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饺子”在山东土话中叫什么?

玲珑剔透77364482


山东人喜欢面食,众多面食中又以饺子为最,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好受不如倒着”。不过,山东各地对于饺子的称呼各不相同,通过这些称呼也可以看出各城市文化、语言上的差异。

1、饺子的本意是什么?

先来看看“饺”的本意,饺,是会意字。从交,从食。而“交”是象形字,小篆中如同两腿交叉,所以引申意为“交叉”。所以, 饺的本意就是“交叉”后可以吃的面食。那么“交叉”是什么?无疑是指面与馅料的交叉。

“子”的本意又是什么?子,是象形,甲骨文中如同孩子在襁褓中,头、身、臂膀和双脚并起来的样子。因此“子”的引申意为“小”。这样一来,饺子的含义就是指制作的很小的、面和馅料“交叉”(引申为包裹)起来的面食。

也就是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符合上述制作方法的都是饺子。但是,为什么在山东还有其他的叫法呢?这要归功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了。

2、济南、淄博等地叫“包子”

济南、淄博等地通常把饺子叫“包子”,而把人们通常认为的“包子”叫“大包子”。比如,济南人说:“咱们回家包包子吃吧?”这一定是指包饺子;而淄博人说的“吃顿大包子吧……”并不是指包子特别大,而是指它不是饺子。

据《齐民要术》记载,馄饨、包子古时叫“饼”,都是把肉细磨后洒入或包裹进面粉里烤食、煮食,即所谓的“饼炙”。因此,包子的叫法还原了饺子的本来面目。济南、淄博是鲁中地区,古风保存完整,语言上较少受外来的影响,从包子的叫法上可见一斑。

3、济宁、临清菏泽等地叫“扁食”

济宁、临清等地通常把饺子叫“扁食”。这一叫法起源于元朝,在《三朝北盟会编》里明确记述“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这种称呼的取意源自其外形,扁扁的,因此最早的扁食还指“锅贴”。只是一个煮、一个煎或烤。

为什么济宁、临清等地称“扁食”?这是因为元朝时开挖修整大运河,济宁、临清(含东昌府聊城)等地都是运河重镇,深受元文化的影响。另外,扁食的叫法在陕西也很盛行,有首陕北信天游唱道:“吃一碗扁食没喝一口汤,没打定主意上了人家的当。”

4、烟台、威海等地叫“箍(gū)扎“

烟台、威海等地通常把饺子叫“箍扎”。这一叫法非常的形象:两只手把面皮一箍、一勒,就把馅料缠束、固定起来。无论是箍、还是扎,在青烟威三地都是常用词,比如把一件东西收拾整齐,人们就叫“扎箍起来”。

烟威等地属于古莱国,因为位于齐国以东,临海而居,与山东内地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济环境,相对独立的保留了古莱语的部分词语。因此,这种从内陆传来的面食,青烟威的人们用自己的理解和叫法给予了形象的诠释。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角子、角耳、饺子、包子、馄饨、锅贴、水饺……这些叫法曾经不分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指用包裹有馅料的面食,有烤制、水煮、煎制等方法,或者干吃,或者连汤带水一起吃。

通过饺子的不同叫法,我们也能看到山东大地的地区文化丰富多彩、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好吃不如饺子”,过去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的饺子,如今天天吃也不稀罕。吃完饺子才“倒”上一会儿,这日子就两个字:舒坦。


指动济南


我老家是临沂的,老土话叫包子,包水饺叫包包子,随着最近几年过年家家户户吃水饺,通过互联网,让全世界了解到了有一个国家叫中国,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外出打工的都开始了返程,只为了和家人在春节的时候吃上一顿热乎乎的水饺,全世界的人认识水饺,最开始的时候国外叫打木浦领dumpling,后来随着全世界的了解,水饺在全世界有了自己的名字,就叫饺子,说真的,还是有点激动,有点自豪。说到这,我想起妈妈包的韭菜鸡蛋饺子,真的香,鲜,好想吃啊。过几天回家一定和妈妈一起包。



武clum


饺子在全国各地土话的中,基本上还是称为饺子,但是在山东省却不一样了,别具一格的土话叫法,很有趣。据我所知,有3种叫法比较常见。

第一种:包子。

您没听错,在淄博和泰安,以及济南都是这么叫的。日常中的对话是:“娘(nia),今个吃什么?”

“包包子吃!”

可能在别人看来很疑惑,那么包子和饺子怎么区分。是这样的,蒸包叫做大包子,饺子叫做包子,下水叫下包子。是不是有点乱了?总之饺子叫做“包子”就对了。

至于为什么要叫做包子?

1、反正都是包,管它包什么呀!

2、大概是约定俗成吧,当地人都就么叫,习惯了。



第二种:扁食。

在济南和菏泽、莘县都是叫做扁食,应该还有几个地区也是相同叫法,忘记具体是在哪里了。这个叫法可说是历史悠久,在元朝时代便有记载了,例如《宛署杂记》讲:“元旦拜年,作匾食。”说的是“扁食”。

而在《酌中志》则记载:“初一正旦日,吃点心。”意指扁食。

有人讲扁食一话,可能出自于蒙古语,我倒认为是出于山东话。



此外,有个关于“扁食”的传说呢!据说在古代,某位皇帝夜夜楚歌,无心理朝,奸臣反倒得宠。一日,奸臣告诉皇帝有长生不老的方子。皇帝大喜追问有何妙法?臣子讲了人若能吃百样菜,定能增寿延年成仙。


随后天下号召芸芸名厨,最终一位厨艺高超,名为苏巧生的年青人被选上了。此后,他每做得一道菜,皇帝都很赞赏。直到完成了99道了,苏巧生暗喜,还差最后一道,明早做好,就可还乡,远离昏君了。

可当了次日,苏巧生愣是想不出最后一道菜,要怎么做?唉,大到了死就死吧,正当他心烦意乱时,瞧见菜板上剩下的羊肉和白菜,索性死马当活马医。把羊肉和菜各自剁碎,混合搁调料搅拌,用白面皮包了起来煮熟,完成了最后一顿饭。


随知皇帝吃后,竟然跑进厨房,对着苏巧生讲,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一顿,究竟是何物?苏巧听完,舒了一口气,抬头看了这扁扁的食物,思索道:这是民间上等物,扁食!

于是,扁食的叫法开始广为流传。

第三种:固扎。

胶东一带的叫法,固扎或古扎都有人叫,不过,现在的年轻一辈很少这样叫了。

佘小厨(完)


佘小厨


首先,与您商榷,能否把“土话”改为“地方话”。地方语言是地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是千百年来凝炼出来的语言智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所谓“土”是与“雅”相对应的。在大众的认识中,雅言往往是书面语言或是官方语言。雅和土其实都有个转换过程。比如,人们认为“说话最土”的胶东话,其实说的也是官方语言,只不过是古夷国的官方语言。因为年代久了,所以胶东话被认为是古言古语的活化石。

旧时,胶东人称饺子为𩚩飵(gu zha)。我看了此前回答,不少了把这两个字写成了“古扎”或是“箍扎”,这个发音是对了,但是字写错了。前面说过,胶东话是古言古语的活化石,有的发言仍可以找到对应字,有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找不到了对应字。不过,这两个字还是可以找到的,就是“𩚩飵”。

“𩚩飵”其实是生面疙瘩,用“𩚩飵”做出来的汤就叫“𩚩飵汤”。胶东人说“𩚩飵汤、打鸡蛋,不哈不哈两碗半”,说的是疙瘩汤很是美味。

至于为什么把饺子叫做“𩚩飵”,已不可考。我大胆猜想,会不会是由于旧时的面粉粘性差,很容易把饺子煮烂了,结果出锅的饺子就成了疙瘩汤了。不知这个推论成立不成立。


威海纪事儿


饺子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美食之一了,但是山东各地对于饺子的称呼还都蛮有意思,我自己了解的大概有以下这么几种。

【包子】

额,确实没错,在济南和淄博等地区人们就是把饺子叫做“包子”的,而对于外地人们通常认为的包子,叫法是“大包子”、“大菜包子”已做区别。如果俩济南、淄博人的对话是“今天回家包包子吃吧。”,那么说的一般就是包饺子;而当他们说“今天吃大包子吧。”,这就不是说吃的饺子很大,而是说吃通常意义上的“包子”。是不是有点绕,你们自己捋一捋。

【扁食】

在济宁、菏泽、临清等地区人们多称饺子为“扁食”,据说最早“扁食”是指得跟饺子形式有点像的锅贴,因为其形状而得名,相传始于元朝。后来因为运河开修,临清、济宁在当时都是河运重地,也受当时的元文化影响,这一称呼也保留下来。

【箍扎】

这个称呼是最奇怪的了,是烟台、威海等地对饺子的叫法。因为在古代这些地方属于古莱国,与山东省其他地方对比有着比较不同的生活和经济环境,所以猜测语言上也融合、保留了一部分古莱语的词汇。无论是“箍”还是“扎”都是这些地方比较常用的、形象的词,人们形容“人挤在一起”就会说“箍扎在一堆”。

以上是我个人了解到的内容啊,欢迎小伙伴们补充和指正。关于饺子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叫法,比如:牢丸、饺饵、粉角等等,如果你的家乡对于我们常见的美食有什么特别的称呼,欢迎评论里告诉我们啊!


桑尼爸爸vlog


我们家是山东潍坊昌乐的,我们叫饺子为“古扎”。

饺子作为北方餐桌的象征,逢年过节必定上桌,“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好吃不过饺子”都体现了它的重要性。白菜肉馅是冬天的经典配料,剂子大,馅子多是特征,蘸陈醋和味极鲜,再加几瓣腊八蒜,那味儿,绝了!除此之外还有,素三鲜,肉三鲜,黄瓜虾仁,韭菜虾仁,莲藕,芹菜,土豆……种类之多,数不胜数。

北方有两个节日必定会吃饺子,一是冬至,一是新年。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小时候老人会告诉我们,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除夕之夜,饺子则代表了团圆,一家人围着餐桌,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春晚,浓浓的年味,到处都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阿拉芯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美食数不胜数,老话说的好,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过去年代人,最爱吃的食物,就是吃饺子,过年要吃,冬至要吃……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饺子馅也是成千上万种,配上自己喜欢吃的蘸料,不用吃菜也能吃的很饱!


今晚家里就包了饺子,是用蒲公英菜配肉馅包的,美味野菜味道,别提有多好吃了,其实包饺子很省事的,不用做菜了,水灵灵的很喜欢吃的!
北方人尤其是面食为主,饺子更是饭桌上常见的主食。各地虽然叫法不同,但水饺的叫法都通用。因为饺子都下锅水煮。至于山东的叫法听别人说过,叫"古扎"不知道对不对,吃法做法都一样,叫法不一样而已!


静姐家的生活


菇者


山水牛


小时候的饺子老人都叫古扎,面疙瘩汤叫古扎汤,山东高密的。


燕子45529123


坐标山东邹平市,我们这各个镇上叫法不一,有的地方就是叫“饺子”,我小时候的叫法是“小包子”“下包子”,别的我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