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17、18世纪欧洲大陆人类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进程之中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当时经济领域中的大趋势。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取代过时了的自然经济,是近代社会来临的重要标志。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冲击封建制度。

在商品经济下,其生产是为在市场上销售而生产,面向全社会乃至世界市场,要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因此就必须不断提高产量、质量并开发新产品。因而比封建的自然经济要先进得多和优越得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冲击下,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货币成为财富的标志;货币地租成为主要的地租形态;商品竞争造成的贫富分化,又使农民甚至地主出卖土地的现象增多,从而使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断瓦解;封建领主放宽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像楔子一样插入农村封建宗法制度之中;手工工场还将中世纪的封建行会排挤到了狭小的角落之中。

2、重商主义盛行。

商品经济的活力使处于衰落时期的西欧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者越来越将王朝“中兴”的希望无可奈何地寄托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他们税收政策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土地税向工商业税转移;相当普遍地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财政上盛行包税制和国债制,使资产阶级成了封建王朝的债权人等等。这一切都为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它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重商主义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它的出现往往与专制制度的加强密切联系。

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第二、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殖民地不得发展制造业,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商业应该由宗主国垄断。

第三、强国必须人口众多,以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市场和兵源;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对进口奢侈品的需求,必须尽量减少;必须厉行节约,保证降低需求;俭省、节约,甚至吝啬都是美德。

重商主义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气候,提供了获利的前景。

17、18世纪欧洲大陆封建统治阶级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如法国路易十四的改革、沙皇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奥地利特蕾女皇和约瑟皇二世的改革等都是以重商主义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的。

3、金融资产阶级开始左右专制政府的财政收入。商品经济的活跃,使有些商人发了大财,成为巨富。他们作为早期的资产者,一方面控制着工业,另一方面常常买公债,为政府包税,成为金融资产阶级,以借贷手段聚敛财富,成为资产阶级中财力雄厚的阶层,即通常所称的大资产阶级。这样,资产阶级日益成为社会上最富有的阶级,是王室和许多贵族的债权人,在大城市中还是许多贵族的房东。财力最雄厚的资产阶级,已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专制政府的财政收入。

4、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在当时表现为以下特点:(1)、在经济上和阶级关系上,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还未明确分开,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即手工工场基本上是商人开办的。(2)、手工工场分散在城乡各地。(3)、金融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中最雄厚的阶层,他们热衷于金融投机,较少将资金投资于工商业中。这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特色之一,大不同于后来的工业资本主义时代。(4)、工商业发展水平已相当可观,国内市场的容量已难满足其需要了,于是开始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活动。

5、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开始发挥作用:荷兰、英国领先;法国、普鲁士改革随后;奥地利得发展;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