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顶嘴,家长应该怎么做?

jessica宣



或许TA还是个小不点,或许已经高出你半头,面对孩子的顶嘴,我猜大部分父母的内心O都是:竟然不听我的话,竟然挑衅我,你才多大就敢跟我对着干了,把我放哪儿了,我是你爸(妈),太没面子了,气死我了……


当孩子顶嘴时,父母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想法、感受,往往是因为他们把孩子的顶嘴理解成了——TA觉得我不对,我不好,TA是在故意跟我对着干……

而事实上,孩子顶嘴并不一定意味着TA不认同父母的想法,不愿听从父母的建议,根据不同的情况,父母可以做出不同的回应。


有时候,孩子可能是为了顶嘴而顶嘴,也就是说,TA内心是接受父母的想法、建议的,也有可能据此采取行动。但是,TA可能无法认同父母把自己当做小孩子而强加要求的方式,这时候,TA的顶嘴是想说,“我长大了,我可以独自做决定,我可以独自搞定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试着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变强制管理为民主合作,当孩子感受到被鼓励、被支持时,便不必以顶嘴来宣布“主权”了。


另一些时候,孩子顶嘴则是真的不认同父母的观点、建议,TA能独立思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却被父母误解为“找茬”、“挑衅”、“对着干”。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不妨耐下心问一句“为什么”,听一听孩子会怎么说,兴许就能收获一个令人欣喜的视角和答案。


孩子对世界的思考和探索,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帮助。当父母以开放接纳的态度回应孩子的困惑、质疑,世界便在孩子眼中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样貌,而不是单一的对错黑白,这恰恰就是创造力的源泉。


超级育儿师兰海


身为父母的我们会发现孩子很天真可爱,但是在很多事情都是任性调皮,总是爱把我们父母说的苦口婆心当作耳旁风,甚至多说几次就会顶嘴闹情绪。

这不,在上个周末,我和小区的几个妈妈共同探讨聚会起孩子问题来了。

我说:“现在时代不同了,孩子似乎更加早熟,也更加聪明了,不容易管教。每次我让孩子做一件事他总是和我唱反调,不然就闹腾,每次我都想抽他,但又舍不得,毕竟是自己的心头肉。”

其他几位妈妈也纷纷吐苦水般诉说自己带孩子时候所遇到的烦心事,其中鑫鑫妈分享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鑫鑫妈是个急性子,有一天想让孩子在大冬天多穿几件衣服,但是鑫鑫不想穿,于是就和妈妈顶起嘴来:”凭什么要穿这么多!我又不冷,干嘛要包成企鹅一样!“

妈妈听到之后气打都不打一处来,于是一狠心,让孩子品尝了一顿竹笋炒肉,鑫鑫也老老实实变成企鹅了。

鑫鑫妈说完后无奈叹气,直言她动手之后也后悔,但是这大冬天的孩子不多穿衣服肯定会感冒,所以没有好的办法。

琳琳妈听到鑫鑫妈却有些感慨:她和丈夫都是大学教师,从小家教非常严格,对待女儿琳琳总是说一不二的,为琳琳安排了一系列成长之路,在他们的严厉教育下,爸爸妈妈说什么都不会反驳,要求的事情都会做好,而且特别懂事乖巧成绩优异。

但是琳琳现在已经上高中了,除了学习成绩还算优异,但是做其他的事情却没有自己的主见:比如出门点菜不会自己选择,买衣服总是要依靠妈妈帮忙选择,没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琳琳妈也是突然意识这个问题的,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办,怕琳琳上大学后无法自立……她现在倒是希望琳琳和她顶嘴,能够有自己的想法。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善解人意,但为什么琳琳妈妈做到了将孩子养乖却后悔了呢?那是因为她的眼光长远,看见了孩子的未来!

为什么呢?

因为爱顶嘴的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而且敢于表达和争取,所以也更容易找到目标和追求,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特别重要。

也许有家长朋友会反对这一说法,如果什么事情都顶嘴,那孩子岂不是要翻天了,这点我很赞同。

但是,其实我想表达的是,爱顶嘴是孩子具备的优点,但是想要让这项优点发挥出良好的效果,那就少不了父母们正确的引导。

首先我们要分析,听话的和爱顶嘴的孩子的缺点:

孩子太听话,容易没有主见,所以容易迷失自我,没有人的引导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孩子爱顶嘴,是因为缺乏正确表的方式,所以容易与人闹矛盾。孩子的未来与自己的行为方式有关,两相比较,我倒是觉得爱顶嘴的孩子能够建立起自己强大的人格。

那对于孩子的爱顶嘴,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1.安静倾听

当孩子顶嘴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否定他,比如“小小年纪竟然这么说话!,长本事了,翅膀硬了……”这样硬碰硬的指责只会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我们要静静倾听,分析他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他想的不那么对,请看下一条

2.让孩子听父母说

如果孩子的想法你不认同,那也不要急于评论对错,而是说“妈妈刚刚听了你的想法,那你能听听妈妈的想法吗?”然后你就用更加全面,客观的,多角度的述说自己的观点,然后和孩子共同探讨,但是如果涉及到原则问题家长一定要坚持,循循渐进引导孩子。

3.培育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就一些事情进行讨论,锻炼孩子的分析事物能力,以及不同事情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需要承担的责任。

如果孩子回答不错,就多加鼓励,如果孩子吃亏,也无须指责,比如s对孩子说”你看看,让你不听我的话,如果你听我的会怎样怎样……'让孩子总结教训,并且从中学会倾听。

最后,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最终立足于社会,所以不管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有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的孩子爱顶嘴,请别烦恼,多包容她,在你的教导下他会慢慢变得优秀,让你刮目相看。


荣耀家族学院


如果在你心里父母是权威的,是不容置疑的,那孩子顶嘴对你来说就会是愤怒的事儿,不高兴的事儿;如果你觉得自己又不是皇帝,说的话也不是圣旨,那孩子顶嘴就不是事儿,人家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念再正常不过了,说不定在观念的碰撞中我们还能学习到一些东西呢


我儿子六岁,我们两日常的沟通有些时候就像辩论赛,在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就这样,刚开始的确像唇枪舌战,后来两个人干脆约定再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按顺序各自表达观点,说明理由,如果儿子说服了妈妈,那就按儿子的意见办,如果妈妈说服了儿子就按妈妈的意见办,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邀请爸爸发表意见,然后按照少说服从多数的原则办理。后来,大家都遵守这个原则来处理家庭事务。


孩子经常反驳我的意见,比如说,他在他房间里把书摆的到处都是,我让他收拾整齐放在书架上,他说我就不,我问为什么,他会说第一、你以前说过不让我在客厅乱摆东西,但我的房间由我做主,我现在不想收;第二,我把我这两天想看的书放在床头或者床上,我晚上睡觉前或者早上醒来想拿的时候很方便,要不然还得光着身子下去拿,容易感冒。我真是很讨厌东西乱摆,可是人家果断的拒绝后,说的这两点都在理啊,好吧,就这样我闭嘴。或许是因为从小就喜欢跟我辩论,表达观点的时候锻炼的逻辑越来越清楚,还学着我的样子一,二,三。


有时候孩子顶嘴,我还嘴,就变成了斗嘴,跟一个小屁孩斗嘴,有时候我老公在边上看不下去了,可是我觉得真的很有意思。记得那会儿儿子还小,刚上小班吧,有一次回家跟我讲个事情,大概就是说的孩子之间冲突的事情,我就打了个比方,说就像你在路上碰到一条狗,它把你咬了一口,你总不能扑上去咬他一口吧,结果,孩子一下生气了说,你说谁是狗,我是狗吗,我就赶紧解释说,我没说你是狗啊,他接着就说那你是狗了,我又说这就是打个比方,结果他还是盯着狗的事,说我不是狗,你才是狗。后来我又讲了半天逻辑关系,孩子呢始终在那个谁是狗的问题里纠缠不清。后来我忍不住大笑,结果他自己也笑了。


前两天还批评我违背自己说过的话,随便调整我们之间的约定,让我给个合理的解释呢。这两年多下来,我觉得孩子顶嘴,如果我们不去上纲上线,它还真的不是事儿,反而,能让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念,指出大人的问题,有自己的主见,有想法,还能锻炼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挺好。

上班又带娃的80后宝妈,带的好团队带的了娃。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都来自于自己的实践。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的育儿知识,成为更好的妈妈。

小晗晗爱阅读


我家大宝五岁多,现在特别爱顶嘴,所以这个问题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1.调整情绪、心平气和地听孩子说话

孩子刚开始和顶嘴的时候,我简直气炸了,心想:才五岁的孩子就要造反了,以后怎么管啊。

后来,我发现生气是教育孩子中最无用的一种方式。于是,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下来,安静地去听孩子说话。

我发现,孩子顶嘴时说的话都是我平时常说的话。

并且,当我安静下来去听的时候,孩子反而说一两句就也停下来了。

2.反观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

因为我注意到孩子在顶嘴时说的话都是我平时反复说的话,所以我开始反观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以及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

其实,孩子一直在受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通过反观自己,才能有所察觉和改变,才能更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3.双方冷静后,就事论事地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

当父母情绪激动地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是冲动饱满的,顶嘴和相互指责只是一直表现形式。

所以,事后孩子和父母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一定要就事论事地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因为这个问题引发矛盾、这个问题错在哪里、以后如何改正等等。


晖雪琳源


孩子老顶嘴,说实话,真气人,特别是在气头上再加上心情不好,简直啦[打脸][打脸][打脸]不过仔细想想孩子顶嘴不可怕,不允许孩子反抗的父母才可怕哩[机智]应该这么想,当听到孩子顶嘴时,应该感到欣慰,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有不同想法和理解。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经常唠叨:房间乱的跟猪窝似的,也不知道收拾收拾。每次,我都气鼓鼓的“反击”:我觉得乱挺好啊,我又没让你收拾!但其实我内心想的是,我房间乱我知道啊,但我不喜欢妈妈说我,即便你说的是事实。另一方面来讲,我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才敢顶撞我妈妈,我知道无论我怎么顶撞她,她都会包容我、爱我。

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他们认知发展有限,对父母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但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开始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当他们开始说“不”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试图摆脱父母,自己掌控人生的时候,顶嘴只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喜欢顶嘴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见。尤其是当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吻是命令式,孩子顶嘴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被当个“大人”去对待。

当孩子顶嘴时,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公平?是不是误会了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有没有做到?

要接受孩子顶嘴,但也不是意味着放任自流。

要知道,孩子没有天生服从我们的义务,想要孩子长大后更独立,就要接受他小时候和家里人“对着干”。





小美好物推荐分享


孩子爱顶嘴这件事其实是一件好事。

第一,爱顶嘴的孩子心理健康程度相对较高。因为他把心理的垃圾和负能量通过顶嘴给倒腾出去了。

第二,爱顶嘴的孩子相对有勇气和能量,他们知道在自己忍不住的时候要说出来,这个勇气难能可贵。要知道,很多孩子没有这个胆量。

第三,孩子爱顶嘴说明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还不错。

虽然你当时会比较生气,但是回头看看孩子一路的成长,你会发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一直不错。因为孩子懂你,他知道父母生完气之后不会跟他秋后算账,所以他敢顶嘴。

第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孩子在顶嘴的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意识,这对孩子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终究要长大,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就在于大人有独立的想法、独立的行为和独立的能力。

顶嘴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在飞速运转着,要梳理各种各样的知识经验反驳你、说服你,这不正是一个成年人需要学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吗?

如果我们的孩子拥有这样一种独立和思辨的精神,且不说这是时代的要求,对他将来的学习发展、为人处事等都是一种磨练,至少说明今天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流着鼻涕、人云亦云的小孩了,他已经向独立迈出了一大步。

第五,顶嘴也是锻炼口才的好机会。

孩子可能不敢跟别人絮絮叨叨,但是他在拐弯抹角想各种方法说服你,以理服人的时候,恰恰是锻炼口才的机会。

我想,一个演讲家和具有雄辩能力的人是诞生在家庭中的,最好的辩手就是陪伴孩子辩论的父母,所以,一不留神,辩论能力也在顶嘴的过程中得到训练了

最后,孩子的顶嘴能够帮父母反观自己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顶嘴给了我们一个觉察和反思的机会,为什么孩子在这件事上这么生气,是我们太自以为是了,还是没有给予他应有的权利和尊重,还是给孩子贴不好的标签了等等。

这份觉察不管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一次自我成长,而且是一种当即了断、不拖泥带水的快速成长。

试想,如果孩子不顶嘴,而是藏着掖着忍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者养成了压抑情绪的习惯,最终导致自卑,这样的结果和顶嘴相比,哪个更好?当然是直接表达更好!

那么,孩子顶嘴时,我们如何跟孩子对话呢?

首先,静心地听,告诉自己别发火,此时此刻的发火只能推波助澜。

其次,当孩子顶完嘴之后,问问他:“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是什么让你这么着急呢?爸爸妈妈有哪些做的不好,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妈妈可能做的不对,但是你这样顶嘴让妈妈很难受,毕竟我是你的妈妈,请允许我把话说完,再给我一些尊重好吗?”

“我们只是观点和意见不同,不意味着你是坏孩子,也不意味着我是坏妈妈。”

最后,跟孩子商量一种遇到起急冒火的事情时,能够提醒双方立刻冷静下来的方式,比如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等,这些方法都是有效避免顶嘴升级为一场大战的好办法。





爹娘不好当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顶嘴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其实并非如此。从教养来说,重要的是要看孩子所说的内容,是逃避责任的推辞还是真实的理由。但首先还是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不要简单用自认为对孩子的了解来武断地对孩子下结论,认为孩子是强辩。

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心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属于正常现象,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得到正常的发展。家长可以尝试改变强压方式,变换形式对孩子的顶嘴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当父母面临孩子顶嘴的时候,要注意教育方式,

化解之道首先要从父母自身做起

心理学上认为,接受对方与自己不一致的言论是包容。而被包容的一方,会觉得自己的价值被肯定,当他觉得安心时,会松懈他坚持的态度,如此一来,再想说服孩子就不难了。

强辩的孩子总是坚持他自己所提出的理由,无论父母怎么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包容”孩子的方式,先稳定他的情绪,听从孩子说完他的道理,赞同他的观点,再用“不过…”“你可以试试……”等一些建议类温和的词汇去引导孩子,当你客观评论事实而不是指责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很容易听进去你的话,愿意思考和尝试你提出的建议。

当然,作为家长也要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讲求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1 注意和孩子对话的口气

虽然是孩子,但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如果父母用“大家长”式的姿态和语气去和孩子对话,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内心环境就是拒绝的情绪,不会给亲子对话带来好的形式。

2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内心一般比较脆弱和敏感,父母对于孩子的大声呵责,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内心的埋怨和愤恨,这些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大大不益的。父母要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不摆父母的架子,引导孩子自尊自爱

3 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孩子顶嘴都是有理由的,父母要耐心听完孩子所说的话,不要强加自己的观念给孩子,武断给孩子下定论,更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谩骂和体罚孩子,从而勒令孩子必须听从自己。而是要营造家庭中的民主氛围,让孩子知道有理才能站稳脚跟,强辩或者狡辩会得到惩罚,这种惩罚方式可以是闭门禁足取消外出计划等,让孩子讲道理明是非,学会正面面对挫折和困境。


程小Yao


不知从哪一刻起,小孩子会回击大人了,这首先说明,他有自己的意识和一定的辨别能力,也证明是智力的提升与进步,这算是好事,家长不必恼羞成怒。

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经常用到换位思考,这样做能把事情处理的更好,更公平。

对小孩子也应如此,不能因为他小而不把他当回事,让他什么都无条件服从大人的意思,如果你能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你就能知道他说的是否合理。



小孩思维必定简单,有时候还是可笑的,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引导,而不是大吼大叫,如果你是这样的表现,首先是你有病,你有肝阳上亢的病😜。

美国匹兹堡大学把这些易怒,情绪化的认归类为体内有变异的“愤怒基因”。

知道孩子顶嘴的原因后,我们要听他的的解释,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有时候,小孩的想法是对的。



我看过一本书,《五岁的小孩给我上的一课》,这说明大人不是永远都对的,有很多时候是迷糊的,老虎🐯不是也打盹吗?

如果小孩的想法是合理的或是趋于合理,那就应遵从孩子的想法,这是他成与长进步,我们应当表扬。

如果是不合理,甚至是荒唐的,我们就要引导,可以从这几点入手:



1/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他后果,并说出这样的后果是不好的,不利的。

2/用他看过的童话故事,动画片做例子并给予引导。

3/给孩子爱,给他力量,给他信心,告诉他换一种做法会比现在要好不知多少倍,不信我们可以试试,这种做法很有效。



最不可取的是讲道理,讲一大大堆道理,把你累够呛,孩子一句没听进去。

为什么不提倡讲道理呢?

因为,在你讲道理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全在看你的表情,看你的表情乱作一团,看你张牙舞爪的样子。

你以为他目不转睛的看你,是在听你讲话,其实,他此时的脑袋是空白的。

你什么时候讲话小孩才能听进去呢?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有一家有一小女孩,总爱偷偷涂妈妈口红💄,一日夫妻俩商定好,给孩子演一段戏。

吃饭时,爸爸和妈妈悄悄说,隔壁家的小丽呀,偷偷涂她妈妈的口红,已经中毒了,刚刚被送去医院了,很可怕的。

从那以后,这家小孩也不涂口红了😄。

小孩有个特点,你越不想让他听到你们在说什么,他就越想听,听了,还就长记性,比你正面教管有用多了,而且,还没有逆反心理。

小孩的事有时很好笑,好些时候想到,自己都能忍不住笑出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感谢作者



六一育儿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家长都是这样,出于爱子本能,每时每刻都想替孩子做出更优化的决定。

可孩子们却毫不领情,执拗的坚持。

一定是他们还没有长大,不懂道理!

哦不,我认为,恰恰是因为,他们长大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有了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更加清晰的事物判断,有了更多的感受,更多的诉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不会愿意总按着另一个人的要求行事。就好比咱们在职场,领导总是把‘必须’挂在嘴边,不容反驳,那么哪怕他是对的,咱们也会在心里暗骂吧!”

孩子的心理和成年人的心理多有共通之处,你不能接受的沟通方式,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孩子自然也想要反驳。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当家长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Power Struggle)。

权力之争会把家庭变成一个不平等的战场,没有沟通、没有合作,只有怒气和争斗,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过的不开心。

“我没有想要争夺权力的意思,我只是‘为他好’。”是的,自己对孩子的评价是正确的,劝导是合理的,建议是科学的,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是“为他好”。表面上一切都合理的无懈可击,但内里却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尊重。有了尊重,才有平等可言。而缺少平等,又怎可奢求一个孩子在觉得自己权力受侵犯的时候,去理性思考这种侵犯是否是“为我好”呢?于是,反抗和叛逆只是自然反应。

这点不必深谈,我想咱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过多过少都曾有过这样的分歧和经历吧。

面对矛盾时少控制、多放手,少命令、多沟通,少用肯定句、多用设问句。

你会发现,那个爱顶嘴的孩子,也并不会那么执拗,而是非常的通情达理。

第一,保持淡定,让孩子承受自然结果(natural consequences)

自然后果,是指大人不参与的情况下,孩子的行为带来的直接结果。允许自然结果的发生,更能让孩子直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第二,鼓励孩子参与,找出折中解决方案(Engage Kids in Problem-Solving)

和孩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与其坚持让孩子服从,不如退一步,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不是在“我的方法”和“你的方法”中选择一种,而是协商出来的折中方案。在各自决定合理的范围内,各退一步,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第三,避免指令,给孩子提供选择(Offer Choices)要让孩子进行某种行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授予指令,而是加以引导。可以给孩子提供至少两个选择方案,这两个选择都可以达到目标。比如想让孩子自己去收拾满地的玩具:

“宝宝,你是想自己把玩具送回它们的家,还是要和妈妈合作帮它们送回家呢?”

尊重孩子,是平等对话的先决条件。

我们要审视自己作为父母的站位,只有把自己置身引领者而不是独裁者的地位,才能平等的对待孩子。

当我们抛弃“为你好”的怨念,摒弃居高临下的态度,从眼神到心灵都做到和孩子平视,那么孩子回报我们的,也将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Super米妈


孩子顶嘴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回想我们小时候也曾经和爸爸妈妈顶嘴,现在换位思考,终于理解了身为父母内心的抓狂。但其实孩子顶嘴也不全是坏事,这也说明了孩子的语言、认知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孩子有实力与爸爸妈妈进行争论,以表达自己思想、应对冲突,也是孩子个性的体现。

孩子为什么顶嘴呢?因为他们会经历叛逆期,会向父母说"不";而且有些爸爸妈妈就爱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这也让孩子心中不服气,等等。所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着想,分析顶嘴的根源,拉近亲子关系。

孩子顶嘴有不同的表现:

1.言语中夹带脏话。如果孩子为吸引妈妈注意而故意为之,那么妈妈可采用冷处理的技巧,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这点小伎俩完全发挥不了作用。如果孩子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妈妈要耐心疏导来代替咆哮和强制干涉,告诉孩子,你这样讲话妈妈很舒服;让孩子了解脏话不好的意思,明白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2.言辞带有挑衅。消除孩子挑衅情绪,要设身处地去理解他的感受。比如,孩子就是不肯洗澡。妈妈可以拥抱孩子, "我知道你已经很累了对吗",宝宝会很委屈地认同妈妈的话。妈妈可以接着说,"洗澡会有点辛苦,但洗完澡后身上滑滑的、香香的,在空调房间里也更加凉快更加舒服呢。你累了,妈妈可以帮助你好不好"?妈妈用温情软化孩子的挑衅,并用陪伴孩子读睡前故事作为他好好洗澡的奖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地形成规矩。

3.面露不屑地反驳。妈妈可以平和、直接地指出孩子的话语和态度很伤人,冷静地批评教导。如果孩子积极改变,妈妈要适时赞美和鼓励孩子的改变。

俗话说,有压迫就有反抗。父母言语温和不强势,亲子关系和睦不冷淡,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也更能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积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