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词之中最伤感的是哪一首?

信陵君无忌


宋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学高峰,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有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章句,那一首首、一阕阕,寄托着当时的人们对世界、对国家、对爱情、对友谊的复杂情感,他们为情苦、为国忧、为己悲,全浓缩在几个长短句中,抒发着悲欢离合的缱绻缠绵,也抒发着内心的沉痛与悲愤。

洋洋洒洒五大卷《全宋词》,其间伤感之作不计其数,有的为国,有的为家,有的为情,最伤感的,从类别上来讲,以下这些是可以算的:

最伤感的宋词,怀人篇,首推苏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为苏东坡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悼亡词,写意中人、梦中人,记忆刻骨铭心,字字刻骨铭心,其哀伤和思念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悲伤而真诚,最动人心。

最伤感的宋词,离愁篇,首推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全词缠绵悱恻,情感凄婉动人,离别词,此篇耀古今。

最伤感的宋词,国恨篇,首推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当所有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时候,一切都成了昨夜的梦,只有到梦里才能重温,而且是“无限江山”,而今,“流水落花春去也”,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痛!痛!痛!

最伤感的宋词,唱和篇,首推陆游、唐琬《钗头凤》:词曰: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155年,陆游春游沈园,巧遇唐琬,10年不见,意外相逢,默默对视,无语凝噎。唐琬和此时的丈夫赵士程给陆游“遣致酒肴”。别后,陆游呆立沈园,怅然许久,多年的思念喷薄而出,遂在墙壁上题下《钗头凤》。后来,唐琬再游沈园,在壁上读到陆游的《钗头凤》,亦感慨万端,也和了一阕《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一唱一和,除了二人的爱意缠绵,我们分明还能感受到成行的泪雨和滴血的伤痕。此后不久,唐琬即带着无尽的伤感,怏怏而卒。


帝国的脸谱


承"我觉得我认为"之邀,答之。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最悲惨且最凄凉的词。全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起句就连续用了七组叠词,不同凡响,极富音乐之美妙。而且把其孤独忧愁悲伤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种"乍暖还寒"的天气令词人怎么也睡不着觉,越想沉睡越不能入睡。只好披衣起床喝了二三杯淡淡的酒,还是不能够挡住晚上的寒冷风急。思念亡夫倍感凄凉,此时一只孤雁悲鸣,响彻天际,正伤心得泪眼迷蒙,蓦然觉得此雁就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旧时相识之雁。

漫山遍野的黄花堆积,渐渐凋谢枯萎,还会有谁来釆摘啊!一个人独自守着寒窗,怎么样才能熬得到天黑呀!屋外梧桐在风雨中尚可相互扶持,可词人一个人孤苦零丁怎么够用一个愁字就了却得了呢?


夕阳红155908541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北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十九岁与十六岁青梅竹马的表妹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成亲十一年后王弗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此时恰逢结发妻子去世整整十年,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甲乙丙丁戊


说起伤感,会想起因"浅斟低吟"而失去仕途的潦倒一生的柳永—"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也会想起前夫赵明诚早死的、晚年孤独"寻寻觅觅、泠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那些凄美的悼亡之作也足以令人断肠,譬如苏轼—"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我们的心也碎在他们的凄哀当中。他们的所有伤感,也不过蒋捷的一句"悲欢离合总无情"。

说伤感,柳永有不得志的潦倒和个人离别之伤感。故离合之悲,当属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清照有丧夫家亡之痛,有孤独之愁,伤感当推其晚年代表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苏轼有十年丧妻之痛,十年贬谪十年风霜,枕边人只在黄土陇头: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但他们都不过是蒋捷的一句"悲欢离合总无情":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是南宋末年的词人,他的一生以南宋灭亡为界,前半生是逍遥的纨绔公子,生活轻奢绮靡。后期则流浪各地,仿佛男版李清照,又颇似贾宝玉。所住的草庐并非寻常草庐,而是"僧庐",又颇似男版惜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是少年时的风流,红粉佳人在侧,红烛高照,歌楼外的雨只是增加了青春的狂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那愁便是亡国之后的流浪之苦。"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多少事,国仇家恨,到此时不过如星星白发,晚年已然俱灰。"悲欢离合总无情",多情的人总是被无情的世事所扰,像苏轼那样豁达吧,"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随它去。但若能真的冷眼看悲欢离合,又怎会强求自己"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呢?

人生的雨,落在少年时代,落在壮年之时,也落在暮年的星星白发上。悲欢离合也挡不住人生的雨。宋人们把自己经天纬地、经国治世的抱负写进了诗文之中,却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情感寄托在词当中。蒋捷所听的雨,是最伤感的雨。谁也挡不住,谁也逃不了,就像我们谁都逃不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魔咒,终其一生,用尽全力,也只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往文学作者:棉上之甜)


一往文学


宋词之中最伤感的莫过于悼亡词,一起来看看贺铸的这首悼念亡妻之作,堪比苏轼的《江城子》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再次经过苏州的西门处,万事皆非。你曾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何又不与我一同归去呢?我如那被雷霜劈打的桐柏一般,半生不死。像那失去伴侣的白头的鸳鸯一样,独自飞翔。

草原上,露珠刚刚被晒干,我独自游走在我们以前同住的地方,徘徊在新修的坟头旁。躺在空空的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从今以后,还会有谁会像你那样在深夜里挑灯为我缝补衣服。

这首词是贺铸在重游苏州西门时,深觉曾经与妻子一起居住过的地方已是物是人非,所以写这首词悼念亡妻。这首词的基调是在怀念和回忆亡故的妻子。突出词人的孤独与悲伤之情。

其实,对于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当你在拥有的时候,并不会发现有多么可贵,但在失去之后,你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发现,原来他一直在我的生活中,现在突然离开我们,满脑子的不习惯。就像分手之后,屋子全是他的气息,他用过的水杯,他看过的书,他喜欢的白衬衫都有他的影子。


贺铸,人称“贺鬼头”人的两面性在他身上发生了完美结合,他长相高大威猛,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性格豪爽任侠,酒鬼一枚,不攀附权贵,但他写出的词却雍容妙丽,深思哀怨。他出身贵族,妻子是皇室后裔,贤惠知礼,门当户对,算是人生赢家。但是因为他不攀附权贵,仕途也坎坷不得志。

这一次,年尽五十的贺铸回到了此前与妻子久居的苏州。但今天的苏州对于贺铸来说,已经不是之前的苏州了,因为在这里没有了她甘苦与共的妻子。望着苏州城门,他想到了之前,妻子和他一起刚到苏州时的情景,虽然官场不得志,但身边却有挚爱的妻子,一起挽着手,来到苏州,两人一起憧憬诉说着即将在苏州开始的生活。

而现在呢,五十岁的贺铸孤苦一人,望着眼前熟悉的城楼,那一幕又出现在了眼前,城楼还是那个城楼,人,却只剩了一个。满心酸楚和思念,不知道和谁去诉说。人老了,相濡以沫走过大半辈子风雨的夫妻总要面临这样的生离死别。现实对剩下的那位老人总是太残忍,在他的世界里,几乎每个角落,每个记忆都会有已故去的另一半的影子。这真的是“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回到家里,是和妻子同住的房子,房子内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却只剩词人孤苦无依,怎么也寻不到妻子的身影。面对空床双枕,如何能眠啊!一闭上眼,朦胧中总会看到她在深夜里挑灯缝补衣服的影子。

这首词,最难体会的大概是“原上草,露初晞”句。这句应该出自李延年的《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荒原上,草的露珠刚刚晒干,露水和草,相互依偎、滋润,太阳出来,露水离开了深爱着的野草,但晚上他们还会相见。而人呢?爱人离世,再也不能相见。

在爱情中,永远地失去深爱大半生的恋人是什么滋味,周遭任何一处回忆,都能伤彻心扉。在家庭中,失去至亲,像是失去了精神支柱一般痛苦。我认识一个朋友,一同交换过一些故事。他的一个至亲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就离开了,听他聊这些事的时候,在眼角里,在喉结处,都看到了他的心疼。

他有告诉我一个让他后悔的细节,那天去医院看他父亲,临走时,父亲想再抱一下他,亲一下他,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算是他后悔的事情了。听到这个故事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能更好的安慰他,或许只有聆听才是最好的安慰,听他说到一半,我劝他不要说了,但是他坚持要说完,说出来会好一点。自己何尝不是啊,那时候再读初中,自己的爷爷临终前,一直想让我喊他一声爷爷,但自己却不善于表达,只是默默地给爷爷按摩着双腿,含泪看着爷爷离去,那段时间,一躺下,满眼全是依偎在爷爷身边的快乐时光。

很幸运,我的朋友能信任我和我聊这些事情,现在的他很努力,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生活中,我们很难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地练习着分别,学习着告别。没有谁能一直陪伴着谁,虽然我们都不愿面对离别,但总要学会长大,在一次次的离别中,一次次地学习接受。

生死这个话题很大,无论如何都不能去逃避。之前看过一段话,说的是人死后会变成月亮旁最亮的一颗星星,守护者下面的人。对于从小在姥姥姥爷身边长大的我来说,我深信这一点。姥姥去世的那一天,天上的月亮很圆,圆月旁只有三颗星星,两颗聚在一起,一颗单独在月亮旁闪耀着。那时的我,坚信那颗最亮的星就是姥姥。那天晚上,我蹲在门口抬头盯着那颗星星看了很久,也哭了很久,虽然我伤心她的离开,但是我知道她依旧陪伴着我,在另一个时空守护着我们一家人。

生离死别,今天说的是永远不能相见的死别。这是不可逆的离别,虽然伤感,但是我们要学会接受,并在接受之后去努力活得更好。我们要对着天上那颗星星,让他们知道我们现在很好。虽然会想念,但是心里知道他们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每天读宋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是在19岁的时候,娶了16岁的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仅27岁的王弗不幸逝世于京城开封。

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来到山东密州任知州,此时距离王弗逝世恰好有十载,在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苏轼在梦中梦见了王弗。

词的大意很容易理解:你我夫妻阴阳两隔已经整整十年了,我强忍着不去思念你,可是终究还是难以相忘。千里之外的孤坟,我没有地方可以和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是你我再次相逢,恐怕也已经认不出来了。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了。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你驻足在家乡的小屋窗口,你正在梳妆打扮。我们二人默默相对却惨然无语,只有相对无言而眼泪却落了千行。我能够想象到,你年年会在明月照松岗的时候思念我至肝肠寸断。

词的上阙是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的思念,真实地再现了词人目前的情状,写实;下阙写梦,重在写梦中所见,写虚,加深了悲伤的基调。言语真挚,句句发自肺腑,平平淡淡之中见真情。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执子之手是一种理想,相濡以沫是一种情思,而生死相许是一种坚守。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对爱情的美好期盼如此。我们希望我们的爱情如此:斯人纵已乘风去,此情绵绵无绝期。未来的人生路上,最长久的爱情就是相濡以沫。


书友文心


宋词中最伤感的词是哪一首?老街选的话,只选蒋捷的这一首:

一、《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我的赏析

老街在这首词里不仅听到的是作者的自怜,还有对故国的哀思。这个大宋王朝,从建国到强盛、到衰落,又逢中兴终于灭亡,就如同一个人的一生。

少年不识愁滋味,红烛昏帐,歌楼听雨,不掩轻狂。中年莺歌燕舞之时,忽然祸从天降遭逢靖康大辱,于是飘摇坎坷,国祚危亡之间,狼奔豕突,终于偏安一隅,苟全性命。多年以后,崖山一战,还是无可救药,寿终正寝。老年回忆一生,悲欢离合,不胜唏嘘,唯有僧庐独坐,看雨打风吹,走向幻灭。


三、蒋捷其人与创作背景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当年宋度宗去世,第二年,长江防线被元军攻破,1276年临安被攻陷,幼主被俘获。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灭亡。

蒋捷深怀亡国之痛,从此隐居不仕,其气节为人所重。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


这首词的悲凉,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命运,更多的是国破山河在的哀伤。

@老街味道

2018-3-20


老街味道


说起宋词,首先想到的便是,盛行于中国宋朝的一种文学体裁,大都有着伤春悲秋、离别愁绪、风花雪月等抒情,它不同于唐诗的五言、七言律诗…,



他有着长短小句,从最初的以描写艳情为主到之后的典丽高雅,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另一种方式,诗人们的探索不可缺少,那么,印象深刻的伤感宋词有哪些?

【伤感宋词】

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词故事】

元祐八年,苏轼被贬惠州。 惠州温都监有一女子,正值及笄之年,非常仰慕苏轼,任谁提亲都不愿意,说苏学士才是我的意中人。苏轼到惠州后,她每天徘徊在苏轼的窗前,听他读书赋词。

苏轼知道后,他想到自己此生可能都无法再回惠州,所以想安排超超嫁给自己的好友王公子,但超超坚决不同意。三年后,苏轼再次因事被贬海南。



苏轼走后,女子茶饭不思,很快郁郁而亡。家人照她遗愿,将她葬在白鹤峰下的一个沙丘旁,坟头朝向海南的方向,几年后,苏轼得到赦令,第一时间赶到惠州,却得到女子已死的消息。

苏轼悲痛欲绝,在女子的坟边填下流传千古的《卜算子》一词。 “拣尽寒枝不肯栖”,大概是说她挑来挑去不嫁人,而“寂寞沙洲冷”,则是指她的埋葬地。

——故事内容来自《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


丛云文字


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在靡靡之音盛行之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以广阔的胸襟,在创作中扩大了词意、改造了词风,被后世推尊为"豪放词"开山祖。

苏轼的词纵横恣肆、题材广阔、开阔豪放,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等脍炙人口的著作,然而,在苏大家豪迈洒脱的文风中,有一首千古绝唱,可谓是感知情切、动至肺腑,这便是苏轼吊念亡妻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聪颖贤惠,知书达礼。婚后,常伴苏轼左右,伴其读书、笔耕、作画,王弗对苏轼的关怀备至,使得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红颜薄命,王弗二十七岁就撒手人寰。佳人故去,苏轼可谓痛彻心扉,他曾作《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以此悼念亡妻。

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是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苏轼正值仕途坎坷,被贬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梦之犹在侧,思之痛肺腑”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开篇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将作者与妻子的生死相隔和对往日美好的追忆跃然于纸上。作者以“不思量”和“自难忘”并举,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出痛不想追忆,忘却铭刻于心的内心矛盾与挣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春华早逝,已时至中年的作者那种语无出诉、情无处吐的凄凉,让人不禁唏嘘感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者以梦境幻想现实,把天人相隔的绝望,用幻想的写法展现出来,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爱妻的深切怀念,同时用“尘满面,鬓如霜”,对自己现实形象进行了额描绘,更使得词意深刻入心。

  下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正式入题开始书写梦境。梦中,作者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二人共度的甜蜜时光处相聚、重逢。曾经那间小室,温馨而又熟悉,妻子的音容笑貌、对镜梳妆,亦如当年模样。作者以怀念当初日常生活的片段,表达了妻子在自己心目中永恒不变的印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梦中的相聚短,十年的相思苦,从梦境到现实,作者心中的千言万语只化作两行清泪,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作者定会思念伊人而柔肠寸断,而妻子则在凄冷的“明月”之夜,幽寂的“短松冈”上,也会彼此同苦。词中的最后三句,情真、意深、悲痛、共鸣,其余音袅袅,让后人读之回味无穷。

这首词运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方法,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真挚情感感情,在对亡妻的悼念中又糅进自己对命运多舛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使人读后为之动情和哀叹。


星天堂w


十首宋词,一首比一首悲伤,读完早已泪流满面!

第十名:苏幕遮 怀旧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读完全词,悲伤之感油然而生,全词意境广阔,韵味无穷。

第九名:蝶恋花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第八名:生查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第七名:鹧鸪天


第六名:鹊桥仙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第五名:一剪梅



李清照的这首相思词,把对丈夫的思恋写得淋漓尽致,饱含深情!

第四首:小重山



这首词是元帅帐内夜深人静时岳飞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他相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战役的胜利,但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却力主召开和议,和金国谈判议和。最后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把这种苦闷推向了高潮。

第三名:青玉案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第二名:钗头凤



陆游与原配夫人本来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但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最终二人不得不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

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第一名:江城子



苏轼的这首怀恋妻子之作,无论什么时候读,都有一种悲伤之感。在这首词中,我们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每一个字词读来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弥散全词,让人悲伤不以,又难以逃避。

对于这个排名,你怎么看呢?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