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听说英宗复位,身为皇帝的景泰帝为何连说三声“好”?

初夏的彩虹


景泰八年正月(公元1457年)的一个早上,天刚蒙蒙亮,明代宗皇帝正在宫女的伺候下更衣起床,忽然大殿外一片嘈杂。他听见了召集大臣的钟声。

代宗正在纳闷,是谁在召集大臣?是内阁大臣于谦吗?于是他询问左右的太监。太监们告诉他,是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在召集大臣。景泰帝一瞬间就明白了英宗已经复辟,于是连声说:“好!”。

鼓钟鸣,群臣百官入贺。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此刻代宗百感交集,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

捡来的王爷。

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病危,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到宫里,对自己的母亲反复交代要善待她们,然后一命归西。

这朱祁钰就是日后的代宗皇帝,而他的母亲原本是王府上一个婢女,宣宗被婢女的美貌和温柔善良所吸引,就把秘密把她安置在一个离皇宫不远的地方,没多久生下一子,赐名朱祁钰。但因为出身低贱,依旧不能回宫。

直到宣宗驾崩,朱祁钰才得以回宫,朱祁钰被封王,母亲为贤妃。贤妃母子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偷偷摸摸在那个牢笼一样的深宅大院度过了,做一个没有身份的私生子了。谁知道天上掉下一个“王爷”,他成为了大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子,这也太出乎意料了!

可是,更让他们想不到的事还在后面。

捡来的皇帝。

1449年7月,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被瓦刺俘虏,明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来,举国震动。

当时的皇子朱见深刚刚两岁,为了安定人心,太后让英宗唯一的弟弟代理朝政。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合适皇帝人选的明朝,众退朱祁钰当了皇帝,领导北京保卫战。


就这样,朱祁钰推到了前台,稀里糊涂做了皇帝。建立年号“景泰”,史称“明代宗”。立英宗的儿子为太子。

按照太后的意思,明代宗这个皇帝只是暂时替代明英宗,江山终究要回到英宗一系。

但是人对于权力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面对着皇帝这种极致权力,又怎么愿意拱手让人?继位没多久,景泰帝就把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废掉了,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虽然朝中有不少想为英宗说话的人,可是县官不如现管。在现任皇帝的淫威之下,满朝文武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为英宗说话。

更令人气愤的是——土木堡之变一年之后,明英宗回来了!可是此时他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太上皇”,因为紫禁城已经换了一个主人了。

明代宗给了明英宗很好的安排——囚禁。他把明英宗和钱皇后一起囚禁在了紫禁城一个偏僻的住处(南宫),外面用铁锁锁上。每天不允许英宗夫妇离开院子一步,甚至连基本的饮食供给都不能满足,钱皇后不得不靠做针线送出来卖来补贴家用。

就这样,英宗夫妇被亲弟弟朱祁钰囚禁了整整七年。

夺门之变

七年之后的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了。

可是在明代宗病重之前,他的儿子已经先他一步离去,皇位再次陷入了没有接班人的境地。

朝廷里的主流民意,是拥立前任太子,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还有一些人认为应该拥立代宗的叔叔襄王。但无论拥立哪个,他们都是合法的继承人。

但如果拥立合法继承人,那么没有人能够在皇位更迭中得到利益。于是,一些野心家开始蠢蠢欲动了。

朱祁钰病危之后,掌管皇城守卫的武将石亨,奉命面圣。在面圣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景泰皇帝马上就要不行了。

但是无论接班人是谁,都是文官决定的,轮不到他一个武将说话。所以,为了能在接下来的皇位更迭中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石亨决定铤而走险:他找来了自己的好朋友掌管京城禁军的都督张鞁和宦官曹吉祥商议。三个人商议之后的结论是——迎立被囚禁的明英宗朱祁镇,帮助他复辟。

因为武将和太监都是在政治体制之外的人物,政权更迭他们本来得不到什么利益。但迎接明英宗属于典型的政治赌博,英宗一定会感谢他们。


后来,他们拉上了在朝廷里被排挤的文官徐有贞一起参与他们的密谋。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晚,一群人带领京城禁军,以瓦剌袭边,保卫京城为名进入京城和皇宫。

一群人拆开南宫的墙,迎接出明英宗。明英宗在得知众人来意之后果然大为感激,挨个询问“功臣”们的名字,以示不忘报恩之意。众人拥着英宗进入上朝的奉天殿,由徐有贞宣布:“皇帝病重,现在太上皇真是复辟”。

群臣虽然极其惊讶,但是明英宗本身也有皇位继承权,复辟虽然不太合理,但是从宗法上是过得去的。而且,在参与政变的军队的逼视下,众大臣也只好跪拜,承认英宗复辟了。

当景泰帝听说英宗复辟时,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能用三声“好”,来等待着哥哥对自己的惩罚了。


小约翰


实际上,景泰帝在连声称好之前,还说了别的。《复辟录》中相关的记载是这样的:景泰帝听到明英宗登基的钟鼓之声远远传来,问身边的人:“于谦耶?”

左右对曰:“太上皇帝。”

景泰帝曰:“哥哥做,好!”

那么,景泰帝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认为,原因有这样几个:

第一,是最浅表的原因,就是景泰帝明白自己大势已去,一切已成定局,所以连声称好,也算是一种表态,除了这样,他还能做什么呢?

第二,哥哥明英宗复位,比起其他的选项,争论最大,对景泰帝最不利。但起码不会引发巨大的动荡和混乱,所以景泰帝会说“好”。

夺门政变之前的形势是:景泰帝膝下无子,皇太子之位空虚。另一方面,太上皇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他的儿子、原来的皇太子朱见深也在景泰三年被废掉。

所以,当景泰七年冬天景泰帝病重之后,大臣们感觉到了皇位的危机,急于确立皇储,以防万一。当时私下里有过几种方案,一种是请废太子朱见深监国,然后再迎请太上皇回到大内。这个方案倾向于朱见深,一旦景泰帝驾崩,由他继位,明英宗仍然做太上皇。

另一种方案是迎立襄王的世子做皇太子。襄王朱瞻墡是明仁宗的五儿子,籓地原本在长沙,后来改到襄阳。

襄王沉稳,有智慧,名声好。当初明宣宗去世时,皇太子朱祁镇只有八九岁,有一种观点是让他的同胞弟弟、襄王朱瞻墡继位。张皇后权衡之后,最终还是让皇太子朱祁镇做皇帝,就是明英宗。

现在又有人提到了襄王这一枝,而且有传言说,王文、于谦、太监王诚等人都支持这个选项。

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的深夜,石亨、张靰、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政变,迎回南宫中的太上皇,推上皇位。可以说,石亨等人这样做,也是现实、可行的一种选择。

从景泰帝的角度来看,哥哥明英宗恢复皇位,比起朱见深、襄王世子的选项,表面看更可以接受。但是,明英宗恢复皇位,从皇位传承的角度来看,意味着对景泰帝八年来皇位合法性的一种否定,所以景泰帝才会不明不白地死去。

耐人寻味的是,景泰帝听到政变的消息,第一个怀疑的人竟然是于谦。他应该不是怀疑于谦自己做皇帝,而是误以为是于谦主导了这次事变。这种怀疑本身,对于谦不公平,也说明君臣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起码的信任,他们出事、落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于左




朱祁镇和朱祁钰只有两兄弟,因为明宣宗朱瞻基只生了这两个儿子。哥哥朱祁镇是孙皇太后的嫡子,比弟弟朱祁钰大一岁,弟弟不是皇太后的儿子。他们的父亲朱瞻基只活了37岁,朱祁镇9岁登基做皇帝,马上封弟弟朱祁钰为郕王,兄弟俩感情相当好。

正统十四年,公立1449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来犯的蒙古人,命令21岁的弟弟朱祁钰率百官在北京居守,相当于是监国,这体现了哥哥对弟弟极大的信任。一个月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为了应对局势,兵部左侍郎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镇变成太上皇,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一切麻烦从此而起。


朱祁钰当上皇帝不久,蒙古人就要送朱祁镇回来当皇帝,朱祁钰当然不同意,只好周旋。一年后,于谦建议还是要把明英宗朱祁镇接回来,皇位已经定了,您还是皇帝,太上皇回来还是太上皇。朱祁钰这才把哥哥接回来。朱祁镇回到北京后,被关进了南宫。其间不断有大臣和亲王上书,建议朱祁钰要经常去看望哥哥,不能那样对哥哥,哥哥当年对你这么好,不能以怨报德。朱祁钰坚决不去看哥哥。

太子还是哥哥的儿子,这如何是好?朱祁钰于是和大臣们说,父有天下,故当传于子。在朱祁钰的运筹帷幄下,成功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下,朱祁钰满意了。可是老天爷不满意,第二年,朱祁钰的太子就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儿子,一直生不出儿子,而南宫之内的哥哥,像母鸡下蛋一样,过一两年生个儿子,过一两年又生个儿子。



既然朱祁钰没有儿子,那大臣们又纷纷上书,要求朱祁钰重新将原来的太子立为太子。朱祁钰当然不同意,他还在等生出亲儿子,毕竟自己才二十几岁。有个叫钟同的御史说,皇上,您太子死了,这是报应,不要再犯错误了,赶紧复立朱见深为太子,这是天命。结果钟同被朱祁钰下令乱棍打死。过了不久,朱祁钰的皇后又病死了。再过了不久,朱祁钰自己染上重病,再不久大臣们拥立哥哥朱祁镇为皇帝。

朱祁钰知道哥哥复位后说好,意思大概是:这皇位本来就是哥哥朱祁镇的,我只是个打工仔,为了这个皇位,七八年来自己整天精神交瘁,儿子死了,老婆死了,如今物归原主,总算解脱了。


坐看东南了


如果历史的记载是真的,那么很可能是景帝最后认命了,那三声好,是对命运的屈服。

景帝的皇位是天上掉下来的。哥哥亲征,结果被俘,自己受命于危难之际,却力挽狂澜。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当时景帝称帝时,孙太后还下了一道诏书,朱见深为皇太子,而不是景帝的儿子!也就是说,你景帝只是个代替,最终皇位还是要还给你哥哥!

这特么的换谁也不愿意啊,尤其是景帝还打了胜仗,凭啥?

于是他把太子给换了,于是他把回来的哥哥软禁了。最高权力面前,啥亲情都是狗屁。也许他哥哥觉得回来已经很知足了,但是景帝给他哥哥的待遇是很差的。所谓的太上皇,也就是个高级囚犯而已。史书上记载着这么个故事,英宗软禁的地方有片树荫,英宗没事干,就喜欢去乘凉。结果有个小人给景帝打报告,说是那鬼地方可能埋伏着奸人,景帝立马派人把树铲平了。

但是上天看不下去了,收走了景帝唯一的一个儿子朱见济。

这下完蛋了。

本来很多人对于景帝对他哥哥的态度就是有看法的,如今更是群起汹汹了。景帝恼火之余还忙着夜里加班加点再生个儿子,一来二去就病危了(靠,如今特么的杜蕾斯都不够用,打胎还得排队,哎)

通往权力的道路上,永远有人想走捷径。于是就夺门之变了。

最后景帝慨叹了三声好,很可能是他对命运的屈服。也许在他内心,在自己病危没有儿子时,也动过把皇位还给哥哥的念头,但是万一自己好了呢?再说,皇帝怎么可能承认错误呢?景帝并不是一个特别厚黑的人,如果是的话,明英宗全族都不可能保存下来,也就是他这种不够厚黑的特点,决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最后慨叹一句,朱祁钰,但愿你转世投胎,生生世世都不要投胎在帝王家!


笨笨熊QIQIXIXI


这天早晨,天蒙蒙亮,景泰帝虚弱地躺在龙榻之上,不远处突然传来了“当…当…当…”的钟声。

这个声音,景泰帝再熟悉不过,这是催促大臣上朝的钟鼓之声,类似于上课铃声。


景泰帝大惊失色,现在还没到上朝时间,是谁这么大胆,胆敢乱敲钟呢?活腻了吗?

转而之间,景泰帝突然想到了,有人密谋篡位了,现在他得了重病,日薄西山了,正好让别有用心之徒钻了空子。

景泰帝第一个怀疑的是于谦,因为他大权在握,朝中大小官员都听他的,景泰帝有力无气地问宦官:“是于谦干的吗?”

宦官摇了摇头,说道:“谦哥在烫头。”

景泰帝又问道:“那是谁?”

宦官小声说道:“是太上皇!太上皇复位了。”

景泰帝叹了口气,连声说道:“好,好,好!”

景泰帝茫然地望着皇宫的方向,出神。


景泰帝听说了明英宗复辟了,为何连说三声“好,好,好”呢?到底好什么好呢?

其一,位归原主。

本来这个皇位就是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危在旦夕,朱祁钰才被扶上了皇位。

后来,哥哥朱祁镇又被放了回来,朱祁钰不愿意将刚捂热的皇位交给朱祁镇,于是将朱祁镇关了起来,一关就是七年之久。现在,朱祁镇复位了,取回了本属于他的东西。

其二,儿子死了。

朱祁钰有过一个儿子,叫作朱见济,朱祁钰坐稳了皇位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废掉侄子朱见深,立朱见济为太子,当年,朱祁钰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动用小金库,大肆贿赂朝中重臣。


可是,天意弄人,朱见济福薄命薄,立为太子之后,第二年就病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朱祁钰哀痛不已,这是他唯一的骨血啊!

其三,不是谦哥干的。

听到外面嘈杂一片,起初病榻上的朱祁钰以为是于谦干的,倘若是于谦干的,那么麻烦大了,明朝皇权极有可能旁落“于”家。

因为当时的于谦大权在握,身居高位,乃兵部尚书,北京保卫战又积攒了较高了人气,威望极高。

当听说不是于谦干的,朱祁钰长舒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这个皇权还是老朱家的。


其四,心存愧疚。

朱祁镇被放回来之后,随即被关押了起来,一关就是七年,坐了七年有期徒刑,这日子真的太惨了,朱祁镇又没啥过错,凭啥把他关了七年啊?


一半秋色


因为朱祁钰很欣慰

景泰帝朱祁钰这一生,都很悲惨,事事不如意

1449年,他大哥朱祁镇跑去打瓦剌,结果土木堡一战覆灭,自己也成了俘虏。皇帝被人逮了,敌寇又大军压境,大明王朝该怎么办?危急时刻,群臣商议,另立新皇。备选帝王有两个,一个是当时还是郕王的朱祁钰,一个是朱祁镇的太子儿子朱见深

如果按照宫廷剧本走,朱祁钰应该屡翻算计,弄死太子侄子才对。可惜这郕王打死不干,只想勉为其难的做个监国王爷,做皇帝纯属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干

史书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大约是1449年8月某天,朝堂正争吵着,忽然一名大臣举起老拳,锤向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一人带头群人跟进,文武大臣就这么打起来了,当场打死马顺,还有一个叫王山的,打斗过程中,朱祁钰想躲,可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硬拉着不让

事后不久,朱祁钰就登基了,谁能说不是被吓的?

1452年前后,这皇位坐了几年感觉还行

朱祁钰就想废掉朱见深,立自己儿子朱见济做太子,把皇位留给自己这一脉。为此贿赂太监,贿赂群臣,还向大臣们卖委屈,当初朕不想当皇帝,是你们逼的,现在朕想立个太子,你们还不让,朕委屈……

好不容易求得大臣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立了自家儿子做太子,可朱见济早夭了。事后,有大臣评价,“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翻译成人话就是,你朱祁钰就是个替代品,想不该想的,死儿子就是下场

皇帝当成这样,还能再憋屈点不?

到了1457年,夺门之变,病重的朱祁钰听到外头新皇登基钟声时,心里头很沉重,这一生真衰,命不保也就算了,连朱家的江山都丢了。问左右,是于谦登基了吧?左右回答,是太上皇复位了……

听到这,朱祁钰很欣慰,是哥哥就好,朱家的江山没丢,连说三声好!


灵石蕴珠宝


朱祁钰终于在病榻上结束了自己的帝王人生,他本无意帝王之位,最后却受帝王之累,他的内心不知最终是否走向了平静。

明英宗朱祁镇和他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钰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这对可以说是“生死的冤家”,其命运的起伏也颇具戏剧性!

哥哥朱祁镇复位了,此时身为皇帝的朱祁钰说了三个“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个“好”,确认了还是朱家的天下!根据史书《复辟录》记载,在景泰皇帝窝在病床上,听到宫外传来的声音,那是有人登基的声音,他知道有人直接越过他登上了皇位,于是他就问身边的人“于谦耶?”,他们告诉景泰帝说是“太上皇帝”,尔后朱祁钰说了“好、好、好!”。朱祁钰以为还是于谦的主谋推翻自己的帝位,结果到最后还是哥哥朱祁镇回来了,那样为好,自己就把皇位还给他好了!第二个“好”,明白了自己戏剧的一生。第一个好字,景泰帝知道了答案,也明白了这一天终于到来。自己没有子嗣,朝臣们也早已自作打算,自己曾经不愿意当这个皇帝,最后却不得不被皇帝之位所累,真是可笑,我想,躺在床上的朱祁钰突然明白了自己这回到原点的7岁,如同“黄粱一梦”一般!



第三个“好”,带着遗憾和无奈,做完这个帝王梦。是的,当哥哥御驾亲征命令自己当监国的时候,朱祁钰并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成为皇帝,当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做了阶下囚时,自己也并不想当什么皇帝,只是为了大明王朝,自己就必须扛起这份担子,可是之后,自己突然就舍不得这至高的权力――皇位了,可是自己并没有合法的继承人,真是“天道好轮回啊”,就如同梦一场!

我想景泰皇帝朱祁钰之所以说了几声“好”字,是因为他的皇帝梦就是和哥哥朱祁镇的纠葛,最后他释怀了,也放弃自己的皇帝梦!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在夺门之变中,已经被软禁多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在石亨曹吉祥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的拥立下,最后奇迹般的又重新夺回了自己的皇位。而明代宗朱祁钰当时听说英宗复位,也只是连说三声好,随即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反应了。

朱祁钰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很难说什么其他的话来,因为朱祁钰处于一个非常两难的境地。本来他只是一个藩王而已,因为意外最终当上了皇帝,但是他这个皇位并不稳固,毕竟之前的明英宗朱祁镇当了多年的皇帝。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想把皇位留在自己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传承下去,可是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在当上太子之后就很快去世了。

而他自己现在也已经病入膏肓,没有多长时间可以活了。在这种情况下,群臣都纷纷请他传位给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如果不从个人利益考虑的话,这确实是当前最好的方法,但是由于之前朱祁钰对朱祁镇父子的所作所为,所以他实在是很不甘心,同时也担心来遭到来自朱祁镇父子的清算。

在朱祁钰一直没和众大臣讨论出个结果来之后,朱祁镇在一些大臣的拥戴下奇迹般的复位,事实上也是让朱祁钰再也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不过不管怎么样,皇位还是在他们家继续传承下去,并没有旁落到其他的旁支,也许这是唯一让朱祁钰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情吧。至于朱祁镇当上皇帝之后会清算他,他已经无法避免啊。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明英宗就是朱祁镇,景泰帝就是朱祁钰,两个人是亲兄弟。土木堡之变当中,朱祁镇这个皇帝被瓦刺俘虏了,作为弟弟的朱祁钰这才被拥立为了皇帝。

可是,朱祁镇这个人命不该绝,仅仅在瓦刺当了一年的俘虏,他又被也先给放了回来。

回来之后,景泰帝朱祁钰为了怕他哥哥在复辟当皇帝,就把朱祁镇给软禁了起来,这一软禁就是七年的时间呀。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尽管说景泰帝还是皇帝,但是,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因为他唯一的儿子在被立为太子的第二年就死了,要知道这个朱建济可是他唯一的血脉呀。这就意味着他后继无人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他也病重了。

就是在他病重的时候,躺在病榻上的他听说明英宗朱祁镇又复位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连说了三生,好好好。

自己的皇位被夺了,为何他会说好呢?

原因很有可能是如下几种:

1、自己病重,已经无力执掌大明江山了。

这个时候,是该选出一个人来继续执掌大明的江山了。听到自己哥哥又复辟了,很有可能这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的事情。

2、皇位本来就是人家朱祁镇的,若是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他的一生也就是一个王爷,哪有机会当皇帝呀。

现在好了,皇位又物归原主了,这应该是最好的一种结局了吧。

3、对哥哥朱祁镇满满的心怀愧疚之意。

按道理说,朱祁镇对朱祁钰是不薄的。

但是,在朱祁镇当了俘虏之后,朱祁钰想的是独霸皇位,至于朱祁镇的死活,他才不管不顾。

甚至到了朱祁镇活着回来之后,他竟然把人家给软禁起来了,你说这是一个作为弟弟该做的事情吗。

他说的这三声好,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好,毕竟皇位还是落到了哥哥的手里,又不是被外人给夺走了,这样他到了地下也可以安息了。


史学达人


先给大家描绘几个场景。

场景一:明代宗景泰八年正月,皇宫门外。

一大群官员都在探头探脑的往宫里张望。


(明代宗朱祁祁钰)

这是一群言官,在他们的首领左都御史萧维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的率领下,来打听皇帝的病情。

二十九岁的景泰帝朱祁钰,已经因病辍朝多日了。

这时宫门内走出来一个太监,萧维祯认得是司礼监的兴安。

门外的十三道言官忽拉一下全围了上去。

兴安只认得萧维祯和徐有贞,便与这二位都老爷打了个招呼。

萧维祯上前一步拉住兴安的手,压低声音问道:“皇上御体如何?”


兴安做了一个手势,同样压低了声音:“不太妙啊。。。看样子时日无多了。你们天天这么守着宫门问安,有什么用?”

萧维祯和徐有贞心领神会,带着这些御史和给事中们回到了都察院。

场景二:都察院内。

徐有贞正在发言。 徐有贞清了清嗓子:“各位同僚,兴安今天的意思,大家明白了吗?”

下面的御史和给事中一个劲的点头。

徐有贞又问:“那依诸位大人之见,我等该当如何区处?”


这时站出来两位御史,对着萧维祯和徐有贞两位都老爷说道:“皇上圣躬违和,多日不上朝,天下百姓都很担心。眼下还有一件大事没办,那就是皇上还没立太子,一旦皇帝有事,也好有人接班。这事办好了,咱们也就不用担心了。”

萧维祯和徐有贞相互对视了一眼,徐有贞喜道:“大人所说有理,正合吾意。我等可上一奏折,请皇上早立太子,安抚人心。”

场景三:宫内朝房中。

萧维祯、徐有贞、石亨、张輗、张靰、于谦、王文、胡濙、杨善等等大员整齐落坐。

胡濙手持一份奏折,高声朗读:“圣躬不宁,五日未朝,内外忧惧,京民震恐,盖为皇储未立,以致如此。伏望皇上早建元良,正位东宫,以镇人心。”

萧维祯对诸位大人言道:“列位,依在下愚见,可将“早建元良”改为“择建元良”,诸公以为如何?”

众人会意,纷纷叫好。

场景四:石亨府中。

石亨望着徐有贞,急切的说道:“副宪大人,萧总宪、于尚书、王大学士等人欲迎襄王朱瞻墡世子为太子,以承帝祉,我等是否附议,大人意下如何?”

徐有贞喃喃的念叨:“于谦。。于谦。。。,若依他们之见,迎立襄王世子,你我二人不过附议之功,如何能展大志?想当年于谦朝堂之上,那般羞辱于我,石大人你在大同之时,于谦也屡次为难与你,你肯一世受其欺凌不成?”

石亨用力扯了扯胡须,仿佛想起了昔日之仇,眼中冒出了凶光。


(囚禁生活)

徐有贞望着石亨,轻声说道:“石将军,我与内侍曹公公早已定计,欲迎南宫那位复位,将军意下如何?此事若有将军相助,定能成事,事成将军居功至伟,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石亨又用力扯了扯胡须,一拍大腿:“去他娘的,干!”

场景五:慈宁宫中。

孙太后放下太监曹吉祥送来的密折,老太太眼中露出刚毅之色:“小曹子,你去转告徐、石二位,我已知道了,让他们放心,让镇儿复位,我自当鼎力支持,让他们大胆去干吧!”

场景六:南宫墙外。

石亨指挥一队人马,正用大木撞击南宫宫门。

随着一声巨响,宫墙撞开了一个大洞,徐有贞第一个从洞中冲入,对着墙内一个中年男子跪倒叩头:“太上皇,臣徐有贞、石亨冒死请您复位,挫败奸人篡位阴谋!”


(被囚禁的朱祁镇夫妇)

这个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被囚禁在此的前皇帝、如今的太上皇,史上的明英宗朱祁镇。

他因土木堡之变被也先俘虏,之后送还大明,可是帝位被弟弟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占有,代宗名义上将他尊位太上皇,其实就是将他囚禁在这南宫,而且朱祁镇的儿子——太子朱见深也被废,朱祁镇在南宫已渡过了七年。

徐有贞、石亨及太监曹吉祥此次乘明代宗病重,迎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三人成了英宗复辟的大功臣。


(徐有贞)

场景七:皇宫中。

召集群臣的钟声响了,宫里一位躺在病床上的中年男人努力支撑起身体,问身边的太监:“是于谦鸣钟召集大臣吗?”

太监回道:“禀圣上,是太上皇在敲钟召集群臣”

(病中的明代宗)

中年男人脸色苍白,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哥哥做皇帝,好!好!好!” “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复辟录》。

(夺门之变)

以上七个场景发生在景泰八年正月,地点北京,史称“南宫复辟”。

问题来了:为什么朱祁钰听说哥哥复辟,反而叫好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是朱祁钰也早得到密报,朝中不少大臣欲迎立襄王世子为太子,接自己的班。

这是朱祁钰不能接受的。

(朱祁镇)

朱祁钰当上皇帝,得自孙太后的支持。他和太后也有君子协定,要将皇位还给倒子朱见深的。

而襄王如果浑水摸鱼,捞到最大的一条鱼,这是朱祁钰不能忍受的。

所以听说哥哥复位,断绝了大臣们的念头,因此叫好。

二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朱祁钰这八年来对哥哥十分过份,巴不得早点整死哥哥,这是不假,但这一切的基础是自己能够掌握权力。

而眼下自己命不久矣,在死神面前,什么名什么利都是一场空,朱祁钰死前悟出了这个道理,所以哥哥动手拿走原本属于他的皇位,也算是功德圆满,自己也了无牵挂了。

这是他叫好的第二个原因。


(南宫复辟)

第三个原因是,朱祁钰虽然仰仗于谦等人,但他对于谦这样的大功臣十分忌惮,所以听到召集大臣的钟鼓声,第一反应就是于谦要造反。

当他得知事情真相是自己的哥哥来取回原本他的东西,而不是大臣叛乱,自己就是死了,对朱元璋等列祖列宗也算有了个交待。

大明江山交给自己代理八年,现在又完璧归赵,自己可以安心走了,所以会叫好。

总体来说,朱祁钰在位八年,还算是一个好皇帝,他从登基到死后被废,恍如南柯一梦。

这几句“好好好”,也许是他临终时悟出的道理,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总归不是你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