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自稱“笨鳥”的他,入中國畫領域即一鳴驚人




吳緒經是中國現代美術界一位具有電影視角的人物畫家,他發軔於電影,擔任電影美術設計師二十餘年。從電影美術師成長為一位最為獨特的中國水墨畫家。他獨特的內涵,是中國水墨現代形態等多種藝術、思想的融合與昇華。




吳緒經:1945年8月出生於成都,1965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1979年考取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班,1990年進入日本著名畫家加山又造研究班深造。四川美術家協會第二屆副主席、美術教育藝術委員會主任、第五屆美協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四川省工筆畫學會會長、中國畫學會理事、四川省教育學院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津貼。中國文聯於北京人大會堂授予“全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稱號。

吳緒經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從四川美院畢業後就進入峨眉電影製片廠,開始了他長達二十餘年的專業電影美術師生涯。其間,他曾承擔過《法庭內外》、《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變臉》等影片的美術設計,並獲得過這一領域內的最高獎(華表獎)。

這一經歷使吳緒經有駕馭大場面的能力和懂得在畫面上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去強化視覺的意象性,與此同時緒經也潛心連環畫創作,《漢宮秋》獲得“全國優秀圖書獎”。

在理解本職工作與業餘繪畫創作的關係時,吳緒經說“電影就是用攝影機拍成的一部連環畫”。這種連環畫情緒一直延續到他創作的大型國畫組圖《成都風雅頌》。由於他廣泛的藝術實踐,當他踏入中國畫創作領域時,就一鳴驚人:

1990年《競技圖》獲第十一屆亞運會美展“特等獎”、

1993年《虎門銷煙》獲首屆中國畫大展三等獎、

1994年《青年時代1919·5》獲八屆全國美展銀獎……

吳緒經成為當時在藝壇獲得最高榮譽的四川藝術家。面對成功,吳緒經卻自稱“笨鳥”,然而這隻“笨鳥”卻找到了最好的棲息之地,那就是中國文化這棵大樹。

讓我們再一次剖析緒經的漸變的過程,其成名作《競技圖》是以連環畫為基礎創作的具有較強裝飾性的現代工筆。《虎門銷煙》採用黑白色彩來展現那段悲壯的歷史,有版畫刀筆的效果,但仍然是《競技圖》表現手法的延續。

《青年時代1919·5》開始透示出一種新的探索,畫中大部分人物是水墨暈染而成的,圓活的線條使裝飾性元素逐漸褪去。從人物刻畫的深度和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義而言,都顯示出作者新的藝術追求和美學取向。

到2000年以後,吳緒經就完全步入寫意之境,他的藝術形象的內蘊也呈現出無限性的趨勢,作為一箇中年畫家,敢於摒棄成熟的技法,不僅是表現方法的轉變,更是實現了世紀超越。新的藝術語言的確立,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種新的哲學厚度和美學價值,從而也奠定了他在當代人物畫壇的學術地位。

吳緒經人物畫的新境首先融入了草書的線條,中國書法藝術精神是最具哲學精神的,因而是最解放的、最自由的,是一種心性之美、哲思之美、生命之美、書法可以說是最純粹、最內涵的藝術。

吳緒經在研究意筆人物畫時,讓線條舞動起來,他在勾畫人物所用的草書線條呈現著豐富而複雜的變化,這中似行流水、煙收霧合的線條,傳導著生命節奏,更是畫家內心無限深邃的精神意氣。

吳緒經人物畫的第二個新境,也是他藝術的最大突破,即以墨的層次去類自然萬象。藝術史的發展證明,從材料學意義上的“墨”,到東方藝術至高範疇的“墨”,是文人畫水墨體系的核心的基礎。古往今來的大畫家皆善用活墨,在墨中求層次,在墨中見筆性。倪雲林就曾說過:“用墨隨意,始見天真”。

吳緒經的墨色既明麗又蒼古,大片的墨團如殘碑斷碣,亦如右玉之沁,捨棄一切色相之表,糅合一切色相之質,讓人感悟到中國歷史文化滲透出渾厚的氣息。

在線與色的關係上,吳緒經以水墨暈彰代替色彩塗抹,以線性筆意的抽象打破團塊結構的具象,幽遠蒼茫的歷史感與生命沉思,正是畫家遊心之所在。

吳緒經的畫多為歷史題材且涵容著醇厚佳永的詩意。畫家自言:“對我們的民族,我有著一種悲壯的使命感。”所以他的畫是對歷史的燻新釋讀,並在文化的解碼中顯示出新的生命力量,藝術不僅體現出畫家的人格修養、品性的感化。更具獨特的社會價值。

清人劉熙載曾說“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吳緒經畫如其人,他的畫沒有著意超脫塵世的虛空,而是洋溢著人性的輝光,保持住人間的詩意、生命的意義和藝術的憧憬。以怡養和使其不滯於手,不滯於心。

他能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百餘幅《成都風雅頌》組畫,所描繪出的正是藝術家主體與歷史的相激相蕩的結果。大美的獲得,是靠畫家心靈的靜觀來獲得的,藝境即人境。

我們從緒經畫中流出的深情飄逸,看到的不再是視覺範式下的形式塑造,而是走向重構的心靈世界,走向更深廣的藝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