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jone翻译成“约翰”?

张大实在


这个问题啊,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蕴含了非常打大的学问。

古代和现代不一样,现代人重视科技,古代人重视哲学和信仰,所以,在古代,我们一般最开始的翻译文献一般都是经书。

金刚经中文译文

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说起唐三藏,我就想到了孙悟空,想到孙悟空……下半年……中美……开机……继续……开花……支持……

不对,乱了,没孙悟空什么事。唐三藏西天取经,取回来的就是印度语版的《瑜伽师地论》、《大般若经》和《心经》。唐三藏到了印度,在当地生活了一年半,大概学习了那边的语言文字,然后又和当地的师傅请教这些经书的意思,回来之后在大雁塔把这些个经书都翻译了出来。这就是最开始的文字翻译。

玄奘《大唐西域记》原稿

那么后人呢?在翻译的时候,就不用去印度学习了,这基本经书基本就成了中外对照表,总结归纳成为中外字典,翻译的时候直接查阅就可以了。这就是最原始的翻译形成。

英语也一样,最早先进入中国的,是西方的传教士,他们过来让中国人信洋教,首先要做的就是得让中国人看懂圣经,所以,最初翻译成中文的外国典籍一定是圣经。后人在翻译的时候,参照圣经给出的翻译标准直接翻译就可以了。

希伯来语版的圣经旧约

那么同样一个问题出现了,外国的语言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语种的变化,说话习惯的变化,还有民间俚语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是不会时时更新的,所以面对新的说法我们还是会去用老的翻译标准去翻译。所以就产生了jone 翻译成约翰这种事情。

例如,最一开始的约翰,应该是John,为了使称呼显得亲切,长辈会用Johnny这个词,而爱人为了显得亲昵会用Jan这个词,慢慢这些名字就独立出来,不再成为john的衍生,而是一个独立的名字,但其本质还是约翰。

国外品牌杰克·琼斯,如果深究翻译,他的原意就是耶和华是仁慈的·耶和华是仁慈的

实际上,Jack,Jackie,Jan,Jock,Jockie,Johnnie,Johnny这几个词,都是希伯来语耶和华是仁慈的(希伯来语יהוה הוא אדיב,英语Jehovah is gracious)演变过来的,翻译版本也不一样,最原始的翻译还是按照约翰去翻译,但是现在的翻译也有叫乔恩的。当然,杰克,简,杰克森,琼斯,约翰尼等等这种翻译方法现在人也在使用。


神秘三角


哈哈哈,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是想拼

John吧?

jone应该不会翻译成“约翰”;

即使你狡辩,说不慎打错了,john只怕也不能翻译成“约翰”;人名字头是需要大写的。

如果你非要写john,你不妨查查字典,我依稀记得它应该当“厕所”讲吧?

《圣经》里岂不出现《厕所壹书》的章节?(想笑呢,严肃点儿 !)

比如 Bill可以翻译出“比尔.克林顿”,但是bill我可能误以为是“纸币“账单”。

你们这批出问题的人得有多么“瞎”?

太不负责任了。

(我是“批评家”其实也是瞎说,我也不太懂英语。我已经开始厌倦抨击你们了,你们的愚蠢问题给我无聊的生活凭添了许多乐趣。我以为有我这只“牛虻”可以督促你们前进进步,看来,我错了,你们已经是癌症晚期,几乎无可救药了,那就想吃啥就买点儿啥吧。接着无厘头“编问题”吧。嘿嘿,牛虻仍会不定时“叮”一口。)

其实我也一样“瞎”,花25美元买顶帽子吧,以为挺好看,和你一样英语不灵吧,买回来越看越觉得是女式的……蓝瘦香菇。



快乐牛虻


看了一眼都没有正确答案,约翰这个词最早是希伯来语,是一个圣徒的名字,拉丁文叫"Ioannes\

skywalker151631


应该是按照葡萄牙语翻的,近代传教士来中国大陆传教前都是在澳门学习中文的,约翰的葡萄牙语发音与中文发音几乎一模一样的。还有保罗也是一样的。

白种人的名字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都是圣经上名字,再经欧洲不同国家的不同语言书写区别开来,葡萄牙语的joâo就是英语,法语里的john,中文的约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paulo就是英语,法语的paul,中文保罗,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marco就是英语,法语的marc,中文马克。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carlos就是英语,法语里charlis中文查尔斯等等……

随着时间发展,葡萄牙,西班牙退出了帝国时代,英,法国登上了历史舞台,很多以英语法语发音的字出现在大家面前,再加上现代交通发达,文化交流越来越多。

二次大战后,美国领导了世界文化,科技潮流,大量的信息用英语发表,导致英语变成了世界通用语言。

但是中国与欧洲的交流远远早于英、美的发迹时,有很多词汇早已在葡萄牙强盛时期就已经有中文对应的翻译了,就继承下来了。


杜罗河上的酒桶


由于很多名字,都是按圣经所取,当在一些欧洲国家被翻译时,产生了变音变形,故发音被译成了yohan的发音,即johann被译成yohan.

鉴于圣经里有三个故事都有约翰,故而,名为约翰的人较多。

英语属拉丁语系较远的一支,当中文翻译时依据的是西腊语、拉丁语,故取自圣经的johann即被译成了约翰。


溯路之行2


John 这个名字在中国的首次出现应该来自圣经。早期的圣经在中国明朝出现,当时不是英文本而是拉丁文本。耶稣,约翰,马太,以赛亚,猶大……这些圣经上的名字的中文译名都是以拉丁文的发音为准而翻译的。拉丁文的发音和英文不一样。


介儒评话


我只知道约翰是John,Jone是乔恩,不知道题主是怎么把二者混淆的?


郭小闹杂记


听过俄语你就知道了 俄语发音 腰汉


眼中的真实


我们在翻译课上讨论过,外语名的中文翻译一般来讲遵循以下原则。

1,约定俗成。很多英文名在过去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并且大众认可的翻译,就用这个翻译就好。比如David--大卫,John--约翰,Mary--玛丽之类的

2,音译。对于一些不太常见的姓名,一般原则是贴近原发音。比如Hollande--奥朗德【法语中h不发音,an类似汉语拼音中ang的发音,所以法语发音基本就是奥朗德】,Beethoven--贝多芬【同理,德语发音更接近贝多芬】,Medici--美第奇【意大利语c发音接近汉语拼音ch,所以译作美第奇】

3,尊重历史。这个其实和约定俗成差不多,很多宗教、历史事件中的翻译因为早年的研究文献已经给出了翻译,尽管有的时候并不完全合适,但是也会尊重原翻译,反正大家都能看懂就是了。比如Joshua--约修亚/约书亚。

4,特定翻译。有些名字在特定场合的翻译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宗教当中,比如Michael--迈克尔/米迦勒,Gabriel--加布里埃尔/加百列。这两个例子的第一种翻译是常见人名翻译,第二种翻译是仅指圣经中那个天使时使用。

5,根据性别调整。因为中文有很多同音不同义的字,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适当根据性别进行字面的调整,比如如果有男生叫Mary的话【虽然我怀疑谁这么脑残→_→】,就可以翻译成“玛力”之类的,是不是一下子就像男人了~


嘿喽英语


大陆音译会按这个词来源的那个语言直翻,而不是像湾湾一般都翻自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