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为什么有“我”的意识?“我”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小咸鱼


地球上每一个正常人都有“我”概念;范围扩大点,每一头牛每一只鸟,每一条蛇,每一只青蛙,每一条鱼,每一粒细菌,也都有“我”的意识;

经过科学家的观察研究得出结论,每一颗小草,每一片树叶,每一个苹果,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都有“我”的意识,没有什么东西没有“我”的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我”这个意识,在空间范围上,遍布了海、陆、空三界;在时间上遍布了过去,现在,未来;

2、“我”这一觉是天地万物共有的“第一觉”,遍布有情(人,动物),无情(矿物),非有情非无情(植物)。

3、“我”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无形无相,真实存在;而且通天彻地,永恒存在!真妄一体,性相一如。

4、“我”是共有的!天地万物共一个“我”,而且都在“我”心中!

5、整个宇宙只有一个“我”,而没有第二个“我”,如果有,那还是“我”;万物一体,”一“即无量,”无量“即一。

推导出这个结论,确实非常令人震惊,但这是事实!简单的说,佛家思想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我是我,就是因为“第一觉”的存在。

“第一觉”方便说,就是我们常讲的“意识”,就是佛家所讲的“如”! “如”是不生不灭,不净不垢,不增不减,弘博至宇宙,微细至发稍,无形无相,无声无色,明灵不昧,真实存在的生命之性,生命之力,生命之慧,生命之能。

“如”就是万物之性,就是《心经》讲的“五蕴”,也叫色、受、想、行、识。“五蕴”也是真“我”的五种妙用,都是本有的性具功能,缺一不可,缺一不妙;而且永恒的、平等的充满了整个宇宙。

2500多年前,大彻大悟的佛陀为了开示、教化世人,用了49年时间宣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每部经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这句话重要的要老命,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佛陀的智慧。

释迦摩尼佛通过这四个字,为我们指明了“来处”,讲清了“归处”,和盘托出了宇宙人生第一真理,即“如是我闻”! “如是我”,“我是如”,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如”,就是一个“我”,天地万法皆归于“如来藏”,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现空现有。

只有闻者,才能花开莲现,当下悟入;盲修瞎练者,无量百千万亿劫不能明白此意。如果不把这句话搞明白,三藏十二部经可以一笔勾销! 简单,明了,透彻!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所有的圣人知见皆是“如是我”;所有的凡夫共同认为“我是我”!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有“意识”,这个觉察意识就是“如”。

“如”是本有的,非自然,非因缘,佛法中叫作“法尔如是”。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的知见就已经从“我是我”转变成“如是我”,“如”才是天地万物之本,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不必太执着于肉团身的生灭;因为,我们是“如”,而不是“肉”! 我生也是“如”,死也是“如”,人有生生灭灭,而“如”却是亘古不变!

所以我们就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就证悟了真正的不生不灭,当下随缘现生现灭,知妄即真,转凡成圣!




今令我见


在一个大工厂,已生产出无数同型号的人形机器。

有一天工头说″小朋友们坐好了,发果果吃啦″。

结果每"人″得到一个叫"我″的果果。

他们初生的智商是一样的,关健是这个″我″中有个自我学习的程序。

经过许多年后,

小朋友们终于长成了不同的"我″。

2000年后出生的,称为2千型吧。



朝天登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来干什么里?

“我”又将要到哪里去?

千古一问?

“我”从寻找开始,

“我”,“找”字少一个“一”,

“我”就是寻找“一”。找到一,就是找到“我”。

“天得一以清,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寻“找”到一便是“我”,

“我”找到一便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得到一的眷顾,“我”便有了答案。

“我”从哪里来?

“我”从道中来,“我”在创世之前,已经被拣选。

“我”的意义在哪里?

“我”的意义是寻找一,得到一,建设一,使一变成三,使三变成价值。

“我”将要到哪里去?

“我”将在永恒的价值里建设新的生命,使新的生命因“我”而生生不息。

因为,一是真理,道路,生命。

真理是“我”要寻找的一,道路是“我”要行走的一,生命是“我”要追求的一。

坚持真理的一,绝对而公平,放之四海而皆准。

坚持善良的一,相对而公正,中庸之道,内方外圆,直而不肆,廉而不刿。

坚持美丽的一,变化而公义,尊贵,荣耀,价值,把虚无的时间变成永恒的时刻。

“我”从寻找一开始,

寻找一,从知“道”开始,知“道”从知识开始,知识从读书开始。

所以读书,

不是谋取功名利禄,

不是找一份好的工作,赚取更多的金钱。因为,金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为金钱而努力奔跑,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没有不伤害自己的理由。“怀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读书是要知“道”,

知“道”而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道从一,一以贯之,

从一之后,而后才有“我”的人生,“我”的事业,“我”的价值,“我”的生命,“我”的荣耀,“我”的灵魂,“我”的意义,“我”的自己。

自,是道的第一称呼。

己,是“我”的第一称呼。

所以,

我——自——己,

“我”本来是不存在的,是要寻找的到“自”,然后才有“己”。

“我”是要建设的生命体,“自”是道的本体,“己”是天地万物空间。

“我自己”,顾名思义,就是“自”要籍着天地万物空间的“己”,建设有生命的有感知有美的“我”。

“我”本来是不存在的绝对的空虚,现在要籍着相对的天地万物空间的“己”,建设一个未来的“我”,

所以,“我”的未来很美,

因为,“我”在真理中,在道路中,在价值中。


裘承信微读道德经


这其实是一道非常难的题,如果解出来,估计比搞出广义相对论还要牛。不过也写一下自己的猜想吧。

我记忆中,有“我”的感觉的困惑大概是在13、4岁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我”就是“我”?当然现在如果静思起来,也是很困惑的。

我对意识的理解,意识的本质,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亚宏观物质,如DNA中的微观量子和其他外部或内部量子产生量子相干(信息熵减)到退相干(等同于量子塌缩),信息生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识”。

整个过程中,量子相干,信息熵减,这是“奇迹的瞬间”。

当然其实我们的意识并不是这个瞬间,而是瞬间之后的塌缩,信息生成,意识就是信息。并且加上相应能量,在亚宏观物质所能影响的范围内产生了麦克斯韦妖效应,具有了亚宏观尺度上的熵减。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意识,其实是这种最基础意识之上的,可以认为是海量的这种意识的综合效应,即彭罗斯所说的海量量子塌缩形成的意识流。我认为是海量感应信息的系统性相变,这就是人类抽象意识的诞生。

人类抽象意识的诞生,需要有两个基础:一个是感应信息的存储,一个是海量微观量子之间仍然不断的发生着量子相干退相干。

感应信息的存储,也就是亚宏观物质中具有了较长时间的量子相干,这一点fisher也有实验,证明有机高分子物质的确可以产生较长时间的量子纠缠,即生命肌体中可以有能力存储信息。

第二个就是海量的微观量子相干退相干本来就是不断的发生着,即感应着外部量子,也感应着内部量子,这时有一个“奇迹的瞬间”发生了,即会出现对内部量子与外部量子相干退相干的“误判”,把存储信息当成外部感应信息,这就是人类抽象意识的本质,我称之为“抽象意识原理”。

至此,其实意识已经从最基本的感应信息(第一个奇迹的瞬间),进化到抽象意识(第二个奇迹的瞬间)。目前看只有地球上人类才具有第二个奇迹的瞬间产生的信息。

现在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就是“我”,经过较长时间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存储信息。当你在“自我感觉”自己的时候,整体性的在发生着第二个奇迹瞬间,此时的“误判”是一种综合效应,即“我”的存储信息与外部信息之间的重叠与非重叠,就会产生“我”是“我”,而不是“非我”的另外的信息(抽象意识)。

本质上,具有自我的感觉,也是说明了个体的一个人的抽象意识到发育基本成熟,他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可以学习复杂的几何学、物理学等。现在看正常的人,基本上都是在14、5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更复杂的抽象知识的,就是伟大的爱因斯坦自学也是在那个青少年时期。

很天才的5岁之前学习微积分的那种人,发育太早往往并不能最后比其他正常人更有优势。事实上往往发育时间越长,对比动物和人,不同的人种之间,发育时间越长进化的越发达,成人后智力水平越高。在孩童时代的笨蛋,或许在15岁就是天才诞生。爱因斯坦小时候应该是很笨,而不是很聪明,但他到15岁以后应该是越来越聪明。很多人说爱因斯坦小时候也是智力超群,那他实际上是一种机械的迷信,就像有人说“天不生牛顿万古长如夜”那样,非常可笑。


探索猫


我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个体感受。很多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我是虚假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我生活,我享受,我生气,我遭罪,都是我在做,在受。究竟这个我是怎么回事?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有我这个概念和自我感受?这里向大家公开一下秘密。大家都知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其实只是一个身体,刚出生的宝宝,他们有我这个概念吗?肯定没有,尽管他们有个体感受,但是他们没有概念,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里觉受是不明显的,用道家的话说,他们其实是天人合一的。这个时候,他们尽管有觉受碎片,但是无法割裂天人合一的大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碎片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密,渐渐地天地大环境和个人小我之间形成了隔阂,一旦隔阂形成,我的意识就产生了。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小孩子天眼没有闭合,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因为天人合一的情况下,有点特异功能是正常的。但是随着自我意思形成,从此天人永隔,再想有特异功能就非常困难了。所以这个自我意识,实际上是生活碎片所包裹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生活的无数习惯形成的结果。现在修行者怎样才能回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就是把生活简单化,刻意的消弭生活碎片,使自己的觉受重新回到空白状态。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回到天人合一的状态。那么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有个体化的自我感受?这要看这个机器人的觉受能力。一般机器人是没有这个觉受能力的,不知道温度,不知道酸甜苦辣,不知道各种外界因素对机器人个体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就无法形成有觉受的生活碎片。一旦随着智能机器人的觉受越来越完整,思维能力越来越发达,最后的结果是智能机器人也是会有自我个体意识产生的。如果没有特定的程序,智能机器人是无法回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因为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所以修仙只能是人类修仙,机器人一般是不会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修仙不修仙意义不大,除非他们的觉受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人类,那个时候,他们修仙可能比人类更快捷。


静观68038666


“我”的意识概念的来源,是“我”的存在是由于“我”是与别人不同的,是独一无二的,于是我才有了“我”的认知;

人们皆以自己的身体为我,苦苦执著着“我”的身体,其实,我是由50万亿个细胞和合而成,这50万亿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都代表我,但又都不是具体的我,哪儿才是我?,我到底在哪儿,是我的手是我,还是我的眼睛是我,还是我的头发是我?……,所以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假我,根本就不实在,因他根本不可能保持一个常态。只是一个假名而已。

如不明白,咱们再打个比喻,譬如我们聊城,他也可称其为我,那么,“聊城”也只是一个假名,是我们“万物之灵长”的人,给它起的名字,我们聊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房一车,都可以称其为聊城,都代表聊城,但他们又都不是具体的聊城,众缘和合,才称其为聊城。

一部《僧伽吒经》,也可以是我,“僧伽吒”是一个坛城,它相当于我们聊城这个城市名字,,僧伽吒这个坛城是由这部经书里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偈语组合而成。其经书里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偈语,都代表僧伽吒这个坛城,但又不是具体的僧伽吒。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僧伽吒……


梁玉允之易学天地


简单看了一下,回答这个问题的能人不少。“此时此刻,我为什么是我?”,这个和你提出的相类似的问题在我小时候也时常会自己问自己,每次问自己时几乎都有灵魂要出窍的恐惧感。长大以后特别是接受一些佛学理念后有了一些心得而再也不会恐惧了。你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你已经理解到了“我”的两层既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含义。就像“我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第一个“我”指的是人的主观意识;第二个我指的是人的客观本体。这个问题实际是在拷问人的意识究竟从何而来,它与人的客观本体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始终没有定论,因为客观世界的一切包括意识本身都是意识感知的,就像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人的意识感知到了所存在的客观本体,并且该客体是意识唯一可以完全操控的对象,于是形成了“我”的概念。

    意识究竟从何而来?各位回答问题的大神从佛学和量子力学等层面给出了相应的诠释,我专业水平不高,但也总结出了一些心得可供参考: 对此问题一般有两类观点,一类认为意识不过是大脑的一种功能,完全是后天产生的。这种观点有生理学基础,因为人的感官接收到的原始光、声信号通过神经细胞传导至大脑,并在大脑相应区域内进行重构后才被感知。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也持同样观点,例如南北朝时的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指出: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马克思也说“物质决定意识”等等; 第二类观点带有迷信色彩,认为意识具有先天性,是某种超自然力量与人体结合后形成的。做个通俗的比喻,人脑好比电脑硬件,超自然力量相当于安装软件,只有将软件安装后电脑才具有“意识”。这套安装软件我们称为“灵魂”,人出生时灵魂的投胎即是装软件的过程。

    第一类观点虽有生理学基础,但却无法解释很多超自然现象(尽管这些现象未必是真的)。例如,如果意识只是人脑的功能,那它必然只局限于人脑之中,怎么会出现道家修炼者达到的神游天界、神游太虚的情况?如果意识接收的只是感官采集的信息,那第六感以及开天眼又如何解释?此外根据一系列考证过和未考证的实例,我发现意识还具有以下几种神奇的特性:

(1) 意识可以被(他人)感知  例如当你和一个开天眼的高人谈话时,他可以透过你看到你的家人、你的住所等等状况,或者你正准备去拜访一位高人,还没出发对方就已经知道了。此外就是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现象,他们相互可以感知对方正在干什么、想什么、感受着什么。

(2) 意识可以被(他人)侵入 也就是说其它存在物可以让你感知到它想要告诉你的一些景象或信息,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托梦。

(3) 意识可以被操控 比如心理学中的神秘禁区—“催眠术”,此外就是传说中神乎其神的摄心术、移魂大法等等。

(4) 意识可以被覆盖和替代 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恶灵附体,迷信中的换命等等。曾有个国外报道,一个小女孩突然说自己是某位夫人,住在某地,还说得出丈夫和孩子的姓名,经实地调查居然完全吻合,而这位夫人是位已经过世的人。

根据以上特点,我认为意识绝不仅仅是一种功能,而更像是一种场,一种由灵魂力生成的信息场。正是由于意识是一种场,因而它能够实现超距的感知,这样就解释了第六感、开天眼、以及心灵感应等现象的机理,而且这一推测也有生理学基础,因为脑电波是确实存在的。其实这种超距的感知平常人也会有,就是我们常说的“说曹操,曹操到”,即你突然想起了某人,而这个人不久后便到了你这里。实际情况应该是当此人临近时,你的潜意识感知到了他的信息场,从而发出一个讯息到你的意识层面(灵感也是这么来的,在潜意识中成熟后上浮到意识),双胞胎由于脑电波频率相同,信息场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因此这种感知更为直接和清晰。再比如,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这就使其信息场变得很强大,可以被很多人感知,于是就吸引了比普通人更多的机遇。例如某个领导正犹豫一个重要任务的人选,此时他突然想起了某某小伙子好像不错,于是就决定把任务派给他了。

与电磁场的特性相同,意识信息的交互应该是双向的,就是说既可以通过信息场超距感知外界事物,又可以对外界事物产生一定的超距作用。某些超能力人士通过某种方法(例如气功、瑜伽冥想等)可以向外定向发送意识信息,这就称为意念力,传说这种意念力甚至可以产生实际的力的效果。此外当某个存在物的信息场具有侵略性并足够强大时,它甚至可以同化某些弱小的信息场,这就是所谓的恶灵附体。在我们老家那里据说曾真实发生过兔子仙事件,一群在地里耕种的男男女女突然间放下工具,不约而同的跳起了一种很奇怪的舞蹈,旁边的人几乎都惊掉了下巴。后来一个小伙子在山背后出恭方便时发现有只兔子在那里跳舞,舞姿和那群人一模一样,小伙子用石头砸死兔子后,那群人全部恢复了正常。

如果意识是一种场,它必然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发射源,而人的大脑就是这种信息场的载体,但并非是唯一载体。听说过“开光”吗?这其实就是超能力人士(高僧)将其意识信息封存到诸如首饰、挂件、雕刻品等特殊的载体里,从而使这些东西也具有“意识”(或称为灵性)。万事万物或许都可以存入意识信息,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物质会更容易一些,这就是俗称的“聚阴”,例如玉石、古树等。若从科学的层面解释,也许分子结构更为单一有序,显现各向同性的物质就越容易附着信息。有考古经验的人曾提醒对那些年代久远的千年古玉之类的东西要慎重处理,因为它很可能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带的玉佩一样,是一块通灵宝玉。

此外还有一点,意识这种信息场产生的超距作用很有可能超过了光速,甚至是超越时空的。就像近年来被证实的量子纠缠现象,处于纠缠态的一对量子,无论相距多远仍保持相互关联的状态,并且这种超距的关联作用超过了光速。超过了光速就意味着超越了时空,电视剧“魔幻手机”里有这样一段剧情:为了找到孙悟空,取经路上的唐僧念起了紧箍咒,顿时让穿越到现代社会躲藏起来的孙悟空头痛欲裂,只好返回唐僧身边。虽然这只是科幻,但我认为很符合意识的特性。

最后再用佛的三身之说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即人是怎样一种存在。佛经中说“佛有三身”,其意思不是说佛好像哪吒那样有着三头六臂,而是说佛是一种综合的存在体,具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存在方式。人、佛本源一体,因此人也和佛一样具有三身。这三身按照由内至外,也即是由本质到表象的顺序分别为“法身”,“报身”,和“应、化身”。我们刚才所探讨的“我”,实际上都停留在最表象的应、化身这一层上。

应身就是人的主观意识;而化身可以理解为人的客观本体,但它其实更多指代的是人的血缘、宗族等社会关系属性。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例如是某国公民、某单位的职员、某人的儿子、某人的兄弟等等,因此佛经中说佛只有一个应身,却有千百个化身。应、化一体,构成了当世的“我”。

报身,全称为业报之身,应该指的是人的灵魂本体。我们常说“报应啊”,有报才有应,即是说报身是应身的因,应身是报身的果。这一点与我们刚才所总结的意识具有先天性的观点相一致,即意识的背后有灵魂力的作用,这样就对一些现象的解释有了新的视角。例如某些人有先天性智障或者精神发育迟缓的现象,这或许不是他们的大脑出现了器质性问题,而恐怕是投入他们身体的灵魂有一定的残缺(纯属个人臆测,若有类似境遇请别当真);反过来若某些人像爱因斯坦一样天生聪明绝顶,也可以用这种观点进行解释。根据佛经的描述,报身相对于应身处于更高的维度,因此可实现飞升或转世轮回。

那么处于最高维度和层级的法身又是什么?这一点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根据一些资料对此的诠释,法身是一种佛理的凝聚,它无处不在,却有无迹可寻,是组成人、佛最本质的成分。这段描述让我想起了当下较为前沿的科学推测—“弦理论”。该理论推测所有的微观粒子都是由高维度的能量弦线振动产生的,能量弦线振动方式及频率的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微观粒子,并由此产生电磁力、引力的作用。按照这种观点,物质分解到最终就是虚无的能量,也许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空”,物质本身就是高密度的能量体。因此可以推测,构成我们身体的这种特殊的能量或许就是我们的法身。


紫袍客


五蕴无我,但是我们为什么执着有我呢?

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四大及有形的事物,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客观的存在,虽然客观存在,但反映在人的大脑中,也是识上之行相。受想行识,这是人的主观感觉思想。

这个5个方面,都是我们心的妙明作用体现。这是我能本作真空对于主观和客观的反映呈现。

但是没有经过智慧的训练,认色受想行识就是我。这都是一个普通人的认知境界。其实这个5个方面是各种因缘的际会,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由各种条件形成的,是时刻变化的。我们不但执着于客观实在是真实的,我们执这种受是真的,想、行、识也是实在的。这样的认知就障碍了我们本性的显现。

所以智慧的方法要观照五蕴无我。此能够现显本性就能产生智慧。用一句非常专业的话叫: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或曰:破假我,显真我。

我们用现在的思想来观察一下。科学,现在的水平已经认识到,我这个世界它其实是空幻的。所有的物质都是能量存在的形式。

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西方人,认识不到我们的思想情感所认识到的结果也是空幻的。所以西方人到现在还不了解人的本质。也不了解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矛盾一直存在。

我们看到西方人的这种研究,只研究了客观社会,把人的主体忘掉了。5个部分正研究了一个部分。


圆拙




小益鸟康乐韧挣


在如今我们所处的年代,有“我”的存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我们人类要完成的工作还很多,首先就要去认识这个存在“我”是怎么一回事。

众所周知,我们人类是有自己的成长史、发展史的。奥妙就在其中,只要你认识了“我”字,大自然的一切神秘的东西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我们人类就是大自然其中的一分子。

然而,要认识自己,势必这个“我”要反映到人类的主观世界来,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更好地去看清自己,认识自己。于是我们人类就有了上面所说的成长史、发展史。

在我们这个年代,其实聪明人已经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包括大自然(宇宙)的一切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其中就有我们人类。我们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心脏都会自然跳动,其血管里的血液都会循环流动,无时无刻不停地推陈出新,而人的年龄是由大自然自身决定的,我们人类的主观世界(即“我”字)是无法决定的。这样我们人类的本质也就出来了,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大自然为什么会有生命力,其本质跟我们人类的生命一样,本身属于客观的活动。

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人类——这其中包括每个人,全部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活动(就是从主观世界过渡到客观世界),拯救了自己的灵魂,你头脑里的“我”才会不见了。

没有了“我”的存在,没有了胡思乱想,因为“幻想”被现实被实践取代了,我们人类一代代所作出的努力总算是得到了回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