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人说木星完全是气体的行星,难道一点岩石没有吗?

所谓德行内外之称


《流浪地球》不单单带火了行星发动机,重核聚变,太阳演化旅程,甚至,把木星也推上了前台。可喜可贺啊,猫先僧致力的科普总算有了点反响。


木星在太阳系中,是仅次于太阳的存在。光论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上面大家通过电影,印象最深刻的大红斑,能吞下3个地球。可是,木星是个气体行星,密度比岩质行星的地球小了很多,所以,质量只是数百倍于地球而已。

吃瓜群众,一听木星只是个气球,肯定就又要义愤填膺了,电影骗人啦,一个气团有啥了不起,地球真得流浪,要跟木星碰撞,简直就好比石头碰鸡蛋嘛,木星引力还敢拖拽地球,导演不拉住咱们,非盘它不可,谁怕谁啊!

猫先僧必须死死拖住各位啦,这木星虽是团气球,但人家不是虚的哦,外号“失落的太阳”是也。这家伙就是个发育未完全的太阳。其质量娇小,是相对于太阳来说啦。它无法产生足够的内部压力,保证压力和温度,行星内部无法发生核聚变,那不是一亿度能解决的问题。但里面温度之高压力之强,绝对也可称为地狱级别!地球这种岩质行星没有任何机会能抗住它的温度和压力。由内部巨大的热能带动,木星表面有太阳系行星上最恐怖的风暴,一刮就是几个地球大小,持续上万年。人类或者地球真撞上去,不够木星塞个牙缝。而且,木星也是陨石粉碎机,一年几十上百的陨石,就当挠痒痒闹着玩似的。

至于木星内部啥样?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之下,石质内壳肯定没戏。它又不发生聚变,无法产生氢、氦往上的元素,铁质的流动型内壳,估计也悬。最大可能是液态的金属氢,在内部汹涌澎湃,等待着有一天,可以启动核聚变取代太阳啦。

好了,打完收工。我是猫先僧,专注有趣的科普。欢迎关注讨论。


猫先生内涵科普


非常感谢悟空小秘书的信任和邀请。

由于人类并没有登陆过木星,所以这目前木星的资料都是根据木星轨道探测器和架设在地面的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分析后的结果。是不是真实,有待未来人类深入木星内部去实地考察。

按照现有数据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液态氢星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千米处,液态氢在高压和高温形成。据推测,木星的中心是一个含硅酸盐和铁等物质组成的核区,物质组成与密度呈连续过渡。

木星是四个气体行星(又称类木行星)中的一个:即不以固体物质为主要组成的行星,它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赤道直径为142984千米。木星的密度为1.326 g/cm³,在气体行星中排行第二,但远低于太阳系中四个类地行星。

木星的高层大气是由体积或气体分子百分率约88-92%的氢和约8-12%的氦所组成。由于氦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四倍,探讨木星的质量组成时比例会有所改变:大气层中氢和氦分别占了总质量的75%及24%,余的1%为其他元素,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气、氨以及硅的化合物。另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氢、氖、氧、磷化氢、硫等物质。大气最外层有冷冻的氨的晶体。木星上也透过红外线及紫外线测量发现微量苯和烃的存在。

木星大气层中氢和氦的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阳星云的理论组成,然而,木星大气中的惰性气体是太阳的二至三倍,高层大气中的氖只占了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二十,约为太阳比例的十分之一,氦也几乎耗尽,但仍有太阳中氦的比例的80%。这个差距可能是由于元素降水至行星内部所造成。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被一层含有少量氦,主要是氢元素的液态金属氢包覆着。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帕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木星的磁场强度大约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木星还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强的射电源之一。

我是郭哥论道,一个致力于科普相对论、量子力学、计算机、数学,让深奥的科学理论通俗易懂起来、让科学更有趣的科普搬运工。


郭哥聊科学


不是,木星并非完全是气体的行星,木星的密度为1.326 g/cm³,比水还大。

所谓的气体行星,也叫类木行星,它们并非完全是由气体组成,只是没有固体表面,和类地行星(固体行星)加以区别。

在太阳系里,从里到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类地行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都是类木行星。

一般而言,它们中心有岩石核心、外层依次是液态金属氢、液态分子氢和充满气体的大气层。


我们的木星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尽管我们目前对木星的内部结构认识并不全面,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木星的核心是岩石组成的,组成和地核差不多,只不过大小比地核要大的多,那里是整个木星的引力源。

在地球上,所谓的岩石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木星的核心在太阳系形成初期也是由环绕的尘埃云聚集而成。这些尘埃,也是形成地球这类岩质行星的关键,它们里面也有大量的硅酸盐。



科学新视野



用户听书人


如果木星看成完全气体,有待深入发现。并非是完全气体,因该有固体物质混合着,才能显示形状?这种固态物质一定是松软的,类似霾一样聚集着,但是聚集不成质地坚硬的。

其实天体里聚集物,有其聚集的物理性质,张衡《灵宪》:“浑沌世界,沉淀出星球”,说的就是现代科学,天体物质聚集性。由天体堕落的陨石,外壳留下气眼,就是陨石没堕落前,是个面包体松软状,进入地球高温燃烧,松软体排出气体,熔炼成陨石。宇宙不同星际,物质也不同。什么星际间,就出现什么星球的陨石。

我看电视上木星视频,一晃看到有图案,像是下面石头图案。我在长江寸滩港捡石头,发现这个长方形石头。感觉全体都是半圆白圈,背回来清洗发现石质很软,软如炭棒。钢丝能刮动。这里问题就来了,是陨石燃烧后,还有软的吗?

有火星陨石;月球陨石;木星陨石。其实都是星际聚集成要固态状,堕落了下来。并非是哪个星球上掉下来的。

我的长方形奇石的软质性,与气态木星应该有关系,木星的气态就是霾、相似霾的聚集物天体。还有奇石表里如一的图案,证明这个木星区域,就是有这种波形主宰。虚拟的物质波,主宰固体运动归宿。没有石头硬度,就是炭物质陨石,燃烧后没有硬度,就是不含石头硬度物质。






震公常平


木星大部分是氢气,科学家推测核心部分是金属物质。木星上的氢也不一定是气体,还可以是超临界流体。


科学家的推测很简单:木星形成时不可能一点杂质都没有,形成后也不断有陨石彗星撞击木星。木星核心是液态金属很正常,但是不知道这个核心有多大。

在超高压力下,氢气不一定是气态和液态,还可以是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可以这样理解:温度越高,氢气压缩成液态氢需要的压力越大。氢气的密度也会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大,如果温度高过临界点,所需要的压力能让氢气的密度高于液态氢。这种气体密度高于液体密度的反常现象称为超临界流体,它同时具有气态和液态的特征。



欢迎评论!关注作者,分享更多有趣的科学!


飞鱼科普


木星的结构是固体核,液态金属氢,液态氢,大气层,它的大气层是,液态氢,水汽,硫化铵,氨晶体,氢气,云层顶部组成。


平常人246089341


当然不全是,其核心部分是固体状态。当然人类对它的了解还只是表象和推测,实际人类还没有能力去深入了解它。即使离我们最近的月球,又能对它了解多少呢?

对于我们生活居住的地球是否又完全了解呢?你说是不是?我们不能拿想当然当真理,更不能科幻当现实!


资料完善度低


既然叫木星,那这自然是一颗全木头的行星了,全是木质的,用来做家具不错,建议开采


梅山道士之冬瓜舞士


岩石是有的。只是与地球太阳比,有个多少问题。这些是要有数据说明的。听听专家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