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已经通过公务员登记的公务员,准备调到参公单位,这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项少龙537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上是没有区别的,可以相互交流调动,不受限制。你已经登记公务员了,那么你调到参公单位后,身份是不会改变的,你还是公务员身份,不会给你重新按照参照公务员管理登记的。

举个例子,大家所熟悉的团委,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很多领导干部都是从团委出来的,也就是社会上称的团系干部。拿市级单位来说,比如,你本来是市某局副局长,是副处职务,调到团委任团委书记,是正处职务,将来再到各区县当县长或县委书记。也就是说,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之间流动是不受限制的。

总之,你是公务员,调到参公单位后,对你个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当然排除那种现在正在机构改革去行政化的参公事业单位。

有问题欢迎交流,也可关注后私信交流。


中省直遴选


公务员调参公单位是否有影响,要看地方实际,也要看个人实际。

1、如果是领导干部,影响不大。比如县里的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市里的副处以上领导干部,从行政机关调到参公单位任职,无论是平级调动还是提拔任用,都是班子成员,不影响其身份、地位,组织需要随时也可以回行政机关。

2、如果是一般干部,有的地方有影响,有的地方没有。目前,全国已经有很多地方打破参公和公务员交流壁垒,允许两者之间自由流动,无论是公务员去参公单位,还是参公去行政机关,都不受影响,其身份都是组织编制部门登记备案的公务员。但有的地方不行,参公人员调行政仍作为逆向调动来处理,除非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否则参公人员调不了行政机关。不过随着改革的推进,这种身份限制逐渐会打破。

目前,比较尴尬的是参公单位的取消。本轮机构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统一被纳入了清理的范畴,剥离行政职能收规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行政职能,就失去了参公的依据。其人员除部分随职能划转分流到机关外,其余人员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都将随单位改制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直到退休编制核销。

由于参公单位都将取消,此时从行政机关调过去,当领导还好,改革后依然是领导而且随时可以调回来,如果是一般干部,改革后虽然不是失去身份和待遇,但如何安置是个大问题,留下,单位已经改事业,没有了上升通道;不留,也不见得回得去行政机关,即便能回有没有位子给你,给你什么位子都是问题,去与留都难。

所以,在当前机构改革的当口,普通公务员最好还是别去参公单位。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


80后小公


不能一概而论。已经登记的公务员调入参公单位,编制自然就是参公编制。1.第一个纬度要看要去什么属性的参公单位。如果取去执法类参公还是比较保险的。2.第二个纬度,看去什么级别的参公,如果是去比原单位高一层级的参公还是可以的,因为平台高了,发展机会多了。3.第三个纬度是平调呢还是晋升呢?如果平调就需谨慎考虑了,如果是到参公单位晋升了,也无碍。(因为有这种情况,行政机关领导编制无空缺,去参公单位晋升提拔去担任领导,先占个坑,由于公务员和参公编除了丧葬费抚恤金有差异,工资福利待遇几乎一样,物质条件不受影响,能去参公单位解决领导编制也是一条路,虽然可以相互流动,想回来担任行政机关领导也不是太容易,在有领导编制空缺前提下,还需要上会研究,通过了才可以)4.第四个纬度,是去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还是去独立的参公呢?内设机构跟行政机关联系紧密一点,机会可能多些,但也不绝对。

综合来说,如果同属一个地方待遇不会影响,如果是平调的话,去级别层级高的单位平台高些,晋升提拔的话可以去先解决了领导编制也不失为一条路,以后可以再想办法回归。如果是平调同一层级的单位的话需要慎重。如果是不同的地方的话,尽量去层级高的单位。


公考进步君



已经通过公务员登记的公务员,调到参公事业单位,对个人不会有什么影响!

一、国家公务员可以调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可以调任国家公务员部门任职,转为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当然也可以调任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任职,转为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为有利于领导干部交流、轮岗,领导干部可以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部门之间调动任职。

大家从公开报道中可以看到,国家公务员调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通讯社等事业单位,或从事业单位调往国家公务员部门任职。

但这基本上是适用于领导干部。

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习称参公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原来多是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当然具有行政职能,经多次的机构改革,因为压缩行政机构数额、缩减行编制,不得不退出党政机关序列,成为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虽然使用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仍然具有行政职能,属于事业单位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参公事业单位,其机构性质本身是事业单位,但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习称参公人员,执行国家公务,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参公人员与国家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

既然参公人员与国家公务员木有任何差别,国家公务员调任参公事业单位,对个人不会有任何影响。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在深化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中,将予以消化,不再保留。


z山海


公务员调到参公单位,其身份就会变成参公人员,使用的编制也会由行政编制调整为该岗位使用的事业编制。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被划转到相应的机关承担,除行政执法事业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不再参公。所以说,如果公务员调整到行政执法单位任职,其身份不会影响,如果是调整到其他参公事业单位,不建议去,去了有可能变成事业身份。

以述是普遍现象,具体到个人来讲,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衡量。从公务员调整到参公事业单位,或者调整到事业单位,一般来讲,都是提拔任用。或者已经提拔后,到事业单位担任主要负责人。这时候到底要不要去,就要看新岗位对个人的今后发展的实际影响了。即使不是提拔任用,如果个人属于专业技术类人员,调整的岗位更适合个人在专业技术职称领域发展,也可以认真考虑。职称发展也是体制内晋升发展的道路之一,更适合专业技术人员发展。

公务员调整到参公事业单位,除行政执法机构身份不受影响外,受县区行政编制偏少的基层实际情况影响,一些群团组织,也是使用事业编制的参公单位,这类机构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依然保留参公属性不变,更有可能将群团机关使用的参公事业编制,置换使用行政编制。如果是这两类参公机构,可以不用考虑身份问题。

即使调整到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由公务员直接调整到事业单位的,属于可以保留身份、并在公务员岗位自由转任的六类人员之一,还可以重新调整公务员岗位任职。

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动向不同,党政机构是管理监督机构,事业单位是公益服务机构,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则,是轻管理重服务,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是大趋势,行政编制和公务员岗位会越来越少。对于个人的身份选择,要根据个人实际发展出发,慎重对待。

真宁腔调,贴心提示:评论刷得太快,来不及全部回复,若有问询,请私信。

文章看点:1、公务员调整到参公事业单位,身份也会转为参公人员,编制调整为事业编制;

2、县区基层除行政执法机构参公外,其他保留的参公机构,就只有使用事业编制的群团机关了;

3、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考虑走职称发展路线;

4、省考、军转、群团等六类人员保留参公身份,可自由转任;

5、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趋势。


职言管语


公务员编制和参公编制对个人的影响很大。一是影响个人以后调动。我们这边规定很明确,公务员编制可以调动到公务员单位或者参公单位任职,但参公单位的公务员绝对不可能调动到公务员单位任职,只能在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调到任职。二是影响个人前途,公务员单位一般会有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多,你在公务员单位,即使没有提拔,按照现行的职级并行制度,在工资上也可享受副科级待遇。三是参公单位有风险,一旦单位改革,有可能变为纯事业单位,个人身份就会改变,以后就不能享受相应的公务员车补,职级晋升,退休等待遇。


永远守护你云和瑞


哈哈,单位分成三六九等,人也随之被分成三六九等,长此以往,体制内人才如何流通?


木26340727


各位读者:其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晋升的慢,晋升的空间小。前途非常有限,误人子弟。其次,参公的事业单位随时、随地都可以撤销。参公的事业单位都没了,你还是什么参公的公务员?你抓到一手好牌还没打就输了。


什刹海渔翁


公务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调到参公单位,如果这样调动的话应该就是提拔一下去参公单位。

另外参公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和参公群团单位,个人觉得参公群团单位相对比参公事业单位要好一些。

公务员调动到参公单位按规定是需要重新进行等级,根据单位性质登记为参公群团或参公事业身份。

如果不是提拔去参公单位,个人不建议去参公单位,因为去参公单位容易想要再回公务员单位就难得很了。

要慎重。


天之一叶


没有影响,不过要转参公身份,进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