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1986年的那一场演唱会,流行乐坛不再「一无所有」


【民谣故事/粒粒】

1986年,北京,首都体育馆。一场前无古人、后也尚无来者的音乐会在篮球场改造的舞台上举行。

在此之前,文艺活动通常“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可在这一场演唱会中,却一下子凑齐了百位明星:毛阿敏、韦唯、蔡国庆、常宽、程琳、付笛声,以及,年轻的崔健……

许多歌手骑自行车、搭公交车前来参加演出,歌声和欢呼响彻夜空——这一晚,成了流行音乐登陆大陆后的第一次大“趴体”,也翻开了中国流行乐坛的新一页。


让世界充满爱

回望八十年代初,我们甚至很难想象,那时候的流行音乐还曾一度被称为“靡靡之音”,难登大雅之堂。而也是在那几年,不论是在英国由Phil Collins发起的《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还是在美国由迈克尔·杰逊发起的《We are the world》,都开始以音乐影响、介入社会,达成它所能及的社会力量。

群星演唱We are the world

受到西方乐坛的影响,在宝岛台湾,在罗大佑、张艾嘉的创作与号召下,蔡琴、费玉清等一众歌手集体演唱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明天会更好》,为1986年的国际和平年献歌,华语乐坛的公益歌曲之先河也由此而开。

群星演唱明天会更好

这一年,出身音乐世家、被誉为“流行音乐第一人”的郭峰正在东方歌舞团做音乐创作。一日,中国录音录像总社编辑向郭峰提议:“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百名歌星的演唱会,献给世界和平年?”

这样的想法和郭峰不谋而合,事实上,他早已怀着满腔热血,希望能带领流行乐坛作出引领时代的创新。郭峰决定发起组织第一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作为国际和平年的献礼——《让世界充满爱》由此诞生。

郭峰在他已有的《走向明天》的基础上,创作了《让世界充满爱》的三乐章式套曲,一曲分作三部——《走向明天》、《幸福平安》、《永不分离》,昂扬、舒缓、跳跃,歌唱爱与和平、同风雨共追求。当来自全国各地的128名歌手进棚试唱时,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百名歌星

邀请百名歌星参与演唱会,对于1986年的大陆乐坛而言,可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创举。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百名歌星的名单上,有不少如今依然是乐坛举足轻重的名字——崔健、韦唯、蔡国庆、常宽、程琳、付笛声……

1986年5月9日,座无虚席的首都体育馆,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童声合唱的序曲响起,身着红黄夹克和牛仔裤的百位歌手走上舞台。这个舞台在今天看来,甚至有些简陋,但是他们脸上的激动和欢笑却充满感染力。意气风发的韦唯、20岁青春活力的蔡国庆、陶醉地伸出双臂的常宽……


毛阿敏


崔健


蔡国庆

带着雪花点的旧影像,已无法清楚地看到舞台上的每一张面孔,但却清晰地记录下了每一个人如火的热情。

2006年,《艺术人生》栏目组曾在这首歌诞生20周年之际策划了一次聚会。在这场聚会上,我们知道了更多尘封了20年的音乐故事。比如——那是韦唯第一次以披肩的长发登上舞台(在那之前,无论参加歌手大赛还是演出,披肩发都不被允许);

后排:韦唯

17岁的常宽,在这场演唱会上收获了不为人知的爱情;凑不够同一个颜色的夹克衫,只好用了红黄两色……这些朴素的回忆,成了再复发复刻的历史,也是留在这段历史背后永远闪光的动人底色。


崔健和他的《一无所有》

在这场演唱会中,最有标志性意义的还是崔健和他的《一无所有》。

那一年,崔健在第一届孔雀杯全国通俗歌曲大奖赛的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但《让世界充满爱》却盛情邀请了他,作为演唱会的领唱之一。

崔健当时站在演唱会舞台的第三排,唱至兴奋处,甚至跳起了太空舞。唱完《让世界充满爱》后,他唱出了那首《一无所有》。身穿蓝大褂、一高一低的裤腿,他站在舞台中央,当唱完第一句“我曾经问个不休 你何时跟我走”后,全场雷动的掌声与哨声,仿佛平地一声惊雷,震出了一个新的摇滚时代。

“当许多人陶醉于解放带来的实惠时,崔健看到的却不是歌舞升平,而是失去传统之后的荒凉,荒凉中的自由,自由中的追求。”一代人的迷茫与思索,理想和勇气,都化作了那一句“一无所有”。也许那时他并不知道,这会是中国摇滚乐走上主流舞台的第一声。

自此,中国的摇滚不再一无所有。自此,中国的流行音乐里,有了不一样的声音。 


流行音乐浓墨重彩的一笔

尽管已过去30余年,但在许多人的记忆里,依然存贮着关于这场演唱会的空前盛况。

那一年的祖国,从大陆的《让世界充满爱》、到台湾的《明天会更好》及后来香港《地球大合唱》,至今看来,都是堪称经典的群星之作,具有无法复刻的时代意义。而演唱会之后,《让世界充满爱》和《一无所有》立即火遍了大江南北。由此,晚会的录像带也一下子卖出几十万盒,几乎家家户户的电视机中飘出的都是《让世界充满爱》。

在《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之后,当年东方歌舞团团长的王昆回忆:“我还记得很清楚,天津的一个女同志代表他们全家给我写了一封信,她说他们受了什么样的鼓舞,而且这个歌百听不厌,而且她的孩子也受到了鼓舞……”它给予观众与社会的,不仅是传达爱与和平的理念,更是一种摒旧而新生的生命力量。

也是在这一年,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一次设置了“通俗唱法组”,从此中国歌坛开始有了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流行音乐正式“登堂入室”,从“半地下状态”走向整个社会。

在2019年的岁末,听着这首三十多年前的歌,看着台上的他们充满且相信一切的脸,你总会为之动容。在那一年,我们对未来存有真正的向往,一切都充满希望,爱与和平的愿景,写在脸上,唱入歌里。

1986年,对流行音乐来说这是个意义重大的年份。在“哦 一年又一年,哦 我们走向明天”的歌声中,我们能够找到历史前行的踪迹,我们总会摒弃成见,消除隔膜。

我们拥有音乐,我们拥有明天。(完)

【民谣故事/粒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