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普通下岗女工的三个故事

谢君才,初听此名,以为是位男士;可一见面,却是一位脸色红润,中等个头,身体敦实,走路脚下生风,说话干脆利索的中年“女汉子”。与之交谈,倒也平常的像根小草,她确实没干过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也没做过荡气回肠的豪迈之举。但,就是这位兰州矿山机具厂的下岗女工,多年来在邻里间做过许多的“份外”之事,其中最突出的三个故事,感动和影响了街道、社区很多居民。

故事之一:早年,谢君才的家住在工林路,她家隔壁住着两位回族空巢老人——马爷爷和长年瘫痪卧床的马奶奶,老两口年老体衰,子女在外工作,无人照料,加之住在陈旧的平房,生活起居很不方便。于是,谢君才夫妇每天下班都会去看望并帮助老人。

谢君才义务帮助马爷爷、马奶奶干活,可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期行为,而是两年多的付出。春天,她抽时间陪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夏天,她买上瓜果送给老人,并帮忙安上电风扇,让其凉爽轻松地闯过“三伏”。秋天,她带领丈夫、儿子到老人家里及早加厚屋顶,修补旧门,泥好火炉。冬天,她买上柴火、燃煤、冬菜、御寒衣物,让其温暖地度过“三九”。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谢君才所付出的辛苦周围邻居看在眼里,纷纷称赞:她所做的一切比老人的亲生儿女还细心、贴切、周到。两个老人受此感动,在临终之际,郑重地交待儿女一定要感恩。老人去世后,其儿女真诚地邀请她们一家人参加了葬礼,用穆斯林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她的谢意和尊敬!

故事之二。2017年1月,谢君才得知长期由她和他人共同照顾、关心地回族残疾孤寡老人马秀玲分到了公租房后,十分高兴地前去帮忙。她每天跟着装修工上班,搬材料、拿工具、干零活;房子装修好了,她就清理房间,掸墙壁、铲地灰、擦玻璃、运垃圾;快入住了,她就帮着钉窗帘、缝被子、铺床单,拉拉杂杂,整整耗费了她两个月时间。

当谢君才看到马秀玲老人欢欢喜喜拎包入住“溪锦苑”新房时,她觉得一切都值了,虽然流了许多汗,瘦了几斤肉,能看到老人住上干净漂亮的新房,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故事之三。2017年3月,谢君才搬到了由政府分配的公租房,入住后得知楼上邻居也是回族残疾老人,名叫金兰香,视力二级残疾,更加不幸的是老人因为不慎摔跤,造成了腰脊骨折,再加上老人离异后一直独自生活,身边无人照顾,起居治病困难重重,只得在家卧床休养。

谢君才详细了解金兰香的情况后,自愿上门义务护理。老人见她不要报酬上门服务,意欲婉言谢绝。她却说:“虽然我们民族不同,生活习惯有所区别,但我会尊重你们的宗教信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你千万不要拒绝。”听完此话,老人眼含泪花,默默点头同意了。

伺候一位卧床不起的病人,其坚守与难度让人难以想象,但是谢君才义无反顾,信守诺言。金兰香的腰脊骨折,在床上整整躺了7个月,210多天时间,谢君才始终没有放弃,她挺直腰杆,咬牙坚持住了:白天做饭、抓药、煎药、喂饭、喂药、助其大小便。傍晚刷牙、擦洗、铺床、盖被,帮其安睡。清晨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饭,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如今,金兰香的腰脊治好了,能像正常人走路了,逢人便说谢君才是她的恩人,言语之中表达了深深地敬意。可是,也有人不理解,说老奶奶已经顾虑到习惯不同婉言回绝了,谢君才还上赶着去伺候老人,谢君才听到后却说:“在我眼里没有回族、汉族之分,我觉得她只是一个需要照顾的老人,习惯不同,尊重就好,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助人为乐的阻碍”。(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