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古寺里的灵丹妙药(民间故事)

公元849年秋,崖州荒凉的山路上走来一人,只见他身着七品官服,六十出头,气宇轩昂,明眸有神,高鼻长须,虽然步履有些沉重,但一望可知非等闲之人。

他就是被贬到崖州任司户参军的李德裕,此前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唐宰相哦,下到基层了,人们都仍尊称他李卫公,因为他还曾被封为卫国公。他在京城时日理万机,精明而有效率,每天不到中午即可处理完囯事,且无错谬。从不像有些宰相那么焚膏继晷,这区区小州,当时不过几万民户,李卫公不费吹灰之力就规整妥贴,今天,他要去一个地方办事。

途经山崖上的一座亭子,李卫公休息片刻,见亭上一匾,上镌“望阙亭”三字,问乡民由来,答曰贬到崖州的官员便在此亭眺望京城。李卫公北望悲咽,题诗一首:“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碧山也恐人归去,百匝千遭绕郡城。”

下得亭来,他边走边想,与牛僧孺一党争斗几十年了,可自信无过。李卫公雄才大略,统州府,破土蕃,天下共赞。而牛僧孺却自恃才高,在科考策论中抨击了卫公的老爸,并自认科第出身,文凭过硬,瞧不起官二代的李卫公,所以牛李势同水火,各结死党,你得势贬我到天涯,我掌权贬你去海角。

李卫公这次因牛党的白敏中得势,自己落败,但他一点不气馁。他一身正气,人人佩服。皇帝唐宣宗曾说:“卫国公看着我时,我毛发直立。”所以他一点也不惧怕牛党。他深谙皇帝统治术,不会把所有宝全押在牛党,到一定时候要重玩平衡把戏。卫公知道天下一旦有事,皇帝“闻鼙鼓而思良将”,定会再起用自己的。

但他又有点担心,近来总觉足力不佳,要是这毛病不治好,皇上要起用我时,牛党一定会谎奏:德裕老矣,一饭而三遗矢。无奈这蕞尔之地,缺医少药,该如何是好?幸好当地黎人告诉他,北山临海古寺里的和尚玄空大师精通医术,多有灵丹妙药,一定能治好这毛病。李卫公拜会了大师,大师给他配了药剂,服后果然好了不少。今天得空,李卫公再去复诊。

到了古寺,玄空大师笑吟吟迎入客堂,关切地问:“卫公贵恙如何?”

“好多了,弟子是来烦请大师再施药剂的。黎人告诉我,大师是手到病除的哟。”

“不急,卫公听说过病去如抽丝吧,再配两剂,也就差不多了。今天存药不够,我明天上山。”

李卫公听了,心里有些急,要是皇命到来,步履不稳咋见圣颜?不觉微露失望神色。

玄空大师见了,就说马上去药房配一剂先用着,李卫公闲着无事,也随了进去。

看了各色药材,李卫公信步来到药房后檐下,见后墙上挂有十几个硕大的葫芦,扑满了灰尘,隐隐约约还有字痕。忙提醒玄空:“大师,敢莫是你忘了这葫芦里的灵丹妙药吧,给弟子用上些。”

大师听了,叹口气:“这葫芦里哪是什么灵丹妙药,都是人的骨灰啊。这些都是你当政时,出于党争私仇贬黜到琼崖的牛党,死后无人安葬,我怜悯他们,将他们尸体焚烧,又收藏好他们的骨灰,等他们的子孙将来访问到这里后,好带回大陆,让他们魂归故里。”

李卫公这才注意到葫芦上的隐约字痕是人的名字,望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他怅然若失:要是不搞党争,我会多做好多事,少死多少人啊。返回的路上他觉得心口一阵阵绞痛,精神由此不振,大师的药也无效了。十二月,他的病终告不治,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死在了崖州。其遗体是政敌令狐绚运回老家的。他全家只有一个儿子返回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