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震动学术圈|施一公 为西湖大学请辞清华副校长

施一公 图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1月9日,据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经多方渠道证实,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于近日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此消息已经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证实,但他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将继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

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钱颖一等10人于2015年发起,是西湖大学的前身与筹建依托主体,由施一公担任院长。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士生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西湖大学(筹)。

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定位为:“小而精、高起点和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目前,位于杭州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工作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30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西湖大学将于今年进行公示。

施一公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大会现场

一个月前,施一公在杭州的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两年时间师资达到洛克菲勒大学的水平并不容易。方舟子其后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洛克菲勒大学是世界上研究生物医学领域最好的大学之一,虽然学校规模很小,只有78名教授,但是其中有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8名拉斯克奖获得者、38名美国科学院院士。难道施一公要花重金聘请6个以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加盟他的大学?”

此外,方舟子进一步质疑“施一公如果真的对西湖大学如此有信心,信誓旦旦过五年就赶上清华,怎么还脚踏两只船,还对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恋恋不舍?”。

此次请辞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既是对母校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他为西湖大学的教职团队做出榜样。他同时表示,这是为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脚踏两只船”也不符合他一贯的做事风格。此外,他也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多年以来对他的培养、支持与关怀。

“民办世界一流”

2015年3月11日,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就正式向国家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的建议》,除施一公外,还有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

2015年6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与杭州市政府签署《筹建西湖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西湖大学筹建工作。

2015年12月1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简称西湖高研院)在杭州正式注册成立,成为西湖大学前身及筹建依托主体,施一公任首任院长。这所研究院定位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含理工生医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小型、综合性、剑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将以博士生为培养起点。

众多知名科学家的支持,加上马化腾与王健林等企业家的资金捐赠,构成了施一公放出“豪言”的底气。

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与西湖高研院共同实施“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已于2017年秋季入学。

2017年9月2日,首届19名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录取学生正式入学。图为典礼现场(来源: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2018年,浙江大学开始和西湖高等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

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市,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他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施一公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终身教职,成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

施一公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2008年,旅美18年的施一公突然选择回国工作,此举也引发了国际学界的讨论。2010年初,《纽约时报》就以施一公和饶毅为例探究中国科学家的归国潮。

施一公曾如此解释回国的原因:“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一批胸怀大志而又脚踏实地的人才。”

来源募格学术

关注保研通

分享更多精彩保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