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国历史上,除去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闪闪流萤


中国历史的巨幅长卷上,多次上演了以少胜多的战场传奇,除了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等耳熟能详的著名战役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奇战役,在这里简要列举几个:

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即我们熟知的“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帝辛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周武王即位四年,抓住商王朝分崩离析、主力军队远征东夷之际,联合8个方国部落直捣朝歌,帝辛慌忙武装数倍于武王军队的奴隶大军连同卫国军队开赴牧野迎战。周武王尽得人心,战前声讨,奴隶纷纷倒戈,武王猛烈突击,商军溃散,帝辛登鹿台自焚而死。

彭城之战。汉二年三月,刘邦以项羽杀义帝楚怀王为口实,分派使者向诸侯传檄号召尽发关中之兵,与诸侯共击项羽,各路诸侯分路开进,直逼彭城。当时彭城所有精兵猛将都随项羽伐齐,只剩老弱数千留守城中。项羽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汉军对项羽军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被项羽军于彭城近郊斩杀10余万人。汉军几乎全军覆没,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项羽以3万击溃50余万,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闪电战的鼻祖。

金乡之战。北周大象二年,北周在消灭叛将尉迟迥后,尉迟迥的部将席毗罗仍拥兵10万,驻扎沛县意欲进攻徐州。北周于仲文得知席毗罗家人均在金乡,便派兵俘获席席毗罗的家属,并在席毗罗回救途中设伏,以8000兵力大败席毗罗军。

虎牢之战。虎牢之战是唐与郑、夏定夺天下归属的关键一战,李世民身先士卒,机智果敢,在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支援王世充之际,李世民仅用3500精兵大破窦建德十万之众于虎牢关,进而消灭了洛阳王世充。此战以后,唐掌握了天下归属的主动权。

护步达冈之战。天庆五年,黄龙府陷落后,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御驾亲征,企图一举歼灭金军。面对浩浩荡荡的辽军,完颜阿骨打正面迎敌,趁耶律章奴率兵叛奔上京、天祚帝中途回撤之际,发兵猛攻,以2万之师于护步达冈大败辽军近数十万之众,金军从此由抗辽转为全面进攻。

浑河之战。明万历十三年四月,努尔哈赤在征讨哲陈部途中遇洪水泛滥,行军艰难,便命令主力回营,自己不足百人继续北进。托木河、章佳、巴尔达、萨尔湖、界凡5寨合兵800人于浑河附近阻击努尔哈赤。兵力悬殊、大敌当前,努尔哈赤率其弟穆尔哈齐等4人突入重围射杀数十人。5寨联兵互不相属,阵脚大乱,被努尔哈赤气势震慑顿时溃散,努尔哈赤创造了历史上4人胜800人的战场神话。


国家人文历史


即墨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即墨之战是中国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连破齐国城池,国都临淄都被占领,齐国处于危难之际。

关键时候,田单出现,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齐国仅剩的城池即墨,被推举为城守。即墨全城军民由田单率领抵抗,双方交战五年。

后田单发挥才智,利用离间计,使新的燕王,燕惠王怀疑乐毅,并于公元前279年将乐毅撤换。于是田单就趁燕国权力交接军心不稳的时候,在一个夜间发动火牛阵(牛角上绑刀、牛尾巴点上火,再向燕军放牛)并利用5000精兵大败了燕军。之后就开始反击,很快就收复失地,将燕军赶走。可以说这场战役是齐国反败为胜的关键。

且达到了以弱胜强的绝地反击。


刀匠


明军征安南之战

明军号称80万,越南号称700万大军。结局:张辅四平安南,安南小孩闻张辅之名,不敢啼哭。

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军:三千精骑;东突厥:不祥,但不久前曾集结20万大军兵临渭水

结局:东突厥退出历史舞台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军:苏定方辖下唐军及回纥军万余;突厥军:沙钵罗十姓大军10万

结局:西突厥退出历史舞台

唐灭戒日王朝

唐军:王玄策一人,借7000尼泊尔雇佣兵;戒日王朝:不祥,但不会少于数万

结局:戒日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东汉与贵霜之战

汉军:班超所率西域都护府辖下汉军一千,车师等国联军数千。贵霜:贵霜副王谢率领本部军队七万,加上龟兹等国的合兵。

结局:月氏(贵霜)由是大震,岁奉贡献。


扣毛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我们列举几个代表性的。

毛泽东的四渡赤水之战。

毛泽东在反围剿期间领导的四渡赤水之战就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那时候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前三次围剿,都被毛泽东给粉碎了。蒋介石很是愤怒,大骂手下无能。

到了第四次,蒋介石亲自带领十四万大军,向毛泽东这里围剿过来。要知道此时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仅仅只有三万人,他的兵力还不到蒋介石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当时毛泽东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个仗要怎么打呢,毕竟红军的武器不如人家先进,人马不如人家多,要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真的是太难了。

要说毛泽东不亏是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他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以及集中我军主要优势兵力,把敌军分化成很多块,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经过一系列的斗争,最终把蒋介石的四十万大军给打败。

蒋介石这一次亲自上阵,亲自指挥,在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是输给了毛泽东,足以证明毛泽东的军事才能绝对在他之上。

四渡赤水之中,更是被毛泽东视为是自己一生之中的得意之笔。可见,此次战役的胜利,对于中国红军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韩信领导的背水之战

韩信被刘邦视为汉初三杰,帮助刘邦争夺了天下。他的军事才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韩信的一生打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我们只说,他一生之中最为经典的战役,背水之战。

当时韩信是带领着三万人马去攻打赵国,赵国有二十万大军。不过赵国的将领是个书生,此人名叫陈馀。

陈馀是战国时期的名士,自小熟读兵书。当他知道韩信带领三万人马,就敢来挑战他的时候,他就大意了。

结果两军交战,韩信又是让士兵丢旗帜,又是丢战鼓,故意让敌军来捡。因为古代打仗士兵缴获敌人的战鼓或者军旗,都是有奖赏的。

只要敌人一抢这些战利品,他们的队形势必就会乱。韩信趁着他们大乱的时候,进行了反攻,打了赵军一个措手不及。

最后韩信又让士兵背水列阵,每个士兵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斗。结果韩信的军队越战越勇,把二十万赵军给打败了,主将陈馀被杀。最终这一战韩信取得了胜利。

光武帝刘秀的昆阳之战

光武帝刘秀打的昆阳之战,被毛泽东视为,古代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一战刘秀带领不到两万的人马,打败了王莽派来的四十万大军。

我们大致说下刘秀是如何取胜的。

一开始刘秀用两千人马来挑战敌军,敌军将领看到刘秀就这么一点兵,还敢来打仗简直就是来找死的。

结果敌军将领带了一万人马来打刘秀,还命令剩下的大军,谁都不许动。

结果这一战刘秀打胜了,敌军混溜溜的逃到了大本营。

到了晚上刘秀带领手下去敌人军营放火,这时候又被敌军将领察觉,敌人一看刘秀这次的人数总共不满一万,所以敌军将领就带了三万人,又来和刘秀厮杀,想一雪前耻。

结果刘秀又胜利了,这一次刘秀胜利后趁着黑夜就率领将士杀到了敌营。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快跑,结果踩踏或者死伤者无数。刘秀最终迎来的此战的胜利。

当然中国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史学达人


登国十年公元395年五月~十一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与后燕太子慕容宝在参合陂今山西阳高爆发大战史称参合陂之战。

登国元年386年拓跋珪以盛乐为都建立魏国,随着实力的增强拓跋珪已不满足做后燕的属国,为争夺北方地区的生存空间俩国相互攻杀,积怨日深。

公元395年后燕主慕容垂决计武力征服北魏。太子慕容宝统率八万燕军从五原今包头出击。面对强敌拓跋珪听取长史张兖之策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之战略,渡黄河南下,与燕军隔河对峙。后燕军长途跋涉不能速战速决,又误信慕容垂去世之消息,太子慕容宝决议撒军。时值天寒黄河封冻,拓跋珪亲率二万精骑踏冰追击后燕大军,魏军口衘枚,马裹蹄暗暗接近后燕军,趁夜登上蟠羊山,第二天天亮,正欲东行之燕军忽然发现满山遍野都是魏军顿时慌乱不堪,拓跋珪趁势发起攻击燕军人马自相践踏,落水淹死者数以万计,慕容宝单人匹马得以身免。参合陂一役敲响了后燕亡国的丧钟,为北魏统一北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是十六国末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


賀灏


古代四大以少胜多战役,人尽皆知,我重点讲讲我军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总体来讲,我军无论是面临侵华日军、国民党军,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前期,整体形势都是以少打多,以寡敌众,毕竟敌强我弱,这是不变的。

但我军的著名军事家,从毛主席到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一脉相承的便是使用运动战调动敌人,寻觅战机,分割包围,在局部上形成人数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这是极为正确的战略战术。

我军最擅长以少胜多的有三个人,毛主席、徐向前和粟裕,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包括:

三次反“围剿,4万VS20万,指挥者:毛主席

毛主席是我军游击战、运动战的创始人,也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策略的创始人。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前三次“围剿”,每次都是集结重兵,至少在10万人以上,气势汹汹,搞什么“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猛追猛打”,试图扼杀我红军及根据地。

中央红军只有4万人左右,装备十分落后,但毛主席根本不惧对方有多少人,他的战术精髓就是游击战16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每次都是发挥机动灵活优势,在敌人包围圈内外进行游击骚扰,把敌军溜地疲惫时,集中兵力猛打。

三次反“围剿”中,毛主席使用4万兵力,打败蒋介石40多万,歼敌6万,把蒋介石气歪了鼻子。

四渡赤水,3万VS30万,指挥者:毛主席

失去毛主席游击战精髓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长征,还好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正确路线的地位,毛主席紧接着指挥了堪称人类游击运动战精华的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时,中央红军只有3万多人,围追堵截的敌军足有数十万,但他们兵力分散,构成复杂,内部矛盾重重。

毛主席抓住敌人这些劣势,指挥中央红军在3个月的时间6次穿越三条河流,特别是4次急渡赤水河,转战川贵滇三省,在敌人鼻子底下游刃有余,巧妙穿插于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但最终摆脱敌人围剿,还抓住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成为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的最光辉战例。

毛主席自己也说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黄桥战役,7千VS1.5万,指挥者:粟裕

1940年10月,顽固的国民党公然派江苏省韩德勤率军1.5万,兵分三路向我苏中根据地进攻。

是可忍孰不可忍,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予以坚决反击,战役由粟裕担任军事指挥。

决战不可避免,粟裕决定采取诱其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实行歼灭。

韩德勤的军事水平连粟裕1/10都不到。粟裕抓住老韩狂妄冒进的特点,任尔三路来,我只一路去,在黄桥附近痛歼韩德勤所部主力,干掉第89军军长李守维,歼灭敌军1.1万人,俘虏4000人,打的89军全军覆没,韩德勤屁滚尿流,仓皇逃窜。

苏中战役,3万VS12万,指挥者:粟裕

1946年7月,国民党军拉开全面内战序幕,大举进攻苏中解放区。

敌军12万人来势汹汹,我军只有区区3万,且是初次面对如此重兵,粟裕毫不畏惧,靠着仅有的军3万人,不断调动敌人,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集中兵力打其一点”,先后在苏中一带发起7次战斗,七战七捷,累计歼敌5万多人,让国民党军惨败而归。

7次战斗中,既有防御战、保卫战,也有攻坚战、遭遇战,但粟裕每种战术都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看来粟裕大将不仅拥有战略眼光,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是一流的战术大师。

最擅长以少胜多的徐向前,十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徐向前是我军最擅长以少胜多的将帅,无论是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大型战役还是一场战斗,徐向前几乎都是以少胜多,让以寡敌众成为一种习惯。

由于战例太多,这里只列举徐向前军事生涯中最经典的十场战役,全部都是以少胜多。

1、平汉路之战,徐向前指挥我军800VS敌军4000,完胜,歼敌3000。

2、鄂豫皖第三次反围剿,徐向前指挥我军近3万VS敌军近20万,歼敌6万。

3、红四方面军转移,徐向前指挥我军2万VS敌军30万,歼敌1万。

4、川陕反三路围攻,徐向前指挥我军1.8万VS敌军7万,歼敌2.5万。

5、宣达战役,徐向前指挥我军1.8万VS敌军2.2万,歼敌1万。

6、川陕反六路围攻,徐向前指挥我军近8万VS敌军25万,歼敌8.5万,创红军战史最辉煌胜利。

7、嘉陵江战役,徐向前指挥我军5万VS敌军8万,歼敌1万。

8、千佛山战役,徐向前指挥我军8万VS敌军21万。

9、晋中战役,徐向前指挥我军6万VS敌军13万人,歼敌10万,开创我军一个战役歼敌上十万记录。

10、太原战役(外围战),徐向前指挥我军近9万VS敌军近10万,歼敌6.6万。

我军史上将星如云,以少胜多战例层出不穷。亲爱的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军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巨鹿,官渡,赤壁,淝水战役,广为流传,被改编的电视剧,电影看到吐血,当然不是讽刺我们先人的智慧,大家都太了解了看的乏味。我想起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争,不知道大家知道不——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明朝PK后金,结果是后金以6万左右的兵力,大败明军十一万兵力。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教科书式的案例。萨尔浒战役是明清兴亡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一,战争起因

努尔哈赤后金领导人,随着这这哥们在女真各部一顿收拾,统一了女真族,野心膨胀。他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地盘,当时为了争夺辽东土地开打。毕竟一个放羊的,连个草场都要你争我夺。于是找了个借口,所谓的“七大恨”,具体什么恨,也没啥说头。人家要揍你。找个名头而已,努尔哈赤当时已经对明朝的腐败,内部战乱不断,贪污腐败了解的很透彻,于是发动了这场侵略战争。

第二,战争过程

后金不断侵犯边境,让明朝统治者不爽了。准备好好的收拾下努尔哈赤。经过四个月的计划,沈阳经略杨稿命令兵分四路就行包围。北路总兵马林率领,进攻苏子河,西路总兵杜松率领,攻打赫图阿拉,南路总兵李如柏率领进军赫图啊阿拉。东路总兵刘铤统帅,后面包抄。当时明朝军队号称20几万大军,而女真族只有6万多人。面对包围,努尔哈赤“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灵活指挥,集中火力攻击,逐个击破,五天时间,就收拾了明朝军队,明朝损失了约4.5万人,战死将领300人左右,各种物资数不胜数。


萨尔浒战役的胜利有多方面原因,明朝腐败,缺乏优秀将领,经济匮乏,腐败成风等原因。但是不能否认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战役中以少胜多的优秀指挥能力。


史林外传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一直存在的话题。做为一个君主,作为一个将军带领军队取胜是必须的,战场上瞬息万变,没有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下结论。以多胜少不足论,以少胜多才值得去研究。在这漫长的五千年中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阴晋之战: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军50万。公元前389年,秦军出兵50万准备一举拿下河西,但是在魏国河西郡守吴起的带领下,以五万战胜秦军50万。

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楚军打败刘邦联军56万。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北上伐齐,以项羽诛杀楚怀王为名,率领56万联军,攻占楚国都彭城,之后项羽率领三万铁骑,一路南下,一战而胜,大破刘邦56万联军,歼灭十余万人。


昆阳之战:刘秀以不足两万人打败王邑42万大军。“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公元23年,新朝末年,王莽命王邑,王寻为统帅,领军42万(号称百万大军),占颖川之后向昆阳前进。昆阳随即被围的水泄不通,刘秀以不足两万人,精选3000人敢死队打败42万,可以说是奇迹,此战也奠定了刘秀日后统一天下的根基。


朱仙镇大捷:岳飞八百破十万,岳飞以八百岳家军大破金兀术十万金军,这场战役,金军至少损失3万以上。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以20万明军打败陈友谅60万。公元1363年,陈友谅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朱元璋以火攻,断其后路,集中兵力歼灭陈友谅主力,之后全歼陈友谅部队。此战也被称为中世纪最大规模的水战。


淮海战役:粟裕,刘伯承以60万解放军打败国民党80万大军,歼敌55余万人。淮海战役也是解放战争中影响最大的战役。


中国历史研究所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太多了,以至于几乎变成了一条“定律”:在大战役中,人数少的一点都不吃亏,甚至还有些优势。

除了题目中“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这四个有名的,我再按时代为序说一些吧,实在太多,所以只能挑了10个有决定性意义的说,请恕不能一一历数。

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

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据说商纣王那边的军队是70万人,而周武王这边是5万人左右,但由于纣王的军队是由战俘奴隶拼凑而成,开战没多久就纷纷倒戈,周王朝八百年基业一战而定。

彭城之战(公元前205年)

楚汉战争中的非决定性战役。很遗憾,项羽的这一战虽然荡气回肠,甚至比巨鹿之战还要显露他的军事天赋,但仍然没有改变楚汉战争最后的结局。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以在半日之内,以寥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让刘邦遭遇了起兵以来的最大惨败。此战,楚霸王的雄风一展无遗。

井陉之战(公元前204年)

也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井陉之战的关键性在于,就是因为了有了这一战,汉军才扭转了彭城之后的颓势,扫平了项羽的羽翼。这一战也可以看作韩信的封神一战,以三万之军,击败了支持项羽的20万赵军。

昆阳之战(公元23年)

王莽败亡的决定性战役。在昆阳之战中,刘秀一举成名,以三千敢死队为首,一举歼灭新莽的43万大军。

护步达冈之战(1115年)

金灭辽的决定性战役。在这一战中,完颜阿骨打以两万军队,大败辽天祚帝御驾亲征号称70万的辽军主力。此战过后,金辽实力彻底逆转,辽帝国灭亡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采石之战(1161年)

南宋击败完颜亮南侵的决定性战役。完颜亮率60万大军南侵南宋,宋军在文臣虞允文的带领下,以不到两万人万人大败17万金军前锋,直接导致了金军内讧及完颜亮被杀,南宋由此熬过了最大的一次国家危机。

三峰山之战(1232年)

蒙古灭金的决定性战役。在河南三峰山,蒙古军在拖雷的带领下,以4万人在寒冬大雪天击败15万金军。此战过后,金军丧失了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野战兵团和主要将领,从此再无与蒙古骑兵正面对抗的实力。两年后,金帝国灭亡。

鄱阳湖之战(1363年)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统一中国的决定性战役。在此战中,朱元璋以20万人击败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这一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水战。

土木堡之战(1449年)

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追上仓促应战,20万大明朝京营精锐被5万瓦剌精骑几乎全歼,明英宗也在此战中被俘。

萨尔浒之战(1619年)

明亡清兴的决定性战役。在短短5天时间里,兵分四路的明帝国11万野战精锐,被努尔哈赤的6万八旗军一举击溃。从此,明军在关外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只能被动据城防守,野战已成往事。


张明扬不说话


一缕清风沁人心,抚于案上闲自适!大家好,我是清风抚案!如果喜欢清风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并点点赞哦!

如果翻开中国二十四史,你就会发现,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历史上的战役数不胜数。

言归正传,清风带大家回顾一下几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牧野之战

地点: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

参战双方:周联军4.5万人 VS 商朝约17万人

结果: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阴晋之战

地点:阴晋(今陕西华阴东)

参战双方:秦国(秦惠公)50万 VS 魏国(吴起)5万余

结果:魏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彭城之战

地点:彭城(今江苏徐州)

参战双方:楚军(项羽)3万 VS 汉军(刘邦)56万

结果:刘邦大败,诸侯背汉向楚


✦昆阳之战

地点:昆阳县(今河南省叶县)

参战双方:新军(新朝将领)43万 VS 绿林军(刘秀)17000

结果:绿林军决定性胜利


✦和尚原之战

地点:和尚原

参战双方:南宋 数千 VS 10余万 金

结果:南宋获胜


✦郾城之战

地点:郾城

参战双方:南宋军(岳飞)3千 VS 金军(金兀术)11.5万

结果:南宋获胜


✦陈家岛海战

地点:于胶州湾唐岛

参战双方:宋军水兵三千 VS 金军七万

结果:南宋获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中国海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上峰岭之战

地点:上峰岭

参战双方:戚继光1500 VS 倭寇2000

结果:歼敌倭寇300余人


✦宁远之战

地点:宁远

参战双方:明朝(袁崇焕)2万 VS 后金13万

结果:明军击退后金军


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非常多!清风在这里只举这么多战役了,有补充的欢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