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国的版图形状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浅色澜海


中国版图的形状,就像一只赳赳雄鸡。

毛主席在1950年通过《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豪壮词句,提出了新中国的国家姿态。

此句原出自诗鬼李贺《致酒行》的“雄鸡一声天下白”。这里的“雄鸡一唱”,说得是当时英姿勃发的心态。

因此,《人民日报》在1952年4月13日的报道中提到:

西安的少先队员,曾指着中国版图的模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庞焕洲说,“咱们祖 国真像一只美丽的大雄鸡”。

官媒的报道很快就使雄鸡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今天国人的共识。

不过,至少在晚清时期,国人的版图想象都是秋海棠。

例如,清末学部在编纂《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时,就指出: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

辛亥革命后,清朝虽然被推翻,但是这一地图意象却延续到民国。当时的说法是,“中华民国之地形,颇似秋海棠之叶”。抗日战争前后,面对内忧外患,时刻有文人墨客用秋海棠来激励国人。

当然,无论是秋海棠还是雄鸡,都是依托于清朝的版图。

明朝时期,中国的疆域只包括内地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最后只剩下相当于今日中国版图1/3的领土,可谓是狭小至极。

清朝凭借一系列战争,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纳入到疆域内,最终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形状。


HuiNanHistory


第一步:确立北方(特指华北)统一(周朝,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末)北方的意义十分重要,宋代以前中国的人口和财富重要就聚集在北方。


第二步:确立北方+南方统一(秦朝,大约在公元前213年)。而秦朝在前213年的版图范围标准则成为日后各个被定义为大一统王朝开创了一个蓝图。而秦朝的版图我们今天都习惯以关内笼统称呼。


第三步:确立关内统一(北方+南方统一)和对河西走廊+西域的主导(汉朝,大约在公元前73年)。汉朝在汉宣帝时期对河西走廊和西域的主导和震慑则又称为日后不少大一统王朝新的蓝图


第四部:统一关内统一和对西藏、漠北、东北、西域、台湾的主导(也可以名义)(元朝,大约在1279年)这个统一就很接近现今中国对的统一的看法了。但是依然有些残缺。


第五步:关内统一和对西藏、西域(新疆)、漠北、东北、台湾的控制(清朝,大约在1760年)

清朝在1760年的版图范围我想是最符合今天的统一。也是众多网友们理想中的统一状态。不过清朝依然有些地区是名义管控。但是清朝的版图也奠定了现当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最后一步:对关内、西藏、大西北(陕甘宁、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的统一和对台澎的名义控制外加九段线内的南海控制和黄海、东海部分海域以及渤海海域的控制。(当今中国)

虽然对台湾的收复尚需时日,但今天中国版图统一的定义范围已经形成,虽然陆上版图不是历史最大时期,但控制力度可说是第一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陆上版图的基础上也加上了海疆范围。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增强对版图的实际控制也会更强,也会完成彻底完成统一标准。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