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一个人的历史


古人有句话叫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毫无疑问薄姬是个“命重”的人,别人拼了性命去争取的东西,她却是水到渠成的就得到了,有时候命中注定真的很重要。





众所周知薄姬是刘邦的姬妾,对刘邦来说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女人,比起美貌不及当时的戚夫人漂亮,又没有吕雉运筹帷幄的头脑,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却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其实薄姬在嫁给刘邦之前做过别人的姬妾,薄姬本来是魏王豹的女人,在刘邦灭了魏国后,魏王的后宫姬妾全部充公,被刘邦收纳,据说当时的薄姬有两个要好的闺蜜,也被刘邦宠幸,两姐妹就向刘邦引荐了薄姬,刘邦对待平凡的薄姬并没有多少喜欢,只宠幸薄姬一次,没想到就是这一次,薄姬就怀孕,并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从此再后宫位份上得以提升。

薄姬知道自己不受宠爱,也没有人帮助,更没有家世做后盾,所以在永巷里一直特别低调,对人待事处处忍让,隐忍,显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以躲过宫里的明争暗斗,和儿子刘恒躲在角落里过着平稳的生活。

据惜,薄姬在永巷的时间经常读《道德经》,学习里面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刘邦死后,她以前的隐忍和与世无争得态度,成功的躲过了吕后的报复,并准许她去代国随自己的儿子一起生活。

代国属于西北偏远贫瘠之地,很多的王公贵族对不喜欢去,但是刘恒却在母亲的影响下,远去边疆,没有对吕后和太子造成威胁,才使得母子俩得以生存下来,不像戚夫人那般张扬和吕后对着干,最后被做成人彘。

刘恒和母亲薄姬自从来到代国后,深受百姓爱戴,而刘恒和薄姬也一直低调勤俭节约的生活,对于远在京城的事情更是选择了回避,不参与,所以在刘盈死后,汉宫里发生几次王位之争,而吕氏家族更是残杀刘姓宗室,刘恒都躲过了。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病死,诸吕即平,陈平周勃等大臣清除吕氏判乱者,开始选定新皇帝的人选。

最后决定选立刘恒为帝,因为觉得薄姬母子一直都是母慈子孝,而代王刘恒谦逊有礼,爱戴百姓,薄姬更是低调仁厚,适合母仪天下,最终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新帝。



毕竟大汉朝经过吕后的干政,变得经不起折腾,为了这样的事情不会重现,大臣们看过薄姬没有家世过硬的娘家人,野心也没有吕后大,而且与世无争,才是选新帝的关键。

最后刘恒登基为帝,称汉文帝。而他的母亲薄姬母凭子贵被封为皇太后,也是刘邦的第二个皇后,大汉朝在薄太后的影响下,创立了新的繁荣昌盛时代,文景之治。


微风之语


薄姬:江苏苏州人,汉高祖刘邦的妃子。纵观薄姬的一生,幸运一直伴随着她。

薄姬本是本市秦国人博生与魏国宗室之女魏韫的女儿。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卫韫希望自己的女儿在战乱时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将薄姬送入魏国宫中,嫁给跟随项羽起义的魏国宗室魏豹为妾。

魏豹被刘邦消灭后,后宫中的佳丽全部被抓入汉宫做奴婢,薄姬也在其中。就这样薄姬就成了刘邦的后宫中的一员。

刘邦一向好色,因此他的后宫从来不缺美人。薄姬在其中就非常尴尬了,她既没有戚夫人的美貌,也没有皇后吕雉的聪明智慧。因此她在后宫中的日子过得非常凄凉。

有一天,刘邦偶然听到自己的两个女子在嘲笑薄姬,说她当年在魏国中非常受宠,现在在汉宫中却连刘邦的面也见不到。刘邦很是感慨,侠义心肠大起,很同情这个姑娘。当天晚上就点了薄姬侍寝。任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这一夜,薄姬就怀上了刘邦的骨肉,生下了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取名刘恒。

薄姬的一生总是始终充满幸运,刘邦去世后,刘恒被封为代王,薄姬被封为王太后。跟着自己的儿子迁到封地生活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幸福的日子。

吕后病逝以后,朝中的大臣们打击外戚另选天子,性格宽厚的刘恒幸运中选,于是薄姬又成为了皇太后,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她的晚年过得非常幸福,刘恒对她非常孝顺。后宫的妃子们对她也十分尊敬孝顺。

薄姬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进汉宫之前和进汉宫之后。进汉宫之前,她的人生基本平淡无奇。进汉宫后,她就开始了幸运的人生。

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幸运,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很幸运,那她一定有着别人所没有的能力。薄姬也是如此,刘邦去世后,吕雉对刘邦的后宫几乎进行了一场血洗。刘邦身上最宠爱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都被杀死。薄姬和他的儿子刘恒却得以全身而退,这说明薄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


沉香品历史


能在心狠手辣的吕雉眼下安然生活,是该说薄姬真的就如历史上所描述的那样,与世无争?还是该说她深藏不露呢?




对薄姬最初的印象是在看《美人心计》的时候,历史上记载,薄姬并不受刘邦的宠爱,有时候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至于能生下刘恒,也只是刘邦一时兴起。可纵使这样,吕后还是对有孩子的薄姬心生忌惮,所以便借故召见薄姬,在谈话的过程中吕后有意无意的试探薄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吕后设下的一个局,当然薄姬不是傻子自然也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当即从自己头上拔下一个簪子刺向自己的脸,原本刘邦就不喜欢薄姬,这容貌毁了之后不就更没有得到宠爱的希望了吗?然后薄姬又向吕后保证会向刘邦请求带着自己的儿子离开宫中,如此,薄姬也算是消散了吕后对自己的杀心,躲过了一劫。



不过,历史上薄姬的是在刘邦驾崩后,跟随儿子去代国的,并被吕雉授予代国太后的称号,可见电视剧中的情节并非属实。尽管这样,但电视剧中的形象还是历史上的薄姬有着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刘邦死后,他的很多妃子非死即伤,一个个都被吕雉整的不死不活,但偏偏薄姬却是个例外。


薄姬是一个能伸能屈之人。

嫁给刘邦之前,薄姬曾做过威豹的妾室,身世不好的她本就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不过她也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相反,在后来威豹因背叛刘邦被杀害之时,她也因此受累被送进宫中织布的工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那里做着奴婢之事。对于一个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人来说,再次吃苦往往很难让人接受,但薄姬却安静的做着自己份内的事。甚至直到后来,薄姬为刘邦生下刘恒之时再度被冷落也没有丝毫怨言,不争不闹,安安静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亦或者是韬光养晦……



薄姬是一个宠辱不惊之人。

据史料记载,薄姬的母亲将薄姬送进魏王宫中之时,还曾到当时著名的女神相许负那里算过薄姬的命。许负虽然是一介女子,但是精通相术,也多次为王公贵族算命且预言很灵验,凡事她开口算出的十有八九都会成为事实,所以在古代很有名气。据说,许负预测到薄姬将生下天子。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仅薄姬第一任丈夫威豹对其深信不疑,就连刘邦也很好奇她的存在。不过,薄姬本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却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还是一如既往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薄姬是一个既聪慧又幸运的人。

说她聪慧是因为她懂得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忍。她身处刘邦后宫的那段时间,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境况:皇帝不喜欢,没有戚夫人那般的宠爱,也没有吕后那般的身份,更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没有权利没有地位的她若是真的去争了什么,才会是最大的错,正是因为知道,所以她安静的过着自己田园般的生活,纵使毫无存在感。后来,吕雉死后,各方面的事情都对她和她的儿子有利,这时候也正是她争的时候,不论是血缘,才能,还是其他,她的儿子都有。


说她幸运一是因为刘邦的不喜欢,再一个就是吕雉的信任。刘邦的不喜欢其实很简单,她不漂亮,甚至很普通,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活命因为她不会给吕雉带来威胁,也因为她们都是同病相怜之人。吕雉选择相信她,主要还是因为她事事表现得淡然,无欲无求,让人看不到她的半点野心,这就让凡事都很戒备的吕雉对她慢慢放弃了警备。以至于后来刘邦死后,吕雉不仅没有杀害他们,还赏赐封地,而对于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多好心。


其实,就单从薄姬能培养出刘恒这么优秀的儿子来看,她就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女人。


小姐姐讲史


历史上的薄姬,可以说她不幸,也可以说她幸运。

先说不幸吧

薄姬在年少时,便被父亲送给了“魏豹”,结果魏豹早忘,薄姬又被刘邦给看中了,把她纳入了后宫后却置之不理,知道薄姬的两个姐妹提起薄姬才被汉高祖刘邦想起来,感情是被刘邦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受到刘邦的一次宠幸后又重新被冷落,直到刘邦病死去世也再未见过刘邦,称得上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再说说幸运吧

刘邦临幸她的那一次就直接中标怀孕了,而且生的还是个男婴,俗话说母凭子贵,不出意外的话薄姬的这一辈子算是稳当了。

但刘邦病死后出现了“吕后乱政”的事件,很多刘邦的宠妃都被折磨的没个人样, 好比被吕后折磨致死的“戚夫人”。

而薄姬因为不受宠,反而得以保全自己,可以出宫恢复自由身。

本来吧,故事到了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是呢,吕后乱政失败后,薄姬的儿子“刘恒”又捡了个漏,被刘氏宗亲给共同推举成了代王,而后更是成了皇帝,也就是“汉文帝”,薄姬也就这样又摇身一变,爬上了皇室后宫的巅峰,成了薄太后,得以安享晚年。


见史简谈


正史中,薄姬是汉高祖只宠幸过一次的嫔妃,也是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开端的汉文帝之母。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下面要说说这个女人其实不简单。

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输入汉王后宫织室,魏豹被杀后,薄姬被汉王召入后宫,但入宫一年多,仍然每天做着奴婢的活,不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反正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坚强,从没有叫苦,她的信念就是要坚强的活下去。

薄姬年少时,曾与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个人是闺蜜,她们说过如果其中谁富贵了,都不要忘了其他两个人。结果刘邦分别宠幸了管夫人和赵子儿,然而薄姬还在那儿洗衣服,并收到她俩的讥讽,但她也没有怨言。后来刘邦知道后就将薄姬招入后宫一夜,成了刘邦的嫔妃。后来薄姬就诞下文帝刘恒,贵为太后,但她好像也不计那两个闺蜜的仇(这会儿要换了吕雉,早把她俩剁了)。

话说薄姬真争气,才一次就怀上龙种了。

在刘恒做代王17年,吕后去世,众大臣由于饱受外戚的迫害,决定要找一个贤德的太后,这时候就看出来薄姬的人品了,他不仅自己修为高,也把儿子教育的这么好(话说汉文帝其实城府很深,只是表面看起来文弱,这里不多讲了,以后有机会慢慢讲),开创了文景之治。

根据薄姬为人看,我觉得汉朝信奉黄老也不是没有道理,我想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休养生息,国泰民安之象吧!


国内外简史概述


薄姬是私生女,她的父亲薄氏在秦朝时与以前魏国宗室之女魏媪私通后生下了她。秦末,天下大乱,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将女儿薄姬送进了魏王宫中。魏媪曾带薄姬到著名相士许负那里看过相,许负说薄姬将来要生下天子。魏豹听了心花怒放,当时他正跟随刘邦,听到许负的话后,想到自己将来贵为天子之父,是能做一番宏图伟业的主。因而背叛了汉高祖,与项羽讲和,以保存实力,希望在中立状态中坐大,将来搞一番惊天动地事业。刘邦迅速派曹参等人灭了魏豹,将薄姬带回宫中织布的工房。

汉高祖偶到织布工房中,见薄姬有姿色,便纳入后宫。但入宫一年多,也没有得到高祖的临幸。薄姬以前与管夫人、赵子儿是好朋友,曾约定说:"我们三人,先显贵的人不要忘记同伴。",这时管夫人、赵子儿已先后受到刘邦的宠幸。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汉高祖与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女一起谈笑,说起了当年与薄姬的盟约。刘邦听后,就当即召见薄姬。薄姬说:"昨夜,我梦见苍龙盘于我肚子上。",高祖说:"我为你圆梦吧!",仅一次临幸,薄姬就怀孕了,后来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刘邦很少召幸她了。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刘邦生前宠溺过的爱姬们,都被吕后幽禁了起来。而薄姬因为很少被汉高祖御幸的缘故,吕后对她网开一面,允许她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国去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做代王刘恒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姐姐到了代地。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长安功勋集团们以陈平,周勃为首铲除了诸吕及吕氏势力,废了后少帝。大臣们商议拥立新皇帝继位,由于大家都痛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差点给大汉带来了倾覆之灾;而薄姫娘家势力单薄,又认为薄氏仁慈、宽厚、善良,所以迎回了代王刘恒,并立他做了皇帝,是为汉文帝。

薄姬顺理成章地由王太后上位为皇太后,她弟弟薄昭也被封为轵侯。同年三月,薄姬建议立太子刘启的母亲窦漪房为皇后,孝顺的汉文帝就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文帝去世,汉景帝刘启即位,尊薄姬为太皇太后。汉景帝前元二年(公无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依汉朝礼制,薄姬是姬妾,无法追谥为皇后,被称为文帝太后,史书上多称为“薄姬”。


希望星晨58298869


西汉百年间,如果把所有皇帝按照能力排个名的话,汉文帝绝对可以排进前三,汉文帝的权谋手段丝毫不比当初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逊色多少,在政治斗争的某些方面甚至比刘邦的手段还要高超,汉文帝作为刘邦的儿子,本来是没有什么继承权的。

刘邦在世的时候也不是很看重这个小家伙,至于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刘邦更是看得很淡,一点都不重视,刘邦所重视的无非是吕后一派和戚夫人一派,至于薄姬这一对母子,由于他们为人相当低调,不管是刘邦还是吕后,都对他们无感。

这一点很重要,薄姬由于存在感低下,与儿子早早前往代地就藩,在汉初那极为激烈的政治斗争当中方能够躲开吕氏一族的反攻倒算,以及朝中波云诡谲的党同伐异,这都是得益于薄姬实在太不引人注目了,否则按照吕氏一族在汉初的跋扈程度以及汉初复杂的政治斗争,恐怕汉文帝就要早早成为刀下亡魂了。

那么薄姬究竟靠的是什么才能让所有人基本上都不能注意到自己呢?原来,是因为薄姬的出身非常低下。薄姬在汉帝国存在的时候仅仅是刘邦从战俘当中挑选出来临时侍奉自己的一个姬妾,这种地位的姬妾,刘邦有很多,如果薄姬不能一发入魂,诞下龙子,说不定被刘邦转手送人乃至百年之后进行陪葬那都是很有可能的。

薄姬一开始作为六国贵族后裔,在秦末天下大乱之际被同为六国贵族后裔的魏王豹得到,魏王豹听闻关于薄姬的民间术士的传说——此女日后必然成为天子的母亲。魏王豹感到很开心“如果我自己做了日后天子母亲的丈夫,那以后生下的孩子又是一个天子,岂不意味着我以后可以做天子”。

于是魏王豹非常开心的纳了薄姬,不过让魏王豹很难过的是,他魏王豹不但没有因为这个传说而成为天子,反而连自己的脑袋都被刘邦给砍掉了,按照战争时期的惯例,胜利者可以分配失败者的一切财产,于是刘邦从魏王豹的后宫里挑选了一些能看得下去的美女进行宠幸,就这样,薄姬迎来了刘邦的宠幸。

日后刘邦也就忘记了薄姬这茬事儿,至于薄姬,虽然得到的宠幸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薄姬还是怀孕了,按日子推算,确实是刘邦的种,既然如此,薄姬就获得了一个稍微与那些普通的侍妾身份不一样的身份了,毕竟有了皇帝的孩子嘛。

至于曾经的术士胡扯的那个传说,由于魏王豹的坟头草已经那么高了,包括薄姬自己都没有当真,所以在刘邦晚年后宫争夺继承权杀得人头滚滚时候,薄姬老老实实的不争不抢,后来更是老老实实的陪儿子跑到代地去享福了。

然而代地却不是什么可以享福的好地方,那地儿很不太平,匈奴人经常入侵,每次入侵都要大掠四方,不过好在代地确实也穷,匈奴人往往都是路过顺便再抢点东西,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穷的连匈奴人都不忍心抢的太过火。

总之,在代地,薄姬依旧老老实实的和老老实实的八岁儿子代王一起过着老老实实的日子,至少比以前在汉宫之内天天提心吊胆要舒服得多。代王在代地发展了十五年,这十五年,薄姬的教育很厉害,在母亲薄姬的言传身教下慢慢养成了很多处理政务的好习惯,性格也越发成熟孝顺。

有些时候命运是很奇妙的,薄姬不争不抢,莫名其妙的太后的名头就掉在她头上、皇帝的称号就掉到了儿子代王头上,随着吕后逝世,大臣们起来诛杀诸吕,由于代王名声在刘邦还活着的儿子们,是那些诸王当中最好的,所以大臣们迎代王入主天下,成为了著名的汉文帝。


无笔


许负是秦汉时期著名的女相士,汉高祖刘邦因其预言十分灵验,因而封其为“鸣雌侯”,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女列侯之一。

薄姬年少时,其父薄氏就曾带她到许负处看相,卜算女儿薄姬一生的命运,许负一算大惊,表示薄姬以后将会生下天子!


簿氏十分开心,便将薄姬带入魏王的宫中,献给魏豹为妻。魏豹听说许负为薄姬算命一事,认为自己有天子命,便背叛刘邦,结果被刘邦击败抓获。

薄姬也被送进刘邦宫中的织布工房。

后来刘邦见薄姬姿色不凡,遂封其为夫人,临辛了薄姬,但其实薄姬并不太受宠,也是她命好,一次侍寝,就怀上了刘恒。

当时刘邦的宫中,吕后正如日中天一家独大,而戚夫人也恃宠若娇,成为吕后以外,最受宠的女人。

而如薄姬这样的,就只能在闺房中苦等,暗自神伤。话说母凭子贵,后宫中的女子,谁不想自己的儿子能够登上大宝之位?

戚夫人就是因为太过于执着,于是被吕后做成人彘,失败而告终,没多得帝位,还丢了性命。

薄姬本就不受宠爱,自知不是吕后与戚夫人的对手,因此处处小心翼翼,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刘恒能够早点长大,有了封地就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不争,这是薄姬一贯坚持的事情。

却没想到,在吕后死后,诸吕被诛,命运之神真的将领她的身上,许负的话灵验了。

刘恒真的当了皇帝。


Mr种茶家


薄姬就是一个普通可怜的女人。

要是自己儿子不当皇帝,即使这个女人吃再多的苦、再有多么离奇,都会沦为历史长河中一粒沙子,悄悄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薄姬是与别的女人相比很离奇的女人。

薄姬的母亲就是战国时期的那个魏国宗室之女,历史上称呼为魏媪。其实说白了,魏媪就是姓魏的老女人而已。魏媪这个女人也不简单,在秦灭六国之后,魏媪与吴郡姓薄的男人自由恋爱,史书上说是私通,也就是现在结婚没有登记而已,最后生下了薄姬。其实薄姬也不是这个女人的真名,姬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漂亮的女人,另外一种就是别人的侍妾。总之,姬就是一种称呼,薄姬就是姓薄的漂亮女人,后来嫁人了也是别人的侍妾。这说明当初薄姬母女的地位很低的,毕竟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何况只是皇族一弱女子呢。

薄姬的离奇就是嫁了两个男人。薄姬的父亲据说不久就撒下薄姬母女二人嗝屁了,为了生存魏媪这个女人选择了再婚。后来秦末天下大乱,六国贵族也乘着陈胜吴广起义打出了反秦的口号。魏国贵族也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在此之前,魏媪就领着女儿薄姬找当时的算命大师许负算命,许负就说薄姬将来贵不可言,将来生的儿子能够当上皇帝。总之,魏豹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女人漂亮,还是因为听到了许负的箴言,就对薄姬很重视。后来楚汉争霸中,魏豹在楚汉阵营中摇摆不定,先投靠刘邦,后投靠项羽。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攻破魏国,魏豹兵败受俘,被汉将周苛所杀;薄姬作为战俘被送进宫中织布的工房。直到有一次,汉高祖刘邦经过织布工房中,看见薄姬,一时心动就顺便纳入后宫,不久之后就被忘记了。



薄姬算是属于幸运的女人。

作为乱世生存的女人,结果嫁给了一个当时军阀、诸侯王,免去了颠沛流离之苦。作为战俘,结果被当时最高统治者看中,收入后宫,继续免去劳役之苦。再被皇帝遗忘之后,最终因为曾经战友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的提携,被汉高祖刘邦临幸;更厉害的是,两人春风雨露一相逢之后,马上就有了未来的汉文帝刘恒。

不过此后,刘邦再次选择性遗忘了这位女人,以至于刘邦挂了、吕雉掌权之后,在清理刘邦后宫中的女人时候,因为同情薄姬的遭遇,估计同病相怜,就将这位女人与被封为代王的刘恒同时发往封地。而其他刘邦的女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被吕后强行与儿子们分开、被幽禁起来,甚至戚夫人被砍断手脚、剜掉眼珠、熏聋耳朵、喝下哑药,被她扔在窟室裹,称为“人彘”。

同样因为远离了权利争斗的圈子,薄姬母子与朝中任何势力都没有瓜葛。在吕后玩完后,朝中元老开始清除吕氏势力,甚至吕后时期拥立的皇帝少帝刘弘都被废除,然后迎立代王刘恒为汉文帝。薄姬由曾经代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其弟薄昭被封为轵侯。


安定郡小书生


我是蜀中梁哥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答案对你能有帮助。

引言

刘邦归西后,吕后大肆杀伐,不遗余力铲除刘邦那些得宠的女人们,最惨的当然是戚夫人。薄姬在这场血雨腥风中能幸存下来,是万人之上的太后,成为笑到最后的女人,确实不简单。

那么薄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归纳之,她是一个出生卑微的女人,一个处事低调的女人,一个淡泊智慧的女人。

一个出生卑微的女人

薄姬的母亲,是魏国的宗室女,名叫魏媪。魏媪与吴国人薄氏私通,生下薄姬。就是说,薄姬有高贵的血统,可惜命不好。薄姬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就去世了,靠着母亲一手带大。缺少父爱,薄姬的童年是很不幸的。

等到薄姬到了出嫁年龄时,母亲叫相面之人许负给薄姬相面。许负断言:薄姬贵不可言,将来会生下天子。许负面相很有名气,公认她看面很准,很多富贵人家都排着队求她面相。因此薄姬母亲对许负的预言深信不疑。

考虑再三,薄姬的母亲把她献给魏王魏豹。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在楚河汉界开战,魏王开始追随刘邦,听说薄姬会生下天子,转而投靠项羽。刘邦攻下魏豹的安邑城,魏豹被杀,薄姬沦为卑贱的女工。

一个处事低调的女人

薄姬当了卑贱的女工,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偶然间,刘邦瞥见长相还算不错的薄姬,薄姬由女工变为宫女。刘邦因薄姬两个发小的玩笑,翻了薄姬的牌。仅仅这么一次,薄姬怀孕生了龙种刘恒。

生了皇子的薄姬不显山不露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诺大的后宫。她也没有显摆的机会,论长相,在刘邦的后宫中,比她漂亮的女人多了去;显摆儿子吧,刘邦的儿子八个,再说儿子还是庶出;关键一点,薄姬娘家没有显赫的背景。

薄姬是一个不事张扬的女人,刘邦在世的时候,不被皇帝宠爱,她带着儿子卑微地活着;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她更是小心翼翼。有那么一二次,吕后想起这么母子俩,想给他们换个好点的封地,薄姬拒绝了。

一个淡泊智慧的女人

薄姬母子的不争不抢,让刘邦放心,让吕后放心,也让大臣们放心。刘邦在世时,后宫明争暗斗,枪来剑往,薄姬置身事外,让自己和儿子处于一个安全的位置;刘邦去世后,吕后铲除异己,薄姬就没有机会排上号。

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等人荡平诸吕,刘邦的江山还得有人来坐,大臣们排来排去,就薄姬的儿子刘恒,是最佳人选。因为薄姬母子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就没有负担,大臣们才有安全感。薄姬自己也没有料到,是自己的淡泊宁静救了自己。

表面上薄姬听从命运安排,实则不然。儿子被分封为代王,一个偏穷地方,时不时还有匈奴人骚扰,却可以远离政治倾轧漩涡。不接受更好的封地,给人一个不争不抢的好印象。薄姬的处世方式,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总结

俗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薄姬以不变应万变、顺其自然的心态,泰然处之,成为笑到最后的女人。戚夫人费尽心机,最后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还搭上儿子的性命。

薄姬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一个启示:凡事心态要好,“尽人事,听天命”,凡事不必强求,功到自然成。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