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中年人,你们别混吃等死了

朋友去了一家画报社当采编部主任,年轻的他问我怎样才能干好工作,我送他8个字,工作好干关系难处。在他的部门,包括他只有两个年轻人,其他同事都是中年人,工作积极性不高。虽然他说只想在这挣点钱,但我不看好他能突破中年同事的重围。

说起来,我也是中年人。虽然不认为自己老了,但岁数不饶人。不过,我还是要说说同龄人。不客气地说,体制内的中年人,不能说全部,大部分人是在混吃等死。

这么说,很多同龄人会说我不懂人情世故。在他们眼里,中年人承上启下,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孩子要抚养,两头受压,活得最累。这些我感同身受。

我们这代人上班时国家不包分配,下岗时社会不给创造就业岗位,二胎生不起,孩子养不起,说是最苦的一代人,一点也不过分。

可是,既然在上班,我们就得对得起这份工资。国家为了社会稳定,机构改革很少动中年人的饭碗,觉得他们不容易。这令人感动,却不是体制内的中年人挨到退休的底气。

现在很多单位招聘,只要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年龄歧视,再说现在的中年人懒,轻易不跳槽。然而,我认为,这是中年人有毛病,不让单位待见。

君不见,很多中年人说起来头头是道,一落实就水银泄地提不起来。他们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尤其是本地人,华而不实的多,脚踏实地的少,而且说不得骂不得。

现在讲和谐,把不少中年人惯坏了,受不了气吃不了苦,只能由他不能由你。这样的中年人肯定不受欢迎。

我有个老同事,原来在体制内的报社上班,单位倒闭后来体制外的报社上班,处处不适应,总想回到过去的生活。没干一个月,他就委屈地说要辞职。后来我俩在另一家体制内的报社重逢,想不到单位又倒闭了。他叹息自己命不好。

我想,不是他命不好,而是他眼高手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这样的人,回到体制内也强不了。悲哀的是,这样的人在中国太多了。他们的存在,绝对不是国家之福社会之幸。

其实,中年人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我们应该唤醒中年人的志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长吁短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中年人不是天生就英雄气短,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不再儿女情长,发挥他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重拾青春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