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春節期間,北京各大醫院門診開放時間來了

北京市衛生計生熱線(12320)服務中心官方微博@北京12320在聆聽 21日發佈信息,收集整理了2020年春節放假期間,北京市部分醫院門診信息,供大家參考。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溫馨提示:

以下內容為北京12320熱線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實際情況以各醫院實際出診安排為準。

該表格為門診信息,各醫院放假期間急診正常提供服務。

因發熱去看病,請直接到發熱門診

延伸閱讀:

截至1月20日24時,全國新型肺炎新增77例,累計確診病例291例

截至2020年1月20日0-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國內3省(區、市)報告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77例(湖北省72例,上海市2例,北京市3例);9省(區、市)報告新增疑似病例27例(廣東省4例,四川省1例,雲南省1例,上海市7例,浙江省10例,安徽省1例,海南省1例,貴州省1例,寧夏回族自治區1例)。

截至1月20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國內4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291例(湖北省270例,北京市5例,廣東省14例,上海市2例);14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54例(湖北省11例,廣東省7例,四川省3例,雲南省1例,上海市7例,廣西壯族自治區1例,山東省1例,吉林省1例,安徽省1例,浙江省16例,江西省2例,海南省1例,貴州省1例,寧夏回族自治區1例)。

收到日本通報確診病例1例,泰國通報確診病例2例,韓國通報確診病例1例。

目前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739人,已解除醫學觀察817人,尚有922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新型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五招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從1月20日凌晨起,北京、廣東、武漢等地接連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情況。截至21日下午,武漢市確診198例,北京市確診5例,廣東省確診14例,上海市確診2例。此外,浙江、雲南、四川、貴州、香港等地均出現了疑似病例。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的研究仍在加緊進行中,但專家已明確表示,該病毒感染的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的現象。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徵等特點的認識,報國務院批准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其他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採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傳播。

冬春季本就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也是病毒性肺炎的高發時期,又恰逢春節,走親訪友聚會頻繁,公眾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不要放鬆警惕,做好自我防控尤其重要。

(1)冠狀病毒容易變異

2019年12月以來,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對病例呼吸道標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結果顯示,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該病毒形態因其表面凸起類似於王冠而得名。截至目前,人們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它其實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嚴重程度從感冒到重症疾病不等。

病毒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冠狀病毒屬於後者。RNA病毒最大的特點是,非常容易變異。這就不難理解,前有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這樣因冠狀病毒導致的疾病,現在武漢又出現了被世衛組織命名為“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變異病毒。在此之前,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6種,除了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外,其餘4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隨著全球監測工作的改善,可能會發現更多冠狀病毒。

顧名思義,新型冠狀病毒就是指以前從未在人類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此次,中國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漢市,其他國家和地區報告的病例在發病前均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感染後常見發熱等呼吸道症狀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在臨床表現上有什麼特點?根據臨床情況來看,一般症狀為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等。多數患者為中輕症,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其實,人感染冠狀病毒後的症狀因病毒而異。不過,常見體徵比較相似,如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的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腎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在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源仍不明確。關於感染源也有一些推測,但未得到證實。聯想到SARS冠狀病毒是由果子狸傳至人,MERS冠狀病毒是從單峰駱駝傳至人,至少說明,人的確會感染動物源冠狀病毒。至於此次病毒源是否為動物,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來揭示。

此前的病原學資料證明,一些冠狀病毒的確可以在人際傳播,人們通常是在居所、工作場所或醫療機構等場所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後被感染。20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回答媒體提問時明確指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的現象,很可能來自於野生動物。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對症治療。

(3)個人自我防護從洗手開始

面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世衛組織鼓勵所有國家加強對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監控,認真檢查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病例的任何異常流行情況,並向世衛組織通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任何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

那對於公眾而言,有沒有辦法降低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呢?世衛組織建議公眾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做好預防措施。

一是勤洗手。在咳嗽或打噴嚏後;照護病人時;製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飯前、便後;手髒時;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洩物後,記得洗手。手髒時,用肥皂和自來水洗;手不是特別髒,可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二是咳嗽和打噴嚏要防護。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口或屈肘將口鼻完全遮住,並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咳嗽或打噴嚏後,別忘了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雙手。在公共場所,不要隨意用手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不要隨意吐痰。

三是避免與特定人群接觸。因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大多表現為呼吸道症狀,因此應避免與任何有感冒或類似流感症狀的人密切接觸。另外,還要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四是肉類徹底煮熟後食用。注意食品安全,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即使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製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五是生鮮市場採購注意防護。春節期間,到生鮮市場採購難以避免,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預防。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變質的肉接觸,避免與市場裡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在生鮮市場裡工作的人,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後,勤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每天至少對設備和工作區域進行一次消毒。在處理動物和生鮮動物產品時,穿好防護服、戴手套和麵部防護。下班後脫去防護服,每天清洗並將其留在工作區域,避免家庭成員接觸未清洗的工作服和鞋。

另外,由於目前正處於冬春季傳染病高發季節,從預防呼吸道病毒傳播的角度,公眾外出必要時可佩戴口罩。戴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口罩應定期更換,不要戴反,更不要兩面輪流戴。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戴口罩前應洗手,或在戴口罩過程中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側面,減少口罩被汙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內外、上下,淺色面為內,應貼著口鼻,深色面朝外,金屬條(鼻夾)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市面上常見口罩大概有3類: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和普通棉紗口罩。其中,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擋70%的細菌,N95口罩可以阻擋95%的細菌,而棉紗口罩只能阻擋36%的細菌,因此建議選擇前兩種口罩作為外出防護。如果是去公共場所、不與患者接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即可,如果接觸患者,建議佩戴N95口罩。

需要強調的是,外出回家後,記得洗手、洗鼻,如有發熱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狀,特別是持續發熱不退,要及時就醫。

來源:綜合@北京12320在聆聽、央視新聞 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