却仍然能够独断专权,没有人能够挑衅和架空他呢?

实际上,嘉靖皇帝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步,他只走了“三步棋”

朱厚熜的能力,从他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展现出来了,一个皇帝能够独断专权,能够不被任何人所架空,首先便要完成“集权”。

这“集权”二字,看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很难。

朱厚熜即位的时候虽然只有14岁,但是却已经表现出了他果决、霸权的一面,即位当月便让人商议自己父亲的封号,也就是所谓的“大礼议”。

“大礼议”虽然持续了三年,可是嘉靖却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因此让他达到了初步集权的目的。

说白了,这场闹了三年之久的“大礼议”表面上看是在争让谁当皇考,可实际上却是打击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解除文官集团对皇权的掣肘,从而确立了嘉靖皇帝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

打垮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反对派”之后,朱厚熜才能在各部衙门安插自己的人,也才能放开手脚地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他也因此完成了初步集权,文官集团几乎再难以掣肘皇权,文官们见到他也一个个老实起来了。

这是朱厚熜所走的第一步棋,看似很急,但又走得很稳。

如果说完成了初步集权之后的朱厚熜只是让人敬的话,那他接下来的行为,就是让人怕他,敬畏之下,方出“顺臣”。

嘉靖想要让臣子顺从自己,单单只靠他们的尊敬是不够的,他必须得让他们敬畏自己,他们只有有了敬畏,才不会、也不敢挑衅他的皇权。

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实际上很简单,他的祖宗们早就教过他了,想要让臣子怕自己,那就进行特务统治!哪怕是明宪宗朱见深那样脾气还不错的人,都知道设立一个西厂来维护自己的霸权,更何况嘉靖?

当然,嘉靖用的不是东厂,也没有学他的上一任正德皇帝一样重开西厂,而是用了锦衣卫,并且,嘉靖是打压宦官集团的,所以终嘉靖朝也没有出现什么权势颇重的太监。

嘉靖三年,因为“大礼议”之争,嘉靖让锦衣卫抓了一百多位官员,当庭杖打,当场被打死的就有十六个人。

可见,嘉靖此人有多果决、狠厉了,嘉靖利用锦衣卫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皇权的集中程度,虽然还不至于像朱元璋那样事事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是此后对于嘉靖皇帝的决定也几乎再无人敢跳出来反对了。

这是朱厚熜走的第二步棋,依然很稳。

实际上,明朝的皇帝之所以能当一个“懒皇帝”,说到底还是因为内阁制度的存在,嘉靖皇帝也不例外,所以,在发动“大礼议”之争和进行特务统治的同时,嘉靖也在想方设法地控制内阁。

嘉靖皇帝之所以能二十几年不上朝却依然能够安枕无忧,就是因为内阁一直在按照他指定的方向处理事务。

可是,他想要达到这个效果,他就得彻底地控制内阁,谁入阁或者出阁,都得由他说了算,否则的话就很可能会像后来的万历朝一样,一个张居正就能将万历皇帝给压得死死的。

杨廷和这个内阁首辅一走,嘉靖立刻让和杨廷和不和的石珤入阁,接着是贾咏,从而初步控制了内阁。

尤其是在贾咏致仕之后,嘉靖更是强行让张骢入阁,为什么说是强行的呢?张骢是在嘉靖当皇帝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正德十六年五月才中了进士,才进入了仕途,到了嘉靖六年十月入阁之前,张骢也不过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六年多一点的时间,论资历,他哪有入阁的份?可就是因为他一直站在嘉靖这一边,够听话,所以嘉靖让他入了阁。

嘉靖八年入阁的桂萼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如果他们不是在“大礼议”中站在嘉靖这边的话,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入阁的可能。

从这一点看,嘉靖皇帝已经彻底地控制了内阁,后来的严嵩能够在内阁屹立不倒,更说明了嘉靖朝的内阁由嘉靖一人说了算。

而控制内阁,正是嘉靖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却仍然能够一手操控朝政的关键所在,说白了内阁已经完完全全丧失了独立性。

可谓是“内阁在手,天下我有”,至此朱厚熜走完了他的第三步棋,再不用担心朝臣会架空他了。

纵观嘉靖帝的一生,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他后来之所以能够几乎集天下之权于一身,实际上是始于“大礼议”,也是“大礼议”为他创造了乾纲独断的环境。

而他发起“大礼议”的时候,才只是一个14岁的少年,又是一个刚刚从封地入京即位的少年,却已经能够如此熟练地运用权谋,不可谓不厉害,那时候的嘉靖就像只存在于书上的那种“生而知之”的人。

只是,他是生而只权谋。

不过,嘉靖也很让人可惜,虽然弄出了一个“嘉靖中兴”,可却很快沉迷进了修道,不愿再将时间浪费在治国之上,他自己也因修道一事差点让几个宫女给勒死,像极了一个拿错了剧本的演员,让人唏嘘不已。


宁糊涂


什么是“帝王术”,所谓的“帝王术”就是古代帝王统御群臣,治国理政的一种方法。


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还能够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执政45年,这说明嘉靖帝就是一个懂得“帝王术”的高手。

那么“嘉靖帝”的帝王术有多厉害,为何他20多年不上朝,还能执政45年?

利用宦官,但又打击宦官

嘉靖一心想要修仙,为此他必须稳定好朝政,宦官就是他最好的一枚棋子。他给予了那些宦官一些权力,但并没有完全放纵他们,一旦有宦官把手伸得过长,他就会立刻将其打压。

在嘉靖时期,宦官只能充当嘉靖的眼睛,他们是嘉靖延伸出去的手,嘉靖利用他们制约文臣,同时也靠他们替嘉靖敛财。


重用文臣,但又制衡文臣

嘉靖时期的名臣辈出,就比如张居正、高拱、徐阶,海瑞等人,这些人无一不是人中龙凤,都是治国安邦的能臣。

而这些人都只能老老实实的窝在嘉靖手下,就比如嘉靖扶植起来的文官代言人严嵩,此人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大贪官,但不可否认他也是一位能臣。

嘉靖从一开始就知道严嵩不是个正直的人,但严嵩知道自己的身份,他能为嘉靖制衡文臣,他就是嘉靖的另一只手。

在嘉靖的眼中,能为我所用,按我的要求办事,就是贤臣。这就是嘉靖的厉害之处,用的时候给予高官厚禄,不用的时候立刻罢黜。

牢牢掌控中央财政

有人曾说,嘉靖时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户部尚书,此时的户部全部由嘉靖一人掌控。

尽管嘉靖能够平衡好宦官和文臣之间的制衡关系,但他依然不放心,因此他必须掌控中央财政。因为他很清楚财政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只有掌握了财政大权,他才能真正的放心。



不得不说,嘉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将政治手段玩弄到炉火纯青的高度,嘉靖帝的“帝王术”确实厉害,要不然也不可能20多年不上朝,还能执政45年。


东方大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有不妥之处,烦请批评指正。

什么是帝王术,驭人术也。

一部《大明王朝1566》,让嘉靖帝火遍了大江南北,也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这位嘉靖。

嘉靖做皇帝,做得聪明,做得心机深刻。作为高明的权术家,他参透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权力稳固与否,与是否勤政爱民根本无关,关键在于控制力。什么是控制力?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用人。

一、示弱以人站稳脚跟

正德十六年,十四岁的嘉靖帝以藩王的身份入主紫禁城。这时的内阁三人杨廷和、蒋冕、毛纪,都是前朝老臣,参预定策立帝,更不免自恃功高,企图决断一切。

不久嘉靖帝就与内阁就生父兴献王的尊号问题产生争议,嘉靖帝知道自己根基未稳,被迫妥协。

之后,嘉靖帝与杨廷和等阁臣协力清除弊政,朝政为之一新,他也逐渐站稳了脚跟。

嘉靖三年正月,逐渐站稳脚跟的嘉靖帝,重提兴献王的尊号问题,杨廷和上疏请求致仕以要挟嘉靖帝。但是此时的嘉靖帝已站稳脚跟,早已厌倦杨廷和的跋扈难制,遂诏允杨廷和致仕归里。

杨廷和去后,嘉靖帝对在“大礼仪之争”中反对自己的人坚决采取镇压措施,先将为首者翰林学士丰熙、给事中张翀等八人逮捕,又逮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命四品以上八十六人待罪。锦衣卫奉诏拷讯丰熙等八人,编伍谪戍。其余四品以上者夺俸,五品以下杖责。被杖致死者十六人。

自此,嘉靖帝终于真正算是大权在握。

二、走马换将宣示威权

在“大礼仪之争”中成长起来的嘉靖,对于皇权的运用越来越炉火纯青,垂青于某人,扶上台,不久将其打倒,再重新挑选一位,不久再用人取而代之。不断走马换将,以这办法,既防止任何柄政太久、尾大不掉的情形出现,也随时宣示着他的威权。

下面将嘉靖年间的14位内阁首辅例举如下:

杨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年-1524年

蒋冕 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1524年

毛纪 嘉靖三年五月进,七月致仕。1524年

费宏 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1524年-1526年

杨一淸 嘉靖五年五月进,七月降。1526年

费宏 嘉靖五年七月进,六年二月致仕。1526年-1527年

杨一淸 嘉靖六年二月进,八年九月致仕。1527年-1529年

张璁 嘉靖八年九月进,十年二月避讳(嘉靖帝名字为朱厚璁)易名张孚敬,七月致仕。1529年-1531年

翟銮 嘉靖十年七月进,十月降。1531年

张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复,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年-1532年

方献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进,十二年四月降。1532年-1533年

张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复,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年-1535年

李时 嘉靖十四年四月进,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年-1538年

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年-1539年

顾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1539年

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复,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年-1541年


翟銮 嘉靖二十年八月进,十月降。1541年

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复,二十一年七月罢。1541年-1542年

翟銮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二十三年八月罢。1542年-1544年

严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年-1545年

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年-1548年

严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四十一年五月罢。1548年-1562年

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隆庆二年七月致仕。1562年-1568年

纵观嘉靖年间的的14位内阁首辅,除了最后一任徐阶,他没有来的及打到外,其余所有人,几乎都是他亲手扶起来,然后再亲手打倒。罢官、致仕已是上佳结局,死于非命也并不新鲜。

“大礼议之争”后,正德老臣杨一清重新出山稳定大局,仅三年,在内阁首辅位上被罢归,翌年更遭夺职,老年受辱,杨大恨,疽发背卒。“大礼仪之争”立了大功的张璁,左等右等等来个内阁首辅,但是又被嘉靖像猫戏老鼠一样,擒而复纵,纵而复擒,三起四落。张璁之后,夏言成为第一红人,备受信用,但嘉靖对其再施猫戏鼠之故伎,使之两起两落,终于嘉靖二十七年先罢官,再逮其下狱,斩首。因夏言被打倒而崛起的严嵩,老奸巨猾,赔着小心媚事嘉靖十几年,烜赫一时,最后解职、抄家、儿子被处决,自己则死于孤独和贫困。

三、退居西苑大玩太极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发生后嘉靖帝便退居西苑,开始了他长达23年不上朝的皇帝生涯。但是朝政却从来没有一天离开过他的掌握,从夏言到严嵩,再到徐阶,三代内阁在他的匠心独运之下,斗得天昏地暗,精彩纷呈,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非亡即败,再能翻筋斗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这当中,嘉靖运用之妙、拿捏之准、思虑之细,都让人叹为观止。

著名史学家,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老师,在他的《大明王朝1566》有过这样的评价:二十年来他不再上朝,也不再集体召见甚至是内阁的阁员,每日更多的时间都在练道修玄,美其名曰无为而治。有几人知道,他已经悟到了“太极”政治的真谛——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做对了,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稳万当,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让内阁说去,让司礼监说去,让他们揣摩着自己的圣意去说。嘉靖帝死后,隆庆年间的一位进士李维桢讲了几句很有味道的话:世宗享国长久,本朝无两。礼乐文章烂焉兴举,斋居数十年,图迥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其英主哉!

意思是嘉靖帝当皇帝时间这么长,这在明朝也是最长的,但是他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抓的很紧,退居西苑几十年,朝政却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可大家觉得没有哪一天他不曾亲自临朝”。

《世宗实录》也记载道:“晚年留意于玄道,筑斋宫于西内”,但“宸衷惕然,惓惓以不闻外事为忧。批决顾问,日无停晷,故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

意思是嘉靖帝虽然深居简出,但对一切都保持高度警惕(“惕然”),从来对外面发生的事放心不下,也没有什么能够逃过他的耳朵;不仅如此,他虽然不公开露面,省去所有公务活动,却不曾放弃对文件的批阅,重大决策都由他本人亲自做出,经常召见少数重臣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直接过问每件事情。


瓦窑堡的碳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帝王术”究竟是什么?为何能有如此大威力。

帝王术研究的是用人,制人,控人,管理之道,并且让所有人都可以为你所用,让自己的利益永远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所有人可以心甘情愿的为你付出自己的才华智慧和劳苦。简言之,就是玩人。

帝王术究竟有多厉害,它是如何把人玩的团团转的,今天就让我用嘉靖帝的例子告诉你们,一个20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是怎么执政45年的。


嘉靖帝名叫朱厚熜,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他是第十一位,可是比较靠后了。并不是很出名的他,最终却通过“帝王术一展奇才,为世人所知”。

第一,大礼议”事件血流成河,朝廷官员进行了大洗牌。给官员们一个下马威,顺我者存,朕即是法。以威严服众,从此官员们为皇帝个人意志马首是瞻。



第二,他十八岁的时候执政能力就十分突出,不费吹灰之力就动手解决了当时经历了三代皇帝的首辅杨廷和。这个前三任皇帝都束手无策的大臣,却让嘉靖帝在不及弱冠的时候就动手解决了。之后的他又先后铲除了好几位在朝廷势力很大,控制朝政的人。随后扶植了很多忠于自己的人,相互制衡控制朝政,在整个朝政中布满了自己的眼线。整个朝廷一半都是自己的人还怕不能控制朝政吗?

第三,嘉靖帝利用帝王术来抓住大臣的欲望,必要时候给他添点料、加点油,让他干活更有劲头。这样,自己就不用每天为国家大事大费周章,有这些大臣们拼死为自己出谋划策,可想,他的生活还有多美好的,这也为后来嘉靖喜欢上了炼丹后就不在上朝听取政务,却能把握朝政整整45年。



第四,据说嘉靖皇帝驾驭群臣,还有一门独家秘术:神秘感。嘉靖是最会制造神秘感的皇帝,他本身信奉道教,整日神神叨叨的。下给大臣的旨意,也从来不会明说,而是用猜字谜、解句意的方式,模糊地传达。


如此一来,嘉靖就能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每次下达模糊的旨意,不管对与错,他都拥有着最终解释权。这对他自己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这种做法不但让大臣们战战兢兢,不敢懈怠,而且还会让大臣们觉得他很有智慧,不敢蒙蔽他。



说句实在话,能把皇帝做到这份上的,翻遍历朝史书也找不出几个来。毕竟那些让自己朝代万代千秋的皇帝,可谓是勤于政务,累死累活,不像嘉靖帝不上朝依旧轻轻松松掌握朝政。因此,我承认,他在这方面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但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帝王术也不例外,好皇帝利用帝王术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坏皇帝只是为保全自己,所以嘉靖帝在位45年,垄断权利,不跟任何人分享,所以归根结底,帝王术只是他争夺权利的目的而不是为国家谋求发展的权利。


小姐姐讲史


嘉靖是明朝中后期最聪明,最厉害的皇帝,没有之一。

看下《明实录》,你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史官们表面一本正经地按照所谓的儒家道德要求,去评价明朝的各个帝王。但实际上,前期朱元璋和朱棣时代,是皇帝要你怎么写,你就得怎么写。到了中后期,按照文官集团利益写,听话的就是好皇帝,不听话的几乎都是荒唐胡闹的皇帝。

虽然明武宗朱厚照谥号“武”(克定祸乱曰武,很高的评价),但是一定要说这个皇帝荒唐,又是豹房,又是好人妻;而像明英宗那种傀儡,则给予了非常高额评价,谥号里用了“英”(明识大略曰英,也是很高的评价)字,真的是因为他废除了人殉吗?还有就是那些活得命短的皇帝,如明仁宗朱高炽,只做了10个月皇帝,但是谥号就可以用到“仁”(美谥)字,那是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替靖难之役里很多被打成罪臣的人平反,但是不是朱高炽本人的意思,你也不知道。最搞笑的是明熹宗朱由校,谥号都用了“熹”(恶谥)字了,还不忘夸奖他“废除矿税”(废除了利益集团的税收)。

所以评定明朝皇帝谥号的人通常都是帝国精英,内阁首辅,都算是有水平的,还算比较客观的。但是写史的完全一副文官既得利益集团的嘴脸。

但是到了嘉靖,大家就都难住了。嘉靖明世宗的谥号用了“世”字。

嘉靖就是这么一个神人,准确地说,是一个权谋天才。从他进京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让大明从“土木堡之变”以来形成的新秩序彻底被颠覆;让失去勋贵制约的文官集团彻底大分裂;让内阁成为匍匐在他面前的一个柴犬。为了防止文官集团与司礼监勾结,架空自己,他重新重用锦衣卫,而打压东厂,彻底断绝文官集团的外援;通过漫长的“大礼议”,对文官集团进行驯化,张璁、桂萼的入阁,彻底颠覆了文官集团百余年来形成的论资排辈的规则;夏言的被杀,用鲜血教育了内阁和文官集团,更不可以和军队走得近。

最绝的一招,就是用“青词”来传递圣旨,你们去猜吧。猜对了有奖,猜错了杀头。如果这道旨意本身就是嘉靖的错,那么也没关系。嘉靖是“神”,所以不会错的,错的是内阁读错了圣旨。

这样的皇帝明朝之前没有过,之后更没有过,他没有像后来的其他皇帝,自己斗不过文官集团,便推出宦官集团来抗衡文官集团,最终弄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还给文官集团无数口实。嘉靖20多年不上朝,却利用文官集团内部分裂来牢牢控制着大明的国柄。

嘉靖从来不需要去管理任何具体的事情,他只需要抓住内阁的首辅,他就抓住了整个大明。他把大把的时间用来炼丹修道,以求长生不老。而内阁却没有一个像过往的“三杨”那样活得有尊严,无论严嵩还是徐阶乃至后来的高拱,都争先恐后守在嘉靖的炼丹房旁边的小屋子里,随时等候旨意。彼此之间还为谁“值班”而吵得不可开交。

再想想崇祯,是多么符合儒家标准的好皇帝啊。废寝忘食,十几年来未尝有一天敢偷懒的;节约用度,后宫还要自己纺纱织布。但是重来没有把自己摆在帝王的角色上,不会帝王术,不会权衡,用力过猛,若有嘉靖十分之一,大明也不至于亡国。



炒米视角


说起嘉靖帝,历史上对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荒淫无道,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都不上朝,整天都跟一群仙长道士混在一起,实在不是一个有为明君的做法。

也有人反驳道,嘉靖帝虽然不上朝,但是纵观明朝的中期,尤其是嘉靖帝在位的那几十年,明朝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是一片的大好,至少是比朱元璋的时候好了不少,这不得不说是嘉靖帝的功劳啊!

不过,在笔者看来,嘉靖帝虽然二十年不上朝,却能够掌握朝中大事,群臣动向,甚至达到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不可不谓是有点“帝王术”手段的皇帝。

只是,他二十年来是如何做到虽然远离朝堂,但是却能够清楚地了解局势的呢?

要说这个,不得不先交代一下嘉靖帝为什么会突然一下子远离朝堂?

这是要从嘉靖帝如何登基开始讲起。

嘉靖帝从小就十分的好学,且生性机灵,本来他是跟皇位无缘的,但是明武宗驾崩后,后继无人,按着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本该由嘉靖帝的父亲来继承皇位的,但是嘉靖帝的父亲比明武宗还早走,所以,就让嘉靖帝捡了便宜。

历来皇位都是沾满了不少的血腥的,但是到了嘉靖帝这里却十分的轻松,甚至可以说是侥幸。

而嘉靖帝刚刚登基后,也确确实实为国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整除朝纲,休养生息,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国库一下子充盈了不少,百姓对这位皇帝也是称赞不停。

而嘉靖帝也开始有些飘了,他认为自己是时候好好地享受一下自己的打下来的江山了,于是,他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他听说丹药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便找了不少的道士入宫。

后来,嘉靖帝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而正是因为这场风波,嘉靖帝才一下子远离了朝堂。

这场风波的起因正是因为嘉靖帝听说女人的血加到丹药里面后,长生不老的可能性更加不错,于是他前前后后不断地索要女人的血,而这个举动彻底地激怒了宫里最底层地人---宫女。

在一个晚上,几个宫女趁着嘉靖帝睡着的时候,企图要嘞死他,但是,嘉靖帝一向是谨慎,奋起反抗,最后叫来了外面的守卫,这才将几个宫女都抓了。

而从那以后,嘉靖帝便搬离了皇宫,到了行宫,这一离开便是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嘉靖帝整天跟着道士一起,朝堂都没去上了,朝臣也就只有首辅一年能够见着一两次。

不过,嘉靖帝却没有荒废朝政,相反的,他将朝政牢牢地掌握在自己地手里。他不仅设有丞相还有军机处,还设置了内阁来相互制约,而最终的决定权却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在嘉靖帝年间,基本上“帝王术”驾驭有道,国家治理也是国泰民安。

况且,嘉靖帝天生自带的一股帝王之气,下面的群臣就算是有什么歪主意,估计也躲不过嘉靖帝的法眼吧。

对此,你怎么看呢?

实说历史


讲到嘉靖帝的帝王术,历朝历代,就很少有像他那样把群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在《明史》里,嘉靖帝虽然被张廷玉等人评价为中材之主,但是他的聪明程度,尤其是权谋之术,真的可以比肩明太祖朱元璋。

自从太祖朱元璋杀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明朝就没了名义上的宰相,后来通过引进内阁学士,明朝的内阁辅臣,特别是内阁首辅,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明朝中后期,还在大内赋予司礼监盖印和批红的权力,从而明朝皇帝控制朝政的流程就显现了出来。

一般情况下,明朝的六部和全国各省府州县有了问题,就写奏疏到内阁,内阁的阁臣,商量一下,拟定一个对下面奏疏报上来事情的处理意见,呈交给司礼监,这称为票拟。有的内阁首辅比较专权跋扈,比如夏言,严嵩,他们就独断专权,自己写票拟,不跟其他内阁阁臣商量。

司礼监收到票拟以后,进呈给皇帝,皇帝有个大概的意见,是准许还是否决,司礼监的太监们根据皇帝的决定批红盖印,然后把票拟发回给内阁,通过的,内阁就分发六部照办,否决的,内阁重新拟定意见。

这就是明朝皇帝处理朝政的一般流程。

从这个流程看,明朝的内阁的确不像宰相那样能独断专权了,因为明朝初年的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他们可以不用请示皇帝就可以处理一般的政务,就可以指挥六部执行,而后期的内阁不行,他们事事都要写票拟,要司礼监批红盖印。

就算内阁首辅独断专权,也只是在内阁里面当老大,上面还有司礼监,司礼监上面还有皇帝,不是首辅说了就算的。

因此,为了争权夺势,明朝内阁的票拟权也就非常重要了,而票拟权往往掌握在内阁首辅的手里。为了争夺票拟权,就必须先成为内阁辅臣,然后成为内阁首辅。

因而,明朝内阁成员们,为了争夺内阁首辅的位子,从明成祖朱棣,一直到崇祯帝,发生了很多次的内阁乱斗,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嘉靖朝。

嘉靖帝朱厚熜帝王术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制造并利用内阁乱斗,从而,即便自己不临朝,也能牢靠掌握权力和控制朝局。

举个例子,嘉靖帝在大议礼时期,孤掌难鸣的时候,得到了张璁、桂萼等人的支持,在嘉靖帝胜利以后,张璁自然而然被嘉靖帝塞进了内阁。

但是,张璁进了内阁,就失去了跟嘉靖帝的直接联系,只能通过票拟搞联系,可是此时的内阁首辅是杨一清,杨一清很鄙薄张璁,他认为张璁本来是没资格入内阁的,因为张璁进士名次比较低,不是翰林,再加上他巴结嘉靖帝才入的内阁。

由于首辅杨一清对张璁的限制,张璁没法越过首辅的限制上达天听,而嘉靖帝本来就很孤立,由于大礼议事件,又跟百官不对付,所以不能失去张璁桂萼等“礼议诸臣”的外援,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跟张璁等人沟通。

他效法明仁宗赐给首辅杨士奇银章的故事,也给了张璁两枚银章。

这种银章有什么用呢?本来是为了识别票拟的,如果内阁进呈给司礼监的票拟,封口盖了这枚银章的印,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就不能私自拆看了,当然,首辅也不能看,只能皇帝本人可以看。

嘉靖帝实际上是给了张璁密折专奏之权。

平时内阁的票拟,无论哪个阁臣办理的,都要经过内阁首辅之手,内阁首辅查看后再呈递给司礼监,可是张璁得到了这枚银章,他自己经手的票拟,盖上银章,杨一清就算是内阁首辅,也不得私自拆看,只能嘉靖帝一个人拆看。

就这样,嘉靖帝重新跟张璁取得了直接联系,从而获得了对百官斗争的内援。

这样的银章,嘉靖帝一共赐给张璁两枚,一枚的章文是“忠良贞一”,另一枚是“绳愆弼违”。

后来另一个议礼诸臣里的桂萼也被嘉靖帝塞进了内阁,嘉靖帝也赐给他两枚银章。也给了桂萼密折专奏之权。

但是,嘉靖帝觉得这样做有点太过了,毕竟容易偏听偏信,万一张璁桂萼二人利用银章打击报复其他大臣怎么办?

为了搞平衡,嘉靖帝又赐给内阁首辅杨一清两枚银章,杨一清作为首辅,竟然也有了密折专奏之权。

嘉靖帝玩弄权术真的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嘉靖朝后来的首辅夏言和严嵩,都得到过嘉靖帝赐给的银章。

嘉靖帝这么肆无忌惮地给予阁臣银章和密折专奏之权,将本来已经变弱的内阁首辅的权力,进一步地削弱了。而且还引起内阁乱斗的加剧。

实际上,嘉靖帝是把重大权力都收归到司礼监了。而司礼监的太监们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不离嘉靖帝左右。

因此,嘉靖帝就算几十年不上朝,一样牢牢掌握着朝廷大权。

除此之外,嘉靖帝还加强内阁次辅的地位。像严嵩,徐阶,做次辅的时候地位非常稳固,轻易不会更变,目的就是掣肘首辅。

例如,有一年,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宫殿发生大火,将宫殿烧毁,搞得嘉靖帝闷闷不乐。嘉靖就暗示首辅严嵩给自己修宫殿。可是此时的严嵩已经老迈,竟然提议让嘉靖重回大内。

这让嘉靖帝非常不爽。因为嘉靖帝以前在大内曾经差点被几个宫女勒死,他很惧怕回去。

内阁次辅徐阶猜透了嘉靖帝的意思,派自己儿子去给嘉靖帝修宫殿。得到了嘉靖帝欢心。于是嘉靖帝逐渐重用次辅徐阶,而疏远首辅严嵩,把平常的政务交给徐阶去办。

有人也许会说,这反映不出什么帝王术?

其实前面我们说了,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权力巨大,其他的辅臣一般都得仰首辅的鼻息。此时嘉靖帝把政务交给次辅,把首辅架空,透露出的信息,朝廷的百官,鼻息灵敏的,应该已经开始重新安放自己的屁股了。

总之,明朝的嘉靖帝,虽然多年不出深宫,不开朝会,但是他通过自己高明的帝王术,仍旧牢牢掌握着明朝的朝局。


西堤君


有一句话叫做“帅才不及帝王术,兵书不如圣召书!”啥意思:即使你统兵打仗再厉害,即使你才高八斗,也比不上帝王的心术和驭人之术,兵法学得再好,也比不上圣旨下诏。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帝王术到底有多厉害。而论到历史上谁运用帝王术最令我敬佩,嘉靖皇帝朱厚熜绝对算一个,他用自己的手段,即使二十年不上朝,依旧把朝政大权牢牢的抓在手里。

一.“大礼议”事件

1521年4月,北京城外来了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年仅15岁的朱厚熜,也是大明王朝将来四十多年的统治者,但是此时的朱厚熜并不高兴,甚至还和迎接他的使团们发生了冲突。朱厚熜很不满意大臣杨廷和的安排,

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而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非要求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这是朱厚熜和杨廷和的第一次交锋,最后以朱厚熜的完胜作为终结,而这次胜利也让朱厚熜了解了自己的权力在这个帝国是无人可以撼动的,也为之后的“大礼议”事件作了铺垫。

在第一次交锋中失败的杨廷和并没有放弃,他马上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他让嘉靖认明孝宗朱佑樘为父亲,称自己的父亲为叔叔。而品尝到权力甜味的朱厚熜当然不可能同意。以此为始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事件开始了,最终引发了震惊全国的“左顺门案”:嘉靖三年,二百余位各级官员集体跪在左顺门求嘉靖“继嗣”,但是朱厚熜丝毫不让,最终哭谏的大臣全部被逮捕,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十七人被杖死。



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事件以嘉靖皇帝的胜利落下帷幕,同时落下的,还有以杨廷和为首官员的美好“希望”,不久,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杨廷和被削职为民。年轻的朱厚熜在此次事件中充分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将国家的权力牢牢的抓在手里,让文武百官看到自己不是软弱无能,言听计从的小孩子。

二.文官集团的内斗

在“大礼议”之争中,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是站在杨廷和一边的,学士张璁、桂萼就坚定地站在皇帝这一边,等到事情结束,张璁(cong)就被朱厚熜直接安排到了内阁,但是内阁中一般的流程是:张璁票拟,交给首辅杨一清,杨一清修改再交给司礼监,然后司礼监才能交给嘉靖帝。

但是刚仗过群臣的朱厚熜急需以张璁为首的官员的支持,为了和张璁直接联系,朱厚熜赐给张璁两枚印章,可不要小看这两枚印章,有了这枚印章,张璁的票拟就跟其他的有区别了,除了皇帝,其他人都不得观看,这就相当于康熙的密折制度,张璁拥有了密折专奏的机会,大大加强了嘉靖对内阁和朝局的掌控。



后来嘉靖将桂萼也安排进内阁,并且也赐给他两枚印章,你以为这就完了?并不是,嘉靖帝为了防止两人公报私仇,又赐给内阁首辅杨一清两枚印章,这就形成了他们双方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局面。群臣们就这样被嘉靖帝玩的团团转,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在之后的统治中,他用严嵩来制衡夏言,再用徐阶来制衡严嵩,当然,我们从历史书中学过,夏言和徐阶是忠臣,严嵩是奸臣,但是在嘉靖看来,这些人都是自己手中控制朝局的工具,他不在乎谁好谁坏,只要对自己有利,他便用谁,不管文官集团们闹的多凶,这只是嘉靖不想管太多,他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们争斗的胜负(严嵩权倾朝野,嘉靖帝让他一夜削官回乡,死无葬身之地)。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三.宦官集团

嘉靖帝真正掌握朝政的工具其实是司礼监的太监和锦衣卫,在嘉靖时期,几无宦官专权的事件发生,厂卫代表的就是嘉靖的耳目,而不是正德年间的“立皇帝”(刘瑾)。

当正德皇帝去世时,权宦们引发的滔天怨气,嘉靖不可能放任不理,而清理正德权宦的过程中,嘉靖不仅笼络了人心,也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力量,他将大批的旧部安排到了岗位上,虽然也诞生了几个毫无政治能力的权宦(如崔文),但是因为在“大礼议”时期,为了对抗杨廷和他们,嘉靖对弹劾崔文的文件都置之不理。



而到了“大礼议”结束之后,他立刻严惩了崔文,毕竟正德权宦历历在目,但是宦官的权力并不能一夜倾覆,内阁的权力也不能瞬间膨胀,于是为了平衡双方的力量,也为了践行自己的宏图之志,嘉靖帝励精图治,坚决铲除宦官弊政,同时削弱宦官权力,比如革除了在明成祖时期就成立的镇守中官,同时整顿内府库局,打击宦官贪污,而密折的常态化也起到压制宦官的作用。

嘉靖帝一连串的举措大力的打击了宦官集团,让宦官重归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本分分的成为了嘉靖帝的耳目,而东厂和锦衣卫遍布全国各地,发挥了自己的监督监视作用,让嘉靖帝即使不上朝,也能对国家和朝廷发生的事一清二楚。



不得不说,嘉靖的帝王术实在是高,他在位45年,不上朝20多年,用尽了手段来制衡群臣,绝不让一家独大,稳稳的做自己的操盘手,他放弃了上朝这种形式主义,反而让臣子更加猜不透他,他隐居幕后,不再在公众面前炫耀自己的权力,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手中的权力,他可以将权力下放,但也可以一句话将权力收回,这就是嘉靖帝朱厚熜,一个将帝王术玩到出神入化的帝王。


大汉史谈


帝王心术有一部分,但重要的还是明朝体制问题!

明朝从开朝之时,就一直是削弱臣权,加强皇权!自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直接管辖三省六部,臣权由此大幅度削弱,再也无法与皇权想抗衡。内阁便开始演变成型,在到内阁获得“票拟”权开始,内阁制度走向顶峰!内阁制度的形成也标志着皇权开始走向了顶峰!

我们来弄清几个问题,嘉靖帝是何人?他凭借什么能做到20多年不上朝而朝廷仍能运转如常!

嘉靖帝是何人?

嘉靖帝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兴献王封地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明朝时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市)的兴王府。他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就藩湖广安陆州。朱厚熜的母亲蒋氏是北京中兵马指挥使(追封玉田伯)蒋斅的女儿,她于1493年与朱祐杬成亲,1494年随朱祐杬就藩安陆。

朱厚熜幼时就聪敏过人,他父亲教他读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不仅如此,他父亲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很小的时候便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兴献王朱祐杬病薨,年仅12岁的朱厚熜袭为兴王,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接管王府。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的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嘉靖帝统治前期,出现“嘉靖中兴”的局面。嘉靖帝力革前朝时弊,励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政治上集异纳谏,勤于政务,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大赦天下,诛杀了钱宁、江彬等佞臣,整顿朝纲,总揽内外大政,推行新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重视任用张璁、夏言等贤臣,他吸取了前朝宦官当权乱政的教训,对宦官严加管束,中央集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使朝政为之一新;经济上严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治理水灾,汰除军校匠役十万余人,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经济矛盾;军事上整顿军队团营,守兵东南,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文化上改革科举之弊,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这期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天下翕然称治”。


嘉靖为什么20多年不上朝?

嘉靖帝统治后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方士、道士们利用嘉靖帝梦想长生不死和灵瑞现象的迷信,屡行诈骗之术,愚弄嘉靖帝,使每年不断修设斋醮,造成巨大的靡费。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爆发“壬寅宫变”,几死于宫女之手,嘉靖帝移居西苑修玄。此后,嘉靖开始了20多年不上朝的历史。

嘉靖凭什么20多年不上朝?

凭借明朝的文官制度!明朝至嘉靖年间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官制度,内阁制是其中的核心。在内阁制下,所有的国家大事都先有内阁成员也就是各个大学生们先行讨论,商议,然后把商讨意见写在奏章旁边,称之为“票拟”。

之后,将奏章连同票拟一起交给皇帝,如果皇帝看完同意,便让太监用朱笔写下同意,并盖章,称之曰批红。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繁杂事情都有大臣先进行妥善处理,并给出解决意见,而皇帝只需要在看到解决意见时,选择是否同意即可!这样一来,皇帝的负担可谓是大幅度减轻,不需要在亲力亲为,甚至于有的皇帝直接让太监代为翻看奏章并予以批红。

这样一来,上不上朝意义已经不是太大了,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可以通过内阁讨论商议解决!可以说,明朝中后期皇帝在亲自处理政务的意义已经不大,皇帝在其中最大的一个作用便是一个形式,一个程序,一个象征着国家和正统的代表作用!这种现象,在万历张居正时期开始尤甚!

朝廷体制占主,嘉靖个人能力也不可忽视!

嘉靖帝可以说是明朝最聪明的一个皇帝!他从一个藩王到成为皇帝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少见。他的智慧不容小觑,从初登帝位便可以迅速掌握政权,到打击权臣,使朝野上下无不在他的统治下运行,可谓是言出法随!这些无一不体现出他的政治智慧!

嘉靖虽20多年不上朝,但朝中大小事务他无不知晓,大小事务无一不需他点头同意!可以说是不上朝,却胜似上朝!嘉靖通过厂卫特务机构,通过平衡权术,可谓将大权紧紧攥在了手中!比如说,当时权倾一时的首辅严嵩也是在他一语之下顷刻间覆灭!由此可见嘉靖帝的手腕!

所以,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有其个人能力在其中,也有明朝特殊的文官体制的原因所在,两者互相作用才形成这样一种“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奇观”

这是我的一点愚见,各位有什么高见可以在下方评论,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