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齐河楼市,想凉都难



齐河楼市,真的是一个特殊存在。

济南周边的四个卫星城,章丘、济阳已然凉凉,只剩长清正面硬刚,齐河,却仍是一副“城北有价无市,城南日异月殊”的冰火两重天。



那个齐河的曾经


应该说,整个齐河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三百多年前,康熙大帝在路过大清河时曾喜不自胜,提笔作诗《渡济水》、《三渡济水》,乾隆皇帝更是不吝笔墨,大书特书“尚商厚业、崇礼重信、康城、河清海晏”。

你看,连皇帝都要高看它一眼,开发商们要不对它两眼放光,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地产的。

把目光放回到两年前,那个时候,曾留下很多齐河人亢奋又心酸的记忆,从彼时起,那个曾经房价4500的时代,正式封印在昨天,永远成为历史。

2017年1月,齐河的住宅成交均价仅为4869,而到了2018年的5月份均价已经到了7377(据“地产下半场”统计数据),在这期间,最热血澎湃的当属2017年下半年,被房价刺激到每个神经末梢的人们。

济南北跨、新旧动能转换区规划,如同一粒药效并不生猛的V哥,让曾经一贯宠辱不惊的齐河楼市,一下子陷入沸腾。开发商垂涎欲滴、济南周边的投资客闻风而至,齐河楼市,开始落入开发商眼中比济阳还要饥渴的目光。

从此,齐河楼市响起一片战鼓雷鸣,甚至有几家楼盘刚刚开盘就已经售罄。

没办法,买吧,刚需和伪刚需统统被赶鸭子上架,大爷大妈你来我往赤膊上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托关系、找门路,捆绑车位和储物室那都不叫事,买涨不买跌嘛,至于看没看户型图?一边玩去别闹,没看见大家都在等着摇号吗!都这时候了你还管什么户型图?

这一幕,曾经像极了2016年的章丘。

齐河楼市,没那么简单


只是,齐河是一座特殊的城市。

即便曾经的一纸限购令,把高举着票子头脑发热的投资客全部赶出了城区。但是,对比早已凉透了的章丘和济阳,齐河的市场却仍算得上热火朝天,只是却早从2018年年底就是一副两极分化的局面。

城北有价无市,城南日异月殊,一直持续到现在。

(素材:小房嘚吧嘚,据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数据统计)

齐河,是真的特殊。

回顾2018年的房产光辉时代,8月,武城汽车站北侧地块流拍,紧随其后的是夏津德百附近南城街地块流拍,9月,乐陵城西乐林大道地块流拍。

早已响起四面楚歌的周边县市,丝毫不影响齐河楼市的风骚走位。

几天前,一份2019年上半年德州各县市区土拍总结报告,在朋友圈里刷屏,齐河的土拍市场仍然火热,城南的两块住宅用地土拍楼面价不出所料仍是全德州第一,而且是全德州唯一一个仍在溢价的城市。

齐河仍旧是那个齐河,城南还是那个城南。

但是如果说齐河楼市一贯大受热捧,仅仅与靠近济南有关,这个说法未免有失偏颇,毕竟,靠近济南的宝宝们,好像也不是只有齐河一个。

对比济南周边,齐河仍旧特殊


说到区位,就不拿家里人举例子了,用济南周边的卫星城对比,才算得上厚道。

距离济南45.8公里的济阳,2018年9月撤县划区,在这样的大好时光里,2018年GDP就掉到295.7亿,几乎是齐河的一半稍多,名义增速为负11.99%。

济阳,简直是被“撤县设区”撞了一下腰。



经济吸引人口,人口带来房价。

远在胶东的青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直到今天,占着省会头衔天时地利的济南,对人口的吸引力仍旧比不上青岛,这是不争的事实。

经济下滑,房子又忒多,土拍即遇冷。

在楼市里玩的乐不思蜀的济阳,依靠尚可说道说道的食品饮料工业吸引不来足够的新鲜人口,也没有实现发家致富,盖起房子来却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还没等到在“济南北跨”大战略中一显身手,就早早把楼市给埋了。

呜呼哀哉!按照17年与18年的平均销售量计算,济阳现有楼盘足够卖将近5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翻身。

经历17个月的大起大落之后,那些曾在济阳楼市里意气风发的开发商们,真应该回头看看周星驰那部满含着地产哲学的电影《美人鱼》——

顶着一头地中海的郑总,在邓超狂砸200多亿买下青罗湾后,一遍一遍捋着头发问邓超的那四个字,一定让所有人记忆犹新。



大章丘、大矿大葱大铁锅


再看距离济南72.6公里、拥有111万人口、早在16年9月撤市设区的章丘,用房产深刻验证了什么是“一业兴,百业废”,依靠矿产挖掘早已实现发家致富、GDP破千亿的章丘,2018年经济名义增速却仅仅只有7.14%,就凭这一个数据,见了既不归济南,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矿产资源的齐河都要甘拜下风。而且,即便在撤市设区、山大搬迁接连两粒V哥之后,人口也没有看到明显增长。

从房价的过山车上下来,章丘的人们痛定思痛才终于发现,划济南、划区都只是噱头,出来混,到头来还是得靠自己。


有媒体曾报道过一组数据,2018年四个月,某楼盘连续降价达2500,仅4月份就降价1100,但当月成交量仅仅只有5套!

不管传言是真是假,一番“章丘热”之后,章丘楼市早已昏迷成植物人倒是真事,如今就连济南轨交规划了有轨电车7个站点,都不见楼市起一丁点波澜。

一个有轨电车都不满足?要什么手表!

齐河的特殊之处


齐河是真的特殊,近几年来,承接济南的产业转移是一批又一批,简直让周围一众小兄弟们羡慕到牙龈发酸。

可是没辙——

即便放眼全国,你也找不出几个能自己掏钱修大桥还要自己承担通行费的县城;整个山东,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业像它一样发达的县城恐怕也寥寥无几;整个新能源汽车体系里,单单拿出一个奇瑞加御捷马,就养活了多少家庭……今天,这座小城市的光速发展被大众日报评价为“跨栏跑、撑杆跳”已经17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让人一次次刮目相看。

今天的齐河,国民生产总值比八年前几乎翻了三倍,比GDP仅有295.7亿的济阳多出一个八年前的齐河县。

凤栖梧桐,人口不往这里流,还能往哪里去?

距离济南太近,并不一定是好事,省会的虹吸效应可不是盖的。可是,齐河的马路上小区里海了去的鲁A小汽车满满当当,人口不外流不说,还要再拉一波仇恨值,齐河楼市,当真想凉都难!

总而言之,齐河楼市的平稳不是没有道理,越向南越高调,毕竟,连皇帝都曾对那里高看一眼,如今又是各种日新月异的沧海巨变,不吸引眼球实在对不起观众。

上个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提及16个字: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稳中有降”,基本上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齐河楼市如若就此回归四年前的“房价横盘时代”,现在看来恐怕还为时过早。

只是,2018年年底经济导报所说的“齐河楼市南北分化”,应该还会延续下去,就算没了炒房客,咱们不用再跟人拼票子,但还是得拼地段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