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倚天屠龙记》明教教主是张无忌,为何最后朱元璋登上帝位?

舒梦阳


倚天里面其实有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里多有演绎,那就是赵敏郡主,据说历史上真有一个蒙古郡主给朱元璋做了儿媳妇。而在以前有个电视剧,叫乞丐皇帝朱元璋,里面有个明霞郡主,差点给朱元璋做了媳妇。


也就是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就算真的娶一个蒙古郡主当妃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反而可以彰显他的宽厚,安抚前朝人心。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打败了前朝,就娶前朝的女人当老婆,唐太宗宋太祖啥的都这么干过。所以拿赵敏和张无忌相好,就不让张无忌做皇帝,这个说法是立不住脚的。

那什么原因让张无忌把皇帝之位拱手相让呢,我觉得是作者为了照顾历史真实,故意塑造了张无忌一个十分反常的性格,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情节。

张无忌母亲殷素素本身是个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女人,而父亲张翠山聪明智慧刚正不阿,两个人的个性都很硬,但是呢,他俩结合以后生出的孩子张无忌却出奇的软。柔软的张无忌自打回到中原,就屡遭磨难,被人打成重伤,爹娘被逼死,后来为了治病跟常遇春来到医仙胡青牛那,也是备受折磨。后来他流落江湖,险些成为别人口粮,又遭到何太冲、朱长龄等武林民宿的欺骗陷害。这样的磨难经历多了,如果侥幸不死,那这个人很容易变得偏执凶狠,敏感多疑。但是张无忌天生柔软,依旧白莲花一个。现实生活里一个人遭遇这么多磨难,也可能变得看起来十分软弱,但是一旦翻了身,绝对会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是张无忌不一样,他是真的软,后来他武功天下无敌,做了明教教主,依旧温柔如故,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想想看,如果作者不这么塑造张无忌,而是让他在经历磨难以后变得凶狠霸道,那下面的戏就不好编了,朱元璋那样的如果遇到一个凶狠霸道的张无忌,不知道死多少次了。

在倚天的故事里,朱元璋在明教也就是一个小中层,仅仅是一个坛主,上面高于他的人不下几十个,但并不是说明教里地位低就不能当皇帝了。因为后来朱元璋的心思早就不在明教上了,他放眼的是整个天下。

朱元璋在倚天里面,其实也有重点描写,当时写他跟徐达常遇春一起逃命,为了摆脱追捕,他就杀死普通人顶替,心机手段绝对一流,张无忌看了很不喜欢,这也违背明教教规。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争夺天下。这里也看得出来,朱元璋其实并不把明教教规放在眼里,他开始加入明教只不过为了自己有口饭吃可以活下去,后来随着地位提升,他自己在前线领兵打仗,手底下人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野心也就逐渐膨胀起来。而那些明教所谓高层呢,彭莹玉和说不得两个和尚到还有放眼天下苍生的胸襟,但他俩是出家人,其他人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一个教主位子罢了。他们跟朱元璋比,的确差了一个档次。

张无忌倒是教主,但他眼里最重要的是义父谢逊,其次是赵敏周芷若几个女人,他调控的也不过就是明教几个高层,从来没有实际领导义军,掌控军权。这样的实际状况,就算朱元璋不害他,也当不了皇帝啊。

最后张无忌带着赵敏隐居去了,朱元璋当了皇帝,开始大肆屠杀明教教徒,因为他自己经历过,太知道明教造反的本事了。单单就这一条,假若是张无忌当了皇帝,他就做不到。像张无忌这样的性格,自己过过小日子挺好。



一览众河小


《倚天屠龙记》中的最后,朱元璋谎说韩林儿投敌卖国,诱导徐达和常遇春说出要除掉他的话,而故以让张无忌听到并让张无忌错以为要除掉的是他张无忌,于是张无忌心灰意冷,禅位于杨逍,自己带着赵敏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去了。似乎是朱元璋利用阴谋诡计,夺去了明教教主是张无忌的帝位,事实上呢?



一,明教虽然教众众多,教主也只是一个教主,并不等于是皇帝。张无忌是明教教主不错,而且心地善良淳厚,武功高强,人脉也很广,但这些只说明他是一个好人,而且是一个滥好人,他的志向,他的手腕,他的政治眼光,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皇帝。甚至他的格局都不足以做一个皇帝或者一个教主。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别的什么人让他做不了皇帝。更何况张无忌原本连明教教主也不想做,更别说什么皇帝。



二,朱元璋虽然不是教主,但在攻城掠地,马区逐鞑虏方面,却是一面旗帜,并且他忑向远大,又能收揽人才,而且城府颇深,能在群雄并起的天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他虽是明教一名教众,一开始也借助了明教的势力,但他能逐渐成长为一名领袖,并领着明教大部分人对抗元朝的大部分军队,这本身就是一种证明。



说到底,明朝的势力是由朱元璋所领导的军队保障的。 鸟无头不飞,兽无头不走。没有了朱元璋,张无忌也只能对付对付六大门派,做一个教主而已。朱元璋离开了明教,依旧可以凭他的心机城府,组一个团体,取了天下做皇帝,这不说过过程艰难了一点而已。



其实,作者这样安排,只是让小说与历史接轨而已,情节纯属虚构,读者无需认真考证。朱元璋的称帝,绝对不会是小说中所写的那么简单


萍风竹雨123


张无忌把教主之位传给杨逍,最后却被朱元璋当了皇帝,其实是符合情理的。

杨逍让位给朱元璋,表面原因是“年老德薄”

张无忌中了朱元璋设的局,被徐达和常遇春伤了心。

他连夜就带着赵敏,离开了濠州。写了一封书信,没有提朱元璋设局的事,就将明教教主的位置,交托给了杨逍。

而没多久,明教势如破竹,最终将元朝覆灭,政权回到了汉人手中。

但是成为皇帝的,却不是杨逍这个教主,而是朱元璋。三联版《倚天屠龙记》是这么说的:

杨逍虽继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统兵百万之众,杨逍又年老德薄,万万不能与他争帝皇之位了。

杨逍退位的原因,就被金庸这么一笔带过了,表面原因是因为杨逍“年老德薄”,不能胜任明教教主。继而朱元璋得到政权,成了皇帝。但是深层原因,却没那么简单。

朱元璋当皇帝,深层原因是他得将士们的拥护

杨逍所谓的“年老德薄”,应该并不是说他的德行不够。

而是委婉地告诉大家,他不能服众。

这其实很明显,明教本身的部署就有问题。

明教的五散人、四大法王、光明左右使者,常年在明教总坛无所事事。

军权居然全部掌握在五行旗之手,无论是阳顶天,还是张无忌,竟然就这么放心把军队的权利,交给五行旗。

正是因为朱元璋掌握军队,有足够的实力,而杨逍就是个空壳子教主,当然没办法和朱元璋争。

而且杨逍什么也不干,半壁江山都是朱元璋等将领打下来的,在军中深得将士们的爱护。

做兄弟,同甘苦可以,但若是共富贵,估计朱元璋就得想想了。这江山,可以说是朱元璋浴血奋战换来了,凭什么杨逍不出力,就可以坐享其成呢?这从哪里都说不过去。所以,朱元璋大权在握,只要他想当皇帝,杨逍根本没能力和他斗。


十点历史君


要说金老爷子的众多作品当中,最受大众喜欢的男主角可能就是张无忌了,武功几乎已经无敌与天下,并且思想品德还相当的过关,再加上一手神奇的医术,更主要的是人还长得帅。但偏偏如此完美的明教教主张无忌,最后却无缘天子之位,而在倚天屠龙记当中不显山显水的朱元璋却登上了帝位,这是为何呢?

其实张无忌相当不适合当大明的天子,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非不分

张无忌其实一点大局观也没有,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要知道身为大明的天子,你一定要有大局观,当然了也许这些所谓的大局观,很有可能会伤害到你个人的一些利益。

比如说张无忌的义父,就是一个丰常大的弱点,虽说当年的谢逊是受到了成昆的欺骗,但是做错了事就是做错了事,不论你的理由再好也没有用。

毕竟那么已经死去的人更无辜,可是谁又能为了他们打抱不平呢?

如果张无忌想当一个英雄,保护自己的义父义不容辞,但他要是想当大明的天子,首先就要拿自己的义父开刀,因为当年所犯的错误太大了。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谢逊身上的屠龙宝刀,但更多的原因却是仇恨,如果屠龙宝刀放在张三丰身上,又有几个人会去抢呢?

可以说这就是名声的问题,苍蝇不叮无缝蛋,谢逊自己犯了错,大家一起来找他讨个说法有错吗?

可是张无忌为了自己的义父却与天下人与敌,从这一点上就属于不辩是非,所以他只适合当一个英雄,而非帝王。

其二、意气用事

为什么要说张无忌意气用事呢?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被张无忌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解围了,随后江湖上正邪两派人都打算坐到一起好好谈一谈。

这个时候传出了张无忌要跟周芷若结婚的消息,说实话这个时候,其实张无忌结不结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正邪双方有一个机会坐在一起好好聊一聊。

其实就是和解,然后整个江湖拧成一股绳,共同对抗当时的敌人大元。

可是在这个紧要关头,身为大元的公主赵敏只是一句话,就把当时的新郎官给勾搭走了。

虽说事出有因,但是让不明真相的吃瓜观众怎么想,要知道此时的张无忌所代表的可不光是他自己,同时还代表了武当派与明教两个身份,而周芷若更是代表了峨嵋派这样的名门大派。

但是张无忌却一点也不分场合,只是看到了赵敏手中几根黄毛,就果断跟对方私奔了。

可以说这一场正邪两派和解的机会,直接就让张无忌给搞成了闹剧。

虽然当时大家的心里不说什么,但是很明显无论是正派还是明教都开始对张无忌进行疏远。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张无忌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脑子里只有自己的喜好,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大局观。

其三、性格使然

其实我们从小说当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张无忌一步步走到明教教主的地位,都是被逼出来的。

从小张无忌因为受到了玄冥神掌的毒伤,所以性格上有一些豁达,说白了就是能活一天是一天,毕竟他的情况就是如此,如果不这么想,可能早就已经气死了。

假如我们把当时张无忌身上的毒伤放到灭绝师太身上,并且她自己还无法救助自己,以灭绝师太的性格,很可能都活不过第二天。

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所以张无忌其实一直在被动的接受种种命运。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表面上大家都愿意接受张无忌为明教的教主,实际上只是为了不让明教灭派而已。

只能说这是一场所谓的妥协而已,并非大家认可了张无忌的地位。

当时的反元势力为何能如此庞大,说白了就是元朝的统治让大家没有饭吃,无数人因此饿死在路边。

但是对于张无忌来说,自己对元朝好像并没有太大的仇恨,不然的话也不会跟元朝的郡主赵敏搞在一起。

在张无忌的想法当中,大家就应该和和气气,谁也不要想着去打谁,一切就以现在的水准平静的生活下去就好了。

可以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让明教的无数手下吃饱穿暖,他的脑子里所想到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跟自己的爱人一起游山玩水。

所以当张无忌多年以后回到明教才发现,自己的明教已经全部归朱元璋所有,当时张无忌的脑子就不够使了。

说白了就跟现代一个公司的老总,多年以后回到公司才发现,这个公司的老总已经换人了,跟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了。

就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主,还想当什么大明的天子,真要让他当了大明的天子,可能整个天下的百姓过得比元朝的还要惨,因为他的心中从来没有天下万民,有的只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已。


虎头山小妖


我们按照《倚天屠龙记》的逻辑来分析这件事。

这件事要从光明顶说起。

我们知道,在光明顶上,杨逍曾经和五散人、韦一笑打了一架,结果被成昆暗算,两败俱伤。而争论的起因并不是杨逍代理了明教教主,而在于: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前提下,杨逍不能当明教教主。

换句话说,阳顶天死后,五散人宣布脱离明教具体事务,没事相忘于江湖去了,只有杨逍暂代教主,但杨逍代理下的明教教主,也主要靠的是“天地风雷”四门,以及五行旗的势力。而那个光明二使、四法王、五散人的配置,实际上在阳顶天死后已经不存在了。

而对杨逍来说,自从纪晓芙死了以后,他实际上也懒的操心明教的事情,五行旗到处攻城略地,很大程度是五行旗的特质决定的,和明教总坛没什么关系。

这个关系模型可以参照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和项羽早年都听从楚怀王的指挥,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只是名义上的。楚怀王并不能直接指挥韩信,或者范增等人。

而杨逍并没有能力处理与五散人、四法王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一直都懒的搭理这些人,所以一看到张无忌力压群雄,杨逍首先表示:要不你干明教教主呗?

就这样,一个烫手山芋就甩给张无忌了。

而在明教发展的问题上,张无忌还不如杨逍呢!张无忌只是觉得,“杨左使计谋卓绝……”但是杨逍但凡有当明教教主的心,早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所以后来张无忌决定归隐,把明教教主的位置传给杨逍,其实就是一个大坑。弄了一圈,又把杨逍绕回去了。

这时候,杨逍再一次发挥了“童年德薄,幼年德薄、青年德薄、中年德薄、年老德薄”的传统,接着不管任何事情。

明教也逐渐从江湖组织变成了造反部队。那就是谁强谁说了算。

朱元璋最强,于是成为了皇帝。

这事,杨逍不在乎、张无忌不关心、五散人管不着……



酒骑风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的小说,跟真实的历史必然会有些出入,明朝教主张无忌的原型就是小明王韩林儿,其仅仅是一个傀儡,朱元璋只不过是打其名号进行起义收服人心,类似于项羽手中的楚怀王,小明王最后在沉船事件中死去了。


小明王韩林儿

元朝末期,民不聊生,百姓们为博取一线生机,分分揭竿而起,韩山童则属于最早的起义军,韩山童曾以白莲教起义,韩山童死后,其儿子韩林儿继承其父亲衣钵,号称小明王。后来在亳州登基称帝建国。

天下共主

由于小明王登基建国,被封为天下起义军共主,其中朱元璋也是如此。小明王虽然建国,但是却只有一个名称,而没有自己的实力,所以众起义军奉其为共主,但是并不信服他,只是说借他的名号一用而已。



朱元璋勇救韩林儿

面对元朝的疯狂反扑,北方起义军损失惨重,就连小明王韩林儿也被困在沂蒙山,危在旦夕。小明王此时被杀被擒只是早晚的事,而这时一位护卫对其说,与其等死还不如突出去一部分人出去寻援,这时只有朱元璋离其最近。小明王心里也犯嘀咕,朱元璋虽奉自己为王,但是却一面之缘也都没有,更没有给过其一点滴水之恩,朱元璋能来救自己吗?但是也实在没有办法,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于是派人前去求救。



朱元璋也真是给力,朱元璋此时正摩拳擦掌,炒操练兵将准备跟陈友谅进行大决战呢,而一听到小明王求救的声音,便立刻力排众议,带兵前去救援,也幸亏赶趟,一句“末将救驾来迟”使小明王痛哭流涕。

小明王之死

天下渐乎安定,朱元璋逐渐掌握了大局,于是朱元璋派廖永忠迎韩林儿,但是在归来的途中,廖永忠和韩林儿因为船沉了,一起坠江而亡了。所以很多人说这是朱元璋蓄意而为,自己准备登机当皇帝了,而自己名为小明王之臣,所以小明王成为了阻碍,便暗地里将其杀害了。



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将朱元璋刻画的十分阴险,而将明教教主张无忌也就是小明王韩林儿刻画的有勇有谋是一个快意恩仇的狭义人士。但是真实的历史韩林儿相对于朱元璋则显得稚嫩很多,并且韩林了也没有那么大的才能,最后朱元璋当皇帝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天下是其一步一步打下来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在苏有朋赵敏主演的《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自少林寺归来之后,便携赵敏远渡重洋,来到冰火岛隐居,于传位之事并没有详细说明。我们此处便按照原著小说来解读吧。

《倚天屠龙记》最后一回,少林寺谢逊之事已了,张无忌率领群雄击溃元军,突出重围,又解决了周芷若之事,当下是心情大好,便直赴濠州,视察抗元军情。一路上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大元的半壁江山,早已如同腐朽枯木,灭亡便是早晚之事了。

不想来到濠州之后,朱元璋对张无忌也是十分殷勤,敬茶敬酒,却在其中暗藏迷药,将张无忌和赵敏迷晕,却又并不杀他,而是设计让他听到自己和徐达、常遇春的谈话。张无忌以为徐达、常遇春也背叛了他,心灰意冷,在逃出濠州城后,便写信将明教教主之位传给了明教左使杨逍,自己则带着赵敏(按文中的意思应该还有周芷若)远遁江湖了。

其实说起来张无忌退位地十分匆忙,如果他自己还是明教教主,那么不管朱元璋手中有多少兵马,他的威望还是抵不过张无忌的。到时候明教义军驱逐元廷,那天下至尊,九五之位,便是他张无忌的了。然而,张无忌心灰意冷之下,没有多想,匆匆将教主之位传给了杨逍,而且信中也丝毫没有提及朱元璋谋反之事,这对杨逍十分不利。

杨逍虽然贵为明教左使,但是他气量狭小,目光不够长远。之前自封为明教代教主时,便将明教弄得一塌糊涂,甚至引发了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要不是张无忌挺身而出,明教早就被灭了。金庸在书中评价杨逍是“年老德薄”,别说朱元璋之类的枭雄,就是五散人等教内高手他杨逍也未必调度得了。

再者,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是义军的大元帅,手握数万精兵,又有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等人辅佐,实力雄厚,而且,他始终活跃在抗元的第一线,在民间以及明教内的声望不是杨逍可比的。反正到了最后,朱元璋的实力越来越强,威望越来越高,而杨逍呢,空守着一个教主大位,却是个彻彻底底的光杆司令。说句不好听的话,恐怕人家朱元璋,都不会将他放在眼里的。

最后一个原因。小说的世界虽然说是作者创造的,但是这个创造是有边界限制的,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太过离谱,比如项羽最终灭了刘邦,建立大楚帝国,或者像这部小说中,杨逍最终取代朱元璋,建立王朝,那势必要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当然,也绝不会成为经典的。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非常受大家欢迎的一部,其中男主角张无忌堪称金庸先生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完美的男主角,他武功高强,宅心仁厚,妙手回春,最后一统江湖,成为一代大侠。

但是,为什么张无忌这么出色的人物,没有成为推翻元庭开创大明王朝的第一人呢?其中又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小哥详细分析。

第一:遵循历史。

在历史上,是没有张无忌这个人物的,而金庸先生塑造张无忌的原型,其实是参考了元末明初人物韩林儿。

韩林儿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抗元领袖,到了他父亲韩山童时代,依然是各地抗元义军的领军人物,后来韩山童被叛徒出卖牺牲,其下属白莲教教众继承了韩山童的遗志,继续抗元大业。后来刘福通等人攻克了颖川,接韩林儿至毫州,推举为帝,号宋,年号为龙凤。

他们的起义对于叫做红巾军。

随后的几年,由于战事失利,致使朱元璋坐大,最终被朱元璋设计沉江。

所以说,历史上击败元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第二:张无忌无心于民生大计。

纵观全书,张无忌一步步名扬天下都是被逼的,他解光明顶之围,因为自己的义父金毛狮王,外公白眉鹰王都是明教之人,自己的母亲也是明教之人(天鹰教是从明教分裂出来的),他清楚明教所作所为,并不是江湖人口中的“邪魔外道”,他解少林寺之危,是因为他想化解明教和江湖正道之间水火不容的相处境地,他赶赴武当派,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武当五侠张翠山,自己的师公张三丰真人有难,武当派危机,他岂能不去救援?他当明教教主,也是非常无奈的,并且经常萌生出等义父金毛狮王归来,他就遵阳教主遗命,传位给金毛狮王。

张无忌对于蒙古人并不是嫉恶如仇,他疲于江湖奔波,忙于化解各大门派的纠纷,自己是焦头烂额,身心憔悴,这都是被逼的,假如江湖太平,各门派本分安宁,他又怎么会在江湖中厮杀打拼?

张无忌幼年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流落江湖,在混乱的江湖秩序中小心翼翼的艰难的活着,所以他的追求也非常简单,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找个没有武林纷争,没有尔虞我诈的地方,安安静静的过小康生活。

所以说,张无忌的心性决定了他不会去打天下争天下,最后,他传明教掌教之位于杨逍,和赵敏过二人世界去了。


第三:朱元璋势大。

在《倚天屠龙记》三联版中,金庸先生最后对杨逍的评价是“年老德薄”,而对朱元璋的描写了“羽翼已丰”。只不过再后面的新修版中,删除了这些情节。

根据《大明英烈传》(单田芳老先生经典评书之一)记载,朱元璋称帝之后,苏州王张士诚,南汉王陈友谅不服,朱元璋亲自出征,这期间他得到胡大海,刘伯温,常遇春,周颠,铁冠道人等很多江湖人士的帮助,最终扫平反贼,统一了江南七省。《大明英烈传》虽然是野史,但是周颠,铁冠道人却都是明教五散人成员,常遇春也是明教之人。可见朱元璋长期在底层率领大家进行抗元大业,深得民心。

而五散人本来就不服杨逍,这些人生性乖张,张无忌离去传位于杨逍,时间一久明教内乱又生,所以才有了杨逍“年老德薄”,说白了就是没人服他,而朱元璋奋战在抗元第一线,不管是战绩还是拉拢人心都做的非常好,风头完全盖过了杨逍,最终“羽翼已丰”,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就是张无忌回来明教,再想指挥他,估计都很难了。

点评:在张无忌登场的时候,虽然金庸先生为他安排了悲惨的生世,这符合先生武侠作品的一贯思路,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张无忌得奇遇,遇贵人,一帆风顺的来到世人面前,走上武林领袖的位置,而张无忌最后携挚爱赵敏归隐,这也算是金庸先生为张无忌安排的最好归宿了。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这种事在古代其实挺普遍的吧。


领头启示的人未必是能笑到最后的人,别说张无忌这个明教教主,就是很多明明已经收获胜利果实的人,也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东汉刘演起兵反抗王莽,最后刘演被更始皇帝刘玄杀害,刘玄驾在长安登基坐殿,但是他依旧不是笑道最后的胜利者,最后胜利者是那个带着不到十个人跑到河北的刘秀。

同样秦朝末年,首举义旗起兵反抗大秦的陈胜吴广,依旧没能笑到最后,最后争夺天下的是,刘邦和项羽,而获得胜利的是看似更加柔弱些刘邦。


历史上很多事情很有趣,并不是开始首倡的人,就能够最后坐上那把椅子。


张无忌明显不具备,成为皇帝的资质。这点金庸在三联版的倚天后记中说的很清楚:


张无忌一生只重视别人的好处,宽恕(甚至根本忘了)别人的缺点,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做了,最后也必定失败。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对别人宽恕,其实往往是要有一种利益交换的条件。像张无忌这种无条件宽恕别人,对别人好其实是很容易就掉进别人设计好的坑里,往往会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金庸说,一个成熟政治人物,必须具备三个特点。第一是能忍。第二。要有当机立断,决断明快。第三。极强的权力欲。


而这三个条件,张无忌半个也没有。即使他是明教教主,依旧不知道手下有多少兵,整个明教其实是杨逍殷天正等人帮他管理,在武侠小说这个浪漫的氛围内,这没问题,张无忌负责耍帅没事儿扣扣女孩的脚丫子就可以活的很好,但是想凭着这样的能力就去争夺天下,大约张无忌已经死了八回了。

据说张无忌是有些原型的,他身上有小明王韩林儿的影子。


小明王算是朱元璋的直接上级,可以类比张无忌,但是小明王的下场也挺惨的,朱元璋派自己手下廖永忠迎接韩林儿到应天府,走到半路上韩林儿的船就翻了,韩林儿直接淹死。


廖永忠并没有因此被朱元璋责难,后来还升了官。


朱元璋对权力的追求是很疯狂的,或许是由于他小时候吃过苦,不会轻易舍弃握在手中的每一块馒头那时候一个馒头就能让他活命,后来权力成了他的保命符,所以只要拥有绝不放手。


张无忌在这方面和朱元璋比就是个菜鸟,虽然在明教他比朱元璋地位高,但是对权力的攫取上,他照着朱元璋差了十万八千里。


照金庸的说法,张无忌是个侠客,不是政客。


侠士是不顾一切(不顾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誉)、不接受任何代价而去追求正义。


但是侠客永远成不了一个合格的开国之君,因为像朱元璋这样的人,显然要更多的有更多的考虑和顾虑,不能像张无忌那样肆意。


从另外角度看,张无忌也成不了朱元璋那样的开拓性的君主,即使勉强把他驾到那个位置上,大约张无忌也会像韩林儿或者刘玄一样,活的憋屈,死的不明不白。


所以浪荡在江湖之上和那些漂亮的赵姑娘周姑娘饮酒唱歌,大约张无忌会更快乐一些吧。

金庸在2003年修订版的后记给张无忌和朱元璋的帝位之争下的结论是:


他决不会去和朱元璋争做皇帝。


=======================




薛白袍


你这问题让大家按照小说的罗辑思维给你回答还是真实历史来回答??

按照小说来说,张无忌这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就不能当皇帝!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一点没有错!虽然武功盖世天下第一!但是没有用的!想夺取政权就必须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且这个管理者不能有过多的私人感情!要做一个厚黑的人!话说张无忌为了美人不要江山也是你情我愿的!如果倚天屠龙记是架空类小说,或许还有希望!因为大家都知道张无忌有一个厉害的老婆!张无忌用强大的武力做保障!赵敏的手段可是出了名的厉害!估计小说中的朱元璋也不是对手!再加上周芷若的野心和不择手段!三人组成组合!张无忌有刘备的仁义,赵敏有曹操的手段,周芷若有孙权的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