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样把极简主义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人生更精彩?

爱成长爱改变


生活富足≠感觉幸福

可以选择的事物越少,人就越容易感到富足。可以选择的东西越多,就会让人感到心猿意马。所以,首先不要给自己准备太多东西。

瑞典人的幸福感通常很强烈,因为这是一个不太会杞人忧天的民族。他们没觉得有什么是非做不可,活得也没那么较真。这样放松的状态,反而会常常把事情做好。

让内心有平衡感,就不会坐拥很多东西,却永远不知满足。

尝试给生活做减法 学会对物品进行舍弃和精简,追求内心体验大于物品添加。

尝试工作和生活泾渭分明 工作在快节奏、高便利的现代都市,周末可以体验低配置、远喧嚣的朴素生活。

不被外在的东西束缚,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让生活更精彩,可以试着这样做

从“厉行节约”到“主动选择简朴”

从“拥有金钱”到“拥有时间”

与其追逐地位的提升,不如追求自由时间的充实

与其一味推销自己,不如向别人提供帮助

一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

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起短暂的“大幸福”,试着体会长久可持续的“小确幸”

在便捷的时代,刻意找“不便”

比起金钱,更注重精神充实

提高工作效率,改变“重量不重质”的习惯

改变每天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变化。


晓杂谈



步兰香407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很流行。如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就要了解他的本意和实质才行。

极简主义早就有,不是新的。

极简主义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原则。

极简和奢华都是时代的产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极简和极奢是对立的,要辩证地看。

老子说大道至简。事情说不清楚,看不明白看不明白,啰里啰嗦,老走弯路,是因为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

生活中的仪式感,奢华排场,并不是生活本身的需要,而是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表白。

认识到这两点,就知道极简才是生活的本质。

两个窝头,一块咸菜,一杯开水就是一顿饭,也是极简生活,但不是极简主义,是被逼无奈。极简主义是自觉行动。生活条件好了,每天胡吃海塞,生活无度。糖尿病,心脏病直线上升,已经影响到生命,仍然不能自律。社会活动中讲排场,搞形式,铺张浪费,不注重实效,带有普遍性,这才是当前流行极简主义的社会根因。社会需要一些仪式感,但应当有度。

社会发展到今天,需要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形态指导生活和实践。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和需求,安排生活,不仅对健康有利,对社会也有利用,也是一种新的文明标志。


老梁139490047


将家里多余的、平时又没怎么用的东西清理掉,一定要舍得,不要留恋;清理后,你会发现,家干净了、整洁了,房子空间也大了,柜子里也清爽了…

然而,你的生活也会随之变得清爽、简单…

人的一生中,我们不能总是抱着旧的思想观念保守的过日子,要随着时代而改变思想,跟上朝流,这样才能看到人生中的美景、新景,

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才会更精彩!


水无常形


这是最近诸多问题中比较有意义的一个问题。

简约主义是我一贯推崇的生活理念。

简约与质量,是两个重要生活概念。简约,意为简单,约定成熟的生活方式。质量,是指品味与格调的高雅脱俗,独树一帜。两个概念的结合构成了现代品质生活的核心价值观。

简约,不能没有质量,质量,不能过于繁复。繁复,就逃不了庸俗和低级。这是艺术表现轮回的自然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复杂到简单,再从简单到复杂的轮回过程。因此,能够保持简约在一定时期的衡动,就是保持了质量生活的格调与舒适。

极致简约就是清教徒式的苦行僧生活吗?我肯定的回答,不是!极致简约,是去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点缀和无用装饰。以纯自然的,本真的面貌对生活的展示。

所有烦恼都是来自于你的内心,而不是事物的成败输赢。极致简约是道家思想精髓的体现和表达。如色即是空。所以,我说极致简约是一种精神和信仰。

有人说,那你干脆过回山顶洞人生活不就得了!哈,这是抬杠。

极致简约,是现代生活条件下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没有人强加在你的头上,没有人要求你去过哪一种生活方式。你过的低俗繁杂与他人何干呢?

你为自己而活。这是现代社会生活的自由权利。我尊重你富足并脑满肥肠,大腹便便的活着。

我将一如既往的过我简约主义的生活。当然,穷是简约的必然。简约,是富人的品味与格调。而我,是简约生活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道谷长老


怎样把极简主义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人生更精彩?(原问题)

怎样把极简主义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人生更精彩。

我不想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比如,如何不懒惰,有人就会回答勤勉,有人也会回答早起、早睡、今日事今日毕并分条罗列。我更喜欢剖析问题,并把剖析的过程展现出来,以求共勉,以求相互学习或者走入思想的深处。简单开药方的方式,不足为取,分条罗列也未必有效,因为书是为有兴趣的人读的,文章也是为寻求思考的人看的。机械的回答永远不起作用,快餐式学习其实根本学不下什么。

极简主义是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则更为优雅。并且,极简主义在设计上来说是一种风尚,而生活的极简主义却是一种态度,旨在把人从纷繁冗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叫人们站得高一点,看好哪个是自己,什么是自己要做的。(wm197049)

我们本来来自极简主义。试想,很早以前人类的生活就是极其简单的,保暖、果腹、繁衍。就这三件事儿,而用以保暖、果腹、繁衍的器物和方式也是极其简单的,对于某种器物,无非有的人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如此,人和人也差不了多少,于是,人们所面临的事物环节较少,也容易实现,也容易满足。并且,更容易投入其中,感悟其中的乐趣。

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搞得复杂起来的。因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充裕,都是我们变得复杂的基础。我们就要在更高的层次上面玩出更复杂的花样,于是,我们面对的事物繁杂起来,虽然我们大多人的三件主要事儿依然是保暖、果腹和繁衍。但是,由此而派生细化出来的事儿太多太多了,并且,每一件极其细微的小事儿,又有无数种抉择,我们成了自己繁琐事物的奴隶。

我们成了做事儿的人,服务事物的人,而不是生活的主人。这就是极简主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当然,大多人没有剖析的能力和认识的意识,他们就像在琐事当中游泳的青蛙。他们按部就班,他们忙忙碌碌,他们一辈子和围绕自己的所有繁琐事物作斗争,他们消耗了自己一辈子。

这实属正常,又难免不幸。最可怕的是,人是不由得被事物牵着鼻子走的动物,被动应付,疲于奔命。不信的话,你可以仔细审视下自己,围绕你自身的有多少种“卡”,又有多少张?那么,你需要记住的密码又有多少个?

这并不是你愿意的现象,而是社会给你带来的繁杂,当然有人由于个性和选择偏好,会有更多的卡,更多的密码。

前几天去了趟“西柏坡”,参观了当时几个领导人的办公住宿处所。我很有感触。那么简陋的陈设,那么艰苦的环境,竟然发挥了那么重大的作用。不由得想到现在被物质包围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只有物质,只有无穷无尽的选择,却没了自己,没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能力。

在物质很简单的前提下,更能凸显人的重要性。这时候人才是事物的中心和灵魂。也只有这时候,更能看出人和物的主从关系,物是服务于人的。

是商业这个无形的推手,把我们推到这种地步的。很早以前的人家只有一个洗脸盆,经济好一些以后,就会有两个洗脸盆,一个用来洗脚。再好一些之后,每个人都应该有两个甚至三个脸盆,当然,给来访客人备用的话,还得准备更多几套。从此,我们在使用、存储、选择脸盆上面,就会有新的精力浪费。

这是个很简单的例子。

反过来讲,再多的物质条件,也应该终究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物服务,不幸成为物的奴隶。在物质丰富以后,思想也变得更加繁杂,关于人和物,人和人也变得繁杂,应该怎么样,最好怎么样,成了最浪费人们精力的事情,比如人际往来,还有扩大范围的社交。

人变得不得不选择,因为有面子和一个礼尚往来的习俗。

这个不需要展开叙述。再看看资讯载体的多元化,资讯传播的宽泛化,资讯传播的交叉化,我们又成了信息网络上好多线条的节点,我们不得不注意骚扰我们的信息。无论是财富对撞的富人还是天灾人祸的灾难事件,无不重复并且不同程度干扰到我们。

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把我们的恐惧和欲望夸大化了。试问,你还能沉得住气,端坐那里品你钟爱的清茶吗?

我们的不极简,是身不由己造成的。所以,面对现今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屏蔽的能力是极其宝贵的——那就是不受外界干扰。

当你的饭桌上只有一个碗,你的碗里只有一份面,你会充分利用,并且尽量吸收的。当你的面前是三十六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有两道菜,你会看得眼花缭乱,并且吃得伤胃伤心、心浮气躁。每天如此,你会厌倦,哪天不如此,你会有失落感,哪天成了如此的两倍,你又会欣喜若狂。

你没了自己,完全成了饭食的奴隶。

极简主义并不是风尚,而是一种态度。弱水三千,我只取一掊。

具体的做法,我的经验是,给自己订立目标,再分开执行。需要一段时间,那就需要管理自己的时间,不要被别的事物所影响。这个世界最不缺乏消磨时间的方式。“不忘初心”,人人有用。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的话,就把途中可有可无的东西通通砍掉,但凡一件事物,都要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感情。你需存储,还得关注,还得使用,最终侵吞了你的时间。因为可能会用到而购买、保管它们是最愚蠢的想法。记住,这个世界根本不缺乏物质,而是缺乏思考。

做事儿时候,就沉心关注一件事儿。不要用事物的结果来影响自己,更不必用事物的连带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否则,就是做了做事儿的样子,而并非真的做事儿。就像善于驭马的高手,只有马,只有他。而很多人却是把心思费在选择哪个草原,如何购买马的所有装饰上面,以及自己策马奔驰的雄姿所带来的影响上面。

极简主义,说起来好听,真能做到的人并不多。需要自己的涵养,决断和舍弃能力,最需要的是你是如何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