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CVC私募基金与俏江南、大娘水饺等公司的股权纷争?

用户3708573291


  俏江南“缠斗”往事

  而与俏江南“交恶”,则真正令CVC在中国“声名远扬”。

  在俏江南前,CVC投资经理在内地摸过一水儿的餐饮业。起初,MD们摸不清高层的莫测高深,正中总部下怀的项目寥寥无几,直到遇上了俏江南。

  2012年4月,俏江南计划转战香港上市,公开寻找基石投资人,一时间国际资本蜂拥而至,而CVC“先下手为强”。

  对于细节,坊间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时任CVC第一顾问梁伯韬、亚太部主管管文浩主动现身于张兰办公室,殷殷切切地向这位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一无所知,但口袋装满真金白银的明星企业家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希望整合俏江南、非常泰、大娘水饺等中国餐饮巨头,打造国际化餐饮集团。俏江南当时风头无两,根本没把这家公司放在心上。

  2013年6月,俏江南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CVC听到风吹草动,忽然单方面在港宣称,俏江南已经被其收购。消息来得突然,与俏江南接触的数十位基石投资者纷纷嗔怪其“一女多嫁”,张兰最后不得不选择设计了自己的CVC。

  然而,CVC的设计并不止于此。CVC正式入主后,表面上,CVC利用空壳公司做桥,准备收购俏江南82.7%的股权,剩余股权张兰持有13.8%,员工持有3.5%。其实私底下,CVC为这次收购设立了一套极其隐蔽的三层架构,CVC给张兰配售的是第二层空壳公司的13.8%的股权,却瞒着张兰将第三层空壳公司的全部股权抵押给银行,张兰手上的13.8%股权实际已易主他人。但这一点,张兰到2015年CVC以拖欠债务为由向香港保华抵掉俏江南时,才后知后觉。

  更令人惊讶的是,CVC在这场博弈中,所付出的只有在基金中的1400万美元的投资款,以及丢给银行团一堆债务。

  但CVC也不算是最终赢家。由于CVC“不懂中国市场,但是又特别喜欢干涉公司管理。经营不善加上当时整个餐饮市场的不景气,俏江南没能如愿上市”。于是,2014年年初,银行团方面要求CVC在15天之内向俏江南注资6750万美元,以应对潜在的财务违约,从而让俏江南重获新生。但是CVC不仅拒绝注入资金,也不再按约定偿还1.4亿美元收购贷款。迫于资金压力和业绩因素,CVC反悔了当初的收购案,想要取消交易。银行团于是授权香港保华顾问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23日“接管”了俏江南集团,CVC出局俏江南。

  这一笔交易,可谓两败俱伤。2017年3月,前俏江南“少东家”汪小菲公开炮轰CVC,称“自从2014年张兰董事长和公司几位创始高管退出董事会,公司管理全权由香港著名资本CVC接手,公司业绩直线下滑,管理漏洞频出。在与境外资本的博弈中,创始股东离场,而最后受伤害的是一个创立了16年的本土品牌。”

  “煮坏”的大娘水饺

  俏江南之后,CVC又看上了另一个“白富美”——大娘水饺。

  与俏江南张兰的发家故事大体类似。大娘水饺创始人吴国强曾经是一位在青海插队的知青,在常州日报做过3年记者,90年代初从政府机关辞职下海创业。1996年,吴国强将一家日营业额只有200多元,一个月要亏损1万多元的小餐馆改名为大娘水饺,用近二十年时间做成了中式快餐行业领军企业。到2013年时,大娘水饺已在全国19个省市拥有450多家连锁店,总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员工7000人。

  十几年来,大娘水饺先后吸引了IDG、鼎晖国际、摩根士丹利、今日资本等知名投资公司前来洽谈投资,却始终没谈成。公司创始人吴国强起初对资本并不感冒,甚至对资本有些排斥。直到2013年,故事有了转机。大娘水饺与CVC“联姻”,CVC拿下控股权,而吴国强则保留部分股份,成为公司的个人股东。

  2016年,大娘水饺创始人吴国强一封声泪俱下的控诉信,揭开了背后的鲜血淋漓。“CEO几度换人仍管理不善,董事长韩敬崇年会时叫20余保安将原创始人拒之门外,公司业绩两年内下滑两成以上,门店两年仅增40间,产品加价不加量……”,信内列举的每一个问题,都与当初CVC许下的承诺相距甚远。

  信中被点名的彪悍董事长韩敬崇,除了是CVC亚太部门合伙人之外,还曾是2010年至2015年时段珠海中富的董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娘水饺最终还是步了俏江南的后尘。经历了创始人和控股股东爆发矛盾,公司业绩连年下降,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大娘水饺迎来了“美人迟暮”。与此同时,CVC先后找过五大投行,委托他们卖掉大娘水饺,最终格林豪泰从CVC手上收购了大娘水饺100%股权。

  默默退出了中国阵地

  从珠海中富到大娘水饺,不断受挫的CVC似乎灰心意冷,正在渐渐远离大中华市场。

  作为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堪称PE“豪门”。公开资料显示,目前CVC管理资产规模达710亿美元,家底可谓丰厚。在欧洲,其共发行了六期基金,其中,第六期基金规模为110亿欧元(约合150亿美元)。在亚洲,从1999年至今,CVC共发行四期基金。

  真正在中国内地投资,大概是在CVC进入亚洲市场10年后(2008年)。这一年,CVC成立了北京办事处。其管理的第三期亚洲基金(规模约40亿美元)开始投资了大娘水饺和启德教育等。在过去的时间里,这家PE巨头在中国也有过辉煌的时期,比如其被投企业中金天医药、万全药业和千百度等早已上市。

  但更多的恐怕是教训。在CVC的内部有一个投资回报标准,年化收益率不低于25%。为了保证稳定的回报,CVC大中华区掌门人、“红筹之父”梁伯韬曾表示,在亚洲市场,投资一定要分散,因为新兴市场波动大,变化快。然而,凌厉的投资作风并没有令CVC收获丰厚的回报,反而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泥潭中。

  这似乎便是所谓的“水土不服”。相较欧洲,在中国做控股型收购还有很多压力的。首先是很难换掉管理层,这样CVC的长项——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和战略投资就很难发挥。因为,创始人对公司的影响力,并不因为成为小股东而减少,往往很难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而如果没有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与成熟的激励制度,失败成为必然。

  如今,CVC在中国市场几近销声匿迹。上一只针对中国市场的基金,还是在2014年完成募集的亚太基金IV。迄今为止,CVC在全球共完成了逾300个公司收购项目,但近三年来,CVC在大中华市场已经鲜少有投资案例公布了。


投资界


您好,两个案例时间有点久远,现在看起来,依然让人唏嘘。

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机构也有不同的风格,盈利赚钱是机构的自然属性,无可厚非。但相信没有哪家机构做投资,是不希望企业变好,最终走到这一步,究其原因,孰是孰非,现在看已不太重要。

两点体会:

作为投资人,如何坚持价值优先于数值,做好服务,为被投资企业创造双赢价值,是个大命题,简单粗糙也好,润物细无声也好,总需要在正向影响和促进中,建立起互信的关系,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投资艺术。

作为企业,选择投资人,不亚于给自己选择一种活法,不去了解投资人背景,盲目拿钱,最后的结果,不是必然,那又是什么。

想起那英的一首歌

“我不是你的天使,我不是你的天堂,当月光变成你的目光,我不看你过往”

希望回答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