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前,他们为什么不向南撤退?

九头浪子1


被金兵俘虏之前,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并不是没有向南撤,至少,宋徽宗是逃跑了的,而后来之所以没向南撤退,那是已经肉上砧板,骑虎难下,哪都撤不了了。

金兵南侵,是宋徽宗签订“海上之盟”直接促成的结果。北宋的外敌,一介西北的西夏,二是北方的辽国。西夏势力不强,战斗的规模也不算太大,宋朝与西夏间或有摩擦,也是打打停停,并未造成大面积国土的流失。而北方的辽国,地域广阔,势力强大,一直是北宋面临的劲敌,尤其是在五代时,后晋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中原的北方门户大开,北宋建国后,北方一直不安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宋真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与辽国才实现了和平,此后百多年时间,宋辽间并无战争。

1120年,宋徽宗在童贯、王黼的鼓动下,想收回燕云十六州,恰好金兵在攻打辽国,宋徽宗让人联系金国,提出联金灭辽,双方商定,宋军与金南北夹击辽国,辽灭亡后,燕云之地归宋朝,宋朝将原来献给辽国的赔款转献于金国。因为宋、金接洽要绕道渤海,因此盟约又称“海上之盟”。

后来辽国果然为宋金联军灭亡,但在灭辽过程中,宋朝军队没有按照承诺打下燕京,同时,金兵也看到了宋朝军队不堪一击,因此,随后便撕毁盟约,南下侵入了宋朝。

1125年10月,金人兵分两路,西路进攻太原,东路进攻燕京,约定在开封会师。太原一时没打下,燕京却很快就沦陷了,东路军一路南下,即将到达开封,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宋徽宗作为一国之君,却慌作一团,在他43岁还年富力强的年纪,将皇位传给儿子赵桓,自己当太上皇,并带着蔡攸、童贯等随从人员,以敬香还愿的借口,向南逃跑。后来,开封被围,宋军在宰相李纲的组织下,进行了顽强反抗,没有被金兵攻破,通过赔钱割地,开封保住了。随后,宋徽宗带领他的随从们,溜回了京城开封。

然而,金兵一退,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北宋的大臣们,又开始纸醉金迷,贪图享乐,不作备战。1126年8月,本已退兵的金人见宋朝软弱可欺,再次举兵南下,杀向开封,十一月,杀到开封城下,开始疯狂攻城。这时候,无论是宋徽宗还是宋钦宗,都无处可逃了,不久,开封就被金兵攻陷了。

金兵攻下开封后,对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皇都进行了疯狂洗劫。1127年4月,金兵抢足捞足了后,便将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戚、大臣、工匠等三千余人俘虏北去,同时带去的,还有宋徽宗从全国搜刮而来的无数金银珠宝。


帝国的脸谱


根据历史记载,金朝灭辽后,随即侵犯北宋。直至兵临城下,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使计,以“和议”之名,向宋王朝勒索,并且要求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由于当时大局已定,宋钦宗身处劣势,不得不进营求降。表面上是向金朝表诚意,实则一切行迹已被控制。在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随后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同年四月初一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因当时事发于靖康之年,史称为“靖康之变”。所以,按照当时的情形,两位皇兄已被金人软禁,而且周围遍布金兵,根本无处可逃,不要说南下,跳河自尽也不可能。

造成这种结局,是相当可惜的。北宋由赵匡胤封国号起延续唐朝盛世一路发展,到宋徽宗时期发展的极盛,疆土占据相当于如今中国的五分之一。虽然后有赵构南下建立南宋,但是“泥菩萨过河”,盛世不及从前,疆土也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二。北宋北宋原本是兵强马壮的强国,国富而民强。深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故有“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还有科举制度,相当于今天的高考,通过数十年的过渡消化,从武管转为文管。社会的农业、产业、文化、科技等等得以喷井式的发展。所以,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但在其他领域上却“野蛮生长”。出现这种转变是很难用几句话就说得清楚的,只能说基本上任何一个朝代在经历了战乱,休养生息,到弃械从农,然后踏上安逸生活的套路。没考究过宋朝历史,只要看过《水浒传》、《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小说、连续剧的吃瓜群众就知道,都是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最后过上隐世埋名的归隐生活。这种故事路线图,就算在今天,大家看复仇者联盟依然看味十足。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在当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也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大家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比作今天的中国,人均GDP预计可达9100美元,但这个跟CPI有很大关系,是有水份的。但从经济总量来看,当时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比作现在的中国,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只有美国佬大才有这种实力。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年轻人,活在当下,应该把握机会,奋发有为,永远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砥砺奋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3qvb


总结一下就是二帝为何不跑的问题。可以类比到明朝崇祯皇帝,也是同样情况,为何不跑等待城破身败。

事实上,已经退位的宋徽宗不但没跑,而且在金兵围城的时候,还从镇江跑了回来一同抗敌。从政治谋略来看,徽钦二帝显然不够合格,在抵御外敌方略甚至可以称的上混乱。之所以没跑,理由其实非常简单,他们是皇帝,他们接受了最传统的帝王教育,他们做到了君王守社稷。他们的被浮是有条件的和金国交换,那就是换回了汴梁城百姓的性命。作为汉族的传统君主,和元清朝这样的游牧民族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他们对宗庙的概念更强。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皇帝都是这样,也有例外,比如比较著名的唐玄宗,安史之乱在城破之前就离开了长安,也正于此,他的帝王的正统性被大多数民众怀疑甚至否决,很快太子继位大统。古代讲的是天授君权,皇帝是上天的代表,老百姓对皇帝的要求是要有底线的,一旦突破了这个底线,就会被士大夫集团抛弃。皇帝出逃必须要城破玉碎,或者少主危局,这样才能被百姓认可其正当性。

我们今天现代人来看待古人的做法往往会以利益得失的角度,其实更应该从人格善恶,否则所有的传统价值观都将会被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