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钩弋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立子杀母?

玩之道


在汉朝的诸多妃嫔当中,有一位奇女子,她的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与解不开的谜团,而这位神秘女子,就是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亦是汉昭帝的生母。关于钩弋夫人的身份,史书上记载的非常玄妙。据说汉武帝刘彻巡狩,路过河间国时有观相师说此地有奇女子,汉武帝于是下令寻找,最终找到一位年轻的漂亮女子。这位赵氏美人非常奇特,据说她生下来就双手握拳,如今已经十多岁但仍未松开。汉武帝非常感兴趣,他用手轻轻一掰,美人的手却突然打开,里面还有一只小玉钩。汉武帝大喜,将赵氏带回皇宫,封为婕妤,不过世人多称她为“拳夫人”或“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的父亲因罪入狱,选择宫刑,成为一位宦官,最终病死于长安。由于这层关系,许多史学家猜测,钩弋夫人的所谓神秘现象不过是她父亲的同僚得知他有一位漂亮的女儿以后,故弄玄虚,想将她献给汉武帝。不过不管是真是假,钩弋夫人在入宫以后的确深受宠爱,而且她还为汉武帝诞下一子,取名为刘弗陵。

在著名的“巫蛊之祸”发生以后,太子刘据被逼死,太子家人也都被汉武帝诛杀,此事对汉武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汉武帝共有六子,齐怀王早逝,因此当刘据死后,可以继承皇位的皇子即使加上刘弗陵也只有四位。

刘弗陵最为年幼,他本没有机会被立为太子,然而他的三位兄长都不成器,汉武帝对他们十分厌恶。因此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养期间,他决定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然而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以后不久,钩弋夫人就突然去世,对此班固在《汉书》当中记载:“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班固说钩弋夫人是因过错被汉武帝训斥,忧郁而死,但这种说法显然无法令人信服,毕竟儿子被立为太子,就算她因过错被汉武帝训斥,也不至于惊惧而死。

目前大部分学者支持汉武帝“立子杀母”的说法,褚少孙在《史记》当中补记道: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数日以后,突然训斥钩弋夫人赵氏,并命人将她带入监狱。赵氏回头乞求汉武帝,汉武帝却说道:“趣行,女不得活!”不久钩弋夫人死在宫中,许多人都非常感伤。

有人不理解汉武帝为何非要立子杀母,汉武帝回答道:“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史记》)汉武帝出给的解释是,刘弗陵年幼,如果放任赵氏不管,她将成为第二位吕雉。不得不说汉武帝是一位心狠手辣的雄主,只要能杜绝隐患,他宁愿枉杀自己的宠妃。

刘弗陵继位以后,对母亲以及赵氏家族进行了追封和赏赐,但赵氏家族确实没有一人在朝中做官。汉武帝的做法,的确没有让赵氏家族成为新的外戚,然而刘彻没有想到的是,霍光最终却成为外戚,并且他的妻子将扰乱朝政,不过这却是汉武帝无法控制的了。

据说钩弋夫人死后,她的尸体不仅没有腐烂,反而发出馨香,十里以内都能闻到,不久以后,汉武帝前来查看,却发现她的尸体消失不见。不过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民间传说,它寄托着民间百姓对于钩弋夫人的惋惜与祝福。


初七


汉武帝临终,欲立刘弗陵为太子,狠心赐死了钩弋夫人,汉武帝的说辞是,子幼母壮,怕重蹈吕后覆辙,危及汉室社稷。当然这只是武帝顾虑的一方面,他应该还有难言之隐,才会对钩弋夫人痛下杀手。



貌美绝伦,年轻守寡恐会是赵姬第二

武帝六十多岁的时候,得到钩弋夫人,特别宠幸,随后有了儿子刘弗陵,晚年得子让汉武帝对幼子特别怜爱,欲立为太子。 汉朝从吕后开始,相继出现薄太后、窦太后、王太后干预朝政,甚至专权。 儿子刘弗陵年幼,若汉武帝驾崩,钩弋夫人正当盛年,作为太后必定临朝干政,武帝担心她会像吕后那样骄横跋扈,残害刘姓宗室。 而且钩弋夫人貌美绝伦,年纪轻轻就守寡,如果像秦始皇的母亲赵姬那样给他戴绿帽子,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皇家也丢不起这人。



钩弋夫人岂止手中有钩,心中也有“钩”

钩弋夫人年纪轻轻,无缘无故被赐死甘泉宫,很多人惋惜。她的悲惨结局,也赚取后人很多同情。 但是,钩弋夫人真的是一朵白莲花,是无辜被害的吗?未必!

其一,奇特的"献美"

钩弋夫人出现在汉武帝晚年,得到隆宠,有点戏剧性。据说,钩弋夫人一出生手中就紧握着一个玉钩,任谁都掰不开。唯独汉武帝! 这份所谓"天赐"的缘份让汉武帝格外珍惜。汉武帝封为婕妤,号称"钩弋夫人"。当时未央宫还流行一种游戏,叫"藏钩"。 但是细想起来,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钩弋夫人的父亲因罪被处宫刑,是掖廷的中黄门。他深居宫中,对武帝的为人、喜好肯定很了解,策划联合一帮阿谀奉承的官吏导演一出那样的戏,一点不难。 当然,唯一的前提是,她女儿是一个美貌绝伦又聪慧的女子。不美不能吸引帝王;不聪慧在后宫很快会成为各种势力角逐的炮灰。



其二,独宠椒房手段多

汉武帝是一个文韬武略都很卓绝的帝王,能入他法眼的女人,一定是不简单的。武帝晚年椒房独宠钩弋夫人好几年,甚至连皇后卫子夫都难得见上皇帝一面。这其中钩弋夫人肯定明里暗里使了不少手段。



其三,"尧母门"可不是摆设

钩弋夫人得汉武帝宠幸后生儿子刘弗陵,据说这孩子在娘胎里呆了十四个月,跟传说中帝尧一样,于是汉武帝将钩弋夫人居住的宫殿门,改为尧母门。汉武帝也从不掩饰自己对小儿子的喜爱,觉得他像自己。 汉武帝对钩弋夫人以及小儿子的格外宠爱,让看在眼里的一帮蝇营狗苟的小人有了可趁之机。大将军卫青去世后,皇后卫子夫失去外戚倚仗,色衰爱弛,太子的储位因武帝的疏远变得岌岌可危。钩弋夫人盛宠多年,难免不垂涎后宫主位。



其四,巫蛊之祸幕后主谋

以江充为首的一帮小人,给卫太子下套,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人遭诬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败后皇后、太子相继自杀,许多人都受到牵连,包括司马迁的好朋友仁安。 "巫蛊之祸"如果说跟钩弋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鬼都不信。 试想,谁能给江充那么大胆子,敢嫁祸太子?谁是这个事件的受益者?谁能让堂堂的皇后都见不到汉武帝,太子都被屏蔽在武帝的视听之外?汉武帝派出去核实详情的使者都帮着糊弄武帝。这等细思极恐的事,如果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操盘手,光凭江充能翻得起这样的大浪吗? 钩弋夫人怎么逃得了干系,即便钩弋夫人做得滴水不漏,聪明绝顶的武帝等事态平息以后也不可能觉察不到。



因此,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出于担忧子幼母壮,独断专权时是一方面;对于钩弋夫人恃宠而骄,胡作非为的惩罚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开涮历史


其实,钩弋夫人是汉武帝年老的时候最宠爱的妃子,并且还让汉武帝老年喜得贵子。要知道,当时皇后卫子夫已经去世。照理说,按“母以子贵”的套路,她离母仪天下应该是近在咫尺了,可是汉武帝为何却杀了她呢?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邂逅钩弋夫人的时候,他已经61岁了。

公元前95年,汉武帝带着随从在燕赵之地狩猎。

在河间国(河北一带),他听闻这里有一个奇女子赵氏。

据说赵氏美艳绝伦,肤若凝脂,堪比仙女。只是生来紧握拳头,而不能伸。

出于好奇之心,汉武帝便下诏宣见赵氏。

不久,随从官员便寻来赵氏,并带到汉武帝面前。

汉武帝一见面,便深叹赵氏果然是人间绝色。于是,便令人将她召到面前。见她一手紧握如拳,垂于身侧,便让宫女上前掰她的手。然而数个宫女上前,用尽全力,却丝毫没能掰开。

汉武帝颇为惊异,于是将赵氏的玉手轻托,用手轻轻一掰。没想到,赵氏紧握的拳头,便这样张开了。

更奇异的是,在赵氏的手心里,竟有一枚小巧精致的玉钩。

就在汉武帝惊奇不已时,随从们已经齐声恭贺,并称这是祥瑞之兆。

汉武帝大喜,即命赵氏随驾回宫,并将她封为妃子。

由于赵氏极善迎合,很得汉武帝专宠。不久就被升为婕妤,并将她的宫殿命名为“钩弋宫”,而她也被称为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剧照)

最让汉武帝高兴的是,钩弋夫人次年便为他生下皇六子刘弗陵。

说到刘弗陵的出生,也是奇事一桩。钩弋夫人自从怀有身孕后,竟足足怀胎14个月,才生下他来。

这让朝野议论纷纷。因为上古时期的尧帝,就是在娘胎里呆了14个月才呱呱坠地的。刘弗陵这出生,和尧帝一模一样,显然是贤帝之兆。汉武帝听到大家的议论,愈发器重刘弗陵,还将生他之地的门,命名为“尧母门”。

公元前91年,汉武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生病。佞臣江充便借机称汉武帝生病,全因太子刘据行巫蛊作祟,才导致他生病。

汉武帝暴怒之下发动了“巫蛊之祸”,恐惧万分的刘据深知性命堪忧,于是矫诏率兵自卫。被汉武帝打败后,只得悬梁自尽。皇后卫子夫为证清白,也自尽而死。

事情平息后,汉武帝经过暗中调查,才知是江充使诈。然而刘据已死,悔之晚矣,只能夷灭江充三族泄恨。

刘据去世了,太子之位久悬未决,汉武帝当时尚有4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赵氏之子刘弗陵。

最先是刘旦沉不住气,直接上书表示他要进京保卫汉武帝,其实就是想得到太子之位。

汉武帝杀刘据就是因为觉得刘据是盼他早死好接班,冲动之下,才杀了刘据。

(刘据剧照)

可见汉武帝把权力,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刘旦竟想成为太子,显然也是觊觎皇位很久了。所以多疑的汉武帝,狠狠地责罚了他。

另外刘胥,他是个纨绔子弟,行为乖张,根本不能作为太子的考虑对象。

至于刘髆,由于他是李夫人所生,一直比较得宠爱,再加上调教得不错,所以汉武帝对他倒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是他的舅舅李广利竟暗中谋划,打算发动政变,拥立刘髆为太子。这就让汉武帝不能容忍了。所以,汉武帝将李广利腰斩示众。刘髆则在惊吓中,不久便病逝了。

到此时,也就只有年幼的刘弗陵了。

刘弗陵聪明好学,在汉武帝看来,和他当年简直是一模一样,于是特别宠爱刘弗陵。

汉武帝很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此时钩弋夫人才21岁。这让他不免想到吕后乱政的事情,于是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公元前87年,病势渐重的汉武帝,越来越觉得立太子的事情必须提上日程。

(刘弗陵剧照)

这时,钩弋夫人每天小心翼翼地服侍汉武帝。然而,汉武帝看来,钩弋夫人这是善于奉迎的表现。而善于奉迎,便意味着她心有所图。

而且,汉武帝这时候很可能也已经怀疑当年钩弋夫人的手掰不开,只有他能够掰开,并且里面有块玉这件事,是不是一种套路?

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因此更加觉得钩弋夫人会做大,会乱了他的大汉江山。因此,汉武帝便起了杀心。

钩弋夫人郁郁寡欢,只能更加小心地奉迎。结果有一次,因一点小事,惹得汉武帝不悦,汉武帝就将她打入牢中。

钩弋夫人一边挣扎,一边回头向汉武帝告饶,但汉武帝冷酷无情地说:“你活不了了。”

不久,便传出钩弋夫人暴死狱中的消息。

随后,汉武帝命人画了幅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画,赐给奉车都尉霍光,并任命他为大司马,随后立刘弗陵为太子。

(参考史料:《史记》)


张生全精彩历史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

一、事情发生的背景

二、钩弋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三、什么是立子杀母

四、为何一定要立子杀母

事情发生的背景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其一生功绩赫赫。同时他还是一位关注民生、心怀天下的皇帝,他极其关心天下疾苦,巡游也是他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他还特别喜欢巡游。特别是到了汉武帝晚年,他更加注重通过巡游来实地了解百姓生活和民间疾苦。

钩弋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汉武帝晚年,有一次巡游经过河间国的时候,身边的术士跟汉武帝汇报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这句话勾起了汉武帝的兴趣,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不久便找到一位十多岁的漂亮女子,汉武帝一眼就看中了她。

但是这个女孩子手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出生到现在两只手都是紧握的拳状,从未张开过。汉武帝见状就用他的手轻轻一掰,她的两只手就打开了。此后她就被汉武帝收入后宫,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号称钩弋夫人。

立子杀母

回长安不久,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便为汉武帝生下一子,是为刘弗陵,这是汉武帝的第六子,也是最小的儿子。这个儿子也很传奇:他和上古时期的尧一样,十四月怀胎。由于极具传奇色彩且聪明伶俐,晚年的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个最小的儿子。

刘弗陵出生三年后,著名的巫蛊之祸发生了,太子刘据兵败被杀。汉武帝极其悲伤,但是太子依然要立,经过汉武帝的仔细研究和考察,其他几个儿子都不适合做太子,此时唯有立幼子刘弗陵为帝,并由霍光等四大臣辅佐。

但是立刘弗陵为太子不久前,汉武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事先处死了其母亲钩弋夫人。有一天,钩弋夫人在照顾汉武帝,不知什么原因,汉武帝大怒的说道:“快走,你活不成了!”于是钩弋夫人被打入冷宫,不久便死去。

为何一定要立子杀母

儿子快要当皇帝了,汉武帝却决绝的要处死其母亲,从情理上来时,这是一起人伦惨剧,对钩弋夫人也是极其不公平的。但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深刻考虑,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防止后宫干政,影响决策。汉武帝死后,钩弋夫人虽然年轻,但是也是皇太后,是君,霍光虽然是辅政大臣,具有很大的权利,毕竟是臣,皇帝年幼,两者就很容易产生冲突,影响决策。

二、防止给皇帝戴绿帽子。刘弗陵即位后,钩弋夫人就成了皇太后,一个20岁的年轻皇太后从此就要孤独一生,很容易闹出点绯闻来,前有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后有汉惠帝的母亲吕后,汉武帝不得不有所防备。


你喜欢的那些事


钩弋夫人河北赵氏,年轻漂亮,不然,花甲之年的汉武也不可能独宠于她。

传说是汉武帝在巡游河间地带的时候,偶遇了一位漂亮的奇女子,为什么说此女子奇呢?因为她双拳紧握,从小到大都不能展开过,而汉武帝用手轻轻一掰,此女子的双手轻松舒展,更奇的是此女子手心还攥着一只精美绝伦的玉钩。如此机缘巧合,汉武帝龙颜大悦,遂将赵氏纳为宠妃,赐名钩弋夫人。



汉钩弋夫人被赐死的时候刚刚二十出头,正值人生大好年华。本身亲生儿子刘弗陵被立为太,作为母亲的钩弋夫人可以母以子贵,日后母仪天下,尊贵显耀。谁曾想,从儿子刘弗陵被选定为太子的那天起,她的繁华似锦的生命却戛然而止。满怀着绝望、愤恨离开了这个无情的人世间。

为什么,汉武帝在弥留之际非要赐死花容月貌的钩弋夫人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避免吕后乱政的前车之鉴。当年钩弋夫人21岁,刘弗陵7岁,子幼母强,外戚专权已成必然。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汉惠帝生性懦弱仁慈,而吕后又是一个野心与权欲并重的女人,没多久吕后就萌生了专权的野心。后来,吕后把戚夫人挖眼、割舌、砍去四肢做成人彘,扔在猪圈。然后把惠帝叫来,目睹戚夫人的惨状,刘盈被惊吓过度,从此对朝政失去了性趣。

吕后当权后,大肆杀戮刘邦封分到各地的儿子,并把吕家子弟派到封地为王。汉惠帝死后,吕后从宫女那里选了一个惠帝的孩子做为傀儡,继续祸乱朝政。

吕后几次想将代国之君刘恒诱骗到长安杀害,但是刘恒早已识破吕后的伎俩,吕后无奈只好作罢。刘恒就是日后继承大汉江山的汉文帝。

吕后死后,吕家势力被周勃、刘章、刘襄等人合力铲除。后大臣达成一致意见,将代国刘恒迎立为帝。刘恒为人宽厚谦逊,待人和善,君臣和睦,任用曹参为相,采取黄老无为,与民修养生息之治。他在位其间与后来的景帝并称为西汉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所以,有了吕后乱政,外戚专权的惨痛教训,汉武帝对百年之后的汉室江山倍加小心。当年“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冤。之前,李夫人很想将亲生儿子刘髆立为太子,后来其弟贰师将李广利与丞相刘屈氂密谋此事,策划引发巫蛊之乱。事后李广利叛逃匈奴,刘屈氂被腰斩,刘髆早汉武帝一年病逝。此时,汉武帝只能选择特别像自己,而且十分喜爱的刘弗陵。此时的情景,如同景帝选刘彻为太子时一样。

汉武帝死后,刘弗陵即位,史称汉昭帝。汉武帝临死前,嘱托大将军霍光、上官桀等四人为辅政大臣,尤其寄重托于霍光。霍光不负武帝厚望,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在霍光精心辅佐下,虽然汉昭帝英年早逝,但也不失为西汉历史上的一位有道名君。

纵观汉朝历史,汉武帝赐死钩弋夫的作法虽然有些残忍,但也是一种无奈的明智选择,甚至起到了一劳永逸的效果。

西汉末年,外戚专权的历史重显,成帝皇后王政君把持朝政数十年,王家势力迅速崛起。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汉自立,由此汉朝又一次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洗礼。

东汉和帝、明帝时,窦太后专权,权臣窦宪差一点又成了第二个王莽。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汉武帝的英明伟大之举,用一个钩弋夫人,换汉朝江山的长治久安,值!

谢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的看法!


国史春秋


刘彻什么时候杀母了,他杀的是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对于历史上的这段记录,其实钩弋夫人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本也不算什么,只是没算好主少母壮这关节,我是不信她从小就攥着拳头这种说法,尤其不能相信的是非得刘彻碰一碰手就张开了,好吧,张开就张开吧,手里还握着一把玉钩,如果上面再刻着仙福永享寿与天齐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对于这段历史,有人觉得是事先编排好的,因为赵婕妤(钩弋夫人)的父亲因犯罪又没什么钱抵罪,所以被处以宫刑,成为刘彻的近侍服务人员,有一定职位,平时皇帝出行的话,他的父亲也都伴驾随行,所以结识的官员和同行比较多,说不定就是以前的人脉关系中有人知道老赵的女儿天生丽质,所以牵线搭桥,而且还能借机表现一下自己出类拔萃的望气之数,但没办法,史书就这么写,咱们也只能这么信,没有现实证据说明望气的官员是有意为之,如果有,那他早就被刘彻弄死了。

赵婕妤的死亡原因大致两种:

一、《汉书》,刘彻在避暑胜地甘泉宫疗养,赵婕妤作为他心爱的女子当然也随侍身边,因为犯了睡也搞不清楚的错误,所以遭到刘彻的斥责,造成她郁郁而终。

不信没关系,好在还有其他选项.

二、《史记》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是褚少孙补记于《史记》中的,说的很明白,刘彻为了防止类似吕雉这样的女人乱政,为了保护皇帝的尊严和独立性所以杀了赵婕妤。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史记》的补录比较靠谱。

赵婕妤入宫较晚,相对也比较受宠,在刘彻召幸荣宠之下,赵婕妤不久有了身孕,据说怀孕期十四个月,有点尧舜禹汤的调调,因为尧就是足十四个月才降生的,应了国之正主的好兆头,刘彻一高兴,把赵婕妤居所的大门成为“尧母门”,一词两意,放到今天估计会称之为尧母门事件。

为何称之为尧母门事件呢?因为以此为分水岭,由储位引发的乱象渐渐浮出水面,刘彻很喜欢刘弗陵,因为刘弗陵聪明健壮,和自己小时候一样,他恐怕还没意识到,这种政治游戏很危险,前车之鉴有刘邦,后世则有万历皇帝因为类似的事,快要把自己和朝臣都逼疯了。

定名尧母门,隐含的意思不就是让赵婕妤的孩子继位么?不但后宫,朝堂也有人开始慢慢站队,看来古人沿袭立嫡立长的旧制不是完全出于教条的原因,这是有现实意义的,并有前车之鉴做参照。

巫蛊之祸,刘据兵败自杀,刘彻挑选继承人有四个选择:

刘旦,觊觎皇位已久,刘据刚死,正值刘彻暴怒加心疼的状态,刘旦迫不及待的要求承担起父皇的保卫工作,原来的封国要不要无所谓的,以杀来使削封国告终,彻底凉凉。

刘胥,过于纨绔,目无国法,自己都这样,怎么掌管国家。

刘髆,死期颇为可疑的一位,李广利为了捧起这个外甥,勾结丞相意图左右储位人选,事发后李广利向匈奴乞降求接纳,丞相则被腰斩,你说你都丞相了还折腾个什么劲呢。刘髆什么时候死的呢?刘彻死的前一年,时间很敏感。

刘弗陵,基本没悬念,前文讲过,刘彻最喜欢他,尧母门也暴露了他的意图,没问题是说刘弗陵没问题,但关键的问题就出在了赵婕妤的身上。

刘彻年岁大了,虽然也经常寻个仙炼个丹什么的,但结果是绝不出人意料的,没用。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如果立刘弗陵为太子,那么一旦自己死掉,皇帝将再次面临魔咒一般的外戚掌权,早先自己被窦太后捏在手里,还不是要圆圆要扁扁,他可不想让心爱的儿子刘弗陵再遭这罪了。

主少母壮,这个困局无法避免,既然主少的问题没办法解决,那么就只能解决母壮的问题了。

一日,刘彻突然无缘无故的痛骂赵婕妤,一下子把赵婕妤骂蒙了,看到暴怒状态的刘彻,她一弱质女子被吓的不要不要的,摘下了所有饰品,频频向刘彻扣头,而早已做好打算的刘彻直接下令将赵婕妤送掖庭狱,和慎刑司差不多吧。

赵婕妤被人拉着往外走,却频频回头,希望刘彻念着旧情能够放过自己,曾经的恩爱荣宠哪去了,至少也该让自己死个明白,自己并无过处。刘彻只说:快走吧,你活不了的。

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还真是不大舒服,本来的恩爱夫妻,赵婕妤却突然莫须有的受到了严厉斥责,当得知自己将要去掖庭狱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夫君希望能够念及旧情有所和缓,没想到刘彻却告诉她-你活不了了。很难想象当时赵婕妤的绝望程度。

卫子夫回头一望挽回了刘彻的心,赵婕妤回头一望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结果。

如刘彻所愿,赵婕妤死掉了,就埋在甘泉宫南。

其实班固和褚少孙写的都是一回事,班固忠实的记录了过程,这个过程并没有错,只是没有写此事背后的政治目的,而褚少孙则自有他的一番分析。

褚少孙的分析对不对呢?

汉武帝刘彻:“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 。女不闻吕后邪 ?”

在这里,刘彻还补充了一条,无论生前死后,他都不想被人扣上一顶绿帽,皇家也要面子,他只是说可能、说如果,他也不能直接对已死的窦太后指指点点的,好说不好听,是吧,总之,前车之鉴很多。

刘彻死前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权利远超诸如宰相、丞相之流,并命其辅佐少主。

残忍是肯定的,但刘彻当时这么做有没有苦衷

刘彻也是人,不可能没有感情,更何况自己心爱的老婆呢。

刘彻继位后想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为了统一思想,他想大力推行儒学,但崇信黄老之术的窦太后非常不满,不但直接干政解除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职务,还暗访王臧等人曾经犯过的错误,致使赵绾和王臧自尽身亡。

为什么不追查窦婴的责任呢?那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更要命的是刘彻头上还蹲着一个王太后。

为什么不追查田蚡的责任呢?那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窦婴和田蚡相互也掐架,一嘴毛那种,结果王太后绝食“明志”,不干掉窦婴我就把自己饿死,o( ̄ヘ ̄o#),窦婴殒。(窦婴确实伪造了遗诏)

自己的事业原本孔雀般美丽,结果变成了拆骨鸡,铁打的营盘碎成了渣,为了自己也非常讨厌的舅舅,还违心弄死了窦婴,亏心一辈子。

赵婕妤无辜,但国政要不得妇人之仁,自己曾经的处境历历在目,加上吕雉这个前车之鉴,这恐怕是刘彻的唯一选择了。

刘弗陵继位后是如何做的?

汉昭帝继位后,当然要追封母亲,他当然知道母亲为他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所以征用民力两万人为母亲修建了云陵,追封外公为顺成侯,姑姥姥尚在世,赏钱二百万,侍奉的仆人和房舍都进行了扩充,族内其他人各有赏赐不多赘述,但这其中有个原则,母亲一族,没有任何人能在朝中做官。

百姓对此抱以同情

老百姓总是心软的,他们觉得赵婕妤死的很冤枉,平白无故的为何就被杀了呢?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了顺应这种思潮,各种传闻不绝于世。

某些个人著作收集了一些当时的传言,比如赵婕妤死后香飘十里,引发武帝猜疑,也有人说是刘弗陵修建云陵,移葬的时候才得以发现:

赵婕妤的棺椁中竟然只有鞋子而已,人已不知所终。

还有人说赵婕妤是神人下凡,死前云淡风轻的自言完成了任务,本来注定就该当年死去的。

各种传闻很多,也有为她建庙的,我就不一一叙述了,因为没有必要,所有传闻的最终目的都是寄托了对赵婕妤的哀思,同时也充满了善意人士的美妙期寄,赵婕妤并未被杀还是活的快乐似神仙,这类传闻是基于人们对她的深切同情而产生的。

政治家们怎么看?

政治家们和汉武帝一样,同样是人,他们对赵婕妤肯定也持同情态度,但仅从政治角度来看问题的话,大多持赞赏态度,当时不同今日,具有特殊的政治环境,尤其是西汉的“顶层结构”。

褚少孙:“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

我就是褚少孙所说的“愚儒”之辈,因为虽然知道这种手段很有必要,但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并对赵婕妤抱以深深的同情。

司马光也认为,有鉴于吕氏外戚的前车之鉴,先诛其母,以绝祸患,这是以天下社稷百姓为重,以子孙后代福祉为重的行为,意义深远。

这种拨乱反正的行为残忍而富有成效,可惜西汉最终还是灭于外戚王莽之手。

你怎么就知道赵婕妤和她的家族会沦为诸吕之辈呢?安上莫须有的罪过又何以心安理得?

如果让刘彻解释的话,可能他会说:你又怎知她不会衍生诸吕之祸呢?你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能、我敢以江山社稷和子孙福祉去赌么?如若不幸言中,到那时血流成河,代价可不止一条人命。

.


古今通史


汉武帝最后的宠妃钩弋夫人本姓赵,河间王国人,父亲本是当地一名小官,因为犯法被施以宫刑,并进入皇宫做事,渐因功升迁至中黄门,最终客死并葬于长安(“先是,其父坐法宫刑,为中黄门,死长安,葬雍门。”见《汉书·卷九十七上》)。大凡极贵之人都天生异相,赵氏出生时紧握双拳,似乎攥着什么东西,但奇怪的是没有人能将蜷缩的手掌掰开,直到她遇到汉武帝。



众所周知,汉武帝跟秦始皇一样,热衷于求取不死之药,为此经常巡游四方,查访隐居在各地的世外高人。且说某次经过河间国时,有善于“望气”的人告诉皇帝此处云气奇特,必有不凡的女子居于此处。汉武帝听后颇感兴趣,便派人在此地查访,没多久官员便将赵氏带来面圣,并跟皇帝说明发生在她身上的怪现象。


汉武帝不信邪,便亲自握住赵氏的双手轻轻一掰,结果却轻松地打开她紧握的双拳,并发现里面握着一枚精致的小玉钩。汉武帝哈哈大笑,然后仔细打量赵氏的容貌,发现她虽然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但容貌娇美,一颦一笑皆能夺人心魄,心中不禁为之一荡。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事,便是赵氏被汉武帝纳为妃嫔,并获得“拳夫人”的称号。


孝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引文同上。



赵氏入宫后颇受宠幸,不仅被晋升为婕妤,而且还能住在甘泉宫,朝夕侍奉长期在此静养的皇帝。此时,由于汉武帝已是年过六十的老翁,身体、精力大不如前,因此基本上不再翻妃嫔们的“牌子”,唯独对赵氏宠爱有加。因为赵婕妤居于钩弋殿中,由此时人便称呼她为“钩弋夫人”。


要说赵婕妤的肚皮也真是够“争气”,入宫没多久并怀上龙种,并生下一位聪明可爱的皇子,即日后的汉昭帝刘弗陵,时在太始三年(前94年)。不过异于常人怀胎十月诞下子女的现象,赵婕妤怀胎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跟当年尧帝的母亲一般。汉武帝获悉后兴奋异常,连夸爱妃“有功”,帮他生下一个注定会成为贤人的儿子。


拳夫人进为婕妤,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引文同上。



刘弗陵降生3年后(前91年),震惊天下的“巫蛊之祸”发生,太子刘据受奸佞苏文、江充、韩说等人的诬陷,因为无法自明冤情便愤而起兵,结果兵败逃亡,最终在湖县被逼自杀。随即,皇后卫子夫自杀,而受此案牵连被杀、灭族的人多达数万人。事后,高寝郎田千秋上书为刘据申冤,汉武帝得知真相后懊悔不已。


经此一事,备受打击的汉武帝一蹶不振,身体状况、精神面貌都是每况愈下,为防止自己突然驾崩而导致帝国的混乱,于是他在剩下的四个儿子中进行仔细筛选,最终决定册立体格健壮、聪明伶俐,性情很像自己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引文同上)。



然而汉武帝又想到刘弗陵年纪太小,即位后势必要依靠母家势力,而赵婕妤性格刚强、权力欲很大,彼时很可能会出现太后干政乱国的现象,一如汉初的高后吕雉。正因如此,汉武帝在深思熟虑后,决定由貌似忠顺的大将霍光辅佐幼主登基、治国,至于赵婕妤,则在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之前赐死!


汉武帝想到做到,在后元元年至后元二年(前88年-前87年)之间,命人将赵婕妤召来,故意斥责她“行为不端”,随即命人将她关进掖庭的监狱当中,数日后便将其赐死于云阳宫中,一代绝色美女、传奇后妃,就此香消玉殒。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驾崩,太子刘弗陵顺利即位,是为汉昭帝。刘弗陵登基后,追封赵婕妤为皇太后,并为她大起陵墓,以皇后之礼改葬。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见《史记·卷四十九》。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钩弋夫人肯定是一位美女,要不然也不会被多情的汉武帝宠爱。从她进宫开始,就自带传奇。

年老汉武帝,喜欢巡游大江南北。有一次,汉武帝游到了河间,御用术士对他说,这里有位奇女子。至于有多奇,术士没明说,但是挑起汉武帝的好奇心。

汉武帝派人去找,随行人员很快就找到一个漂亮的奇女子。奇的是这个女孩子的手,天生就紧紧地握成拳,没办法松开;更奇的是汉武帝轻轻一掰,这女孩的手就松开,手心里握着一支玉钩。

对于这么一位奇特的美女,汉武帝看着很心动,就将她纳入后宫。因住的地方是钩弋宫,所以她被称为钩弋夫人。

在汉武帝的众多老婆中,钩弋夫人成了最受宠爱的一个,很快就晋升为婕妤(相当于贵妃)。不久,钩弋夫人怀孕了,这一怀就是十四个月,给汉武帝生下一个儿子(个人感觉,这是为了忽悠汉武帝,故意谎报孕期)。

汉武帝给这个最小的皇子取名刘弗陵,还兴奋地对大臣说:“我听说尧的母亲怀了他十四个月,现在钩弋夫人也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皇子,真的是天降祥瑞啊!”汉武帝一高兴,赐名钩弋宫的大门为“尧母门”,对钩弋母子疼爱有加。

从钩弋夫人进宫,到生孩子的经历来看,她是一位很有心计、很有野心的女人。她懂得包装自己,制造神秘感,然后吸引皇帝关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

后来,大汉帝国发生巫蛊之祸,皇后、太子全部自杀。接班人的问题浮出水面,汉武帝经过权衡,杀了钩弋夫人,立刘弗陵为太子。汉武帝为何要开立子杀母的先河呢?

避免历史重演,防止外戚专权

汉朝开国就有外戚掌权的先例,首先是吕后。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在关键岗位上到处安插外戚势力,差点导致刘江山改姓。

等到汉武帝上位,同样受到外戚势力掣肘,当时把持朝政的是窦太后。

汉武帝是一个有主见、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而窦太后信奉黄老之术,主张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不同的治国主张,一度导致两人的关系紧张,窦太后甚至想废掉这个不听话的孙子。幸好馆陶公主(汉武帝的姑姑,也是其岳母)从中调停,才让汉武帝避免危机。

好不容易等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又开始插手朝政,田蚡(王太后的弟弟,汉武帝的舅舅)的权力都可以比肩皇帝了。汉武帝对此很不满意,但碍于母子情分,以忍让为主。

吕后的教训以及祖母和母亲专权带给自己的憋屈,让老年的汉武帝不寒而栗。为了防止母强子弱,皇权旁落,让儿子能够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天子,汉武帝要清理钩弋夫人。钩弋夫人生了汉昭帝,却没能在生前母凭子贵,成了皇权的牺牲品。

经过晚年的巫蛊之祸,相信汉武帝也不再迷信,钩弋夫人曾经给他留下奇异感的小把戏(握拳、玉钩、怀孕是十四月),现在看来已经成了别有用心。

不想自己百年后,头顶一片大草原

如果留下她,汉武帝去世后,钩弋夫人就成了寡妇。那时的她,贵为太后,又是虎狼之年,能够经受得住深宫的孤独吗?大概率会为自己找几个“嫪毐式”的人。

没有哪个男人愿意被绿,汉武帝也不例外。汉武帝生前就很宠爱钩弋夫人,既然如此,那就到天堂继续伺候吧!


秋媚读史


钩弋夫人是个极有手段的女人,汉武帝更胜一筹。钩弋夫人的手段从她的名号的由来就可见一斑了。钩弋夫人自小就手掌握着不能伸开,直到遇见了汉武帝,手掌才摊开,摊开来后手里是一件玉钩,因此得名钩弋夫人。汉武帝是傻子吗?其实,汉武帝根本就没有信,只是哪个男人不喜欢能讨自己欢心的,有点花样的女人?就像甄嬛传里演得那样,甄嬛只是略施小计,在园中放了回蝴蝶,雍正就就范了。男人要的是“心思”。


再有,根据《汉书》记载:“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妊)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


钩弋子就是刘弗陵,西汉的第八位皇帝。他钩弋夫人怀胎14个月才生下的。哪有人需要怀胎14个月的,所以,有人怀疑是汉武帝喜当爹,被带了绿帽子还开心的说:恩,这个儿子不一般,当年尧就是14个月才生下的。


汉武帝是傻子吗?当然不是。他知道14个月不过是钩弋夫人使了障眼法。但是他能肯定孩子当然是他自己的,不然也不会立其为太子了。


只是,汉武帝既然领略到了钩弋夫人的心机与手段,自己要防着她。这就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虽然很吃钩弋夫人那一套,但是关键时刻不含糊,在死前毫不心软的赐死了钩弋夫人。就是为了防止大汉朝再出现第二个吕雉。钩弋夫人的手段要么是她自己想的,要么就是她背后的势力在出谋划策,不管是怎样的,钩弋夫人一死,万事大吉。



于是,汉武帝又给自己的小儿子找了几个忠心的辅政大臣,其中就包括霍光,霍光在汉武帝面前的人设就是忠心耿耿,一丝不苟的。但,通过后面霍光的一废两立,可见汉武帝其实也是看错了人。


文物考古聊历史


通观史料,给人的印象是汉武帝因为担心子幼母壮,自己身后会重演吕太后、窦太后的故事,危及皇权和大汉统治,从而残忍地杀掉了钩弋夫人,许多朋友都会情不自禁地为钩弋夫人的命运惋惜。其实,仔细琢磨一下钩弋夫人故事,我们不难发现钩弋夫人相当不简单,她的心机之深、演技之好,以及背后势力之大,与吕雉、窦漪房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可以说汉武帝立子杀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清了钩弋夫人的威胁而不得不出手。以下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钩弋夫人的厉害,真是细思极恐!

一是钩弋夫人的出场之神奇。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刘彻晚年有一次出巡路过河间,有望气者奏报此地有奇女,汉武帝立即派人寻找。果然,不一会工夫,随行官员就找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我们都知道望气者不可能有这么神奇,至少是不可能推测到这么具体;即使他能推测到这么具体,出去寻找的人也很难很快就把美女带到汉武帝眼前。这个故事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如果不是钩弋夫人团队合作,那这个故事也实在是太巧了。如果是团队运作,这个团队既有皇帝身边的人,又有在当地放风的人,势力绝对不容小视。

二是钩弋夫人的演技之高超。据说,这个美女天生双手握成拳状,虽然十几岁了但仍然不能伸开。在好色与好奇双重驱动下,汉武帝让这位美走近前来,伸手在她的手上轻轻一拂,少女的手顿时像花苞一样慢慢开放,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她的手心里居然还握着一只玉钩。这个剧情充分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剧本写得太好了,二是这个美女演技太好了,首场演出同时满足了汉武帝作为天子、作为男人两个方面的心理预置——一个是只有天子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打开她十几年来无人能打开的手,一个是这个美女天生就是属于汉武帝的、是为汉武帝而生的,至于那件小玉钩早已牢牢地钩住了天子的心。

三是钩弋夫人的心机之精深。神奇的首秀,令汉武帝对这位美人令眼相看,这位赵氏女子于是就成了汉武帝的新宠“拳夫人”,后来也称钩弋夫人。但是,演出还在进行。在六十多岁的汉武帝辛勤耕种之下,十几岁的钩弋夫人怀孕生子了,这一点并不惊奇,惊奇是的孕期居然为十四个月,正好与传说的尧母生尧帝相同,汉武帝兴奋得把钩弋夫人产子的宫殿改名为尧母门。渐渐地在汉武帝心中,这位幼子才像自己、才是最爱。而在此前,年老色衰的卫皇后、理念不同的皇太子与汉武帝之间早就出现了裂缝。后来发生的“巫蛊之乱”这件祸事,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其与钩弋夫人有半点瓜葛,但在这一事情中冲在第一线的江充是什么地方人?是赵人!这件事情最大的得利者是谁?无疑是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至于江充与同为赵人的钩弋夫人有没有联系,史料均无提及,不好妄下结论。但钩弋夫人从生子才始就用心编排了故事,这一点却是不容否定的。

汉武帝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心机和智慧绝对是一流的,不可能始终看不清钩戈夫人赵氏的真实面目。如果立子不杀母,等这位钩弋夫人当上太后之后肯定比吕太后、窦太后都要厉害,只能是狠下心来处死!

上图为钩弋夫人云陵出土的部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